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攻补兼施法探讨在大剂量生白术的配伍下不同枳实剂量配伍的作用及枳术丸(ZZW)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

将65只SPF级别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50只,空白对照组正常喂养,模型组使用番泻叶0.8 g/kg灌胃7 d,制成脾虚模型后禁食禁水,隔天喂食生大米,饮水0.5 h,连续8 d建立脾虚便秘模型。15 d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即模型组、西药组、ZZW低剂量组、ZZW中剂量组、ZZW高剂量组。ZZW低、中、高剂量分别为9.7 g/kg、11.6 g/kg、13.7 g/kg,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2.5 mg/kg。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同等量蒸馏水。治疗1周后收集肠道内容物,行16S rRNA测序,取结肠组织HE染色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结果

ZZW高剂量组能够显著提高肠道推进率(P<0.05)。结肠切片肉眼观察发现小鼠结肠组织黏膜光滑,未见充血、糜烂及器质性损伤。HE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模型组存在轻微水肿,腺体不齐现象,其余各组小鼠结肠黏膜无变薄、固有层炎症浸润,结肠腺体形态正常。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STC小鼠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下降(P<0.05),菌群多样性升高(P<0.01)。门水平上,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升高、厚壁菌门相对丰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ZZW低剂量组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厚壁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ZZW高剂量组较模型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升高(P<0.05)。属水平上,模型组较空白对照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升高(P<0.05),螺杆菌属、另枝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经治疗后ZZW低剂量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ZZW中剂量组丁酸弧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ZZW高剂量组Prevotellamassilia、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1)。此外,与模型组比较,ZZW低剂量组狄氏副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

结论

攻补兼施代表方ZZW能明显缓解STC小鼠便秘症状,以ZZW高剂量组效果最佳,但治疗效果与枳实剂量不存在量效关系,其治疗机制可能与ZZW水煎液调整菌群丰度、多样性及菌群物种数目,恢复正常肠道生态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为从微生态角度研究红茶在人体肠道菌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方法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4周龄新生幼鼠(4weeks组,n = 30)、12周龄正常对照组小鼠(control组,n = 15)和12周龄喂饲红茶水实验组小鼠(teadrink组,n = 15)的肠道菌群分布,分析3组样本的菌群差异情况,探求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

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拟杆菌门(t = −7.711,P<0.001)、拟杆菌科(t = −3.411,P = 0.009)、长尾嗤菌体科(t = −2.515,P = 0.036)、拟杆菌属(t = −2.693,P = 0.027)、邓肯菌属(t = −2.434,P = 0.041)、居海事城球杆菌属(t = −3.327,P = 0.029)、迪博邓肯菌(t = −2.679,P = 0.028)、普通居海事城球杆菌(t = −3.401,P = 0.027)和Duncaniella_sp._C9t = −3.104,P = 0.035)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厚壁菌门(t = 8.952,P<0.001)、乳杆菌科(t = 13.102,P<0.001)、消化链球菌科(t = 3.665,P = 0.021)、爱格菌科(t = 4.481,P = 0.002)、理研菌科(t = 3.626,P = 0.022)、乳杆菌属(t = 5.542,P = 0.004)、黏液乳杆菌属(t = 6.334,P = 0.002)、龙包茨菌属(t = 3.785,P = 0.005)、阿德勒菌属(t = 4.504,P = 0.002)、约氏乳杆菌(t = 4.282,P = 0.011)和罗伊氏粘液乳杆菌(t = 6.156,P = 0.003)相对丰度显著减少。与4weeks组相比,teadrink组小鼠肠道菌群分布差异大于control组。

结论

红茶对新生幼鼠肠道菌群的形成能够产生影响,不同丰度的菌群可能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来达到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增强肠道稳态的目的,具体代谢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红茶对2型糖尿病(T2DM)小鼠肠道菌群分布的影响,为研究红茶在代谢性疾病的辅助治疗机制提供参考。

