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究miR-101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对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方法: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将HBV相关性肝纤维化患者进行分组(S0组、S1组、S2组、S3组和S4组),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RT-PCR检测肺组织中miR-101a的表达,并分析miR-101a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使用重组人TGF-β1处理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并对LX-2细胞转染阴性对照 miRNA模拟物(NC-mimic组)、miR-101a模拟物(miR-101a-mimic组)、阴性对照 miRNA抑制剂(NC-inhibitor组)或miR-101a抑制剂(miR-101a-inhibitor组),未转染的细胞作为对照组,然后通过RT-PCR或蛋白质印迹检测激活HSC及ECM产生的关键基因(α-SMA、COL1A1、COL1A2和COL3A1)和蛋白(a-SMA、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的表达水平。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Cl4组、Ad-control组和Ad-miR-101a组,对大鼠腹腔注射CCl4(1 mL/kg体重)诱导肝纤维化模型,每周3次,共4周。然后将5×109感染单位的携带miR-101a的重组腺病毒(Ad-miR-101a)或对照腺病毒(Ad-control)经尾静脉注射到大鼠中。4周后,通过苏木精和伊红(H&E)和Masson三色染色评估肝脏形态和纤维化,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肝脏α-SMA、E-cadherin、vimentin、Smad4或p-Smad2/3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受试者相比,HB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中miR-101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并且miR-101a的表达水平随着患者的严重程度升高而降低(P<0.05)。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miR-101a在TGF-β1处理的LX-2细胞中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方式显著下降(P<0.05)。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5 ng/mL TGF-β1处理LX-2细胞中的α-SMA、COL1A1、COL1A2和COL3A1 mRNA表达水平及a-SMA、collagen I和collagen III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101a-mimic组的α-SMA、COL1A1、COL1A2、COL3A1和TGF-β1 mRNA和a-SMA、collagen I、collagen III、TGF-β1、Smad3和p-Smad3蛋白表达均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Ad-miR-101a组大鼠肝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上调,但α-SMA、vimentin、Smad4和p-Smad2/3的表达下调(P<0.05);Ad-miR-101a组大鼠的肝组织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肝组织纤维化程度低于CCl4组。结论:miR-101a水平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上调miR-101a可能通过抑制HSC的活化及上皮间质转化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藏红花酸(croceti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的人肝星状细胞LX-2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LX-2细胞,随机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藏红花酸低剂量组,藏红花酸中剂量组,藏红花酸高剂量组,用含10%血清的1640培养液培养48 h,MTT法测各组细胞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测定各组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各组细胞Smad2、Smad3、Smad7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1刺激后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作用明显,且上调α-SMA蛋白、Smad2mRNA、Smad3mRNA表达,下调Smad7mRNA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藏红花酸组均能抑制LX-2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高、中剂量组作用明显,能够明显下调α-SMA蛋白、Smad2mRNA、Smad3mRNA表达,上调Smad7mRNA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红花酸对TGF-β1刺激的LX-2细胞中Smad7mRNA具有上调作用,对Smad2、Smad3mRNA具有下调作用,其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按照文献建立TGF-β1(5 ng/ml)刺激的活化肝星状细胞模型和经典的1%DMN(1 ml/kg/d)致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肝纤维化大鼠和活化肝星状细胞(HSC)均分为模型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沉默TUG1阴性对照)、siRNA干扰组(TUG1基因沉默组)。实验结束后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分别测定大鼠肝组织及活化肝星状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UG1、I型胶原蛋白(collagenI)、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Smad2、Smad3表达水平。