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失衡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产检的102例HPV阳性妊娠妇女(HPV阳性组)以及同期产检的78例HPV阴性妊娠妇女(HPV阴性组)为研究对象,于怀孕28~34周时,收集阴道分泌物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另根据微生态评价结果将HPV阳性组对象分为微生态正常组(n=26)和微生态失调组(n=76);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对象阴道微生态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组对象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结果

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象滴虫性阴道炎(T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0.678、0.111,均P>0.05),而阴道pH、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以及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6、8.247、4.337、5.236、13.865,均P<0.05)。HPV阳性组对象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χ2=5.710、10.721、6.799、4.294,均P<0.05),而两组对象剖宫产率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0.666,均P>0.05)。HPV阳性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χ2=9.001,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03、1.547、0.560,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对象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4.130,P<0.05),而两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0.578、0.141、1.368,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与微生态正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FGR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0.698、1.057、0.242,均P>0.05)。

结论

妊娠期HPV感染能引发阴道微生态失调,增加不良母婴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和B族链球菌(GBS)感染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及母婴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114例临床确诊足月胎膜早破妊娠妇女为研究对象(胎膜早破组),随机选取同期分娩的129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对象阴道微生态变化、GBS感染及不良母婴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两组妊娠妇女阴道假丝酵母菌菌体及孢子检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阴道pH≥4.5、细菌性阴道病、需氧菌性阴道炎的发生率及微生态失衡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胎膜早破组妊娠妇女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等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道pH≥4.5、有GBS感染、阴道微生态失调与不良母婴结局有关(均P<0.05)。

结论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衡、GBS感染与妊娠晚期胎膜早破的发生相关,同时会增加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率。加强相关危险因素的干预可降低妊娠晚期女性胎膜早破发生率,改善不良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的治疗方案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者排便频次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进行探究。

方法

通过随机数表法将选取的150例于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来我院进行便秘治疗的儿童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乳果糖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乳果糖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排便频次、肠道菌群和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作对比。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对照组(86.67%)显著低于观察组(9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38,P = 0.035);治疗后两组患儿便秘频次和便秘困难程度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降低,且对照组患儿的便秘频次和便秘困难程度评分降低幅度不及观察组显著(t = 8.880,P<0.001);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双歧杆菌数量均有增多,葡萄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数量均有减少,且对照组患儿无论是双歧杆菌数量的增多情况或是葡萄球菌、酵母菌、肠杆菌数量的减少情况均不及观察组显著(t = 7.823,P<0.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33%和1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80,P = 0.597),复发率在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中分别为2.67%和1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5.390,P = 0.020)。

结论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乳果糖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增加患儿排便频次,平衡肠道菌群,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赖氨酸维B12合剂联合西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腹痛患儿肠道菌群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FD伴腹痛患儿,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儿分为单一组(n=45)和联合组(n=45),单一组患儿采用西沙比利治疗,联合组患儿采用赖氨酸维B12合剂联合西沙比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治疗前后患儿的肠道菌群、胃肠功能和疼痛程度,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联合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95.56%,单一组为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0,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较单一组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单一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065,17.829,7.985,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粪便性质分级量表评分较单一组高,克利夫兰便秘评分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分较单一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395,4.414,10.302,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较单一组高,生长抑素水平较单一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2,10.743,10.908,均P<0.05)。联合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单一组为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5,P>0.05)。

结论

赖氨酸维B12合剂联合西沙比利治疗FD伴腹痛患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以缓解腹痛,改善肠道菌群和胃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甲烷氢呼气试验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进行评估,探索PNS患儿小肠细菌情况。

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招募30例PNS患儿(PNS组)和34例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受试者小肠的菌群生长情况。分析PNS与小肠细菌生长情况的相关性。

结果

PNS组共有16名PNS患儿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SIBO患病率为53.3%(95% CI:11.1%~89.7%);而对照组有26.5%的儿童患有SIBO,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31 4,P = 0.027 9)。两组儿童年龄、性别、常住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NS合并SIBO的患儿白细胞水平显著低于未合并SIBO的患儿(F = 6.279 7,P = 0.020 1)。Pearson分析显示,PNS组中SIBO阳性患儿服用乳果糖后呼出气体变化量与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

结论

PNS患儿更容易发生SIBO,临床可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妊娠情况与阴道微生态的相关性。

方法

经腹腔镜联合GnRH-a治疗后的196例EMS患者根据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n = 98)和未妊娠组(n = 98),比较两组阴道微生态差异。将已成功妊娠的患者按照阴道微生态情况分组探讨阴道微生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和相关性。

