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云南省镇沅县千家寨野生型古茶树(大理茶种)、栽培型古茶树(阿萨姆种)和栽培型台地茶(阿萨姆种)为研究材料,对叶片的解剖结构、生理特性和营养元素含量及其计量比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古茶树叶片厚度、叶肉厚度、表皮厚度、角质层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以及光合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和碳含量等指标的值较大;而栽培型古茶树叶片的氮、磷元素含量较高,与野生型古茶树相比,叶片厚度、叶肉厚度等指标无显著差异,且两种古茶树叶片解剖学指标和营养元素含量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和变异性;栽培型台地茶叶片水分状况和光合产物的运输能力较强,具体表现为栅栏组织厚度、主脉厚度和主脉突起度等指标相对较大;野生型和栽培型古茶树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且叶片、叶肉以及海绵组织都较厚,推测二者叶片内含物更丰富,更有利于成品茶条索的完整度和耐泡度的提升,适合制作优质普洱茶;栽培型台地茶叶片薄且生长快,更有助于高产、旺产,适宜制作中高档或大宗茶类。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古茶树和台地茶的成茶品质差异及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茶树植物有狭义和广义的定义。狭义的茶树植物是指目前广泛栽培的茶(Camelliasinensis(L.)O.Ktze.)和普洱茶(Camelli assamica(Mast.)Chang),习惯上,前者称为小叶茶,是灌木型的茶树,后者称为大叶茶,在野外成乔木型茶树,在人工栽培的茶园里,由于修剪而成矮化的灌木型茶树,但如管理疏忽,修剪不及时,也就很容易长成乔木状的茶树。普洱茶原来只作为茶的变种(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Mast.)Kitamuca,1984年,张宏达教授将它提升为种,由于它和茶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乌龙茶品种鲜叶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轮廓特征,以绿茶品种春季幼嫩鲜叶(一芽二或三叶)和成熟鲜叶(中小开面二至四叶)为对照,对采自乌龙茶品种春、秋两季的幼嫩和成熟鲜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和统计模式识别。结果表明,茶树品种、芽叶嫩度和采摘季节对供试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均有影响。全部供试茶样可按茶树品种特性划分成乌龙茶与绿茶品种2大类群,且芽叶嫩度对乌龙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影响仅次于茶树品种特性引起的茶样组群差异。绿茶与乌龙茶品种春季幼嫩鲜叶、绿茶与乌龙茶品种春季成熟鲜叶、春季乌龙茶品种幼嫩与成熟鲜叶、秋季乌龙茶品种幼嫩与成熟鲜叶、春季和秋季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及春季和秋季乌龙茶品种成熟鲜叶间存在客观的类群区分。不同鲜叶来源对供试茶样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大部分游离氨基酸组分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较高的甘氨酸、亮氨酸、赖氨酸含量和较低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是乌龙茶品种有别于绿茶品种春季鲜叶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相同采摘季节的乌龙茶品种幼嫩鲜叶相较成熟鲜叶拥有更高的精氨酸含量,而不同芽叶嫩度的春季和秋季乌龙茶鲜叶存在不同的差异特征组分。因此,茶树品种遗传特性是影响茶树鲜叶游离氨基酸组成轮廓的主导...  相似文献   

4.
"紫娟"是特异的茶树资源,含有丰富的次生代谢物儿茶素、花青素、黄酮等,其生物合成是由多条代谢途径通过相应的节点连在一起的网络途径,受到多种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控制。Micro RNA又称miRNA,是一种非编码RNAs,能通过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以及次生代谢等许多方面。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构建了"紫娟"茶树芽、第二叶、开面叶、成熟叶的miRNA文库并进行测序,鉴定出已知的miRNA 126个,分为26个家族,预测到的新miRNA 119个。基于"紫娟"茶树转录组数据分析已知miRNA和新miRNA分的靶基因,分别预测到靶基因724条和2 285条。预测的靶基因大多为转录因子,包括调控次生代谢物花青素、黄酮类生物合成的MYB、b HLH转录因子等。这些注释信息的完成为后期研究miRNA在调控茶树叶片发育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松茶间作茶树叶片的解剖构造和气孔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光镜技术和MK-3型自动气孔计对松茶间作和单作茶园茶树叶片的解剖构造和气孔传导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间作茶园茶树叶片的上表皮、栅拦组织和全叶均比单作茶树薄,分别为单作茶树的82.7%,78.2%和67.2%,叶质柔嫩。叶片气孔传导力比单作茶园低。嫩叶传导力>老叶;1芽5叶新梢按叶序3叶>2、4叶>1、5叶;按树冠垂直分布,冠上叶(0—5cm)>冠中叶(10—15cm)>冠下叶(30cm左右)。说明气孔传导力不仅受生态条件影响,与自身的叶龄、叶位等生理机能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茶树春梢芽叶色泽的数量遗传特性,应用色差仪测定68份茶树品种(品系)春梢芽叶的色泽表型值并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对叶色差异度较高的第1叶位L~*、a~*、b~*、C、H值进行分层聚类分析,可将芽叶色泽划分为紫色系、黄色系和绿色系等7个色系。色系分类与CIELab颜色体系的对应性较强,色系划分符合茶树品种(品系)叶色表型特点。茶树品系的叶色表型较丰富,叶色在L~*、a~*、b~*值三维坐标空间整体呈带域分布,色系由紫色系、紫红色系、紫绿色系向黄色系、黄绿色系、绿色系变化。春梢芽叶色泽表型数据的遗传数量分类与色系判定为茶树特异芽叶色泽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旭波  刘全儒  李艳 《植物研究》2010,30(5):527-536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华北地区分布的繁缕属植物16种2变种,其它4属4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繁缕属植物叶片的下表皮均存在气孔器,而上表皮仅少数种类缺乏气孔器。