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ui XB  Han Y  Li L  Wu LL 《生理科学进展》2011,42(3):169-174
脂联素是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胰岛素增敏、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和保护心肌等作用.脂联素的生物学效应需通过脂联素受体1/2的介导来完成.脂联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脂联素对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及生物学效应的发挥.对调节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因素进行研究,不但有助于揭示调控脂联素受体表达的分子机制,而且也为防治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运动影响高脂喂养大鼠骨骼肌和肝脏组织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上的可能机制。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 0):正常对照组(C组):正常饮食不运动;正常饮食运动组(E组):正常饮食同时进行10周游泳运动;高脂饮食对照组(H组):高脂饲料喂养不运动;高脂饮食运动组(HE组):高脂饲料喂养同时进行10周游泳运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骨骼肌和肝脏脂联系受体1(AdipoR1),Adipo R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骨骼肌和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结果:股四头肌AdipoR1 mRNA、肝脏AdipoR2 mRNA表达在H组显著低于C组(P<0.05);HE组股四头肌和肝脏AMPKα(Thr172)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H组(P<0.05),分别较H组高43.2%和51.1%。结论:高脂喂养导致大鼠骨骼肌和肝脏A dipoR1/R2 mRNA表达下调,运动提高了大鼠骨骼肌和肝脏AMPKα(Thr172)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片联合糖脉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0例,按照给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联合糖脉康治疗。治疗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CRP、AP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C)、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抵抗指数( HOMA-IR)、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数(HOMA-I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TC、TG、LDL-C,FBC、2hPBC、HbAlc,HOMA-IR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而血清APN、HDL-C、HOMA-IS、ISI均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TC、TG、LDL-C,FBC、2hPBC、HbAlc、HOMA-IR水平均较低(P<0.05),血清APN、HDL-C,HOMA-IS、ISI水平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片联合糖脉康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稳定其血脂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可能与其降低血清IL-6、TNF-α、CRP水平,增加血清APN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脂联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联素作为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具有维持能量代谢内稳态、调节免疫平衡、调控细胞增殖的作用.因此脂联素受体被认为是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靶点.随着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其结构特性、生物学功能、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以及表达调控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疾病过程中,脂联素受体含量以及功能的变化可以引起细胞对脂联素的敏感性发生改变,成为影响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开发调控脂联素受体表达的药物并明确其作用的机制将会有力地促进对代谢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及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脂联素、瘦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SD清洁大鼠8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n=16):空白对照组(A),普通饮食组(B),高脂饮食组(C),普通饮食干预组(普通饮食+运动干预,D),高脂饮食干预组(高脂饮食+运动干预,E);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均给予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腹腔链脲佐菌素(30 mg/kg)制备2型糖尿病模型(T2DM);大鼠建模后,空白组、普通饮食组及普通饮食干预组给予常规饲料,高脂组及高脂饮食干预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普通饮食干预组及高脂饮食干预组给予运动干预,采用滚筒训练器进行运动,运动频率为每天1次,每周6次,持续6周。6周后测量大鼠脂联素、瘦素、血糖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除空白组外,其余四组大鼠实验后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瘦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明显升高(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瘦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明显高于高脂饮食干预组(P<0.01);高脂饮食干预组大鼠瘦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普通饮食组(P<0.05);普通饮食组瘦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高于普通饮食干预组(P<0.05);T2DM大鼠模型各组瘦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脂饮食组大鼠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高脂饮食干预组(P<0.01);高脂饮食干预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普通饮食组(P<0.05);普通饮食组脂联素水平低于普通饮食干预组(P<0.05);T2DM大鼠模型各组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与血糖,瘦素与血糖均有相关性(R<-0.06/R>0.06,P<0.05)。结论:严格的饮食控制及运动有助于控制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稳定,其可能与控制调节大鼠体内瘦素及脂联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虽然二甲双胍广泛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但是其对骨骼的潜在影响知之甚少。因此,本研究评估了二甲双胍对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脂肪细胞两者的分化以及增殖的影响。首先随机组形成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为在不经二甲双胍处理培养基中培养MSCs细胞21 d,而二甲双胍组则在用100μmol/L二甲双胍处理培养基中培养MSCs 21 d。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增强了大鼠MSCs的成骨细胞分化细胞中ALP的活性,抑制了培养中MSCs脂肪形成分化的过程,但是增强了MSCs细胞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诊或住院治疗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250 mg/次,2次/d;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100 mg/次,1次/d,治疗均连续8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血清丙二醛(MDA)、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MDA、8-iso-PGF2α、FBG、FINS以及HOMA-IR水平较低(P0.05),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降低MDA、8-iso-PGF2α水平,减轻氧化应激反应,降低胰岛素抵抗,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沙格列汀组(102例)口服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阿卡波糖组(98例)口服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通过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糖代谢情况与体重指数水平,SF-36量表各项评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评价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HbAlc,BMI,FBG,2hPBG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沙格列汀组患者HbAlc,BMI,FBG,2 hPBG水平明显低于阿卡波糖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SF-36表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轻患者体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用药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肠源性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5例,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52例)和二甲双胍治疗组(53例),以同期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2周之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肠源性内毒素及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治疗组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吡格列酮治疗后,患者肠源性内毒素和hs-CRP水平均下降较为明显(P0.01);而二甲双胍治疗后,仅hs-CRP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源性内毒素下降不明显(P0.05);但两种药物治疗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吡格列酮可以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源性内毒素水平,而二甲双胍对肠源性内毒素的下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血糖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胰岛功能水平[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hINS)、空腹C肽(FCP)、餐后2 h C肽(2h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血糖血脂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及炎性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6(IL 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数量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显著增加,肠球菌、肠杆菌及酵母菌数量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INS、2hINS、FCP、2hCP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lc、FPG、TG、LDL C、CRP、IL 6和TNF α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结论 二甲双胍可明显增加患者肠道有益菌群数量,调节菌群失衡,控制血糖血脂代谢水平,改善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110例,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和联合用药组(二甲双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各55例.