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脑炎14-2株冻干活疫苗的生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乙型脑炎病毒14-2株经地鼠肾细胞连续传23代,各代次的病毒滴度和回传乳鼠后的毒力都较稳定,与5-3株无差异。各代次的神经毒力和中枢神经外毒力也与5-3株相同。脑内感染12~14克小白鼠均不致死,皮下感染也不致病。用地鼠肾细胞经36℃培养4天,病毒增殖达到高峰,滴度为8.0~8.5logTCID50/0.2ml。病毒培养液的pH值为7.4~7.6时,病毒增殖高峰可持续3天。以1%明胶、5%蔗糖为保护剂,在冻干后无真空、不充氮的条件下。14—2株活疫苗在37℃可保存10天,室温(16~31℃)可保存4个月,5~8℃可保存一年,病毒滴度均无明显下降.冻干后充氮或不充氮病毒的滴度及稳定性看不出差异。冻干14—2株活疫苗融化后,用Eagle’s液稀释,置22~23℃8小时,滴度不变,若以生理盐水稀释,则可保持2~4小时;以蒸馏水稀释只能稳定2小时。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优化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冻干工艺,运用正交试验法L934考察不同冻干参数对该疫苗成品质量的影响,以外观、残余水分、病毒滴度以及热稳定性为直观分析指标,并对病毒滴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主干燥时间和主干燥真空压力对病毒滴度的影响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的冻干参数为预冻温度-35℃、时间2h;主干燥温度从-35℃升温至-10℃,再由-10℃升温至33℃,总耗时16h,真空压力0.220mbar;二次干燥的温度维持于30℃,真空压力为0.001mbar,终点测试压力无变化时结束。对冻干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冻干参数筛选优化后,可得到较佳的冻干曲线,经验证该曲线适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将乙脑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以不同疫苗病毒量(3.87PFU/ml和5.87PFU/ml)分别一次免疫豚鼠,观察其对强毒攻击后抑制毒血症和抗体形成的能力。结果显示疫苗(5.87PFU/ml)免疫组豚鼠攻击前虽然中和抗体阴性或很低,但经攻击感染后不同时间内均未出现病毒血症,对照组豚鼠则于第2,3,4天全部出现病毒血症。表明一次活疫苗免疫后能有效地抑制病毒血症的产生。免疫后30天虽然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并观察该生产株在疫苗制备过程中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方法根据DNA序列数据库(Gen Bank)公布的SA14-14-2株的序列,设计合成7对引物,提取疫苗生产株SA14-14-2及其工作种子批生产的3批原液、3批成品疫苗的病毒RNA,通过RT-PCR方法扩增SA14-14-2株的cDNA片段,分别克隆到pGEM-T载体,转化至大肠埃希菌DH5α中,挑取阳性菌落克隆、鉴定后测定全序列并对序列进行比较分析,观察毒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病毒滴度的稳定性。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株基因组全长10 976 bp,编码3 433个氨基酸。3批原液和3批成品疫苗的基因组全长为10 977 bp,比较分析发现,在3'端非编码区10 701处多一个G核苷酸的插入。与DNA序列数据库(Genbank)登录号为D90195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9.9%、99.9%、99.9%、99.9%、99.8%、99.9%、99.8%,其中E蛋白的同源性均为100%。SA14-14-2生产株的病毒滴度为7.22 lg PFU/mL,原液和成品疫苗的滴度分别为7.32、7.23、7.32、6.86、6.92、6.70 lg PFU/mL。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株SA14-14-2基因稳定,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质量的稳定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流行性乙型脑炎活疫苗细胞免疫检测方法。采用纯系Balb/c(H-2d)小鼠制备效应细胞,以同一品系Balb/c(H-2d)小鼠原代肾细胞为靶细胞。当效靶细胞比例为20∶1,杀伤时间为4小时,MTT反应时间为4小时,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杀伤作用最强。利用该法对乙脑活苗和死苗免疫小鼠进行了CTL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法重复性好,活苗诱导CTL杀伤作用强于死苗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SA14-14-2E基因的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别对SA14-14-2(PHK8代)疫苗株及其原野毒株SA14和另2个疫苗传代株[SA14-14-2(PHK17代)和SA14-14-2(鼠脑1代)]的E区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乙脑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在PHK细胞上连传至17代时,发现2个氨基酸突变(E-331、E-398),但不是回复突变.虽然在毒力最容易返祖的乳鼠脑内传1代后发生E-107个氨基酸回复,但与野毒株毒力相比仍然相差很大,无毒力返祖现象.在疫苗的实际质控工作中,对上述与毒力相关的基因进行监测,可能有助于发现减毒活疫苗的毒力水平,为疫苗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的感染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病毒性脑炎最严重的一种。目前仍然是许多亚洲国家的一种严重传染病,年发病率高达10/10万,病死率为25%,发病最高的为儿童和老人,并常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不同年份生产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从分子水平控制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质量,确保疫苗安全性,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及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并与该疫苗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乙脑病毒强、弱毒株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原始种子、主种子、工作种子和基因库中登录的乙脑病毒弱毒株SA14-14-2的相应序列完全一致,与乙脑病毒强毒株SA14的E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有9个位点氨基酸发生了改变。不同年份生产的乙脑活疫苗病毒E蛋白基因稳定性表明该疫苗质量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9.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37℃孵放一周后不同时间的滴度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简称JEV)的热稳定性,将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于不同时间进行病毒滴度检测。结果显示,疫苗在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2个月内进行测定,滴度无明显下降趋势。在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热稳定性检测中,37℃孵放一周后2~8℃保存,可在2个月内进行检测,对其热稳定性检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应用蚀斑法(PFU)和细胞病变法(CPE)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滴度,比较结果:①两种方法同时对同一批乙脑活疫苗进行10次测定,CPE滴定结果比PFU滴定高10Log值,标准差S=0196,变异系数CV%=192%;②对不同批乙脑活疫苗检测,仍以CPE法高于PFU,差值X=120,标准差S=031,变异系数CV%=256%;③PFU法对同一批疫苗滴定30次,乙脑活疫苗参考品滴定18次,变异系数仅为148%和127%。结果表明,虽然CPE法用于滴定乙脑活疫苗的滴度高于PFU法,但蚀斑法系统误差小,重复性好,结果客观可靠,可避免CPE法中由于细胞退化和工作人员主观判定造成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11.
