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并与白念珠菌共同孵育,研究不同浓度的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杀伤作用,并研究随着共孵育时间的延长DC表型的变化及其吞噬、杀伤白念珠菌能力的变化。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培养C57小鼠骨髓D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Cellometer Mini细胞计数仪测定DC生长曲线及细胞直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及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面标志物CD11c及其表面分子MHCⅡ、CD40、CD80及CD86的表达;光学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测定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及杀伤作用。结果体外培养10d小鼠骨髓DC,倒置显微镜观察可见典型DC形态;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逐渐增大,培养第10天时,细胞直径分布最多的为10.2μm;生长曲线显示,DC呈倍数增长,第2~9天为细胞对数生长期,第9天左右增殖曲线达到顶峰。培养第10天,未经白念珠菌刺激的DC表面CD11c分子及CD80分子高水平表达,CD40、CD86及MHCⅡ低表达;经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面CD11c分子、CD80、CD40、CD86及MHCⅡ均高表达,呈成熟DC表型。激光共聚焦(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及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DC对白念珠菌吞噬作用,当DC与白念珠菌的比例为1∶1时,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30min~1.5h),吞噬率无明显变化(P=0.063);当DC与白念珠菌比例为2∶1、1∶2及1∶4,随着DC细胞所占比例的减小,DC细胞吞噬作用增强,当比例为1∶4时,DC吞噬作用最强,且随着共培养时间的延长(30min~1.5h),吞噬率也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2;P=0.002)。显微镜检测DC对白念珠菌杀伤率,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各实验组的杀伤率下降(P=0.000);当DC∶白念珠菌=1∶1时,较2∶1时,杀伤率明显下降,但随着白念珠菌比例在一定范围内的增高(从1∶1到1∶4),杀伤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小鼠骨髓细胞体外经GM-CSF诱导可培养DC具有较高的纯度,呈未成熟细胞表型;且每只C57小鼠可获得3×107总数的细胞,可满足一些实验的DC用量。经白念珠菌刺激后DC表型成熟;在一定的比率范围内,DC对白念珠菌有较强的吞噬及杀伤作用,其吞噬作用随着DC与白念珠菌比例的减小而增强。且随着两者作用时间的延长,DC对白念珠菌的吞噬作用逐渐增强而杀伤作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支气管肺白念珠菌感染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4只Sprague Dawley(以下简称SD)健康雄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免疫低下+白念珠菌感染组(阳性对照组);免疫低下+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免疫正常+白念珠菌感染组(实验组)。因为实验过程中存在大鼠死亡,最终每组各有6只大鼠完成实验。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建立免疫低下的大鼠模型;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使用标准白念珠菌菌株混悬液经气管插管注入而建立感染模型;阴性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作对照。感染后第1、3、5、7天使用尾静脉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7水平;第7天取血后处死大鼠,取右肺下叶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第3、5天实验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1、7天3组间无差异;两对照组IL-17水平无差异。肺组织病理:实验组呈明显炎症反应;阳性对照组呈轻微炎症反应;阴性对照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结论大鼠白念珠菌支气管肺感染后,免疫正常的大鼠在感染中期血清IL-17水平升高,IL-17可能通过促进中性粒细胞在气道的聚集而参与炎症反应;IL-17的水平与机体炎症反应呈正相关;IL-17在气道白念珠菌感染后炎症介导及机体防御机制的调动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烟曲霉及其渗出物影响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烟曲霉及其渗出物(AfD)对肝移植患者和正常人中性粒细胞(PMN)吞噬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肝移植后患者易感烟曲霉的发生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烟曲霉孢子悬液、烟曲霉孢子悬液+烟曲霉渗出物的混合液分别刺激正常人和肝移植后患者的PMN,1.5小时分别行后PAS染色,电镜下观察测定PMN吞噬率、吞噬指数.结果:相同条件下,孢子悬液、孢子与AFD的混合液分别刺激正常人的PMN所产生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水平差别不显著(p>0.05);而刺激肝移植病人PMN时吞噬率、吞噬指数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移植患者的PMN与混合液所引起孢子吞噬率、吞噬指数较正常人明显降低,提示这可能与肝移植患者易感烟曲霉菌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培养阴道上皮细胞(VK2/E6E7细胞),白念珠菌刺激后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EGFR及可能相关的免疫通路因子的表达。构建EGFR-siRNA VK2/E6E7细胞模型,与白念珠菌共培养后,分别利用ELLISA及全自动细胞检测仪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敲除前后阴道上皮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对白念珠菌感染防御能力的改变。