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中国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发现的中国翼龙一新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发现于辽宁省西部下白垩统九佛堂组的—小型翼手龙类骨架,建立一新种:谷氏中国翼龙Sinopterus gui sp.nov.。它的吻端直而尖锐,其下颌发育—明显的脊突。肱骨的三角脊发育,其末端没有扩展,呈四边形。翼掌骨的长度稍微短于飞行指第一指节的长度。股骨与胫骨之比率小,乌喙骨短于肩胛骨,联合背椎只有椎体相互愈合。虽然它与董氏中国翼龙相似,但是存在明显区别,比如个体较小,而大多数背椎椎体相互愈合等。谷氏中国翼龙是目前在辽西及其周边地区所发现最小的没有牙齿的翼手龙类。  相似文献   

2.
辽宁水云科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轴藻属 新属 Rotiramulus R. X. Luan Gen. nov. Haec genus affine Giffordiae Batters et Sorocarpo Pringsh., sed caudice conspicuecrasso, moniliformi-dispositis, ramulis brevibus densis, verticillatis interruptis ad nodulos  相似文献   

3.
辽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两种新的翼手龙类化石(英文)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简要报道了辽西热河群上部九佛堂组两件新的翼手龙类化石 ,即夜翼龙科(Nyctosauridae)的张氏朝阳翼龙 (新属、新种 )Chaoyangopteruszhangigen .etsp .nov.和古魔翼龙科 (Anhangueridae)的顾氏辽宁翼龙 (新属、新种 )Liaoningopterusguigen .et.sp .nov.。前者为保存较完整的化石骨架 ,后者为一大型翼龙的头骨和部分头后骨骼化石。朝阳翼龙是夜翼龙科在亚洲大陆的首次确切的化石记录 ,也是层位最低和保存最完整的化石骨架。朝阳翼龙具有4节翼指骨 ,手指爪粗大弯曲 ,这些发现补充和修正了前人认为的夜翼龙科只有 3节翼指骨 ,手指爪退化缺失等一些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朝阳翼龙与该科的Nyctosaurusgracilis头后骨骼相比 ,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 ,如胫骨特长 ,远长于股骨 ,翼掌骨和第 1翼指骨相对较短 ,肩胛骨短于乌喙骨等。辽宁翼龙是我国已发现的个体最大的翼龙化石 ,发育前上颌骨和齿骨弧形脊突这一古魔翼龙科的重要鉴别特征。与该科的其他成员相比 ,辽宁翼龙上、下颌的牙齿较少 ,仅分布在其前部 ,齿列约占上、下颌长度的 1 / 2。上颌第 1、3齿小 ,第 2、4齿巨大 ,其中第 4齿最大 ,为已知翼龙中最大的牙齿。牙齿具有明显的替换现象。夜翼龙科的成员仅分布于美洲大陆的晚白垩世地层中 ,而古魔翼龙科的成员则是  相似文献   

4.