结果: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沉默TUG1能够明显缓解肝脏纤维化病理改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沉默TUG1能够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和活化肝星状细胞中TUG1、α-SMA、collagenI、MMP-2、TIMP-1、Smad2、Smad3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阴性对照组的TUG1、α-SMA的蛋白与基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siRNA干扰组中TUG1, α-SMA, collagenI, MMP-2, TIMP-1, Smad2 and Smad3的蛋白和基因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在模型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中TUG1, α-SMA, collagenI, MMP-2, TIMP-1, Smad2 and Smad3的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UG1在肝纤维化组织和活化的肝星状细胞中显著上调,沉默TUG1可能通过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信号通路改善1%DMN致大鼠肝纤维化病理损伤,降低活化肝星状细胞中纤维化相关蛋白水平,发挥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柔木丹(RMD)对改善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的TGF-β1/果蝇抗生物皮肤生长因子蛋白家族4号因子(Smad4)信号通路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RMD治疗组(n=11)。腹腔注射CCl4诱导小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20 % CCl4(CCl4∶橄榄油=1∶4),注射量为2.5 ml/kg,空白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第2周起调整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CCl4腹腔注射量为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2次。成模后,RMD治疗组小鼠使用RMD灌胃给药(6.2 g/(kg·d);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使用等量的水灌胃),模型及RMD治疗组小鼠继续腹腔注射20 % CCl4,注射量为1.5 ml/kg(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橄榄油),每周1次,持续3 周。采取各组小鼠血清样本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采取各组小鼠肝组织样本使用HE、Masson、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Q-PCR等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CCl4造模5 周后,模型组小鼠肝脏纤维化病理特征明显。与模型组相比,RMD治疗3 周,治疗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小鼠的肝脏指数(P<0.01)、血清中的ALT(P< 0.01)、AST(P<0.01)活性、肝组织中羟脯氨酸的含量(P<0.05)均降低;Ⅰ型胶原(Collagen Ⅰ,P<0.01)、Ⅲ型胶原(Collagen Ⅲ,P<0.01)表达减少,胶原沉积减少;肝组织中TGF-β1(P<0.05)和α-SMA(P<0.05)表达均降低;肝组织中Smad4阳性表达区域缩小、表达强度降低。结论:RMD通过抑制TGF-β1/Smad4通路信号转导,减少胶原沉积,进而发挥抗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过量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来源。该研究首先利用MTT法检测IL-13实验剂量和时间条件下肝星状细胞增殖情况;然后运用RT-PCR技术检测IL-13对人肝星状细胞LX-2细胞系IL-13Rα1、IL-4Rα、TGF-β和Ⅰ型胶原蛋白转录水平的影响;最后通过羟脯氨酸法定量分析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胶原蛋白含量。结果发现:IL-13能促进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在不改变IL-13Rα1和IL-4Rα转录水平的同时,对TGF-β和Ⅰ型胶原蛋白mRNA的表达以及细胞总胶原蛋白含量的上调作用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稳定转染HBx基因的L0_2肝细胞(L0_2-HBx),Western Blot鉴定细胞株中HBx蛋白的稳定表达。以L0_2-HBx、转染空质粒(L0_2-pcDNA3.1)和未转染肝细胞(L0_2)的条件培养基,分别孵育肝星状细胞株LX-2,即LX-2/L0_2-HBx、LX-2/L0_2-pcDNA3.1、LX-2/L0_2,Western Blot检测上述各组细胞α-SMA (肝星状细胞活化标志)和NOX4的蛋白表达。以L0_2-HBx的条件培养基孵育LX-2细胞,分为转染si-NOX4(LX-2/L0_2-HBx+si-NOX4)、无关干扰片段(LX-2/L0_2-HBx+snc-RNA)、未转染(LX-2/L0_2-HBx)3组,Western Blot检测各组LX-2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结果:L0_2-HBx中稳定表达HBx蛋白;LX-2/L0_2-HBx细胞中α-SMA和NOX4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LX-2/L0_2-pcDNA3.1、LX-2/L0_2细胞(P0.01);LX-2/L0_2-HBx细胞敲减NOX4后(LX-2/L0_2-HBx+si-NOX4),α-SMA的蛋白表达显著低于LX-2/L0_2-HBx+snc-RNA和LX-2/L0_2-HBx细胞(P0.05)。结论:肝细胞中表达的HBx蛋白可以通过HSC中NOX4上调α-SMA的表达,促进HSC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miR-199a-5p是miRNAs家族的一员.为探讨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和迁移的影响,为临床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构建miR-199a-5p过表达载体、合成miR-199a-5p反义寡聚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ASO)经脂质体转染LX-2细胞.