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傅红  郭佐  陈宜张 《生理学报》1992,44(2):170-174
利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了猪脑六个不同脑区突触质膜糖皮质激素膜结合位点(GCM-BS)的最大结合量(Bmax)和平衡解离常数(Kd)。结果表明:猪的大脑、小脑、中脑、丘脑、下丘脑和尾状核的突触质膜GCMBS的Kd都在200nmol/L左右,提示它们对[~3H]皮质酮的亲和力基本相同;而各脑区内GCMBS的Bmax相差较大,从218.98fmol/mg蛋白至486.95fmol/mg蛋白不等,说明不同脑区内所含有的GCMBS的数量不同。  相似文献   

2.
3.
傅红  郭佐  陈宜张 《动物学报》1994,40(3):296-299
利用放射配体结合测定法,测得猪大脑皮层突触质膜上存在有皮质酮特异结合位点,该皮质酮膜结合位点的最大结合量(Bmax)为331.8±36.9fmol/mg蛋白,平衡解离常数(Kd)为185.0±62.7nmol/L。竞争取代实验表明,它具有较高的甾体结合特异性,按亲和力大小排列为:皮质酮>孕酮>17β-雌二醇≈醛固酮>睾酮。  相似文献   

4.
5.
大鼠脑突触质膜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抗大鼠肝细胞内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将大鼠脑突触质膜糖皮质激素受体纯化了约1150倍,SDS聚丙烯酰胺簿层梯度凝胶电泳显示,在约67kD处有一较明显的染色条带。  相似文献   

6.
大鼠脑突触质膜糖皮质激素受体样抗原的免疫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红  王福安 《生理学报》1993,45(2):186-189
本文利用ABC金标记法(受体-抗受体中的单克隆抗体-生物素化马抗鼠IgG-金标链霉亲和素),首次在电镜下观察到大鼠脑突触质膜的外表面存在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样抗原,为神经细胞膜上可能存在有糖皮质激素受体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8.
川楝素在大鼠大脑皮层匀浆中的结合位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驱蛔中药楝属植物根皮提取的一种三萜化合物──川楝素是一个选择性地作用于突触前的神经肌肉传递阻遏剂。根据它作用的专一性和不可逆性推测,突触前末梢应存在着川楝素的结合位点。本工作利用3H-川楝素进行的结合实验表明,大鼠大脑皮层匀浆中存在川楝素的结合位点;3H-川楝素与结合位点复合物的平衡解离常数(KD)约为2.0×10(-7)mol/L;皮层匀浆离心团粒(P2')的重悬液含川楝素结合位点约2.7×10(-12)mol/mg蛋白质;该结合位点的Hill系数为0.97。研究还显示,P2'重悬液经蔗糖密度梯度超离心得到的突触体组分是川楝素结合位点的富集亚细胞组分,其比结合活性是P2'重悬液的2至3倍。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蟾蜍脑突触质膜对精氨酸-催产素(AVT,Cys-Tyr-Ile-Gln-Asn-Cys-Pro-Arg-GlyNH_2)的酶促转化过程。利用高压液相层析(HPLC)对降解产物进行了分离,并分析了这些产物的氨基酸组成。发现最主要的一个降解产物为AVT_(1-8)(Cys-Tyr-Ile-Gln-Asn-Cys-Pro-Arg)。其降解机制与大白鼠脑突触质膜降解AVT的不同。还用二种不同类型的蛋白酶抑制剂,即对氯汞苯甲酸(PCMB)和苯甲基磺酰氟(PMSF),对该酶促转化过程的抑制作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水解酶的活性中心可能含有丝氨酸。  相似文献   

