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明波  韩婷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11):1257-1264, 1271
目的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析生酮饮食与肠道菌群研究的相关文献,明确研究热点与趋势,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对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字段检索,于2022年10月23日完成检索,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与CiteSpace软件,对机构、期刊、共被引及关键词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共获得有效文献186篇,发文总量较低,但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发文量多及影响力高的国家、机构多分布于美国、意大利、中国等;期刊与高被引文献的研究方向重点涉及营养学和癫痫研究;研究热点逐渐由生酮饮食影响肠道菌群组成与患者临床特征变化转变为分析相关机制及临床干预研究;研究趋势为抗生素、双盲试验、难治性癫痫。

结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生酮饮食与肠道菌群的关注度明显提高,已形成小范围的机构合作团队。研究热点与前沿对未来生酮饮食与肠道菌群研究的新方式、新思路具有导向价值,我国仍需加强对该方向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背景】微生物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领域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持续关注的焦点。【目的】对微生物与肺癌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Wanfang)与维普(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等数据库的文献数据,并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对其年发文量、国家/地区、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收录中文文献143篇,英文文献278篇。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关键词分析显示,肺癌、肠道微生物、免疫治疗等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在过去20年中人们已关注到微生物在肺癌致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通过对比这些数据库发现,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基本一致。但该领域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研究相对不成熟,缺乏广泛密切的国际合作,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该领域前沿热点的深入研究。本文结果有助于研究人员进一步了解该领域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的深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国际海草研究文献计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草及其与周围环境形成的海草场是近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相较于红树林和珊瑚礁,国内外学者和公众对海草的关注度偏低,至今对国际海草研究的现状、趋势和热点等的认识还较为有限。检索了1983-2017年Web of Science的SCI-E数据库中收录的海草研究相关文献,借助文献计量信息可视化分析方法,从年度发文量、研究力量和研究热点与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计量评价,以期阐明国内外海草研究的态势与热点。结果表明:1983-2017年间国际海草研究的文献数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该领域发文量排前3位的国家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西班牙;全球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其次是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文总量较多的作者是Duarte CM、Marba N和Fourqurean JW,近3年发文量最高的是学者Santos R;刊文量最多的期刊分别是《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Aquatic Botany》和《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刊文量前15期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是《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3.969)。在国家、机构与作者合作方面,西班牙、丹麦、荷兰、墨西哥4个国家形成了关系密切的合作网络,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是海草研究机构合作网络中的两个中心,Duarte CM、Marba N等较多学者间有紧密的学术合作关系。通过高频关键词的关联关系分析,表明该领域的3个热点研究主题,即环境(污染)胁迫对海草场的影响、海草的生长与生理生态和海草及其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机构为我国海草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我国学者的发文量、篇均被引频次等与欧美国家学者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几年的发文量增长迅速,预计未来的发展趋势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现状、热点及前沿趋势。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31日的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的英文文章。通过文献计量分析软件VOSviewer分析发文国家、机构、作者和本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方向。

结果

共检索到848篇文章。美国的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是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相关文章发表最多的机构。国外学者Bajaj JS在该领域发文量最高。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相关研究在《Hepatology》上的发表数量最多,为48篇。研究热点可概括为肝性脑病、代谢性肝病、菌群失衡与炎症感染等。

结论

通过对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研究热点和新兴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为肝硬化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人员及研究单位提供了研究方向及潜在合作可能。

  相似文献   

5.
Increasing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biodiversity has been a cause for concern in Australia in recent years. Areas that hold high levels of endemic species and also face exceptional threats of destruction have been described as biodiversity hotspots. Ecological research focused on biodiversity hotspots will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ra and fauna of these regions and thus inform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Consequentl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where biodiversity hotspots are located and how well they have been researched in the past. However, the choice of ecological research sites may be influenc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such as proximity to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is study utilized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cological research field sites in Australia and its territorial waters, the hotspots of the field sites arou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the proximity of ecological research field sites from the main campus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Furthermore, these hotspot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were linked to biodiversity hotspots to identify the regions that were commonly depicted in the ecological literature and to identify others that may need more attention. We demonstrated that hotspot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were concentrated arou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with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sites being located between 0 km and 500 km from the nearest institution, especially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This study highlighted areas that have been the focus of much ecological research as well as areas that need more attention from ecologists to add new knowledge to Australian ecological scienc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近10年生命早期肠道菌群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梳理知识结构,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检索2012—2022年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和可视化呈现。

