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控制喘憋和抗病原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及异丙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各症状和体征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FN-γ、TNF-α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0);观察组气促缓解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心率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血清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高于对照组,CD8~+、血清IL-4、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炎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检测对RMP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8年1月收治的45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MP)患儿临床资料,包含81例RMMP及372例普通MPP(GMPP),分析和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以受试者工作绘制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检测对RMPP的预测价值。结果:RMPP组年龄、热程、发热、寒战、呼吸音减弱、肺部浊音应该是肺部罗音、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心脏损害、氧疗率、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 G)、IL-4、IL-6、IL-10、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GMP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为RMP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IL-4、IL-6、IL-10、IFN-γ及四者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1、0.699、0.693、0.767、0.857,联合检测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IL-4、IL-6、IL-10、IFN-γ单独检测。结论:RMPPP患儿的年龄相对较高,且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肺外并发症较GMPP患儿严重,更需吸氧治疗,延长住院时间。RMPP患儿血清IL-4、IL-6、IL-10、IFN-γ水平明显上升,且四者联合检测对预测RMMP的发生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对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接诊的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低浓度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芍总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IFN-γ及IL-10水平的变化、糜烂面积、疼痛评分及近期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6±0.61)μg/m L vs(3.04±0.80)μg/m L、(258.93±5.72)ng/L vs(273.41±6.03)ng/L、(319.27±53.46)ng/L vs(290.95±51.03)ng/L(P0.05),糜烂面积、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10±0.03)cm2 vs(0.51±0.10)cm~2、(1.01±0.30)分vs(3.20±0.78)分](P0.05),近期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95.00%(38/40)vs75.00%(30/40)(P0.05)。结论:白芍总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效果显著,可能与其调节血清TNF-α、IFN-γ及IL-10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陈英  钟波  付洪  张敏  周琦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13):2528-253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收治的82例RAU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取8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6,8、CD3~+、CD4~+、CD8~+、CD4~+/CD8~+水平,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NF-α、IL-6,8水平与CD3~+、CD4~+、CD8~+、CD4~+/CD8~+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RAU疾病的发生与机体免疫功能障碍有关,检测患者TNF-α、IL-6,8水平可反映出患者免疫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10(IL-10)和白介素-17(IL-17)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表达的差异.方法 选择新发未治疗的肺结核病患者20例,经抗结核治疗后肺结核病好转的患者20例,采集患者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IFN-γ、IL-10和IL-17的表达水平的差异,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肺结核病初诊患者血清中TNF-α、IL-17的含量较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后好转的明显增高,分别为(144.05 ±59.15)pg/mL vs (97.55 ±20.58)pg/mL和(33.10±19.07) pg/mL vs(10.80±1.50)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FN-γ在肺结核病患者治疗好转组血清中较肺结核病初诊患者明显升高[(97.40±48.00) pg/mL vs(30.98±16.72) pg/mL],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肺结核病初诊患者和治疗后好转组血清IL-1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1.02±33.42) pg/mL vs (146.78 ±33.75)pg/mL].结论 肺结核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免疫紊乱,抗结核治疗后TNF-α、IL-17明显降低,而IFN-γ则明显升高,提示在抗结核治疗肺结核病患者的过程中,连续监测免疫学指标有助于判断抗结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IL-2、IL-16水平的变化和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将其分为三期,A期24例,B期41例,C期55例,其中96例为机会性感染者。同期选择20例在本院进行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检测和比较各期艾滋病患者与对照组、机会性感染组与非机会性感染组、艾滋病各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16(IL-16)、CD4~+细胞、CD8~+细胞计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期艾滋病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P0.05);观察组及各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CD8~+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且C期患者CD4~+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A、B期患者,CD8~+细胞计数均高于A、B期患者(P0.05);机会性感染组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明显低于非机会性感染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期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显著升高,且A期患者血清IL-2、IL-16显著高于B、C期患者(P0.05)。结论:艾滋病机会性感染患者血清IL-2、IL-16水平均显著降低,通过监测血清IL-2、IL-16水平可积极防治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疾病进展与机体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5例COPD患者(COPD组)以及同期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人群45例(正常对照组),将COPD患者分为急性期组41例及稳定期组24例,采用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IL-17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患者的FEV1、FVC、PEF、FEV1/FVC、6MWT、血清IL-4水平、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血清IFN-γ、IL-17及Th1/Th2均显著升高。