采用CCK-8法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集落形成实验检测LX-2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中转染miR-199a-5p后纤维化相关基因α-SMA和Collagen Ⅰ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α-SMA表达水平.结果 表明miR-199a-5p可以促进LX-2细胞增殖(P<0.01)、迁移(P<0.01)和集落形成(P<0.01);而ASO-199a-5p-5p组细胞增殖(P<0.01)、迁移能力(P<0.01)和集落形成能力(P<0.01)受到抑制.RT-qPCR结果显示miR-199a-5p在受TGF-β1刺激后的LX-2细胞中的miRNA表达水平高于未受刺激组的(P<0.05),转染miR-199a组细胞中α-SMA的mRNA(P<0.01)和蛋白(P<0.05)表达水平升高.以上结论表明miR-199a-5p过表达能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系HSC2-T6细胞激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TGF-β1组、丙泊酚组、TGF-β1+丙泊酚组、雷帕霉素组、TGF-β1+丙泊酚+雷帕霉素组。先用含雷帕霉素(5 μmol/L)DMEM培养液培养1 h,用丙泊酚(100 μmol/L)处理1 h,然后再加入TGF-β1(5 ng/ml)继续共同培养24 h。细胞的增殖水平通过MTT法测量,细胞培养液上清中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IV-C)和层粘连蛋白(LN)的浓度采用ELISA法测量,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磷酸化mTOR(p-mTOR)及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测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细胞增殖、α-SMA蛋白的表达、培养液上清中HA、IV-C和LN的浓度、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显著性增加(P均<0.05),p-mTOR蛋白的表达和p-mTOR/mTOR比值及p62的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P均<0.05)。与TGF-β1组比较,丙泊酚+TGF-β1组细胞增殖、α-SMA蛋白的表达、培养液上清中HA、IV-C和LN的浓度、自噬体数量、Beclin-1和LC3-Ⅱ的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均显著性降低(P均<0.05),p-mTOR蛋白表达和p-mTOR/TOR比值及p62的蛋白表达均显著性增加(P均<0.05)。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部分逆转丙泊酚的作用。结论: 丙泊酚抑制TGFβ1诱导的肝星状细胞激活,其机制涉及mTOR-自噬途径。  相似文献   

9.
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ACT βA的表达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激活素βA(activinβA,ACTβA)的表达变化。将7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10)和模型组(n=64)。40?l4皮下注射模型组大鼠制备肝纤维化模型。注射CCl41、2、3、4、5、6及7周后分批处死,每次6-1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ACTβA、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α平滑肌激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结果显示正常肝脏表达ACTβA,CCl4注射1周后,染色范围缩小,2-3周以后,染色明显减弱,甚至染色阴性,注射4周后,染色又逐渐增强,注射5-7周后染色进一步增强,ACTβA定位于正常肝脏肝细胞胞浆,肝纤维化逐渐形成时则分布在中央静脉,汇管区,纤维间隔等纤维化区域周围的肝细胞。随着纤维化程度加重染色分布范围则进一步扩大,ACTβA与TGF-β1或α-SMA分布不同,βA主要分布在肝细胞,而TGF-β1或β-SMA以间质细胞(肝星状细胞)为主。结果表明肝纤维化时ACTβA表达分布发生改变,ACT可能参与了肝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赶黄草总黄酮对TGF-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活化的肝星状细胞的作用及可能的机理,采用TGF-β1诱导人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LX-2,HSC-LX-2)活化,给予不同浓度赶黄草总黄酮后,MTT法检测赶黄草总黄酮对活化后的LX-2增殖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胶原收缩实验检测胶原收缩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一型胶原(collagenⅠ,ColⅠ)及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等细胞外基质的沉积,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TGF-β1/Smad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mad2、Smad3、p-Smad2、p-Smad3、Smad7的表达。结果显示,赶黄草浓度在为5、9、13 mg/L均可抑制TGF-β1活化后的LX-2的增殖和迁移,且13 mg/L时效果最显著(P0.01);另外,赶黄草总黄酮可减少ColⅠ及FN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沉积(P0.01),并抑制胶原收缩;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赶黄草总黄酮作用后Smad3、p-Smad2和p-Smad3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Smad7的表达明显增加。赶黄草总黄酮能明显抑制LX-2的增殖,减少ECM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与其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护肝片对中、晚期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肝星状细胞(HSC)的活化与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Ⅰ)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12.5% 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大鼠分组灌胃给药(护肝片921mg·kg-1)或溶媒,每日一次,直至8或13周末,分别处死动物,取左叶肝组织石蜡包埋,制作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鼠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并用MetaMorph图像分析系统计数α-SMA阳性细胞数、对TGF-β1及TβRⅠ蛋白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护肝片组的肝损伤及其纤维化分级均轻于模型组.2.