方法

构建 T2DM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T2DM组)和茶水饲喂组(T2DM_T组),取健康小鼠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每组各15只。实验终点收集3组小鼠粪便进行宏基因组测序,分析组间菌群差异;同时进行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与Control组和T2DM组相比,T2DM_T组拟杆菌门(F = 21.056,P<0.001)、邓肯氏菌属(F = 13.330,P = 0.001)、乳杆菌属(F = 36.546,P<0.001)和粘液乳杆菌属(F = 43.813,P<0.001)的相对丰度增加,担子菌门(F = 8.676,P = 0.005)、MuribaculumF = 8.151,P = 0.006)和肠球菌属(F = 4.271,P = 0.040)的相对丰度降低。与T2DM组小鼠相比,T2DM_T组小鼠肝细胞排列较为紧密,细胞空泡变性程度有所减弱。

结论

红茶在一定范围内能调节T2DM模型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红茶水喂饲可减缓造模所致的T2DM小鼠肝脏细胞的损伤,其具体作用机制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的肠道菌群变化及与血糖的相关性。

方法

2020年9月—2021年3月,选取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定期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44例,根据妊娠24~28周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22例)及正常对照组(22例),收集孕妇的一般资料。通过Illumina Miseq平台对受试者粪便细菌DNA进行16S rDNA测序,比较两组肠道菌群的结构、丰度及多样性。

结果

肠道菌群ɑ−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GDM组孕妇Chao1、Shannon、Ace、Coverage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肠道菌群的共同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GDM组弯曲杆菌门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丰度有显著差异的物种共有28种,其中24种在GDM组中富集,4种在正常对照组中富集。通过Bray-Curtis dbRDA分析发现,肠道菌群结构与75 g OGTT 0 h血糖及75 g OGTT 1 h血糖呈负相关(P<0.05)。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两组肠道菌群与OGTT血糖值的相关性,发现瘤胃球菌属、链球菌属、丁酸球菌属与OGTT 0 h血糖呈负相关(P<0.05);小杆菌属、布劳特菌属、Monoglobus与OGTT 1 h血糖呈负相关(P<0.05);毛螺旋菌属、普雷沃菌属与OGTT 2 h血糖呈负相关(P<0.05)。

结论

16S rDNA高通量测序有助于分析GDM孕妇肠道菌群的丰度及多样性,为研究GDM孕妇肠道菌群结构的特点及与血糖的相关性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慢传输型便秘(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特征,初步探讨枳术丸对STC肠道菌群的可能干预机制。

方法

4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造模组(模型组、枳术丸组与莫沙必利组)采用番泻叶灌胃,随后控制饮食饮水采用饥饱失常的方法造成脾虚便秘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枳术丸组给予中药水煎剂灌胃,莫沙必利组给予莫沙必利悬浊液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7 d后测定小鼠肠道推进率和血清D−木糖水平,采集小鼠结肠内粪便进行16S rDNA检测,分析样本菌群的多样性与丰度,分析门、属、种水平的物种组成。

结果

模型组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指数)与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较正常组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STC发病过程中伴随肠道菌群物种丰富度水平和菌群物种数目的降低以及菌群多样性水平的降低。在门水平上,正常组与模型组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主;在属水平上,模型组肠鼠杆菌属(Muribacul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丰度显著升高(P<0.05),Lachnoclostridium和艾森伯格菌属(Eisenbergiella)丰度降低(P<0.05);在种水平上,模型组产酸拟杆菌(Bacteroides acidifaciens)、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和约氏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丰度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Eisenbergiella sp.丰度显著降低(P<0.05)。以上提示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发生改变。经枳术丸治疗后,枳术丸组肠鼠杆菌属、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 rodentium和约氏乳酸杆菌丰度显著降低(P<0.05),Lachnoclostridium、艾森伯格菌属和Eisenbergiella sp.丰度升高(P<0.05)。