构建阴道念珠菌感染小鼠模型,qPCR检测阴道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免疫通路因子的表达;并检测EGFR磷酸化抑制剂阻断通路后,阴道组织局部的真菌载量和炎性细胞的变化。结果 qPCR检测显示,EGFR、STAT3、GM-CSF及IL-1β在VK2/E6E7细胞感染白念珠菌后表达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LLISA检测结果显示,EGFR-siRNA VK2/E6E7细胞感染白念珠菌后GM-CSF、IL-8、 IL-1β、 MIP-3α表达显著下降(P0.05);全自动细胞检测仪检测结果显示,EGFR敲除细胞在感染白念珠菌30 h后的防御能力和细胞活性较正常细胞明显降低。qPCR检测显示小鼠阴道感染白念珠菌后EGFR、HER2、STAT3、IL-8表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应用磷酸化抑制剂阻断EGFR通路后,小鼠阴道灌洗液菌载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且在感染后第7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及其通路因子在阴道念珠菌病发病过程中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白念珠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常导致黏膜念珠菌感染。固有免疫应答在宿主抗黏膜念珠菌感染中起主要作用。最新研究结果揭示上皮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IL-17生产型固有细胞在黏膜念珠菌感染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从固有免疫分子和固有免疫细胞两方面探讨黏膜念珠菌感染的固有免疫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白念珠菌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致病真菌,每年导致全球约40万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出现致命的系统性感染。天然免疫细胞通过多种途径抑制真菌,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途径是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产生活性氧(ROS)从而杀伤白念珠菌。该文通过总结关于白念珠菌氧化应激机制的研究结果,来进一步认识白念珠菌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7.
胱天蛋白酶募集域蛋白 9(caspase recruitment domain-containg protein 9,CARD9)属于 CARD 家族中的一员,存在于脾、肝、胎盘、肺、脑等人体多种组织中,是高度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及树突细胞等髓系细胞中的一个重要衔接蛋白。CARD9可与Bcl-10、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转运蛋白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protein 1,MALT-1)结合并形成CARD9-Bcl-10-MALT-1(CBM)复合体,作为C型凝集素受体(C-type lectin receptor,CLR)等通路的重要媒介,激活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在抗真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全世界已报道14个国家共56例患者发生18种CARD9突变的报道,真菌类型涉及念珠菌、皮肤癣菌、暗色真菌及曲霉等。本文针对CARD9突变在不同真菌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紫外线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能显著影响包括白念珠菌在内的多种生物的生长及生理过程.研究发现白念珠菌受紫外线照射后菌丝形成被抑制,孢子形成增多且没有向光性;脉冲紫外线辐射可通过多靶点程序使白念珠菌失活;rad 51缺陷株比rad 52缺陷株更易受紫外线损害,同时紫外线可导致白念珠菌杂合性丢失.研究还发现UVC治疗可明显减少烧伤后真菌微生物感染,核黄素/UVA治疗可明显抑制白念珠菌生长.因此紫外线对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HL60细胞分化后细胞的表面标志、活性及其对肺炎链球菌调理吞噬杀菌指数的动态变化,评价HL60细胞的来源对肺炎链球菌调理吞噬杀菌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连续监测来源于美国ATCC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研究所的HL60细胞在分化后1~7d的表面标志CDllb、CD35和CD71的表达情况,并观察活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的比例;同时使用两种不同来源的细胞检测09CS和B两份质控血清对肺炎链球菌血清型6B、7F、14和23F菌株的调理吞噬杀菌指数,同时观察09CS对13价结合疫苗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和23F菌株的调理吞噬杀菌指数。结果两种不同来源HL60细胞分化3~6d细胞的表面标志、活细胞比例均可达到国际实验室的要求指标;两份质控血清对检测菌株的调理吞噬杀菌指数均能稳定于质控范围之内;两种细胞检测的09CS对13价肺炎链球菌结合疫苗血清型菌株的调理吞噬杀菌指数具可比性。结论两种来源不同的HL60细胞分化3-6d均能用于评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免疫血清的调理吞噬杀菌试验,这为调理吞噬杀菌试验及其标准化在国内的建立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分枝杆菌能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能抵抗吞噬体的酸性环境。细菌一方面能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融合,干扰吞噬体成熟、酸化过程;另一方面也能通过自身功能抵抗吞噬溶酶体内的酸性杀伤作用。本文主要介绍吞噬体的酸化过程及结核分枝杆菌耐酸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参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能力、吞噬能力和自噬水平的影响以及其相关性.用细胞计数试剂(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根以及加入对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检测人参根提取物对巨噬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采用吖啶橙染色法(AO染色法)检测自噬体的形成;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  相似文献   

12.