结果

治疗前未妊娠组与妊娠组的pH值、H2O2值、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Nugent评分、AV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未妊娠组上述指标异常的病例比例显著高于妊娠组(P<0.05)。在已成功妊娠的EMS患者中,阴道微生态异常的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比例显著高于阴道微生态正常的患者(P<0.05)。pH值、H2O2值、菌群密集度和多样性、Nugent评分和AV评分的异常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结论

阴道微生态失衡是经腹腔镜和GnRH-a联合治疗后的Ⅲ-Ⅳ期EMS患者不能成功妊娠或妊娠后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及宫颈局部细胞免疫的相关性, 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126例HPV感染者, 依据感染病毒类型分为非HR-HPV感染组(n=69)和HR-HPV感染组(n=57), 并纳入同期来我院体检的5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HPV感染类型、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及宫颈局部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结果

患者中复合型与单一型HR-HPV感染率分别为15.8%、84.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4, P=0.047)。对照组、非HR-HPV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对象阴道微生态失调率分别为22.0%、34.8%、45.6%, 其中对照组对象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最低(χ2=5.638, P=0.048)。非HR-HPV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患者阴道病原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非HR-HPV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患者宫颈局部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 < 0.05)。

结论

HPV33、16、18型为HPV感染主要类型, 会加重阴道微生态紊乱程度, 影响局部细胞免疫功能。检测患者HPV感染情况和宫颈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可为患者临床治疗提供有效数据, 有利于治疗措施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乳剂TPF-D联合微生态制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心肺功能及营养指标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108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内营养乳剂TPF-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微生态制剂,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二胺氧化酶(DAO)]、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WB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营养指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心肺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氧耗量(VO2)、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呼吸商(RQ)、每分钟通气量(VE)、NT-proBNP]、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应激性溃疡、腹胀、腹泻、胃潴留、便秘等)。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FABP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t = 17.533、8.469,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WBC、CRP和PCT水平低于对照组(t = 14.997、18.710、23.197,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和ALB水平高于对照组(t = 8.083、7.292,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t = 3.86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O2、VCO2、RQ、VE和TN-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 = 3.923、12.569、7.292、3.095、10.079,均P<0.05)。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胃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 = 4.441、4.821、4.216,均P<0.05)。

结论

肠内营养乳剂TPF-D结合微生态制剂有利于改善AECOPD患者黏膜屏障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增强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降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混合痔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TST)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预防术后便秘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混合痔TST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n=46,接受莫沙必利治疗)和研究组(n=54,接受莫沙必利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持续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秘发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排便困难程度、粪便性状、肠道菌群数量、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

结果

研究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17,P=0.032)。研究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15.103、13.358、8.463,均P<0.001)。治疗2周后,研究组患者排便困难程度及粪便性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5.221、4.001,均P<0.001)。研究组患者肠道乳杆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球杆菌、酵母菌数量均低于对照组(t=4.646、3.688、2.454、4.818、8.681,均P<0.001)。研究组患者血清SP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t=3.328、8.999,均P<0.001)。

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预防混合痔TST术后患者便秘的发生,同时优化患者肠道菌群及脑肠肽类激素分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新生儿为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以熊去氧胆酸及更昔洛韦治疗,试验组患儿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更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水平、肠道菌群分布、免疫球蛋白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3%(64/70) vs 75.71%(53/70),χ2 = 6.295,P = 0.012]。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的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数量则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抗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7% vs 12.86%,P<0.05)。