结论

枳术丸对STC脾虚证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变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并且其作用机制与调节特定菌群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和抑郁症状间的关系,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首发抑郁症患者及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分为抑郁组(n = 23)和健康组(n = 31)。对研究对象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中V4−V5区域片段进行基因测序,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对象抑郁症状进行评估。检测两组对象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和组间差异。

结果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拟杆菌门和拟杆菌纲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芽胞杆菌目等的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属水平和种水平上,两组对象分别有28个菌属和40个菌种的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EfSe分析显示,拟杆菌科、艾克曼菌科等10种菌科是造成两组对象肠道菌群差异的主要细菌。

结论

首发抑郁症患者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人群相比发生了改变,主要体现在拟杆菌属等细菌在抑郁症患者肠道中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7.
曹春芳  张晓曼  李新才  林卫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2,34(12):1436-1440, 1447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水平的关系,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5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乙型肝炎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5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比较3组对象肠道菌群变化、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HBV-DNA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和HBV-DNA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肝硬化组、乙型肝炎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拟杆菌属和瘤胃球菌属数量下降(均P<0.05),而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数量升高(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属数量低于乙型肝炎组(P<0.05),而乳杆菌属、瘤胃球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和梭菌属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Shannon指数高于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均P<0.05),同时肝硬化组Chao、Shannon指数低于乙型肝炎组(均P<0.05)。肝硬化组患者HBV-DNA水平高于乙型肝炎组(P<0.05)。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乳杆菌属、拟杆菌属、瘤胃球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普雷沃菌属、梭菌属数量与HBV-DNA水平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

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更为显著,且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Chao指数、Shannon指数、双歧杆菌属数量和HBV-DNA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小鼠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SCFAs)、5-羟色胺(5-HT)和肠道传输功能的影响,探讨枳术丸治疗STC的机制。

方法

将50只健康的KM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15只)和造模组(35只),正常组小鼠基础饲料喂养,造模组小鼠以番泻叶灌胃和限制饮食饮水方法制作脾虚证STC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小鼠分为模型组、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每组10只,对应给药治疗7 d。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粪便中SCFAs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改变,使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结肠组织中5-HT水平。

结果

造模后,各造模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治疗结束后,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显著低于正常组(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莫沙必利组和枳术丸组小鼠体质量和肠道推进率升高(均P<0.05)。小鼠结肠组织HE病理显示模型组腺体排列不齐,结肠黏膜轻微水肿、充血,轻度炎症浸润。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皆降低,枳术丸组和莫沙必利组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更趋近于正常组。在门分类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厚壁菌门、疣微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拟杆菌门、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小鼠疣微菌门相对丰度增加,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在属分类水平上,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拟杆菌属、乳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加,异形藻属、梭菌属、另枝菌属相对丰度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小鼠拟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异形藻属、梭菌属相对丰度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降低(均P<0.05),结肠组织、脑组织5-HT水平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小鼠比较,枳术丸组小鼠粪便乙酸、丙酸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结肠组织、脑组织5-HT水平升高(均P<0.05)。

结论

枳术丸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平衡,促进SCFAs的分泌和5-HT的分泌释放,提高推进率,促进肠道蠕动治疗脾虚证STC。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内毒素血症新生鼠肠道菌群的变化, 探究肠道菌群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为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方法

复制新生大鼠内毒素损伤模型, 注射LPS后第24小时、第3天、第7天分别处死新生大鼠, 留取粪便并将对照组(C1组6只、C3组5只、C7组7只)和LPS组(L1组5只、L3组5只、L7组5只)按处死天数各分为3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各组间菌群多样性及相对丰度差异。