对浙江长兴地区志留纪真盔甲鱼类的新材料进行了研究。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 ,雷曼煤山鱼 (Meishanaspislehmani)一属种成立 ,并非浙江中华盔甲鱼 (Sinogaleaspiszhejiangensis)的同物异名。在此基础上 ,运用分支系统学的原理 ,对真盔甲鱼目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探讨 ,分析结果表明 ,中华盔甲鱼属现有的 3个种并未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是一个并系类群。浙江中华盔甲鱼不能归到中华盔甲鱼属 ,建议另立一新属。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九种鲤科鱼类与中国胭脂鱼幼体的前方椎体的发育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科鱼类的前方椎体发育是近似的,它们的魏氏小骨有共同的来源;魏氏复合骨由前方椎体上方的第二骨化中心形成,这个骨化中心与第三和第四上神经骨相当。另一方面,胭脂鱼幼体的第二椎体副突已与第四椎体的胸肋相接;魏氏复合骨的扩展是骨化中心背脊部均匀地发生的,这些与鲤科有着明显的不同。鲤科幼体的魏氏复合骨发育具有共同的特点,第二骨化中心的前方有一棘状物在早期出现,它代表了第三上神经骨伸出部份。但随后的发育可以区分为两种不同方式:一种为雅罗系鱼类所具有,即第二骨化中心以棘状物的扩展为主,前、后棘存在并有缝合线相连;另一种为鲃系鱼类所有,即第二骨化中心的发育以其背中部伸出的实心嵴突为主,仅有不发达的前棘,此系属于派生性结构。与魏氏复合骨相关的是2—3椎体间的关系也有相应的差别:雅罗系鱼类的幼体其2—3椎体间分离(仅鳑(鱼皮)亚科鱼类例外),而鲃系鱼类的幼体其2—3椎体愈合。由于幼体魏氏复合骨与椎体的特征比成体表现更为明显,它们在系统发育上能提供更为清楚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陕西水牛化石及中国化石水牛的地理分布和种系发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描述并比较了在陕西大荔、咸阳发现的水牛化石,一为Bubalus teilhardi,与周口店第一地点的相近。另一为B. youngi,与河南孟县的相似。水牛化石在中国的分布至今仍集中在中一东部,南、北方都有,其栖息环境与现代水牛的基本一样,生活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用支序系统学方法分析了中国化石水牛的种系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国鸟类的DNA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鸟类分类是鸟类学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近年来分子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鸟类分类学和鸟类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给传统的系统分类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Tautz等于2002年首先提出运用DNA序列作为生物分类系统的主要平台,即DNA分类学(DNA Taxonomy).而Hebert等于2003年则首次提出了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的概念,并对其物种分类和鉴定意义予以肯定,建议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I)的特定区段来做DNA条形编码的基础.在鸟类DNA分类方面,国内学者应用线粒体基因Cut b,COI,c-mos,c-myc,12s rRNA,16s rRNA,ND2,ND3,CR,RAG-1以及核基因myoglobin introⅡ等不同片段对很多类群进行了分类探讨和系统发育研究.但是主要集中在鸡形目及雀形目鸟类.中国是鸟类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近年来很多亚种、种及以上分类阶元依然存在问题,因此,中国鸟类物种的分类地位、系统发育与演化关系等依然有很多问题等待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基于COI的鸟类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有了一些报道,但是真正的DNA条形码工作尚需继续、深入地开展.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辽宁阜新县大五家子镇三吉窝铺的鱼化石。该鱼具有颞孔 ,前上颌骨小 ,上颌骨大 ,辅上颌骨 1块 ,口缘有一行锥形齿 ,背鳍小于臀鳍 ,1 6根分叉尾鳍条 ,尾下骨 7块 ,尾上骨 1块 ,尾神经骨 3~ 4块。这些特征基本上是狼鳍鱼的定义特征 ,因此 ,应该属于狼鳍鱼属。阜新标本的第三眶下骨呈半圆形 ,不同于狼鳍鱼属各已知种。阜新标本的下颌长而低 ,在狼鳍鱼属中 ,只有三棵榆树狼鳍鱼和德永氏狼鳍鱼的下颌与之相似。