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熊去氧胆酸及更昔洛韦能够改善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新生儿的肝功能指标水平,提升机体免疫水平,抑制炎症因子表达,治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与孕妇阴道微生态及血清IL-10、IL-22、NF-kB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4例胎膜早破孕妇为胎膜早破组,100例正常孕妇为正常孕妇组及100例正常未怀孕妇女为正常妇女组。比较3组对象阴道分泌物各细菌阳性率、阴道微生态状态及各组间血清IL-10、IL-22、NF-kB水平。对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与血清IL-10、IL-22、NF-kB水平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胎膜早破组孕妇阴道乳杆菌(79.8%)、大肠埃希菌(48.8%)、溶血葡萄球菌(22.6%)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妇女组(均P<0.05)。胎膜早破组患者阴道pH(6.87±0.75)、阴道微生态失衡率(40.5%)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妇女组,H2O2阳性率(11.9%)低于正常孕妇组(21.0%)和正常妇女组(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胎膜早破组孕妇血清IL-10、IL-22、NF-kB水平[(51.28±6.58)pg/mL、(45.91±7.13)pg/mL、(30.47±3.27)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和正常妇女组。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IL-10、IL-22、NF-kB水平与胎膜早破孕妇阴道微生态失衡呈正相关(r=0.657、0.692、0.732,P<0.05)。结论 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引起阴道菌群失调及血清免疫因子的变化,可能是引发胎膜早破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感染对肠道菌群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大连市中心医院孕检并分娩的妊娠妇女744人为对象,调查并统计B族链球菌的感染率;筛选有和没有B族链球菌感染妊娠妇女各47人,调查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选取信息匹配的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感染和未感染的妊娠妇女,采集粪便样本,提取菌群DNA,用16S rDNA方法分析菌群变化。结果744名妊娠妇女中B族链球菌检出49例,感染率为6.59%;B族链球菌感染组总的不良妊娠发生比例为76.6%,正常组发生比例为27.7%(χ^2=5.491,P<0.05)。B族链球菌感染组妊娠妇女胎膜早破(χ^2=16.177,P<0.01)、难产(χ^2=21.134,P<0.01)和羊水异常(χ^2=22.989,P<0.05)的发生率与未感染组比较显著增高。B族链球菌感染组妊娠妇女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结论妊娠晚期阴道B族链球菌的感染可能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增加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妊娠期B族链球菌(GBS)感染对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的影响,探讨GBS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GBS筛查的800名孕妇为受试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GBS携带情况,根据GBS筛查结果及是否愿意接受干预治疗分为治疗组、非治疗组和GBS阴性组,对比三组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 800例受试对象中,GBS阳性136例(17.0%);治疗组胎膜早破、早产、宫内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肺炎、窒息、败血症、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与GBS阴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s>0.05);而与非治疗组相比,除新生儿脑膜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0.05)。结论 妊娠期进行GBS感染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有效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应用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子宫内膜容受性(ER)和阴道微生物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本院收治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 = 50)和对照组(n = 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乳酸菌阴道胶囊。比较两组的性激素水平(雌二醇、孕酮),内膜容积、子宫内膜厚度、血管血流指数(VFI)、内膜血流指数(FI)和阻力指数(RI)等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阴道pH值、阴道菌群检出率和乳酸菌数量。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血流指数、内膜血流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和血管血流指数均高于治疗前(P<0.01)和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菌群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菌群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菌群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阴道pH值均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后观察组阴道pH值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阴道乳杆菌正常率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和持续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ART反复着床失败患者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阴道菌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产妇阴道微生态失衡的发生情况和B族链球菌(GBS)感染及营养相关因素在正常与微生态失衡产妇中的差异,同时检验不同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本院就诊的10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医疗照护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个体化营养干预(视产妇具体血清微量元素水平情况),比较两组产妇阴道菌群分布、GBS感染、血清微量元素分布和新生儿情况。

结果

全部受试对象阴道内优势菌群前5位依次是菌群抑制无优势菌、非典型乳杆菌类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阳性短杆菌、革兰阳性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阴道微生态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阴道微生态失衡产妇共49例,阴道微生态正常产妇共56例。阴道微生态失衡产妇的GBS感染率更高(30.61% vs 5.36%),且微量元素锌和硒缺乏情况更为严重(P<0.05)。营养干预后,观察组阴道菌群的分布异常情况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菌群多样性正常比例、锌和维生素D水平高于对照组,而GBS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GBS感染可加重产妇阴道微生态紊乱,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风险,而营养相关干预能够减低GBS感染率并提高微量元素的血清水平,有利于产妇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肠道微生物组学技术探讨不同比例的肠内营养制剂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肠道功能与免疫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2/3标准剂量,观察组使用1/3标准剂量,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粪便菌群alpha多样性、7 d内血糖水平、胰岛素的使用总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IL-6、IL-10及IL-17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粪便菌群中的Ace指数、Chao1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糖>10.0 mmol/L的次数和胰岛素使用总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时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观察组发生并发症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927,P = 0.048)。

结论

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使用1/3标准剂量的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免疫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甲硝唑栓对妊娠晚期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乳酸菌数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产科门诊治疗的妊娠晚期BV妇女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1粒/晨,1次/d)联合甲硝唑栓(1粒/晚,1次/d)阴道给药,对照组予以单纯甲硝唑栓阴道给药治疗,用法与用量同观察组,两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后1周复诊观察阴道乳酸菌数量,并比较其临床疗效、妊娠结局及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发生率。结果 1周后复诊,观察组患者阴道乳酸菌数量多于对照组(χ2=24.4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诱发VVC 2例(3.64%)和8例(14.55 %),观察组VVC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3.96,P<0.05)。结论 妊娠晚期BV患者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和甲硝唑栓联合治疗的疗效确切,能增加阴道乳酸菌数量,纠正阴道菌群紊乱,减少VVC的发生率,从而减少早产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