结果

(1) Alpha多样性分析提示对照组和LPS组菌群多样性及丰度有显著差异, C3组较L3组Shannon指数均值小(t=-3.386 8, P=0.009 5), Simpson指数均值大(t=3.102 4, P=0.014 6);C7组较L7组Shannon指数均值大(t=2.459 4, P=0.033 7), Simpson指数均值小(t=-2.475 6, P=0.032 8)。(2)物种组成分析表明LPS组的菌群结构发生改变, 在门水平LPS组较对照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高, 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 在属水平上LPS组较对照组埃希菌-志贺菌属相对丰度高, 乳杆菌属相对丰度低; 且随着天数的递增LPS组埃希菌-志贺菌属呈递增趋势, 红球菌属呈递减趋势。

结论

内毒素血症可以改变新生鼠肠道菌群的组成, 并与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儿童变应性鼻炎(AR)的辅助治疗作用,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纳入我院耳鼻喉科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确诊为AR的6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7例作为AR组,另纳入4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别收集两组对象粪便进行高通量测序。将62例AR患儿进一步分为对照组和益生菌组,各3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糠酸莫米松喷鼻治疗,益生菌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监测治疗期间两组患儿肠道主要菌群的变化并对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建立AR大鼠模型,验证益生菌对AR的治疗效果。

结果

AR组患儿肠道菌群Faith’s PD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_e指数均显著低于健康组(U = 538.000、459.000、445.000、446.000,均P<0.05)。AR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拟杆菌属、粪杆菌属均显著增多(U = 275.000、412.000,均P<0.05),而双歧杆菌显著减少(U = 304.000,P<0.001)。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组患儿治疗后肠道双歧杆菌属、肠球菌属均显著增加(U = −241.500、−212.000,均P<0.05),拟杆菌属显著减少(U = −327.000,P<0.05)且症状改善更加显著(t = 11.63,P<0.05)。补充益生菌可以显著缓解大鼠鼻腔黏膜的炎症。

结论

AR患儿与健康儿童相比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补充的双歧杆菌、肠球菌能有效地在AR患儿的肠道中定植,且对肠道中的拟杆菌可能有抑制作用。益生菌对儿童AR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对膀胱癌患者预后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13例尿路上皮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筛选后最终纳入患者89例。根据WHO 2016年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组(A组,43例)、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组(B组,26例)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组(C组,20例),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同时收集4组对象中段尿液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尿液菌群变化特征,并且利用有序变量分析菌群改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3组膀胱癌患者性别、年龄、平均身高、平均BMI,吸烟史、酗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患者尿液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均显著增加(均P<0.05),其中C组患者Simpson指数高于A组和B组,Shannon指数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和对照组相比,膀胱癌患者尿液中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丰度无显著变化,但厚壁菌门丰度显著增加,尤其是C组患者达(33.04±5.03)%;膀胱癌患者尿液中变形菌门丰度降低,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均P<0.05);膀胱癌患者尿液中不动杆菌属丰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乳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显著降低,且随着恶性程度的增高而降低,尤其是C组患者(均P<0.05)。有序变量回归分析显示,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是膀胱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变形菌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是保护因素(均P<0.05)。

结论

膀胱癌患者尿液菌群多样性和构成情况与健康人群有显著区别,菌群多样性、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的改变以及乳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的减少可能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功能性便秘(FC)患者粪便菌群特征,以期寻找FC特征菌,为FC诊治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方法

收集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60例实验组(FC患者)和30例正常组的粪便,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结构,并进行基因功能的预测。

结果

两组在门水平上,主要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在属水平上,主要优势菌以粪杆菌属和拟杆菌属为主。实验组粪便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Observed_OTUs较正常组升高(P<0.05),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虽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布劳特菌属、罗氏菌属、Ruminococcus_gnavus_groupRuminococcus_gauvreauii_groupEubacterium_hallii_groupAnaerostipesLachnospiraceae_ND3007_groupDorea、乳球菌属在实验组中丰度均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特征菌为小杆菌属,正常组为布劳特菌属和埃希菌−志贺菌属。实验组蔗糖降解Ⅲ(PWY-621)、丙酮酸发酵成乙酸和乳酸(PWY-5100)和琥珀酸发酵成丁酸盐(PWY-5677)功能下降(P<0.05)。