气孔器类型比较多样,有不等细胞型、无规则型、无规则四细胞型;表皮细胞主要为不规则型,垂周壁从平直、弓形、浅波状、波状、到深波状;上表皮气孔指数在5.23~31.65之间;下表皮气孔指数在10.02~29.44。叶表皮被毛或无,毛被分为星状毛、腺柔毛、柔毛、绢毛。该研究说明叶表皮的微形态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以为分种及属间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依据,但是对组的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9.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古茶树资源,2010-2017年对云南省12个地区58个县/市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依据《Flora of China》英文修订版分类确立了古茶树资源物种名录,建立初步的古茶树资源数据信息库。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统计学分析了云南古茶树资源种类组成、地理分布特征、生境类型及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云南古茶树种类多,调查共获得古茶树资源分布点474个,记录样本植株2570份,隶属7种6变种;古茶树资源分布广而不均,主要分布于滇西、滇南、滇东南及滇中哀牢山山脉,滇东南是古茶树物种多样性的分布中心,滇西是特有种的分化中心,云南古茶树资源的地理分布可能存在滇西-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W.W.Sm.)Melch.)、滇南-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J.W.Mast.)Kitam.)和滇东南-厚轴茶(C.crassicolumna H.T.Chang)3个现有分布中心;古茶树资源生境复杂多样,可大致分为原生林、次生林和高山旱地等3类,不同生境分布的古茶树种类及其生长状况有差异;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形态多样性,其描述型性状多样性指数为0.58~1.48,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为4.37%~51.03%,总体上营养器官的变异性高于花部器官。本工作为进一步探讨云南地区古茶树资源的系统演化、多样性保护及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本底资料。此外,根据古茶树资源现状,初步提出了一些保护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开展四川重要茶树种质资源古蔺牛皮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工作,在古蔺牛皮茶树资源中选取了具代表性的8种不同类型茶树(Ⅰ~Ⅷ类)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及主要生化成分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供试茶树在形态特征、遗传和品质性状等方面,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其种群多为灌木,树姿半开张状;芽叶绿色,茸毛中等,叶为椭圆形,叶尖渐尖;花多为中花型,花柱3~4裂;果实多为球形和肾形,种子多为球形,主要表现出栽培型茶树性状。古蔺牛皮茶春梢的生化成分含量较丰富,其茶多酚含量为(19.71±0.39)%~(30.16±0.22)%,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20±0.11)%~(4.88±0.12)%,咖啡碱含量为(3.45±0.17)%~(4.41±0.09)%。结合主要生化成分含量、酚/氨值和儿茶素组分等可推论,Ⅴ、Ⅵ类适制红茶,其他类型则适制绿茶。综合供试茶树的形态和生化成分含量特征,初步鉴定供试的牛皮茶树分属茶组植物分类系统中的秃房茶和茶,Ⅴ和Ⅵ类茶树较为原始,其他类型则进化程度较高。供试茶树中存在具育种价值的资源,其中Ⅴ类和Ⅵ类可作为高儿茶素含量的育种材料,Ⅱ类可作为选育优质绿茶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1.
茶园冬季乔木落叶的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南方存在着一种传统植茶方式——茶林复合生态系统,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它在维持土壤肥力,抗御自然灾害和保证茶叶内质特性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对冬季乔木落叶分解和矿质元素释放的作用尚无报道。本文是对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茶树-乌桕复合园和茶树-板栗复合园的冬季乔木落叶分解的研究,为全面认识茶林复合生态系统的性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荚蒾属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究叶片解剖结构在分类学中的价值,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大小、气孔器类型和角质层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为荚蒾属种间分类关系提供证据。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波状与深波状4种式样,其中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且垂周壁式样较上表皮更稳定。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2种;气孔器类型包括不等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3种;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近平滑、浅波状、波状3种;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有脊状隆起、条状隆起2种。研究表明,荚蒾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叶片按形态差异可分为芽鞘(胚芽鞘或鞘叶)、不完全叶和完全叶三种。我们通常所说的稻叶指的是完全叶(计算叶龄一般从完全叶开始),它由叶鞘、叶片(叶身)、叶枕(叶环)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另外还有叶耳和叶舌。无叶耳和叶舌的品种称为筒稻。  相似文献   

14.
