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科全英文教学已在国内高校蓬勃发展。微生物学是一门具有国际通用性特点的专业必修课,目前在国内对该门课程实行全英文授课的高校越来越多,但是不少高校的全英文教学存在语言交流和理解障碍、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采用双语教学+全英文共享课程这种符合中国学生特点的混合式教学方式,克服微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师生面临的困难,促进微生物学英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微生物学是各类高校为生命科学、医学、药学、农业、林业、食品等有关专业开设的本科生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国际化和一流学科发展趋势下,全英文授课具有重要意义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在如今面向人类生命健康、强调学科交叉的时代,如何结合本学校专业优势,开展微生物学英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将微生物学与医药、农业、环境、健康等充分结合,力争做到以学促研、以学促教,打造出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微生物学全英文课程,将有关实践探索与微生物学教学工作者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学前沿”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璕  徐纬  何进 《微生物学通报》2022,49(4):1326-1333
作为一门与人类关系极为密切且正在迅速发展的学科,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微生物学系列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我校计划面向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开设“微生物学前沿”新课程,作为对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微生物学”的补充与提升。本课程以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研究热点为授课内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并增强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开设将为创新型微生物学专业人才培养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学”课程是酿酒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基于培养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我们教学团队深入改革“微生物学”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通过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科研反哺教学”的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育人价值,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建设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平台“微生物学”课程线上教学全套资源,构建“夯实基础-解构问题分析训练-研讨课”的教学模式,改进学生学习模式,改革学习过程评价体系,以及指导学生参加科创竞赛等教学改革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社会储备具有科学探究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工科院校建设一流课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吴卫辉  潘皎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4):1095-1099
目前在全球化形势下,推进全英文教学对于国际合作与交流至关重要。但是如何让全英文教学不流于形式,使其能与提高教学质量充分结合、相辅相成,从而使全英文教学真正起到传授知识、搭建科学体系、提升学生兴趣、引领科学思维及知识应用的目的,值得探究。在近几年来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的双语教学,推进至专业选修课"微生物遗传学"的全英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由浅入深,由面至点,将基础知识与实验技术贯通讲解;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充分运用课上测验、课后作业与课上分析讨论等多种形式,达到了全英文授课与提升学生注意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相结合的目的。经过几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全英文授课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充分掌握课堂内容的基础上,锻炼了使用英文进行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也检验了全英文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食品、农业、环保及制药类专业的必修基础课。该课程的开展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微生物学实验》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本文在分析当前《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授课体系、实验顺序、师资队伍、数字课程建设以及考核方式等提出了相对应的改革思路和完善措施。该课程的改革充分发挥了专业基础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达到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应用技术能力的目的,为解决当前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为提高教学质量,以湖南文理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从明确课程定位、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兴趣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首先需明确该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微生物学,教师在授课中应将微生物学相关理论知识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领域实践相结合。其次,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授课中应注意通过合理使用教具、引入热点问题以及善于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力度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实践教学中也应注意促进学生对于环境工程微生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验独操能力,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本文从与实践结合、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构建课程思维导图、挖掘与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等多样化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的改进。实践证明,“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及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实验课是本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达成课程目标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解决兽医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中主要存在的“痛点”问题,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实验水平。通过合理编排实验内容、采用“竞赛式”考核方式将405名少数民族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及调查问卷得知:实验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实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资料处理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对照组学生均有显著的提高,表明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孙东昌 《生物工程学报》2021,37(4):1450-1456
创新能力提升是当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目标,为了探索提高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课程教学新模式,笔者以微生物学相关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现代微生物学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考核方式等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授课教师通过案例教学、研讨式课堂和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仅让研究生掌握了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和学科前沿,更加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基础。为了顺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和提高大学生专业英语水平,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微生物学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需要通过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各种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本文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相结合,从发现学习促进微生物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促进有意义学习、以学习评价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学双语教学3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微生物学双语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微生物实验课程是一门基础的专业实验课程。针对高职院校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能动性的提高、教学内容的完善、实验操作技能的提升、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及综合性实验的开设等方面的探讨,深化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3.
采用Prescott等编撰的第5版(2002出版)为教材进行了两届生物类专业本科生的微生物学全英语教学,深切地体会到该书是一本内容丰富、结构灵活、重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优秀教材.教材内容将知识系统性和基础性有机结合,紧跟学科发展前沿,充分体现出先进性.对于教师建立科学的课堂讲授体系、丰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效果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全英文授课,有助于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发展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的评审认定是教育部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极大地促进了任课教师对标评价量规进行教研教改。为促进环境工程专业核心基础课的教改,“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全英课程组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和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下,对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组织和实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注重课程思政和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针对工科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引入实际工程的应用案例,在课内外补充环境微生物工程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教师的科研成果,注重提升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从多方面强化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申报并获认定为首批国家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和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对生物技术专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开设的环境微生物学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方面的改革,主要包括制定新教学大纲、选择新版中英文教材、引用创新成果更新授课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注重能力考核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Since bi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research fields within the natural sciences, the gap between the accumulated knowledge in biology and the knowledge that is taught in schools, increases rapidly with time. Our long-term objective is to develop means to bridge between the dynamics of bi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the biology teachers and students. Here we report on our recent initiative towards this objective in which we established a journal club forum as a means towards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biology teachers. We used the journal club format, which is common within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in order to engage biology teachers in a constructivist type of learning in which they acquire new skills and at the same time are continuously updated as to biological discoveries, and can then develop updated activities for their biology students. We suggest using the journal club format for the long-term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biology teachers.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由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无法满足全球化对于双语医学教育的新要求,ESP特殊用途英语如何在中国医学教育中得以实践并取得有效成果成了医学教育者的新课题。方法:为了解决这一课题,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进行医学双语教学的试点培训,以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种学历组成人数为3-5人的小型试点班级,目的在跟踪不同阶段的医学生在培训期间的专业素质水平与英语水平的成效,并参照语言学家Pauline Robinson的ESP方法论,归纳总结出适应我国不同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Pauline Robinson的ESP方法分别为:角色扮演和模仿,案例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和演讲。结果:培训教师从三组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上述四种教学方法,经过三个学期的培训分别得出了博士生组的口语能力,硕士生组听力能力以及本科生的写作阅读能力进步比较突出的结果。结论:中国教育体制所导致的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是中国的特殊情况,而角色扮演和模仿,案例学习法,项目教学法和演讲是紧密相扣的四环相连的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是对彼此的补充和丰富,符合我国当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医学教育的方向,从而需要更多的医学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利用四种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医学英语教学的教育事业以更好地帮助医学工作者融入国际舞台。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专业《生命科学进展》双语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惠霞 《生物学杂志》2011,28(1):102-104
为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通过对《生命科学进展》课程进行了双语教学的实践探索,探讨了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教学效果调查评估结果显示,认为课程总评及满意程度达良好及以上等级的学生占94%,表明开展的《生命科学进展》双语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基本适合学生目前的英语和专业知识水平,《生命科学进展》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又指向发展迅速的前沿科研领域。四年的全英教学实践通过采用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授课、课堂问答测验、作业、文献阅读与研讨、代谢通路的戏剧表演等方式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内容,使考核评价体系多样化,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学术素养和综合能力。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了教学质量,形成了受学生好评、教学效果良好、有特色的全英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