芦可替尼是一种免疫抑制剂,最早被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相关疾病,近期,又被临床上用于抑制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新型冠状肺炎中的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该文将深入探究芦可替尼对中性粒细胞存活及炎症因子分泌等免疫学功能的影响。研究中设溶剂对照组、0.1 μmol/L芦可替尼处理组、1 μmol/L芦可替尼处理组和5 μmol/L芦可替尼处理组。Percoll法分离的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经芦可替尼处理0 h、24 h、48 h、72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骨髓中性粒细胞纯度及凋亡情况;经芦可替尼处理1 h后,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酵母聚糖颗粒的能力,TAXIScan-FL趋化仪检测中性粒细胞趋向fMLP的迁移能力,涂布平板法检测中性粒细胞杀伤大肠杆菌的能力;经芦可替尼处理24 h后,ELISA、qPCR法检测经LPS(1 μg/mL)预处理和活化的中性粒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表明,0.1 μmol/L、1 μmol/L、5 μmol/L芦可替尼处理中性粒细胞24 h后,中性粒细胞的早期凋亡加速(P<0.05),吞噬指数增强(P<0.05),趋化能力和杀菌能力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3.
巨噬细胞有效地吞噬清除凋亡的中性粒细胞,对急性炎症的消退、恢复机体的稳态至关重要.但目前对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动态过程以及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后的命运转归还知之甚少.本研究动态观察了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的全过程,发现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过程也可分为识别黏附、内吞、消化和残体外排等阶段,同时观察记录了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后巨噬细胞被诱导激活死亡的动态过程.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以及特殊染色法显示,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诱导巨噬细胞死亡的方式有自噬、凋亡和胀亡等,其中自噬率为(8.00±2.00)%、凋亡率为(12.33±2.08)%、胀亡率为(3.66±1.50)%.这些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吞噬凋亡中性粒细胞后自身也经历自噬和凋亡过程,可能是巨噬细胞参与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是一种胞内病原菌,活菌的分泌蛋白起主要的免疫保护作用,激活宿主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侵入机体的病原体即可被巨噬细胞吞噬和消灭,也可在巨噬细胞内存活、繁殖,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途径,阻止吞噬溶酶体的形成以及抗活性氧、活性氮的杀伤等途径逃避杀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HL-60分化细胞的表面标志、活性及其对肺炎球菌调理吞噬杀菌能力的动态变化。方法以流式细胞仪连续监测分化1~7 d的HL-60细胞表面标志CD11b、CD35和CD71的表达以及活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的比例,同时用09CS、QC2、B、C和F 5份质控血清以调理吞噬杀菌试验检测肺炎链球菌血清型6B、7F、14和23F的杀菌滴度。结果分化3~6 d的HL-60细胞表面标志、活细胞比例可达到实验室要求,5份质控血清的调理吞噬杀菌滴度稳定而且在质控范围之内。结论分化3~6 d的HL-60细胞可以用于评价肺炎链球菌疫苗免疫血清的调理吞噬杀菌试验,为调理吞噬杀菌试验的建立和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纳米山药多糖合生元结肠靶向调节剂对大鼠免疫器官功能及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i.g盐酸林可霉素造成肠炎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纳米山药多糖组和模型组。测定胸腺和脾指数,中性红法测定巨噬细胞吞噬功能,MTT法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脾淋巴细胞IL-2和IFN-γ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纳米山药多糖组显著提高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2和IFN-γ含量(P<0.05),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动物实验表明,纳米山药多糖结肠靶向微生态调节剂具有提高免疫器官指数、巨噬细胞吞噬功能、T淋巴细胞能力、IL-2和IFN-γ含量,是理想的中药微生态调节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不同品牌的胎牛血清用于HL-60细胞分化,以及配制成调理缓冲液后对肺炎链球菌调理吞噬杀菌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5个不同品牌(品牌1~5)的胎牛血清用于HL-60细胞分化培养液和调理缓冲液的配制,计算分化后细胞活力,并进行肺炎链球菌调理吞噬杀菌试验,比较对照孔菌数和质控血清的调理指数。