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1 毫秒
1.
目的和方法:应用胎鼠皮层细胞原代培养,建立神经元的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神经元缺血/再灌注后DNA链的损伤。应用PANT和TUNEL染色分别检测缺血/再灌注后DNA单链和双链损伤。结果:神经元缺糖缺氧2h引起极少量细胞死亡,4h引起少于30%的细胞死亡,而6-8h的缺糖缺氧引起的细胞死亡数量达到80%以上,6h缺糖缺氧再灌注10-18h,细胞死亡达高峰,而在8h缺糖缺氧再灌注2h细胞死亡已经达高峰。在缺糖缺氧2,4,6,8h灌注5min,PANT阳性细胞分别达30%,50%,80%,90%。而在同样的情况下,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没有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神经元缺糖缺氧再灌注早期即出现DNA链的损伤,且以单链损伤为主。  相似文献   

2.
Ferr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在生化、基因和形态学等方面与其他形式的细胞死亡有显著的差异。Ferroptosis过程受严格而复杂的调控机制控制,其特点是,脂质过氧化物和致死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积累。但Ferroptosis可被铁螯合剂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剂所抑制。Ferroptosis的错误调控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有关,包括肿瘤细胞的死亡、神经退行性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肝和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肾脏皮质内大电导钙依赖性钾通道(BK)通道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肾脏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快速收集24小时缺血大鼠与对照大鼠血和损伤侧肾脏皮质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血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BK通道α亚基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侧肾脏皮质BK通道α亚基m RNA水平较对照大鼠同侧肾脏皮质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2)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损伤侧肾脏皮质BK通道α亚基蛋白水平较对照大鼠同侧肾脏皮质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3)NS1619预处理缺血再灌注大鼠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BK通道表达和功能的改变是参与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H2S是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在治疗疾病方面有很大应用前景。肾脏是人体重要器官,具有诸多生理功能。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可导致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器官功能衰竭,本文就H2S在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冬虫夏草是珍贵中药材,内含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冬虫夏草对器官缺血性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文中首次总结了冬虫夏草对心、脑和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和相关调控机制最新的研究进展。冬虫夏草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能够清除多余的自由基,抑制炎症级联反应、肾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和调控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降低氧化应激水平;通过调节VEGF和NGAL,来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及慢性缺氧损伤,从而起到一定的保护肾脏作用。冬虫夏草能有效促进脑组织中SOD、GSH-PX和CAT活性,降低MAD含量,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自由基代谢;通过抑制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CAM-1的表达,促进脑缺血损伤功能恢复;冬虫夏草增加Hcn2、S1c6a1基因表达上调和Hspa12a表达,对脑神经元起到保护作用。冬虫夏草通过减缓心律失常、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稳定溶酶体膜以及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后的心肌损伤;冬虫夏草能使Grp78和Caspase-12的m RNA及mi R-455的含量均降低,从而减少MIRI后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上述研究结果的总结为后续系统地研究冬虫夏草保护器官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缺氧再给氧对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灌注损伤是一个很复杂的病理生理现象。大量证据表明再灌注损伤或细胞死亡与细胞内的钙超载有关。再灌注损伤发生与否和轻重程度 ,多认为与缺血时间的长短有关。根据我们的研究 ,所谓再灌注损伤取决于缺血时间的问题。只是在一定缺血时限内有效 ,超过这个时限就不存在再灌注损伤的问题。每种动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都有一个由可逆向不可逆转变的时间点 ,当缺血损伤达到不可逆的程度时 ,就无所谓再灌注损伤了。本文以成年大鼠体外分离的心肌细胞氧反常模型 ,动态、定量地观察了细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变化 ,探讨了大鼠心肌细胞氧反常变化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eritoran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方法:建立SD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eritoran治疗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观察各组的肾功能情况、肾组织光镜病理,并采用核糖核酸酶保护测定检测肾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eritoran预处理可显著改善大鼠的肾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小管损伤,减轻肾组织病变,减少肾组织单核细胞浸润并下调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TNF-α,IL-6,IL-1β和MCP-1).结论:本研究证实通过eritoran抑制Toll样受体4,可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炎症反应,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eritoran可望成为肾脏I/R损伤的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参与缺氧转录反应调控的转录调控因子,HIF的活化在缺氧时细胞中保护起重要作用,HIF及HIF依赖的基因如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红素氧合酶(HO-1)的激活可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F调节的基因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本文对HI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由大脑局部血流中断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缺血侧脑组织的快速有效再生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关键措施,但在再生和复流过程中存在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CIRI)作用机制复杂,其过程涉及多种病理环节及信号通路。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形式,脂质过氧化与铁超载是铁死亡的重要环节,而线粒体铁蛋白可能在铁死亡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以中医药干预铁死亡可能是未来治疗CIRI的新方向。