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肠道菌群丰度与多样性升高,FC的发病可能与菌群结构发生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leve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患者阴道微生态的特征及不同型别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收集我院健康女性(对照组,n=54)和HSIL患者(HSIL组,n=54)的阴道分泌物样本,提取其DNA,通过HPV试剂盒检测HPV型别,并使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分析阴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及特征。

结果

HSIL组女性HPV阳性率为88.9%,对照组女性HPV阳性率仅有11.1 %。与对照组相比,HSIL组女性阴道乳杆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加德纳菌属、普雷沃菌属、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增多,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HPV Others组相比,HPV CR组女性阴道阿托波菌属相对丰度显著降低(t=2.067,P=0.043);加德纳菌属、链球菌属、肠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双歧杆菌属相对丰度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HSIL患者HPV感染率升高,不同型别HPV感染会对阴道微生态产生影响,提示对阴道微生态进行干预可能对宫颈病变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微生物和非靶向代谢组学指标的变化,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20例克罗恩病活动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支持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肠道菌群结构、菌群多样性以及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

治疗后,患者肠道乳杆菌属(t=5.200,P<0.001)、大肠埃希菌(t=11.974,P<0.001)、克雷伯菌属(t=15.033,P<0.001)、糖单胞菌(t=12.166,P<0.001)、恶臭假单胞菌(t=31.063,P<0.001)、肠球菌属(t=28.867,P<0.001)数量均显著升高;同时患者肠道菌群OUTs(t=40.435,P<0.001)、Observed species(t=5.475,P<0.001)、Chao1指数(t=12.348,P<0.001)、Simpson指数(t=2.961,P=0.005)、Shannon指数(t=3.330,P=0.002)均显著升高。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血清以及粪便中的氨基酸、多肽、脂肪酸、胆固醇及碳水化合物水平均显著改善。

结论

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制剂支持后,克罗恩病患者肠道菌群丰度提高,同时患者脂质代谢的改善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通路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物种多样性及菌群丰度结构变化,探讨肠道微生态失衡与慢性肝病的关联。

方法

收集高原地区90例慢性肝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0例、乙肝后肝硬化30例、原发性肝癌30例)及25例健康人的粪便,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探讨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分类水平上肠道菌群组成是否存在差异。

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人显著降低(Z=1.462,P=0.005),Beta多样性分析发现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组成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r=0.122,P=0.020);对慢性肝病组与健康组进行组间肠道菌群差异性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在慢性肝病组中富集(Z=1.065,P=0.043),慢性肝病组内比较发现拟杆菌门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相对丰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属水平上,粪杆菌属在慢性肝病组中富集(Z=1.092,P=0.032),而肠球菌属分布减少(Z=1.398,P=0.036),同时慢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中一些潜在致病菌如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较健康人富集,而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等益生菌相对丰度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发现存在差异菌属链球菌属(H=6.026,P=0.049)、韦荣球菌属(H=10.317,P=0.005),对差异菌属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相较原发性肝癌组,链球菌属在乙肝后肝硬化组中更加富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同时发现肝硬化及肝癌组中韦荣球菌属的相对丰度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相关性分析发现粪杆菌属与ALT、AST、ALP水平呈正相关(r=0.192、0.187、0.276,均P<0.050),韦荣球菌属与TB、ALP水平呈正相关(r=0.257、0.225,均P<0.050)。

结论

高原地区慢性肝病患者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且慢性肝病患者与健康人肠道菌群组成上存在差异,在慢性肝病的进展中一些潜在致病菌的丰度逐渐增加,同时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特点及其与糖脂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1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42例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Lynch组,并选取42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对象粪便菌群的丰度和多样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不同菌属拷贝数与糖脂代谢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

