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臭蛙属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形态学比较和12Sm tDNA序列比对发现,采自福建省武夷山的臭蛙标本与模式标本产地花臭蛙差异显著,鉴定为1新种黄岗臭蛙Odorrana huanggangensis 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为:1)雄性个体约为雌性个体长的1/2;2)头长与头宽几相等;3)犁骨齿2短列,约等于两内缘间距宽;4)外侧3指有窄的指侧缘膜,第1、5趾侧缘膜达趾基部;5)股、胫部背面有3~4条宽的褐色横纹,股后部褐色斑大而密集;6)趾间全蹼,各趾之蹼达趾吸盘基部;7)雄性具1对咽侧下外声囊,背面有粉白色雄性线;8)雄性腹面咽胸部、腹部以及前臂内侧和上、下颌缘密布细小白刺;9)雌性腹内成熟卵动物极棕褐色,植物极米黄色,卵径2.6mm左右。对新种发现所揭示的含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费梁  叶昌媛 《动物学报》2001,47(2):226-230
对产于西藏东南部察隅和墨脱的察隅棘蛙通过形态特征和数值分类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结果认为:产于察隅的察隅棘蛙是一个有效种,而产于墨脱的标本应为一个新种,即墨脱棘蛙Paa medo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臭蛙Odorrana andersonii各地居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将原定名为云南臭蛙的9个地区标本分为3个形态型。这3个形态型被确定为3个不同的种,即云南臭蛙和2个新种:景东臭蛙O.jingdongensis sp.nov.和海南臭蛙O.hainanensis sp.nov.。海南臭蛙Odorrana hainanensis sp.nov.,正模CIB64Ⅲ3916,雄性成体59.5mm;采自海南白沙县鹦歌岭,海拔520;1964年8月25日。景东臭蛙Odorrana jingdongensis sp.nov.,正模CIB581505,雌性成体体长90.4mm;采自云南景东县新民乡,海拔1480m,1958年5月29日。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者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4.
据记载竹叶臭蛙Odorrana versabilis分布于广西,贵州,湖南,福建,浙江,安徽,广东,海南,作者对比研究了7个省的13个居群标本的形态特征,可分为3个形态型,这3个形态型标本的特征彼此差异明显,被确定为3个不同的种,其中包括2个新种,即小竹叶臭蛙O.exiliversabilis sp.nov。和鸭嘴臭蛙O.nasuta sp.nov.,为印证形态分类的结果,又采用形态数值性状标准差别分析和DNA指纹实验分析,其结果与形态特征分类研究结果一致。本文对2个新种的形态和生物学资料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5.
对分布于四川、重庆市、贵州、湖北、湖南、安徽和福建的花臭蛙[Odorrana(Odorrana)schmackeri(Boettger,1892)]标本进行了形态比较,结果发现四川省南江和万源县的花臭蛙标本与其他产地的花臭蛙标本在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区别,主要是:1)成体雄雌体长之比值较小,约为1∶1.34;2)犁骨齿列短,两内侧间距宽,距内鼻孔远;3)背面深色斑点周围无浅色边缘;4)股后部深色斑大而稀疏;5)趾间蹼较弱,第四趾蹼达远端关节下瘤;6)腹内成熟卵的动植物极均为乳白色。故将四川省南江和万源的标本订为新种--南江臭蛙[Odorrana(Odorrana)nanjiangensis,sp.nov.]。  相似文献   

6.
中国蛙科一新种—福建大头蛙(两栖纲:无尾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各地的大头蛙属作了进一步研究,认为福建等地标本与L.kuhlii有明显区别,被确定为新种,即福建大头蛙。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辽宁蛙科一新种:无尾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
1986-1987年4月在辽宁省桓仁县采到25只成蛙。其鉴别特征为,头宽大于头长;鼓膜约为眼径的1/2;背侧褶细而折曲;胫长于足;趾间全蹼,缺刻浅;雄性无声囊,无雄性线。此蛙与林蛙其它种均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桓仁林蛙Rana huanre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于广西龙胜和湖南宜章的龙胜臭蛙Odorrana(Odorrana)lungshengensis作了进一步比较研究,发现两者的形态特征有明显区别,并将湖南宜章的标本命名为新种--宜章臭蛙Odorrana(Odorrana)yizhang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0.
经核查和鉴定中国云南等地原定名为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Rana kuhlii Tschudi,1838)]的标本及相关文献资料,并与产地为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大头蛙(Limnonectes kuhlii)模式标本的有关描述相对比,两者在其形态、染色体及线粒体基因分化等特征上均有明显区别,因此将云南、广西等地标本的种名改订为新种,即版纳大头蛙(Limnonectes bannaensis,sp.nov.)。其主要鉴别特征是:1)背面较光滑,具少数细肤棱,体后部有小圆疣;2)体背面浅褐色或灰褐色,肤褶上有黑纹;3)蝌蚪尾部具深色斑纹,但尾后半段不呈黑色;4)其染色体组型为2n=22(20m 2st)。而爪哇产大头蛙:1)背面粗糙,体背部、胫部和肛部周围满布圆形疣粒;2)体背面为黑大理石色或为黑色;3)蝌蚪尾部后半段为黑色;4)染色体组型为2n=26,5对大染色体,8对小染色体,除第8对为亚端部着丝粒外,其余均为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  相似文献   