结果

2012—2022年该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关键词分析表明菌群的组成与功能、菌群的发育与演化、菌群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婴幼儿食品的研发生产等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方向;16S rRNA基因测序、宏基因组测序以及代谢组学等是现在热门的研究方法。

结论

该领域研究的重点正逐渐从菌群组成向菌群功能转变;多组学方法的整合逐渐成为新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背景】放线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和功能多样性,其次级代谢产物活性广泛,在临床医疗、农业生产和污染防治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海洋放线菌由于其特殊的代谢途径,能产生独特的活性天然产物而受到广泛关注。【目的】探究国内外海洋放线菌领域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marine actinomycetes or marine actinobacteria”为关键词,在Web of Science中检索海洋放线菌领域的文章进行计量分析,使用VOSviewer软件对其关键词、国家、机构、作者、发表时间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海洋放线菌领域的文章发表数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集中在微生物学及药学领域,中美两国在论文数量和引用频次上远超其他国家,海洋放线菌领域的研究集中在菌株的分离鉴定、活性天然产物挖掘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结论】海洋放线菌在全球范围内愈发受到重视,国内外机构应当加强合作,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进一步挖掘活性次级代谢产物,推动海洋放线菌领域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物育种学领域新的革命:高通量的表型组学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表型组学研究已严重滞后于高速发展的基因组、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这也制约了作物育种学、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开展。为突破这一瓶颈,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经不懈的努力开发出了各类具有自动化、高精度、高通量特点的表型组学分析平台,并将该平台与各类"组学"研究相结合,这将是作物育种学领域的一次新的技术革命。本文对植物表型组学的概念和研究意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高通量表型组学分析平台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对未来表型组学的发展和各类组学及生物大数据的综合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张棋麟  袁明龙 《昆虫学报》2013,56(12):1489-1508
新一代测序技术具有快速、 高通量和低成本的特点, 为“组学”研究带来了新方法、 新方案, 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当前生物学的研究模式。近年来, 新一代测序技术极大促进了昆虫特别是无参考基因组信息昆虫的转录组学研究。自2008年至今, 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已对7个目的68种昆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 其中由我国学者完成了6个目的22种昆虫的转录组测序。目前, 昆虫转录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因挖掘、 分子标记开发、 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 为全面揭示昆虫生命活动中相关基因功能、 系统发生与进化以及昆虫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等奠定了基础。本文总结了当前昆虫转录组学研究的已有成果, 分析了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讨论了采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开展昆虫转录组学研究中存在的诸如研究对象相对局限、 测序准确性不够高等不足, 并指出开展昆虫转录组学研究时需充分思考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选择合适的研究策略, 评估性价比, 以及开发转录组信息高效利用的方法等。作者建议未来的研究方向侧重于: (1)大规模开展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昆虫转录组学研究, 特别是对其他目以及独特生态环境中的代表性昆虫应予以重点关注; (2)开发昆虫转录组数据存储及分析的软硬件; (3)合理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昆虫转录组并充分挖掘已测昆虫转录组中的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10.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生态风险知识图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祝薇  向雪琴  侯丽朋  王保盛  唐立娜 《生态学报》2018,38(12):4504-4515
伴随着重大环境事件频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的日益严峻,生态风险研究受到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广泛关注。对整个生态风险研究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旨在探究研究热点及趋势,归纳研究主题演进,了解当前国际研究现状。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生态风险研究知识图谱,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1)国际生态风险研究的发文数量经历了缓慢增长-平稳增长-迅速增长3个阶段;(2)生态风险研究分为奠基期,成长期,拓展期3个阶段,各阶段研究热点不同,当前研究热点是"空间分布、生态系统服务、城市土壤、源解析、海洋沉积物";(3)生态风险研究由单一风险源、风险受体、小尺度的评价演化为多种风险源、多种风险受体的大尺度综合评价;(4)欧美国家、学者奠定了该领域的研究基础,中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热点与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耕  周腾禹 《生态学报》2019,39(18):6950-6957
生态安全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生态安全领域相关研究力度不断增大。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期刊论文为数据源,从文献计量的角度,利用Excel统计论文年度发文量,通过Bibexcel得到高频词共词矩阵,导入Ucinet和Netdraw得出共现网络可视图,最后利用SPSS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探究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热点和趋势。研究表明:(1)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发文数量基本逐年递增,自2012年起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国内外区域生态安全的研究内容具有较大差异。国外更注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国内更加关注生态安全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等基本理论与生态安全实证检验。(3)共现网络可视中的关键词food safety、environment和climate change与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红线一定程度上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4)国内外区域生态安全研究对象和研究尺度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国外主要以极端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研究尺度涉及地区、国家甚至全球;国内主要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尺度集中于中尺度。综上,目前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的热点是区域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等,未来生态安全的研究趋势将集中于生态安全空间演变、国际与区际间安全关联和安全对策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借助信息可视化工具,以中国知网建库时间--2017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文献为样本数据,对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中医人才培养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文献作者、机构、基金项目的分布来分析中医人才培养研究主体的构成;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图谱并结合词频与中心度来解析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研究主题与热点,旨在为大家直观展示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未来的研究趋势,从而辨识和探测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基本动向和整体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3.
