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三化螟、二化螟及大螟成虫的飞翔能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飞行磨(Flight mill)装置对三化螟Tryporysa in certulas(Walkr) 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及大螟Sesamia infirence(Walker)成虫的飞行能力进行了测试,结 果表明:三化螟与二化螟成虫的飞翔能力基本一致,其有效飞行日龄均为4天,成虫羽化后无明显的生殖前期(<1天),卵巢发育为II级时(1日龄)飞行能力最强。最远累计飞行距离可达32公里以上。雌雄虫具有不同的持续飞翔能力。大螟是这三种螟虫中飞翔能力最强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持续飞行能力,雌、雄虫可分别达32与50公里以上,大螟的有效飞行日龄一般为6天,且具有2-3天的生殖前期,卵巢发育为II级时飞翔能力最强,随日龄的增加,飞翔能力逐步下降,大螟成虫具有远距离扩散飞翔能力及一定的迁飞生理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了水稻三化螟白穗空间分布格局和抽样技术,为该虫害的监测预报和有效防控提供参考.选取9块水稻田逐丛调查资料,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 Iwao的m~*—m回归分析法和Taytor幂法则,研究三化螟白穗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三化螟白穗在水稻田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间相互吸引,其聚集度是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法确定了三化螟白穗的田间最适理论抽样公式;田间调查时,可用白穗丛率估计白穗种群密度,其公式为■.所建立的理论抽样公式和简易估计公式可在三化螟白穗调查、监测预报和科学防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幼虫的田间分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孙建中  杜正文 《昆虫学报》1991,34(3):303-310
本文通过采用平均拥挤度的概念,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幼虫在稻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就聚集强度、格局纹理及动态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描述,综合地分析了各龄期幼虫空间格局的形成与演变,并揭示了幼虫种群在稻田的分布特征及分布形成的内在过程,明确了二化螟幼虫空间分布研究在生态学及害虫管理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化螟卵在寄主上的分布与孵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娟  王建富 《昆虫知识》1999,36(6):327-328
水稻的主要害虫。90年代以来,因耕作制度。水稻品种的变更等因素,该虫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发生和为害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在利用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的同时,研究其卵的生物学特性,为测报和防治决策提供依据,现将1996~1997年对三化螟卵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研究内容与方法1.1卵块孵化观察于各代成虫产卵高峰期,在中粳稻田(品种为武育粳3号,下同),随机采卵20块,分别置于室内培养皿内进行保湿,观察每块卵孵化幼虫数和寄生蜂头数。1.2卵块孵化后为害水稻株数及残留虫量调查分别在1、2代盆栽…  相似文献   

5.
湘北地区三化螟种群消长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湘北 4 9年水稻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alker)种群密度消长的历史资料 ,着重分析了 1996~ 1998年连续 3年三化螟在湘北猖獗为害的原因 ,即中稻、一季晚稻面积增加 ,杂交中、晚稻“双两大”的推广 ,晚稻的大面积早插都便于三化螟辗转繁殖为害 ;稻田春收作物——油菜的大面积种植 ,增加了三化螟的有效越冬虫源 ;水稻播期拉长及品种的多元化和栽培方式的多样化 ,使水稻危险生育期与蚁螟盛孵期吻合度加大 ;三化螟对农药的抗性增强和主害代发生期变得不整齐 ,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再生稻二化螟幼虫的空间布型为负二项分布和聚集分布,其lwao的线性回归方程为m^*=0.0099 2.4753m,属负二项分布。根据聚集均数(λ)测定结果,分析了聚集原因,在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资料代换模式,Kuno‘s种群序贯抽样模型和最适抽样数模型。  相似文献   

7.
三化螟幼虫的田间分布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弟  张志昌 《昆虫知识》1994,31(3):132-135
通过采用聚集度指标的方法,对三化螟幼虫在稻田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测定了幼虫个体群大小、分析聚集原因,为田间抽样、《查定》、及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微生态演替是指正常微生物群,在自然和人工因素影响下,在机体解剖部位的生态空间中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次级演替以及生理性演替。在人体呼吸道内,正常菌群无时不刻地进行着演替,这一过程使得呼吸系统微生态形成了动态平衡。呼吸道各类型演替过程对于临床疾病治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呼吸系统微生态各类演替过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三化螟世代转换及其与水稻生长发育进程的相互作用体系, 分析了三化螟种群的内稳定性及其生态机制。结果表明, 在各类稻作区, 不同年份之间, 历代成虫数量发生型显著不同, 但其发生期具有共同的特征: 2代蛾的发生期(≥27天)比1代蛾大幅度扩展, 且相对稳定。发蛾期扩展的机制在于: 同期初孵幼虫在寄主水稻中异步化发育, 极端发育进度相差达3龄期; 在9.92、镇稻2号等10个不同品系的寄主水稻中, 异步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异步化发育, 三化螟种群的时间生态位增加22.0%~75.0%, 二维生态位扩展15.1%~59.3%, 并使同一种群中极端早发类与迟发类的后代可交配, 以此保持种群遗传性的相对稳定。针对三化螟种群内稳定性形成的机制与条件, 提出了种群的数量与结构控制相结合的系统控害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替与分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星学 《古生物学报》1997,36(4):411-422
对华夏植物群起源新观点作了补充论述,植物群的演替与分布也作了概要综述。还以附表显示晚古生代全球有关植物群地理区划及可能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稻螟灾害的现状及损失估计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我国稻螟为害的确切记载始于 1 0 2 2年。 2 0世纪 5 0年代中期以前 ,以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为害为主。此后十几年中 ,三化螟Tryporyzaincertulas(Walker)普遍大发生。 70年代 ,我国螟害轻微。 1 993年 ,二化螟急剧回升 ,三化螟也随之回升。 1 996年 2种稻螟大发生 ,此后连年暴发成灾。目前我国螟灾的主要特点是虫口密度高、受害范围广、受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经济损失大。首要螟灾区是沿江稻区 ,二化螟和三化螟分别约占 2 3和 1 3。全国年发面积约 1 5 0 0万hm2 ,防治约 3 80 0万hm2 次。该文首次估计年防治代价约 45 7~ 60亿元 ,残虫造成作物损失近 65亿元 ,总经济损失约 1 1 5亿元。由此可见 ,当前稻螟已取代稻飞虱、棉铃虫成为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头号害虫。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种植制度与品种布局对三化螟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盛明  曾花生 《昆虫知识》1995,32(6):321-323
  相似文献   