模型复制8周和13周,模型组活化的HSC(即α-SMA阳性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多、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P<0.01);3.护肝片显著抑制8、13周纤维化肝组织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抑制HSC的活化与增殖和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可能是护肝片抗肝纤维化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旨在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中的机制以及活化HSCs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angiogenesis)的作用效果。运用q RT-PCR检测α-SMA、Smad2/3、VEGFA和TGF-β1-RI的m 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α-SMA、Smad2/3、p-Smad2/3、VEGFA和TGF-β1-RI的蛋白质水平;基质胶(matrigel)血管形成实验检测活化HSCs的促人脐静脉血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血管形成作用。TGF-β1作用后的HSCs高表达α-SMA以及经典的TGF-β1/TGF-β1-RI/Smad2/3信号通路下游相关的TGF-β1-RI和Smad2/3等,具备了活化表型并能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结果表明,TGF-β1信号通过经典的Smad2/3通路激活了HSCs,使激活后的HSCs通过分泌VEGFA具备了促进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向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中药黄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从SD大鼠乳鼠(5d-7d)股骨提取原代细胞,体外传代纯化,P4-P5代用于实验。实验分阴性对照组,大鼠BMSCs 15%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向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中药黄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大鼠骨髓间培养基培养,不给予药物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干预3天;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组,给予黄芪甲苷4μg/mL分别干预1 d、2 d、3 d、5 d、7d;阻断剂组,TGF-β1受体阻断剂sb431542预处理后,再加入黄芪甲苷4μg/mL分别诱导1 d、2 d、3 d。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Neuron-glial antigen 2,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G2、α-SMA、Smad2/3、p-Smad2蛋白表达。结果:经黄芪甲苷诱导刺激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NG2、α-SMA的表达量均升高;Ast 3d组,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NG2、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黄芪甲苷刺激细胞后,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从第一天开始,p-Smad2蛋白表达量升高,第3天到达顶峰,随后降低;其中第三天,p-Smad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st 0d组(p0.01)。加入阻断剂后,黄芪甲苷受到sb431542影响,对细胞的作用减弱,NG2、α-SMA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调;sb431542+Ast 3d组,与Ast 3d组相比,NG2、α-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受阻断剂的影响,黄芪甲苷对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减弱,前三天p-Smad2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sb431542+Ast 3d组,与Ast 3d组相比,p-Smad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结论:黄芪甲苷具有促进大鼠BMSCs向周细胞分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激活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取含有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载体的大肠杆菌BL21,通过培养繁殖,诱导,纯化得到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使用CCl4诱导的方法来制备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SDS-PAGE检测纯化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生化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和免疫荧光方法来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中的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1型胶原(collagen1,Col1)和4型胶原(collagen4,Col4)的表达情况。用HE,MASSON,PAS这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来观察各组大鼠肝纤维化的变化。