1997—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热点变化与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成为生态学、地理学、环境经济学等学科的热点议题.基于Citespace与Carrot 2文献分析工具,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本文分析了1997—2018年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结果表明: 近20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文献数量、研究机构均明显增加,主要的发文国家有美国、英国、德国、中国、澳大利亚,其中,美国的发文量与影响力最大.综合来看,中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方面起步较晚,近期发展势头迅猛,科研产出量显著增加;但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文献质量及影响力还有待提高,国际合作交流有待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评估方法与模型、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利用变化、权衡与协同关系、科学研究决策及管理6方面.未来亟需加强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机制、评估指标及方法与模型、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时空动态与影响因素、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耦合关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服务科学研究与决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利竞争态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生物学是生物学、工程学、化学和信息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的一个新兴领域,在医学、药物、农业、材料、环境和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甚至可能创造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生物,被视为生物科技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分析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发展战略、资助项目和政策措施,总结了合成生物学领域专利技术的发展历程,揭示了该领域的专利研发主题分布情况,综合对比分析了该领域的主要国家和主要机构的专利产出情况,以期为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管理决策者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5.
巩杰  燕玲玲  徐彩仙  郭青海 《生态学报》2020,40(10):3537-3547
近年来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已经成为了生态学、地理学及环境科学领域的热点和核心议题。基于SCI-E和CNKI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和文本分析法对比了中美两国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和热点。结果表明:(1)近30年来中美两国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发文量分别是9327篇和9468篇,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就中美两国发文篇均被引频次和总被引频次而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分别位列第1。美国刊发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文稿最多的期刊是Ecological Economics,PNAS刊发的文章引用率最高;生态学报刊发的中文文章最多且被引用率最高。研究成果影响力最大的中美两国学者分别是欧阳志云、傅伯杰、Kremen C和Polasky S等。(3)不同时期中美两国所关注的研究热点不同。美国作为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主要发源地,在理论研究和方法上都相对领先于中国。(4)美国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与模型构建,中国的基础应用研究成果丰富。近年来两国越来越关注人类福祉、生态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及科学决策正成为新的热点。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两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方面具有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高分辨质谱技术、多组学整合分析方法及数据库的发展,组学技术正从传统的单一组学向多组学技术发展。以多组学驱动的系统生物学研究将带来生命科学研究的新范式。本文简要概述了基因组学、表观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的进展,重点介绍多组学技术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多组学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在合成生物学及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SRT) is an established modality for treating limited brain metastases (BMs). This study aimed to assess the real-life treatment outcome and associated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in a consecutive lung cancer cohort receiving SRT for BMs.Materials and methodsA retrospective review and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with BMs treated with SRT in western Sweden between 2002 and 2017 were performed.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 charts and the radiotherapy dose planning system.ResultsOne hundred nine patients corresponding to 139 lesions were assessed; the majority were treated with single-fractionated SRT with 20 Gy.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OS) was 6.1 months, with a 12-month survival rate of 24%. The estimated overall disease control rate (DCR) was 84% at a median time of three months.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WHO performance status (PS) (p = 0.002) and smoking status (p = 0.005) were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s for survival. Four percent of the patients experienced possible grade III–IV toxicity, and previously administered cranial radiation therapy was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factor (p = 0.03) associated with the risk of developing acute toxicity.ConclusionsSRT due to brain metastases from lung cancer is a well-tolerated treatment. When selecting patients suitable for treatment, PS and extracranial disease progress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Smoking cessation is probably of value even in this palliative setting. The goal of SRT for BMs is not only to improve survival but also to provide symptom relief, and future studies on SRT should assess patient-reported outcomes in addition to survival.  相似文献   