结果 与品牌1胎牛血清分化细胞的活力相比较,品牌5分化的细胞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5),而品牌2、3、4分化细胞的活力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29、0.186、0.440,P>0.05);使用品牌5分化的细胞,对3、6A、7F、9V、14、18C、19A、19F血清群/型调理指数因为调理吞噬后菌落数过少,无法计算。使用品牌5配制的调理缓冲液,对3、9V、19F血清群/型调理指数因为调理吞噬后菌落数过少,无法计算。结论 为保障肺炎链球菌调理吞噬试验的稳定性,建议对试验过程中使用的胎牛血清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聚糖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营养状况及中性粒细胞氧化和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成A组(试验组)(n=35)和B组(对照组)(n=26)。A组在2个月干预期内每日持续服用强化低聚糖中老年奶粉50g/d,B组则每日持续服用等量不含低聚糖的中老年奶粉,收集每组患者试验前后肺功能、血样分析营养指标及中性粒细胞氧化和吞噬功能。结果:2组肺功能及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A组在干预后中性粒细胞氧化功能有明显提高,吞噬功能平均水平也有提高趋势,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B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功能性低聚糖对肺功能及营养无明显改善,但能较明显地改善COPD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朱元杰  温海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6,1(3):190-192,176
白念珠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其是否造成血源性播散感染的中心环节,两者的黏附仅仅是作用的初级阶段、黏附的程度对两者作用的性质一感染控制和感染播散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而在黏附后的相互作用研究中提示白念珠菌进入血管内皮细胞并造成其损伤继而进入其他组织,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感染也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这种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内吞也密切相关。本文对两者黏附后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的吞噬,白念珠菌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对白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念珠菌ALS3、SSA1基因缺失对阴道上皮细胞激发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培养白念珠菌野生株及ALS3、SSA1基因敲除株(SC5314、Δals3、Δssa1),对其进行形态测定。按不同MOI感染人阴道上皮细胞系VK2/E6E7细胞,通过台盼蓝染色观察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评价不同MOI白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评估感染过程中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在共培养上清中的差异。结果 ALS3基因的缺失对白念珠菌芽管长度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SSA1基因的缺失与其他两个菌株相比芽管长度减少约30%~40%(P<0.001)。台盼蓝染色观察及LDH测定发现,3株菌在感染上皮细胞时,其细胞损伤能力均与菌载量成正比;与野生型相比,Δssa1突变体在相同比率感染上皮细胞时,细胞损伤能力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als3突变株影响较小,甚至略微升高。检测炎性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发现,突变株在诱导上皮细胞产生促炎因子及趋化因子(GM-CSF、G-CSF、IL-1α、IL-8)的能力上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S3和SSA1基因表达在阴道上皮细胞抗白念珠菌感染的局部免疫应答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且SSA1基因表达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