13.
三化螟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惠祥  陈小波 《昆虫知识》1999,36(6):322-325
2代三化螟平均每块卵为害 11.25个枯心丛,34.75个枯心株; 3代每块卵平均为害 7.95个白穗丛,14.55个白穗株。模拟为害与水稻产量损失的关系:2代Y=s8060.5-2181.5X,Y-水稻产量(kg/hm2),X-枯心株率,水稻耐害补偿作用明显,枯心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比1:0.27;3代Y=7654.2-3902.2X,Y-水稻产量(kg/hm2),X-白穗株率,水稻表现一定的耐害补偿能力,白穗株率与产量损失率之比1:0.51。三化螟危害允许水平1.28%。防治指标:2代卵块4875万块/hm2,3代卵块6519块/hm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对优质香稻鄂香1号和武香988及优质常规中稻鄂中5号的田间为害特性。结果显示,1代二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数优质香稻略低于优质常规中稻。2代二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孕穗和白穗优质香稻鄂香1号低于常规中稻,平均每15丛7.91株。田间剥查发现优质香稻中4~5龄2代二化螟所占百分比高于常规中稻,武香988中2代二化螟蛹所占比例高于常规中稻,达46.51%。3代二化螟量优质香稻低于常规中稻。结果说明香稻受二化螟的危害集中在2代,因而香稻二化螟的防治应注意消灭1代老熟幼虫和2代幼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不同水稻基因型对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产卵的抗性差异,为抗螟材料的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5个对照品种及10个冈46B×A232的RILs为材料,在海南自然条件下通过灯诱三化螟雌蛾产卵,比较不同基因型间落卵量的差异。【结果】三化螟雌蛾卵块在水稻基因型间呈聚集分布,A232、TTP、F77及RILs C22-230、C22-174、C22-113、C22-133的聚集均数(λ)值<2,对雌蛾产卵具有一定的驱避性。基因型间的叶片卵块指数及分蘖卵块指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冈优188的叶片及分蘖卵块指数分别是A232的6.1倍及5.7倍。C22-99的叶片及分蘖卵块指数是C22-113的2.7倍及3.3倍。A232、TTP及C22-113对雌蛾产卵及幼虫取食均具有一定抗性。聚类分析将15个供试材料分为倾抗虫亲本A232和倾感虫亲本冈46B两大类。【结论】水稻基因型间对三化螟产卵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筛选评价抗螟种质应将对幼虫为害抗性与对雌蛾产卵抗性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体内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布及纯化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研究了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体躯和亚细胞分布,并用凝胶过滤层析和2种亲和层析方法从二化螟幼虫体内分离、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结果表明:二化螟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主要集中于头部和胸部,而成虫胸部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最低,显著低于头部和腹部。成虫体内AChE的活性明显高于幼虫。在亚细胞的分布上,乙酰胆碱酯酶主要位于膜上(86%),近46%的活性存在微粒体中。在3种纯化乙酰胆碱酯酶的方法中,以3-羧基苯基-乙基二甲基铵作配体的亲和层析法纯化效果最佳,乙酰胆碱酯酶的最高纯化倍数为536.05倍,产率30.46%。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系)对二化螟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00-2001年,对本省目前推广的55个主要水稻品种(系)进行二化螟抗性测定和田间调查,从中筛选出中抗品种(系)3个,耐虫品种(系)16个,且粳稻的抗虫性优于籼稻。田间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各品种(系)对二化螟的抗耐性,为育种单位和生产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安庆市第三代二化螟田间为害状况及水稻损失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阐述了3代二化螟在双季晚稻上发生危害症状和出现的新特点,明确了各种受害症状均有产量损失,损失率为12.85% ̄59.63%;建立了田间友观受害状与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为产量损失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药剂防治试验、示范表明,在本代卵孵盛期或初见红叶期选用杀虫双或三唑磷防治1次,防治效果可达72%以上。于以上两个时期防治2次,防治效果可达91%以上,同时可  相似文献   

19.
本利用福建省将乐县1963-1994年测报积累的观察赍料和气象资料,建立了越冬代二化螟、三化螟蛾高峰逐步回归顶测模型.Fuzzy分析预报模型,四代三化螟发生期发生量璜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