12.
本研究通过对乙型脑炎活疫苗减毒过程中间株SA14 12 1 7株进行全序列测定和分析 ,进一步了解乙脑活疫苗减毒及其稳定性的分子机制。根据已发表的SA14 14 2株及SA14 株的序列 ,设计 6对重叠引物 ,涵括整个乙脑病毒的基因组 ,通过RT PCR扩增出SA14 12 1 7株的各cDNA片段 ,分别克隆到pGEM T载体 ,转化至TG1受体菌中 ,挑取阳性克隆进行鉴定后测序。结果表明SA14 12 1 7株基因组全序列长 10 976个核苷酸 ,从 96到 10 394为一个长开放读码框 ,编码 3432个氨基酸。与野毒株SA14 和疫苗株SA14 14 2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相比 ,同源性均在 99%以上 ,突变位点分散于各个区域 ,E区有 5个位点与疫苗株一致而与野毒株不同 ,3个位点与野毒株一致而与疫苗株不同 ,推测与其容易产生回复突变、恢复毒力有关。此外 ,NS3、NS5和 3′NTR的几个位点可能与病毒毒力稳定性相关。综上所述 ,乙脑病毒减毒中间株的基因组全序列基本类似于已发表的序列 ,若干突变位点影响病毒的弱毒性及毒力的稳定性。全序列的测定对于研究疫苗株的减毒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处理的12-14克三周龄小白鼠免疫功能抑制后,皮下注射乙脑SA14-14-2减毒活疫苗,未见小鼠出现特异性死亡。同时发现对活疫苗和死疫苗的免疫反应明显不同,处理后小鼠对活苗免疫仍有较好的免疫力,保护率为56%(三次抑制)和80%(二次抑制);而死疫苗免疫力明显下降,未抑制组为100%,抑制后九到10-20%。若小白鼠经乙脑活苗、死苗免疫后四周已建立免疫力后,再用环磷酰胺处理,并用强毒株P3攻毒,则对免疫反应影响不明显,两种疫苗均表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弱毒株某些体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弱毒14-2株及5-3株的某些体外特征,发现:1.在地鼠肾细胞内弱毒株的病变较强毒株晚;在C6/36细胞内,弱毒株仅出现细胞圆缩、松散、脱落,而强毒株产生类似细胞融合型病变;在LLC-MK2和原代鸡胚细胞内,弱毒株出现模糊不清的针点状小蚀斑,而强毒株则出现清晰的3~5mm大蚀斑。2.在50℃加温条件下,14-2与SA14的热稳定性相同,但5-3的热稳定性明显地较差;两株弱毒株均能在40℃培养条件下繁殖良好,与37℃培养无明显差别,并均能在小鼠巨噬细胞内良好繁殖,但生长速度较强毒株慢,病变也较差。 本文并对弱毒株的免疫原性和ret及T50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乙型脑炎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是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其流行范围正逐步扩大。目前对于乙脑尚无特效治疗手段,因此预防乙脑的发生尤为重要。随着对日本脑炎病毒研究的深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研制新型候选疫苗已成为预防乙脑新的发展方向。我们简要综述了乙型脑炎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蛋白功能,以及国内外乙型脑炎疫苗研发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乙型脑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也称乙型脑炎病毒或简称乙脑病毒,主要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属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传播地域广,病死率高,常留有后遗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虽有疫苗,但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8.
乙型脑炎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病毒的分类地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病毒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病毒感染与复制、病毒致病机制及病毒引起的疾病诸方面对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进展作了综合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NS1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与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弱毒株SA14-14-2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NS1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得到克隆质粒pMD18-T-NS1.pMD18-T-NS1经EcoRI和SalI酶切后,回收NS1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EcoRI/SalI位点,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诱导获得高效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45kD。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产物具有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结果表明,免疫缺陷无胸腺裸鼠对乙型脑炎强毒株病毒神经外感染较正常鼠敏感,病毒容易入脑,在脑内的繁殖滴度高,并引起脑细胞严重病理改变。乙脑14-2弱毒株神经外感染则不引起裸鼠发病,脑组织未见病理改变;若脑内直接注射,则引起部分裸鼠发病死亡,但病理变化仍然很轻。以上说明以7.0Log TC(?) 14-2株病毒0.1~0.6ml接种时,对免疫功能不全的裸鼠也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