本文简要综述了铁死亡的特点及发生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细胞铁死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疗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范新明  周鸣  彭建强  郭莹 《生物磁学》2011,(20):3994-3996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参与缺氧转录反应调控的转录调控因子,HIF的活化在缺氧时细胞中保护起重要作用,HIF及HIF依赖的基因如诱导型一氧化氪舍酶(iNOS)、血红素氧舍酶(HO-1)的激活可减轻心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IF调节的基因表达可能介导了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本文对HIF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保护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铁死亡(ferroptosis)是2012年新发现的一种非凋亡的细胞死亡形式,其实质是依赖铁离子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脂质氢过氧化物蓄积导致的线粒体形态改变和细胞膜磷脂过氧化损伤。铁死亡与许多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密切相关。然而铁死亡参与肾脏疾病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缺乏系统和深入的认识。针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在肾脏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多次短暂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冠脉流出液中AST、CPK、UDH及冠脉流量,心肌组织中SOD、LPO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缺血预处理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冠脉流出液中AST、CPK、LDH的含量,提高心肌SOD活性,降低LPO水平,并且抑制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提高再灌注期间的冠脉流量。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通过血管夹夹闭左侧肾蒂,并去除右肾的方法构建大鼠IRI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和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RSV)。利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和血清肌酐(Creatinine,Cr);HE染色检测肾脏病理形态;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p53、乙酰化p53(Acetyl 53)、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和p53正向细胞凋亡调控因子(PUMA-α)表达以及细胞色素C迁徙。结果显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增加SIRT1和BCL-2表达,减少BUN、Cr、Acetyl 53、PUMA-α、Bax和TUNEL的表达。此外,白藜芦醇还可减少肾脏病理形态改变和细胞色素C迁徙,但对p53表达无影响。提示白藜芦醇预处理可通过抗凋亡作用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SIRT1抑制p53乙酰化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亚低温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亚低温对脑缺血后延迟性神经元死亡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羟自由基产生以及纹状体多巴胺和ATP含量变化的关系。方法: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min,应用病理检查方法判断海马CAl锥体细胞死亡的数目。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亚低温缺血再灌注组。高效液相加电化学检测器方法测定海马羟自由基和纹状体多巴胺的含量,高效液相紫外检测器法测定纹状体ATP含量。结果:亚低温条件下沙土  相似文献   

15.
炎性体是识别危险模式或病原模式的信号平台,炎性体主要分为2大类:点头样受体(NLR)家族和PYHIN家族。炎性体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各种感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等。炎性体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中性粒细胞作为数量最多的骨髓源性细胞,在无菌性炎症及固有免疫传导通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死亡的心肌细胞释放大量促炎介质,导致炎性体的活化以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我们综述了NLRP3炎症小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在此病理生理过程中NLRP3与中性粒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6.
PPARγ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超家族中的一个亚型,在全身各组织均有表达。PPARγ已被证实广泛介入了机体脂肪组织的发育分化、全身糖脂代谢调控及抗炎反应等过程。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后,血流重新恢复对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常继发于创伤、外科手术及休克等过程。近年来,有研究显示PPARγ在多种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起保护作用。本文对PPARγ激活或抑制在多种常见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简要讨论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目前,由肠上皮细胞死亡引发的肠损伤仍然是危险且难以预测的严重疾病之一。肠上皮细胞、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组之间相互关联以维持正常肠道稳态和肠屏障的完整性。在微生物入侵时,肠上皮细胞进入死亡程序以维持肠上皮功能,并且保持其持续更新能力,维护组织稳态。但是脱离稳态的肠上皮细胞死亡会导致肠通透性增加和肠屏障功能障碍,导致多种急性和慢性肠道疾病,例如肠缺血/再灌注、败血症、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IBD),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等。在病理生理状态下,过量的肠上皮细胞凋亡性死亡导致慢性炎症状态,而后转向坏死性凋亡细胞死亡机制,其诱导的病理特征比细胞凋亡的情况下更多,此外还可能诱导其它溶细胞性死亡机制,例如细胞焦亡和铁凋亡,从而增加肠道疾病的病理指征。但是,目前关于慢性肠道疾病中肠上皮细胞死亡机制的研究仍然存在空白。目前亟需对慢性肠道疾病(包括败血症,IBD,NEC和肠缺血/再灌注)中特定的细胞死亡机制进行深入了解,以开发针对此类疾病的新型的有效治疗策略。本文旨在综述肠上皮细胞不同死亡机制(例如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和铁凋亡)在急、慢性肠道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Parthanatos是发生在中风、帕金森氏病、心力衰竭、糖尿病以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疾病中的一种细胞死亡。该死亡是由兴奋性中毒引起的DNA损伤,进一步导致PARP-1激活而引发的细胞死亡,又称为PARP-1依赖性细胞死亡。目前关于Parthanatos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对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说法还不统一。文章就Parthanatos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青藤碱时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其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机制.方法:通过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硝酸酶还原法测定肝脏缺血再灌注后60min血清NO水平变化;测定再灌注60 min后肝组织内MDA和SOD含量变化;再灌注60min取肝组织完成肝组织显微结构的观察.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NO水平降低;青藤碱能提高再灌注后血清NO水平,且能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微循环,减轻肝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损害程度.结论:青藤碱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清除氧自由基和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再灌注是挽救缺血心肌的唯一方法,但是血流的恢复可能导致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焦亡都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lncRNA能直接或者间接作用于焦亡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对包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在内的多种病理过程进行调控. 本文就lncRNA和焦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做一综述,以进一步探索两者关系,为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