11.
中国蛙类一新种(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1种采自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蛙类1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猫儿山林蛙,新种Rana maoershanensis sp.nov.(图1~17)正模:SYNU 06020120,雄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采集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 980 m.配模:SYNU 06020091,SYNU 06020122和SYNU06020124,雄性成体;SYNU06020121,SYNU06040153,SYN 0604154和SYNU 06040155,雌性成体.李丕鹏和王绍能于2006年2月和4月采集,采集地点与正模相同.蝌蚪:SYNU0602001和SYNU 0604001系列,采集信息与配模标本相同.新种具有如下主要鉴别特征:1)体略大;2)头宽略大于头长;3)背侧褶明显且略弯曲;4)胫跗关节前达眼角;5)雄性婚垫2团,无内声囊,腹部无雄性线;6)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少数为Ⅰ:3-3/Ⅳ.新种在头型上与中国林蛙相似,在体形上与昭觉林蛙相似.但与已知林蛙均有明显不同.新种的背侧褶略显弯曲,这一特点明显不同于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的黑龙江林蛙种组Rana amurensis group和中国林蛙种组R.chensinensis group的成员.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R.longicrus group的镇海林蛙R.zhenhaiensis在背侧褶的弯曲特点上相似,但前者有别于后者的主要特点有:头型较宽扁,雌蛙后腿相对较长,蝌蚪唇齿式多为Ⅰ:3-3/Ⅲ:1-1.新种与长肢林蛙种组的其他林蛙不仅在背侧褶和头型等方面明显有别,而且蝌蚪唇齿式也显著不同.通过对四川、贵州和云南的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成体和蝌蚪标本(包括地模标本)的核查和比较,新种的胫跗关节前达眼角,皮肤光滑,缺乏疣粒,雄性腹侧无雄性线,蝌蚪下唇乳突排列规则,中央无缺刻;而昭觉林蛙胫跗关节前达鼻孔或超过吻端,体侧和背部有圆疣或长疣,雄性背腹侧均有雄性线,蝌蚪下唇中央乳头排列稀疏或有缺刻.  相似文献   

12.
山东昆嵛山蛙属林蛙群一新种(两栖纲:无尾目:蛙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山东省胶东半岛昆嵛山采集到林蛙类及其蝌蚪标本,与中国林蛙Raha chensinensis具背侧褶弯曲等特征极相似,但有以下主要区别;无声囊,无雄性线,雄性第1指婚垫分2团,蝌蚪唇齿式多为Ⅰ:1-1/Ⅲ,少数为Ⅰ:1-1/Ⅱ:1-1。此蛙与已知林蛙其它种有明显区别,故定为新种,即昆嵛林蛙Rana kunyu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臭蛙属(两栖纲:蛙科)的系统发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昌媛  费梁 《动物学报》2001,47(5):528-534
为探讨臭蛙属的种间亲缘关系与其起源和分化,采用PAUP3.1软件对我国的16种臭蛙的29项分类性状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臭蛙属物种形成1个单系群,可以划分为4个种组;表明了臭蛙属中国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无指盘臭蛙和云南臭蛙是本属中最原始的物种,鸭嘴臭蛙等是较特化的物种;原始臭蛙可能起源于横断山区和云南西部高原,贵州高原可能是臭蛙的分化中心;各种组内相近种的地理替代呈南北方向更替,而种组间则呈东西方向更替;原始物种多分布于中国西南部,较进化或特化物种多分布于中国东部和东南部及海岛上;其种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格局显示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西藏蚋属一新种记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报道采自西藏亚东的蚋属一新种,根据产地命名为亚东蚋Simulium(Simulium)yadongense sp.nov.,对其雌、雄、蛹和幼虫的形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5.
拟小豆螺属一新种记述(中腹足目,盖螺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采自福建三明的拟小豆螺属1新种,唐氏拟小豆螺Pseudobythinella tangi sp.nov.,并与近似种建欧拟小豆螺比较.该种螺为罕见医学贝类物种,为斯氏并殖吸虫第1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中国长角食蚜蝇属1新种:紫柏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ziba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理工学院生物系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动植物标本馆。中国1新纪录种:弓斑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arcuatum(Linneaus,1758)。 紫柏长角食蚜蝇。新种Chrysotoxum zibaiensis sp.nov.(图1-8) 雌性 未知。 ♂体长12mm,翅长12mm。 正模♂,凤县,2003-06-27;副模1♂,留坝,2003—06—26,霍科科采。 新种近似天台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tiantaiensis,但新种腹部第1~2背板侧缘黄褐色区域宽,第3背板几乎整个黄褐色,第4背板侧缘黄褐色,第2、4、5背板后缘黄褐色,雄性尾器不同,新种尾器被毛黄褐色。 词源:新种种名以模式产地命名。 弓斑长角食蚜蝇Chrysotoxum arcuatum(Linneaus,1758)中国新纪录 观察标本:1♀,吉林长白山,1977-08-03~12。 国外分布:伊郎,蒙古,日本,欧洲,前苏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