但阜新的标本在具有 1 0根胸鳍主要鳍条、1 6根尾鳍分叉鳍条以及 1块尾上骨方面不同于三棵榆树狼鳍鱼。与德永氏狼鳍鱼相比 ,阜新标本的第三眶下骨小、半圆形、后端不伸达前鳃盖骨的前缘 ,辅上颌骨较大 ,身体较宽。根据上述阜新标本的特征 ,建立狼鳍鱼属一新种———阜新狼鳍鱼。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花蝇科二新种(双翅目:花蝇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记述采自辽宁省的花蝇科2新种,即分布于辽宁省桓仁县老秃顶山的老秃顶须泉蝇Pegoplata laotuding-ga sp.nov。该种外形与丁斑须泉蝇Pegoplata linotaenia(Ma,1988)近似,但新种雄性前胫无前背鬃,翅前鬃短小,腹部各背板均具倒山字形黑斑;肛尾叶端部较狭,侧尾叶后面观较细长,其侧面观端半部较宽大,末端较圆;前阳基侧突端半部狭,后缘具1根小毛等不同。分布于辽宁省本溪南甸的中叶泉蝇Pegomya mediarmata sp.nov,该种与并棘泉蝇Pegomya holosteae(Hering,1924)近似,但新种具上倾口缘鬃1行,前颏发亮,翅前鬃长于后背侧片鬃;下腋瓣短小;前胫无前背鬃,中胫无后腹鬃,后胫前背鬃2;第5腹板具中叶,侧叶基部和端部分别具一鬃毛簇,阳茎具宽大的端阳体等不同,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
辽宁北票尾羽龙(Caudipteryx)一新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1998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辽西野外考察队在北票上园张家沟采集到一块保存相当完整的、属于尾羽龙的头后骨架。该材料被订立一新种,对尾羽龙的已知特征作了重要的补充和修订。本文是对这一新材料的初步记述,并简单讨论了尾羽龙的系统位置和习性。 尾羽龙科(新科)Caudipteridae fam. nov. 尾羽龙属 Caudipteryx Ji et al. 1998 董氏尾羽龙(新种) Caudipteryx dongi sp. nov. (图1~3;图版I~V) 词源种名谨献给我国杰出的恐龙学家董…  相似文献   

11.
Thethirdspecimenisdescribedhereasanewgenusandspecies:Boluochiazhengi,andfurtherreferredtoEnantiornithesasatleastfourenantiornithinesyna-Ipom0rphiescanberecognizedinthisspecimen:(1)intercondy1arfossaoftibiota-rsusnarrow,medialcondyleoftibi0tarsuswithfairlyflatanteriormarginindistalview;(2)metatarsusIVreduced;(3)slenderlateralpr0cessofsternumwithexpa-ndeddistalend;and(4)presence0fapeculiardorsalpr0cess0npr0xima1ischium.Boluochiaisbe1ievedtobeanewenanti0rnithinebirdfr0mtheEar1yCretaceousofChina…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独角仙体上的犹伊螨新种——大连犹伊螨Eviphis dalianensis sp.nov.进行了描述,该种与淮南犹伊螨Eviphis huainanensis Wen,1965近似。模式标本采自辽宁大连市,保存于辽宁省卫生防疫站虫媒消杀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毛茛属新分类群及其核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新种R.shuichengensis L,Liao有两种核型类型,即基本型2n=2x=16=4m+2sm+10st(2SAT);杂合型2n=2x=16=4m+2sm+9st(1SAT)+1t(1SAT),其核型和近缘种R.trigonus Hand.- Mazz.核型相似,但其随体染色体短臂比后者更小而不同。新变种R.silerifolius var.dolicanthus L. Liao核型(2n=2x=16=4m+2sm+10st(2SAT)与原变种Var.silerifolius不同。根据形态和染色体的特征,我们认为本文中两个新分类群和R.Trigonus是国产毛茛组中x=8至x=7的过渡类群。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辽宁西部九佛堂组和义县组中华弓鳍鱼一新种:辽宁中华弓鳍鱼Sinamia liaoningensis,并与该属的其他种进行了比较.新材料具有中华弓鳍鱼科的3个定义特征:单一的顶骨,三对额外肩胛骨和膜质翼耳骨短并与顶骨等长,无疑应归入该科.新种的后眶下骨较小,背鳍长大,鳞片菱形,因此,归入中华弓鳍鱼属.