结果: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纯化后获得高纯度截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减少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含量。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治疗组可以降低肝组织中α-SMA、FN、Col1和Col4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三种病理学染色的方法显示,与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结论:重组截短型TGF-βⅡ型受体蛋白对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有抑制作用,为治疗肝纤维化及其他纤维化疾病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肝纤维化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及在体肝星状细胞 (HSC)的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 (SHP1)表达变化与在体HSC活化及增殖的关系。方法: 随机将5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40只),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Masson三色染色及HE染色检测大鼠肝脏组织的病理组织学变化,SHP1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 (α-SMA)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SHP1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的α-SMA及SHP1表达,并分别对大鼠肝组织的SHP1表达及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SHP1表达与大鼠肝组织的α-SMA表达进行Pearson’s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构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大鼠肝纤维化逐渐加重。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SHP1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 (MOD) (0.08±0.01)比较,造模不同时间(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1阳性表达MOD (0.11±0.01、0.14±0.01、0.16±0.01、0.19±0.01)显著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P<0.05)。与对照组大鼠肝组织的α-SMA阳性表达MOD (0.04±0.01)比较,造模不同时间(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α-SMA阳性表达MOD (0.06±0.01、 0.09±0.01、0.12±0.01、0.16±0.02)明显增加(P<0.05),并逐渐升高(P<0.05),即在体HSC的活化及增殖逐渐加快(α-SMA是HSC的活化标志)。SHP1与α-SMA免疫荧光双标记检测显示,造模2周、4周、6周、8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SHP1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百分比(26.49%±3.44%、37.14%±4.57%、44.90%±2.94%、58.09%±5.33%)逐渐升高(P<0.05)。上述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SHP1表达及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表达SHP1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百分比均与大鼠纤维化肝组织的α-SM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926, 0.984,P<0.05)。结论: 在大鼠肝纤维病理过程中,肝组织及在体HSC 的SHP1表达与在体HSC的活化及增殖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通路在青蒿琥酯(Art)抑制肝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肝星状细胞(LX-2)分为细胞对照组、Art 350 μmol/L组、神经酰胺合酶阻断剂(FB1) 6 μmol/L组及FB1 6 μmol/L + Art 350 μmol/L合用组。每组7个复孔,作用24 h后,收集细胞及上清液进行检测。Western blot法测定神经酰胺合酶2(LASS2)、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aspase-3蛋白的表达, HPLC-FLD法对神经酰胺(Cer)的含量进行测定,MTT法检测LX-2的增殖情况,酶消化法检测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 与细胞对照组比较,Art处理组神经酰胺合酶的蛋白表达、神经酰胺含量显著增加、LX-2细胞的增殖明显抑制、PPAR-γ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羟脯氨酸分泌抑制 (P<0.05);FB1处理组神经酰胺合酶的蛋白表达和神经酰胺含量显著降低、LX-2细胞增殖显著增加、PPAR-γ和Caspase-3蛋白表达下调、羟脯氨酸分泌增加(P<0.05);与Art单用组比较,两药合用可显著降低Art对神经酰胺合酶蛋白的表达和神经酰胺含量升高的作用,减弱Art对LX-2细胞增殖、PPAR-γ、Caspase-3蛋白表达及羟脯氨酸分泌的作用(P<0.05)。结论: 青蒿琥酯可通过神经酰胺合酶-神经酰胺通路增加细胞中神经酰胺水平,发挥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s)向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中药黄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全骨髓培养法,从SD大鼠乳鼠(5d-7d)股骨提取原代细胞,体外传代纯化,P4-P5代用于实验。