10.
周洁  黄大有  刘鼎新 《生理学报》1994,46(5):488-494
本研究应用[3H]cortisol和[3H]dexamethasone(DEX)两种配基,观察到大鼠肝细胞膜上存在一类糖皮质激素(GC)特异结合位点。这些位点与GC的结合具有饱和性、高亲和力及低容量。其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12.84±6.58nmol/L和40.27±23.44nmol/L;最大结合容量(Bmax)分别为2.57±1.84pmol/mg蛋白质与0.64±0.18pmol/mg蛋白质(cortisol,n=4;DEX,n=3;±SE)。动力学实验数据所得的Kd值与Scatchard分析所得的Kd值结果基本一致。[3H]cortisol和[3H]DEX饱和结合实验数据用Scatchard作图分析,均显示为直线。Hill系数则分别为0.9880和0.9990.竞争抑制实验结果表明,cortisol对[3H]cortisol的结合位点有高度特异性竞争,比其它几种类固醇(强的松、黄体酮、RU486、DEX)的竞争力至少强40倍以上.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进行研究,也提供了[3H]cortisol特异结合银粒位于大鼠肝细胞膜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浓度NaCl处理7d龄大麦(Hordeum vulgareL.)幼苗3d。以非共价键和共价键形式分别与质膜和液泡膜微囊及膜蛋白结合的多胺含量受低 度盐的促进而被高浓度盐所抑制。以非共价键形式与膜微囊结合的各种多胺中亚精胺(Spd)含量最高,占膜上多胺总量的40%-70%,与膜蛋白共价结合的各种多胺中腐胺(Put)含量占主导地位,占膜蛋白上多胺总量的35%-60%。在根系液泡膜上发现一种含量丰  相似文献   

12.
13.
AVP4┐8的鼠脑结合位点有别于VP受体阎庆武杜雨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加压素(VP)是一种下丘脑垂体后叶激素。它由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并且种属差异很小。大多数哺乳类VP的组成都是Cys1-Tyr2-Phe3-Gln4-...  相似文献   

14.
突触前神经末梢的一种钙结合蛋白——突触泡融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大鼠脑突触体膜流动性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Morris水迷宫将老年大鼠分为学习记忆正常和学习记忆减退两部分,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对青年、老年记忆正常和老年记忆减退鼠脑分离实触体膜流动性进行测定,并检测神经节苷脂GM1对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年记忆减退鼠新皮质、海马结构突触体膜荧光各向异性明显增加,即膜流动性显著降低,GM1对膜流动性有明显改善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新皮质、海马结构实触膜流动性与老年学习记忆减退密切相关,GM1的积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突触结合蛋白Ⅰ的胞质片段与磷脂膜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触结合蛋白Ⅰ是神经细胞突触囊泡上的一个膜整合蛋白,C2AB是其具有重要功能的胞质片段.近年的研究表明,突触结合蛋白Ⅰ在钙引发的神经递质快速释放过程中起到钙感受器的作用,它与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的相互作用与其生理功能有关,但是其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利用气/液单层膜技术结合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技术,发现C2AB倾向于插入带负电荷的磷脂膜中(如磷脂酰丝氨酸),而且插膜是钙依赖性的;对于不带电荷的磷脂不插膜.C2AB与膜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力.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结果显示,它与膜相互作用时二级结构不发生显著变化.结果表明,突触结合蛋白Ⅰ钙依赖的插入负电荷膜特点,可以帮助解释其钙感受器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18.
外周褪黑素结合位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梅琦  宋勇 《生理科学进展》1995,26(2):152-154
在脾脏?胸腺、腔上囊、肠道、性腺及肾脏均有特异的^125I褪黑素结合位点存在。这些位点与配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和可逆性等特点。符合受体的一般特性,这提示褪黑素对外周组织具有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珈  吴忠义 《Acta Botanica Sinica》1997,39(11):1015-1021
以玉米(Zea mays L.)根为材料,采用分级离心和两相分配法制备高纯度的质膜。实验比较了Tri-ton X-100和丙酮两种增溶剂对膜上ABA结合蛋白(ABA-BPm)的增溶效果。结果表明0.2%(W/V) TritonX-100的增溶效率超过85%,而丙酮法增溶效率仅达65%。放射配基(~3H-ABA)结合分析表明,增溶的膜蛋白与ABA的结合反应具有竞争性、饱和性、专一性和高亲和性等特点,而相同反应条件下的BSA则没有这些特征,证明了质膜上存在着ABA结合蛋白。实验还比较了ABA-BPm与增溶的ABA结合蛋白(ABA-BPs)与ABA的特异结合活性,结果显示ABA-BPs对反应温度和介质pH更为敏感,保持最大结合活性的时间也较短(<30min),暗示着增溶膜蛋白离开膜脂环境后更不稳定、易失活。  相似文献   

20.
 从猪脑中提取钙调蛋白和突触质膜,我们研究了山莨菪碱对经有限蛋白水解和磷脂酶A_2处理后的突触膜Ca~(2+)-ATPase活性影响。发现药物对不同预处理后的Ca~(2+)-ATPase表现出不同影响并调节钙调蛋白对它的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