检测2组患者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模型组(CUMS组)、模型+二甲双胍组(CUMS+MET组),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用3周时间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两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1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之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变化、糖水嗜好、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旷场实验等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P<0.05),糖水偏爱率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旷场实验中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5),大鼠海马的形态结构有所变化,证实CUMS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CUMS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后对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糖水摄入、不动时间和自发活动(P<0.05),并能修复CUMS大鼠海马的异常形态结构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59)。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达格列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4.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FBG、FINS、HbAlc、TC、TG、LDL-C水平及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HDL-C水平和HOMA-β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6%、8.4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并对比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西格列汀、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分别联合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0年4月-2012年10月间我科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70例,并随机单盲分为A(n=36)、B(n=34)两组,A组患者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方案,B组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服药12周后对比两组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并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患者服药12周后,血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A组患者2hPG水平明显低于B组水平(P<0.05).②A组患者显效率(50.0%)、总体有效率(91.7%)略高于B组(38.2%、85.3%),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9.4%vs.26.5%)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用药方案均是治疗老年T2DM的有效方案,西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较之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方案在临床疗效中具备比较优势,尤其是对降低餐后血糖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脂联素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在哺乳动物中起到调节糖脂代谢的重要作用, 为探究脂联素在大菱鲆糖脂代谢中是否具有同样的调节作用, 研究利用分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到了大菱鲆脂联素AdipoR1受体和AdipoR2受体的基因全长序列。其中AdipoR1受体的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125 bp, 共编码375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的同源性都很高。AdipoR2受体的核苷酸序列全长为1940 bp, 共编码380个氨基酸, 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同源性也都很高。蛋白跨膜结构域预测得出大菱鲆AdipoR1和AdipoR2都具有7个明显的跨膜区, 最优拓扑模型为N端在细胞内侧模型, 与其他脊椎动物相同。配制不同糖脂比(1鲶6, 1鲶2, 2鲶1和14鲶1)的饲料养殖大菱鲆9周,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菱鲆肌肉和肝脏中脂联素受体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 在饲料糖脂比为1鲶2的处理组中, 大菱鲆肌肉中AdipoR1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糖脂比为1鲶6的处理组(P<0.05), 但与其他2组无显著差异。饲料糖脂比的变化对肌肉中AdipoR2和肝脏中这2种受体的表达量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 饲料糖脂比的变化可能通过改变脂联素受体的表达量, 从而间接影响大菱鲆体内脂联素的作用。AdipoR1和AdipoR2对饲料糖脂比变化的反应不同步, 而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联素受体对饲料糖脂比变化的反应也存在不同。适量提高饲料糖脂比可以显著下调肌肉中AdipoR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二甲双胍以其安全性高、价格低及疗效好的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糖尿病增加了肝癌的罹患率并影响其预后。近年来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在治疗Ⅱ型糖尿病(T2MD)患者时亦降低了其罹患肝癌的风险,大量研究证明其具有抗癌及协同抗癌作用。现本文对二甲双胍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对肝癌发生的影响进行探讨,对二甲双胍抑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了介绍,列举了最新的实验研究数据,并对现有临床数据进行分析,对于二甲双胍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预期,对于二甲双胍未来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肝癌的预防作用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及未来使用的展望,对于其在Ⅱ型糖尿病合并肝癌的患者中的治疗作用进行了前瞻性的探讨,为二甲双胍在其他癌症防治中的应用提出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导致的以高血糖为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胰岛素抵抗。目前2型糖尿病发病率正在快速上升,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宿主肠道内正常的肠道菌群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生长发育等重要生理功能,而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二甲双胍由于廉价、安全、有效成为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糖药之一,它不仅可以通过依赖及非依赖AMPK途径降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它还可以通过改善T2D患者失调的肠道菌群发挥降糖作用。明确二甲双胍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助于全面了解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SD大鼠脂联素受体的分布,观察大鼠胰岛素抵抗(IR)形成中脂联素受体(Adipok)基因表达及运动的影响。方法:4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2),以高脂膳食喂养诱导IR,同时运动组实施10周游泳运动干预。结果:AdipoR1/R2mRNA分别在骨骼肌和肝脏高表达(P<0.05);H组骨骼肌AdipoR1和肝脏AdipoR2mRNA表达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骨骼肌和肝脏AdipoR1/R2mRNA表达的下调可能是高脂大鼠IR形成的机制之一,未观察到运动干预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及两者联合对HepG2细胞载脂蛋白M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辛伐他汀(0、1、5、10、25μmol/L)和非诺贝特(0、50、100mmol/L)及辛伐他汀(5.0μmol/L)+非诺贝特(50mmol/L)干预HepG2细胞24h。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分别采用实时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apoM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均呈剂量依赖性上调载脂蛋白M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联合用药比单药更能显著上调载脂蛋白M的表达(P<0.05)。结论: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均可上调载脂蛋白M表达,两药联合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