Lynch组患者肠道菌群Chao1指数、Ace指数、Shannon指数均高于对照组,Simpson指数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HbA1c、TC、TG、LDL-C、FPG、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和apo-A1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Lynch组患者粪便中以变形菌门、肠球菌属、埃希菌属、消化链球菌属、韦荣球菌属、不动杆菌属为主要优势菌。Lynch组患者TG水平与乳杆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与埃希菌属和韦荣球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均P<0.05);HDL-C水平与乳杆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与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均P<0.05);FPG水平与乳杆菌属和布劳特菌属拷贝数呈负相关,与肠球菌属、埃希菌属、韦荣球菌属拷贝数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Lynch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低于健康人,其中乳杆菌属、布劳特菌属、埃希菌属等菌群与糖脂代谢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沈妃  王清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0):1196-1200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BD)患者健康状况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我院BD患者(BD组)和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样本,使用QIAamp® DNA粪便抽提试剂盒进行粪便样本的总DNA提取,随后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使用主成分分析(PCoA)探究健康对照组和BD组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情况。采用BD患者自我报告健康问卷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结果

BD患者肠道菌群Shannon指数(P = 0.020 5)、Chao指数(P = 0.025 1)和Simpson指数(P = 0.020 8)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加权的Unifrac PCoA分析表明,BD组患者肠道菌群相似性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对象肠道菌群门水平上有差异的菌群为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属、种水平上的差异菌群有普氏粪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瘤胃球菌属。两组对象在功能性身体健康(PCS)、心理健康(MCS)、睡眠质量(PSQI)、抑郁(PHQ-9)、焦虑(GAD-7)和狂躁(ASRM)的平均总成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D患者的功能性身体健康得分与肠道放线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属、梭状芽胞杆菌呈负相关,与普氏粪杆菌以及瘤胃球菌属呈正相关。

结论

健康对照组和BD组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大致相似,BD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低于健康对照组,BD患者健康状况与肠道菌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的特征。

方法

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在广西长寿地区按年龄收集不同健康状况的21对百岁老人粪便和血样标本,同时收集个体一般信息和食物摄入信息;使用标准量表测量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MMSE),测定血生化指标,采用16S rRNA的V4–V5区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的差异。

结果

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较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显著降低(t = 3.987、4.000、3.703,均P<0.001);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丰度显著低于非健康组;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别样杆菌属(Alistipes)、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气味细菌属(Odoribacter)、厌氧菌属(Anaerotruncus)、丁酸单胞菌属(Butyricimonas)丰度显著高于非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中拟杆菌纲(Bacteroidia)、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拟杆菌种(Bacteroides coprophius)丰度显著高于健康组;非健康组百岁老人身体机能、MMSE评分显著降低(t = 2.775、2.058,P = 0.008、0.046)。

结论

广西不同健康状况百岁老人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具有显著特征,健康状况良好的百岁老人可能具有更好的肠道菌群构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肠道菌群的改变,为该类患儿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我院同期健康新生儿83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粪便标本。对比两组对象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儿肠道菌群Chaol指数和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Ace指数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对象肠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链球菌属相对丰度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肠道菌群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夏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口咽菌群构成,旨在确定老年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上呼吸道菌群间的差异。

方法

选择2018年6—8月沈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COPD患者29例和健康体检者25例,采集口咽拭子进行细菌16S rRNA高通量测序。通过菌群多样性分析、物种组成和物种差异分析,比较老年COPD患者与健康人群口咽部微生物的异同。

结果

老年COPD患者口咽中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物种多样性低于健康人群。在门水平上,老年COPD患者口咽菌群中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显著增高;在属水平上,老年COPD患者口咽菌群中罗氏菌属、放线菌属和劳特罗普氏菌属丰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奈瑟菌属和普雷沃菌属相对丰度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老年COPD患者口咽部正常菌群组成发生变化,机会致病菌如罗氏菌属、劳特罗普氏菌属比例增加,提示夏季老年COPD患者口咽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