急性期COPD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CD4~+CD25~+Treg细胞比例较稳定组COPD患者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CODP患者体内存在免疫功能失调,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老年COPD疾病的发病以及急性加重过程,导致患者出现肺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及白介素-10(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骨质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关节结核患者50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结核中心病灶TGF-β、TNF-α、IFN-γ及IL-10的表达水平。结果:TNF-α、IFN-γ、TGF-β及IL-10在结核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P<0.05)。TNF-α和IFN-γ在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干酪性病变,TGF-β和IL-10在干酪性病变中的表达高于增生性病变(P<0.05)。增生性病变中,IFN-γ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低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TNF-α、TGF-β及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干酪性病变中,TNF-α在非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坏死性肉芽肿,TGF-β在坏死性结核肉芽肿中的表达高于非坏死性肉芽肿(P<0.05),IFN-γ和IL-10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正常骨组织细胞数相比,增生性病变与干酪性病变组织的成骨细胞数低,破骨细胞数高(P<0.05)。结论:TGF-β、TNF-α、IFN-γ及IL-10在骨关节结核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表达,对病情的发生发展及骨质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SOM)患者外周血T辅助细胞1(Th1)、T辅助细胞2(Th2)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SOM患者135例记为SOM组,根据病程将患者分为急性组(病程14d,49例)、亚急性组(病程14-30d,53例)、慢性组(病程30d,33例)。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比SOM组和对照组受试者、不同病程SOM患者外周血Th1细胞因子[干扰素(INF-γ)、白细胞介素-2(IL-2)]、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NF-γ、IL-2、IL-4、IL-10与CD3~+、CD4~+、CD8~+、CD4~+/CD8~+的相关性。结果:SOM组患者外周血INF-γ、IL-2、IL-4、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患者外周血INF-γ、IL-2、IL-4、IL-10水平低于亚急性组、慢性组,亚急性组患者外周血INF-γ、IL-2、IL-4、IL-10水平低于慢性组(P0.05)。SOM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亚急性组、慢性组,CD8~+水平低于亚急性组、慢性组,亚急性组患者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慢性组,CD8~+水平低于慢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OM患者外周血INF-γ、IL-4与CD8~+呈正相关(P0.05),IL-4与CD3~+、CD4~+呈负相关(P0.05)。结论:SOM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表现异常,且其水平与疾病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联系,通过监测Th1Th2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评估SOM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骨碎补总黄酮(Rhizoma Drynariae Flavonoids,RDF)对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腹腔注射CTX建立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小鼠血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百分率(LYNPH%)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IL-2、TNF-α、IFN-γ水平,MT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RTPCR检测脾组织T-bet、GATA-3 mRNA的表达。并对免疫器官指数,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脾脏乳酸脱氢酶(LDH)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血清溶血素水平和迟发型超敏反应等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RDF可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器官指数,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α,WBC、RBC、HGB、LYNPH%,IL-2、TNF-α、IFN-γ水平,脾脏LDH和ACP活性,血清溶血素,耳肿胀度,CD4~+、CD4~+/CD8~+比值和脾组织T-bet mRNA的表达(P0.05),而CD8~+T细胞数,GATA-3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RDF能够提高CTX所致的免疫低下模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阳性与阴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中辅助T细胞(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7(interleukin,IL-17),白介素6(interleukin,IL-6)表达的差异。方法:收集RA患者51例,根据RF测定分为RF+、RF-组,健康查体者(对照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Th17细胞的百分率;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检者血浆中IL-17,IL-6的水平。结果:RA患者CD4+IL-17+T细胞,IL-17、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RF因子阳性与阴性RA患者之间CD4+IL-17+T细胞,IL-17、IL-6表达水平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RA中不同RF型免疫反应和炎症表达的不同,可能与Th17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对供者CD4+T细胞表面分子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L-选择素(LAM-1)和人整合素-4(VLA-4)的表达及其介导的CD4+T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CD4+T细胞免疫耐受机制。方法:使用三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及动员后第5天供者外周血LFA-1、ICAM-1、LAM-1和VLA-4的表达率,ELISA方法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能力,免疫磁性分选法分离纯化CD4+T细胞,检测动员前后CD4+T细胞对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迁移能力和对ICAM-1的黏附能力。结果:动员前后CD4+T细胞LFA-1(CD11a)和VLA-4(CD49d)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前后CD4+T细胞LAM-1(CD62L)和ICAM-1(CD54)的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员前显著高于动员后(P<0.01);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向SDF-1α的迁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动员后CD4+T细胞对ICAM-1的黏附率降低(P<0.01);动员后IL-4和IFN-γ两个细胞因子在外周血血清的浓度均降低(P<0.01)。结论:rhG-CSF动员不影响CD4+T细胞LFA-1和VLA-4表达及CD4+T细胞迁移,但影响CD4+T细胞ICAM-1和LAM-1表达以及CD4+T细胞通过LFA-1对ICAM-1的黏附能力影响,并可能影响CD4+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4及IFN-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内外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对C57BL/6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以及细胞因子产生量的变化,来阐明MENK对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应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T-PCR方法检测C57 BL/6小鼠体内外单独应用MENK,或联合IL-2、IFN-γ后,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的表达量及上清中细胞因子含量.