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发掘具有优异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茶树品种资源,对51份云南茶树地方品种进行农艺和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树地方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平均为25.84%,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94;生化成分变异系数平均为16.53%,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88;茶叶感官审评红茶品质总分达87.5分~94.2分,绿茶品质总分达78.8分~91.5分,茶树品种红、绿茶适制性的多样性指数平均为0.92和0.94;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第Ⅰ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红茶,第Ⅱ类品种主要适合制作绿茶,第Ⅲ类为生化成分特异性品种。并从中筛选出18份优异品种资源,为今后的生产和育种提供利用。  相似文献   

15.
110个种和品种的柑橘属植物叶精油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双柱毛细管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对我国柑橘属植物叶精油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共分析了110个种和品种。其中大翼橙类植物3种,香橙类植物12个种和品种,酸橙类植物18个品种,甜橙类植物15个品种,枸橼、柠檬类植物16个种和品种,柚类植物16个种和品种,宽皮柑橘类植物30个种和品种。共鉴定出精油成分72个。通过实验找出了像马蜂柑、蟹橙、罗汉橙、蕉柑等一批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精油植物;同时为柑橘属植物  相似文献   

16.
贵州姑菁野生茶树形态多样性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姑菁村周边的野生茶树为研究对象,对其叶、花及果等34个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1个描述型性状中有10个仅表现为1种表型,具有相对稳定的植物学性状,其他11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在数值型性状方面,变异系数在3.74%~21.86%之间,平均为15.10%;多样性指数在0.15~2.02之间,平均为1.62;基于数值型性状的聚类分析可把样本聚为3类,其中第Ⅱ、Ⅲ类均仅有3个样本,说明在后续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鉴定以及对该资源保护与利用时应对该类的样株加以区分和重点关注;在环境影响方面,叶器官与果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海拔因素影响,表现出极显著相关以及分海拔区段间的差异性。姑菁野生茶树资源表型多样性丰富,后代遗传变异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育种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更加关注起周边的环境了。其中在温州市新建的各大公园和街道的绿化树种中,棕榈科植物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形态独特、色彩丰富,融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棕榈科植物为常绿乔木、灌木和藤本,茎通常不分枝,单生或丛生。叶常聚生于茎顶或散生于茎上,大型,芽时折叠,展开后呈羽状或掌状分裂。花小,通常辐射对称,组成肉穗花序。全世界棕榈科植物约有210属30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其中,我国目前用于栽培观赏的达90属320种,主要分布在南方诸…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15种阔叶乔木滞尘能力与叶表微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武汉市15种常见的阔叶乔木为研究对象,通过3级滤膜过滤法测定了各乔木单位叶面积滞留不同粒径颗粒物(TSP、PM_(10)、PM_(10)、PM_(2.5))的质量,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15种乔木的叶表面微形态结构,分析了微形态对植物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乔木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滞尘能力最强的植物为二球悬铃木、桂花和石楠,除以上3者外,女贞和广玉兰分别具有较强的滞留PM_(10)和PM_(2.5)的能力;加杨滞留TSP和PM_(10)的能力最弱,玉兰滞留PM_(10)和PM_(2.5)的能力最弱。各乔木单位叶面积滞留PM_(2.5)和PM_(10)的质量分别占总粉尘量的0.7%—8.9%和3.6%—33.9%。叶表面微结构观察表明,叶表面粗糙、褶皱较多,或被有蜡质层的植物有利于粉尘颗粒物的附着。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单位叶面积的滞尘量与叶表面沟槽的宽度呈显著相关,上下表面沟槽宽度越小,越有利于细微颗粒物(PM_(2.5))的滞留,下表面沟槽宽度增加,有利于粉尘总颗粒物(TSP)的滞留。由此可见,叶表面粗糙度、蜡质含量和沟槽宽度等微形态结构是调控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武汉以治理大气粉尘污染为目标进行城市绿化时,可考虑选择二球悬铃木、桂花和石楠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9种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不具有腺毛或仅中脉有,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毛;部分叶表皮上有柔毛,少数植物无毛。气孔器存在于上表皮、下表皮、或上下表皮均有,形状为椭圆形、卵圆形,均为无规则型。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组间没有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本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9种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形状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深波状、浅波状和平直-弓形;表皮角质层纹饰微形态多样,大多数植物叶片表面不具有腺毛或仅中脉有,少数植物叶片表面具腺毛;部分叶表皮上有柔毛,少数植物无毛。气孔器存在于上表皮、下表皮、或上下表皮均有,形状为椭圆形、卵圆形,均为无规则型。野豌豆属植物叶表皮的这些微形态特征,在属内组间没有明确的规律性,但可为探讨该属种间的分类学及亲缘关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