18.
There is tremendous disparity in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among nations, particularly in Latin America. At first sight, this could be linked to the relative economic health of the different countries of the region, but even large and relatively rich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do not produce a good level of science. Although Latin America ha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its scientist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 gap betwee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is startling. The prime importa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remains unacknowledged. The major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low scientific productivity are the limited access to grant opportunities, inadequate budgets, substandard levels of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the high cost and limited supply of reagents, and inadequate salaries and personal insecurity of scientists.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instability in several Latin America countries results in a lack of long-term goals that are essent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In Latin America, science is not an engine of the economy. Most equipment and supplies are imported, and national industries are not given the incentives to produce these goods at home. It is a pity that Latin American society has become accustomed to expect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to come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rather than from their own scientist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critical view of the Latin American investigator’s daily life, particularly in the area of biomedicine. Too many bright young minds continue to leave Latin America for developed countries, where they are very successful. However, we still have many enthusiastic young graduates who want to make a career in science and contribute to society. Governments need to improve the status of science for the sake of these young graduates who represent the intellectual and economic future of thei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孢粉学利用现代和化石孢粉重建第四纪古植被、古气候和古环境,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前沿学科领域。本文基于CiteSpace软件数据可视化和计量分析模块,以CNKI (中国知网)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1990–2020年间的共计6081篇第四纪孢粉学相关文献为基础,梳理了近30年来第四纪孢粉学的过去和现在,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第四纪孢粉学领域发文量呈增加趋势,中国的总发文量和国际影响力整体呈增长趋势;第四纪孢粉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有明显的聚集性;中国科学院是外文发文量最多的国际机构。第四纪孢粉学近30年的研究主要涉及古植物学、古地理学、古生态学和古气候学等领域,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的定性和定量重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表土花粉研究、花粉与人类活动、亚洲季风演变和孢粉分类学是近几年发刊的热点。虽然一些关键词如花粉产量、代表性以及现代花粉与植被和气候的定量关系等出现频次低,但对第四纪孢粉学十分重要。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湖泊表层沉积物的花粉研究,探讨花粉与植被、气候的定量关系,为准确解译化石花粉提供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及热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玲玲  巩杰  张影 《生态学报》2016,36(18):5967-5977
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和热点议题。近年来,各国和各相关机构对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力度不断加大。基于SCI-E和CNKI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外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发文量不断增加,发展态势良好。(2)发达国家是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美国占据绝对领先地位;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总体来看,国家和机构间的合作正在不断增强。(3)当前该领域的8类研究热点分别是生态系统服务机理研究,保护管理及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脆弱性、土地利用及景观变化、评估与模型、气候变化、政策与决策分析。从各个时期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分布情况来看,国际更侧重于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福祉的依存关系的研究,国内则更加关注生态系统服务评估。(4)近年来中国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有所提升,科研产出量显著增加,累积发文量居世界第5位,中国科学院是全球主要研究机构之一,但论文被引频次相对偏低,国际合作亟待加强和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