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体外MENK单独应用可以显著增加小鼠CD4+T细胞数量,CD4+T细胞mRNA表达量及细胞因子IL-2、IFN-γ含量;而体外MENK联合IL-2或IFN-γ与MENK单独作用时相比无明显差异.MENK单独或联合IL-2、IFN-γ,在体内能上调CD4+T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与免疫抑制状态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73例作为胃癌组,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体格检查的健康者4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中CD4~+CD25~+Treg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分析CD4~+CD25~+Treg水平与IFN-γ、IL-2、IL-4和IL-10的相关性及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CD4~+CD25~+Treg比例、IL-4和IL-10水平为(19.43±4.36)%、(9.76±2.41)pg/mL和(22.18±5.26)pg/mL,高于对照组的(10.34±2.16)%、(7.16±2.07)pg/mL和(9.52±3.4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IFN-γ和IL-2水平为(6.87±2.24)pg/mL和(2.43±0.54)pg/mL,低于对照组的(13.86±3.18)pg/mL和(12.79±2.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比例与IFN-γ和IL-2呈负相关关系(P0.05),与IL-4和IL-10呈正相关关系(P0.05)。CD4~+CD25~+Treg比例与胃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病理类型、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肿瘤位置无关(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增高,与免疫状态有明显的相关性,其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敏性鼻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儿103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CD4~+、CD19~+、CD8~+、CD4~+CD25~+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4(IL-4)、白介素-5(IL-5)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应用免疫比浊法检测IgE水平,对比两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中IL-4、IL-5、IFN-γ水平及IgE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CD3~+、CD4~+、CD8~+、CD4~+CD25~+显著低于对照组,CD19~+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4、IL-5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g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D19~+与IgE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失衡、血清IgE均与过敏性鼻炎有关,在过敏性鼻炎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及辅助型T细胞(Th)细胞因子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作用。方法以35例糜烂型(糜烂组)及29例网纹型OLP(网纹组)患者为对象,选取同期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亚群表达百分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TNF-α和INF-γ(Th1型细胞因子),IL-4和IL-10(Th2型细胞因子),IL-17、IL-23(Th17型细胞因子)含量;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qRT-PCR检测上述因子mRNA的表达。结果与健康组相比,OLP患者CD3~+、CD4~+T细胞亚群比例(F=3.211和3.565,P0.05)及CD4~+/CD8~+降低(F=3.430,P0.05),CD4~+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例(F=3.370,P0.05)及外周血中TNF-α、INF-γ、IL-4、IL-10、IL-17、IL-23含量增高(F=0.923、0.820、1.043、1.132、0.745和0.802,P0.05)。与网纹组相比,糜烂组CD8~+T细胞亚群比例较低(t=2.450,P0.05);IL-4、IL-10蛋白(t=22.780和25.112,P0.05)及mRNA较低(t=3.781和6.710,P0.05),IL-17、IL-23蛋白(t=15.765和19.307,P0.05)及mRNA较高(t=4.022和8.569,P0.05)。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存在细胞免疫紊乱及Th细胞因子异常,其中CD8~+及Th17型细胞与糜烂型OLP发病有关,Th2型细胞与网纹型OLP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患病过程中血清IL-2、IL-8、TNF-α、IFN-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筛选的AA患者40例,其中急性患者(AAA)20例,慢性患者(CAA)20例,随机抽取20例健康人,对比监测60例目标病例的血清IL-2、IL-8、TNF-α、IFN-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AA组患者中AAA的各项细胞因子CD3+、CD4+、CD4+/CD8+检测结果较CAA患者波动较大。AA患者的血清IL-2、IL-8、TNF-α、IFN-γ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员平均值。AA患者的CD4+、CD4+/CD8+低于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员平均值,CD3+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组CD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障患者发病过程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和体液免疫机制异常两种情况,且变化规律与疾病轻重缓急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加以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2、IL-10、IL-17、MIF、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外周血CD3~+、CD4~+、CD8~+、CD4~+/CD8~+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47%vs.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2水平及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L-10、IL-17、MIF、ALT、AST、TbiL水平及外周血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可能与其显著升高血清IL-2、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及降低血清IL-10、IL-17、MIF和外周血CD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I b型慢性丙肝患者血清IL-10、IL-12水平与HCV-RNA载量的关系,探讨难治性丙肝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选取HCV-RNA阳性的I b型慢性丙肝患者48例,依据病毒载量将其分为三个组,低病毒载量组(1.0*103IU/mL1.0*106IU/mL)13例,另选HCV-RNA阴性的慢性HCV感染者15例,健康献血员1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IL-10、IL-12水平。结果: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献血员(P=0.003),IL-12水平低于健康献血员(P=0.045);随着HCV-RNA载量的升高,HCV-RNA阳性的I b型慢性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65,P=0.000);血清HCV-RNA载量与血清IL-10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1,P=0.000),与血清IL-12水平无相关性(P=0.479)。结论:慢性HCV感染者与患者的细胞免疫均倾向于TH2型;I b型慢性丙肝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与HCV-RNA病毒载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CV)易引起持续感染,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为研究HCV慢性感染者的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应答状况,作者以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2(IL-2)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分析了在HCV抗原刺激下,23名未接受治疗的慢性丙肝炎患者(PCR^+),11名HCV感染自然清除者(PCR^-)及13名健康对照者的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2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