辽宁中华弓鳍鱼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中华弓鳍鱼的5个已知种:体型短粗,吻骨较短,鼻骨近四方形,围眶骨较多(6),前鳃盖骨强烈弯曲,背鳍条较少(18),尾鳍条较多(16),臀鳍鳍基起点到鱼体背缘的鳞列较多(32),鳞片后缘不具锯齿,尾鳍具有纤维状的角质鳍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云南省条鳅亚科鱼类一新属和一新种。根据形态特征并结合区系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属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支序分析的方法首次对古北和东洋区长足虻亚科的24属3亚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足虻亚科为一严格的单系群,其中Ahercostomus、Allohercostomus、Tachytrechus和Aphalacrosoma为一单系群,Tachytrechus和Aphalacrosoma为姐妹群.原为寡长足虻属Hercostomus亚属之一的Gymnopternus与新属Setihercostomus的亲缘关系较近,为有效属.粗柄长足虻属Ludovicius与Sybistroma为一严格单系群,建议合并为一属.弓脉长足虻属Paraclius Coquillet应为Pelastoneurus的异名.建立3新属,即准长毛长足虻属Aphypophyllus gen nov,模式种Ahy-pophyllus sinensis(Yang,1996);准白长足虻属Aphalacrosoma gen nov,模式种Aphalacrosoma postiseta(Yang et Saigusa,2001);毛颜寡长足虻属Setihercostomus gen nov.,模式种Setihercostomus zonalis(Yang,Yang et Li,1998).原为寡长足虻属的亚属Ahercostomus提升为属,模式种Hercostomus(Ahercostomus)jiangchenganus(Yang et Saigusa,2001).建立的新组合为:Ahypophytlus sinensis(Yang,1996)comb. nov. , Aphalacrosoma hubeiense (Yang, 1998) comb. nov., A. postiseta (Yang et Saigusa, 2001) comb. nov.,A. sichuanense (Yang et Saigusa, 1999) comb. nov., Seti hercostomus setifacies (Stackelberg, 1934) comb. nov., S. zonalis (Yang, Yang et Li, 1998)comb. nov., S. wuyangensis (Wei, 1997) comb. nov., S. huangi (Zhang, Yang et Masunaga, 2004) and Ahercostomus jiangchenganus (Yanget Saigusa, 2001) comb. nov. .  相似文献   

17.
罗源湾水螅水母纲一新属二新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标本系于福建省罗源湾水域采集的。发现在水螅水母纲的裸鞘花水母亚纲、丝螅水母目的唇腕水母科中一新属——拟唇腕水母属Pseudorathkea gen. nov.,一新种大胃拟唇腕水母Pseudorathkea macrogastrica nov. sp.;在水螅水母纲的被鞘软水母亚纲、锥螅水母目、真唇水母科的真唇水母属中一新种,多丝真唇水母Eucheilota multicirtis nov. sp.  相似文献   

18.
辽宁早白垩世会鸟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辽宁朝阳大平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湖相地层中发现的会鸟化石一新种,窄脊会鸟(Sapeornis angustis sp.nov.)。尽管新种正型标本属于一亚成年个体,但除个体较小外,还在许多特征上很容易与属型种(朝阳会鸟)相区别。例如,不超过6枚荐椎,肱骨的三角脊和气窗均较细窄,三角脊远端的背突不显著尖锐,乌喙骨具有较长的肩峰突,叉骨枝较细,叉骨突较短,第一掌骨以及耻骨突均相对较短等。和始祖鸟以及其他已报道的会鸟标本一样,新种材料没有保存胸骨,肋骨上也未见钩状突起,推测这两种结构可能在个体发育的晚期才开始骨化,上述标本均为发育早中期的个体。会鸟新种的发现为这一基干的原始鸟类提供了新的解剖特征,并表明在会鸟的演化过程中存在个体的逐步增大以及一些形态特征的特化现象。这一新的发现还为分析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的鸟类多样性增添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吴玉虎 《植物研究》2003,23(4):391-391
报道了青海棘豆属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多毛蚤科二新种记述及一新亚属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理芸  吴文贞 《昆虫学报》1994,37(2):225-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