实验分阴性对照组,大鼠BMSCs 15%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 FBS)向周细胞分化的作用,揭示中药黄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大鼠骨髓间培养基培养,不给予药物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5 ng/mL干预3天;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 组,给予黄芪甲苷4 μg/mL分别干预1 d、2 d、3 d、5 d、7 d;阻断剂组,TGF-β1 受体阻断剂 sb431542 预处理后,再加入黄芪甲苷4 μg/mL分别诱导1 d、2 d、3 d。实时定量PCR( RT-PCR) 检测神经元-胶质细胞抗原2(Neuron-glial antigen 2,NG2)、α-平滑肌肌动蛋白( alpha smooth muscle actin,α-SMA )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印迹法(Western blot) 检测NG2、α-SMA、Smad2/3、p-Smad2蛋白表达。结果:经黄芪甲苷诱导刺激后,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NG2、α-SMA 的表达量均升高;Ast 3d组,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相比,NG2、?-SM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黄芪甲苷刺激细胞后,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从第一天开始,p-Smad2蛋白表达量升高,第3天到达顶峰,随后降低;其中第三天,p-Smad2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st 0d组(p<0.01) 。加入阻断剂后,黄芪甲苷受到 sb431542影响,对细胞的作用减弱,NG2、α-SMA蛋白和mRNA表达量均下调;sb431542+Ast 3d组,与Ast 3d组相比,NG2、α-SMA 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受阻断剂的影响,黄芪甲苷对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减弱,前三天p-Smad2蛋白的表达量均降低,sb431542+Ast 3d组,与Ast 3d组相比,p-Smad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结论:黄芪甲苷具有促进大鼠BMSCs向周细胞分化的作用,其机制与激活TGF-β1/Smad2信号传导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8.
Smad2/3上调促进大鼠梗阻性肾病的纤维化和凋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对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单侧输尿管结扎术式(UUO)建立肾梗阻模型.分别于术后3、6、14和28d处死动物.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学技术来检测TGF-β1、Smad2/3、p-Smad2/3和观察细胞外基质以及细胞凋亡的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肾间质病变程度.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于术后3d梗阻肾TGF-β1、Smad2/3、p-Smad2/3开始升高,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升高,I型胶原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水平亦升高.第6d各项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第14、28d升高更加明显(P<0.01).B3、B6、B14和B28组之间也随天数增加而显著升高(P<0.01).肾间质病变面积增加显著(P<0.01).结论在肾间质纤维化中TGF-β1、Smad2/3、p-Smad2/3及细胞凋亡明显上升,同时I型胶原及α-SMA表达升高及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增加.TGF-β1/Smads信号传导途径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中可能起着重要促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乙肝散逆转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α-SMA阳性HSC变化.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模型后,分组加用不同浓度的乙肝散颗粒饲料喂养12周,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大鼠肝组织α-SMA阳性肝星状细胞(HSC),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肝组织Lillie和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胶原免疫组化、α-SMA免疫组化、肝匀浆羟脯氨酸.结果乙肝散应用组肝组织α-SMA阳性HSC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同时肝组织Ⅰ胶原、Ⅲ胶原、Ⅳ胶原水平和Hyp含量明显降低(P<0.01或P<0.05).结论α-SMA阳性HSC减少是实验性肝纤维化逆转过程中重要的因素,乙肝散促进活化HSC减少.  相似文献   

20.
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纤维化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免疫性肝纤维化肝组织TGF-β1、TIMP-1及MMP-2表达与肝纤维化间的关系.方法 24只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白蛋白建立实验性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检测血清HA、ALT、AST、ALB,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肝组织TGF-β1、TIMP-1、MMP-2和α-SMA基因表达量,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肝组织Pollak三重染色和Gomori银染色、苦味酸-天狼红染色、Ⅳ型胶原免疫组化、α-SMA免疫组化、肝匀浆Hyp测定.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血清HA、ALT、AST、肝组织匀浆Hyp的浓度和TGF-β1、TIMP-1及α-SMA基因表达量均增加, MMP-2于肝纤维化早期明显升高,晚期明显降低.结论实验性肝纤维化过程中TGF-β1、TIMP-1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MMP-2抑制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