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向美荣  何西真 《蛇志》2007,19(4):270-272
目的探讨3种术前教育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镇痛(PCA)的作用。方法类实验性研究。以单纯随机抽样法选择开胸术后使用PCA泵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1天由麻醉医师进行术前教育,介绍PCA泵使用方法;实验组Ⅰ术前2天阅读“自控镇痛术前教育手册”,并进行面对面系统化口头教育,术前1天再进行1次,时间共60min实验组Ⅱ术前2天观看自控镇痛视听教材后进行面对面个别指导,用示教用PCA泵教会患者使用方法。评价3组术后6、24、36、48h的疼痛强度。结果术后6、24、36、48h,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Ⅰ、Ⅱ;术后6、24、36h,实验组Ⅰ疼痛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Ⅱ;术后48h实验组Ⅰ疼痛评分与实验组Ⅱ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系统化口头教育、发放教育手册及观看教育录像配合PCA泵练习能有效降低开胸术后患者的疼痛,术后36h内,观看教育录像配合PCA泵练习比系统化口头教育及发放教育手册能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对胸腔镜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相关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120例ASAⅠ~Ⅱ接受胸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地塞米松与昂丹司琼联合组(OD组)和昂丹司琼组(O组)。OD组患者在诱导时给予10 mg地塞米松,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手术结束前10分钟时,患者均给予静脉注射8 mg昂丹司琼,术后均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生理盐水将2μg/kg舒芬太尼和8 mg昂丹司琼稀释到100 m L)。观察术后48小时内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在术后恶心呕吐整体发生率上OD组(53.3%)与O组(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重度PONV发生率上OD组(10%)要显著低于O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昂丹司琼能有效地降低胸腔镜手术后以舒芬太尼为主的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所致严重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万玉清 《蛇志》2017,(3):339-340
目的探讨疼痛控制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肢体疼痛和肿胀程度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过程中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吗啡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观察.方法:356例全麻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吗啡治疗组(M组)和芬太尼治疗组(F组),每组178例.F组采用芬太尼100μg+利多卡因200mg+异丙嗪25mg,M组采用吗啡20rag+利多卡因200mg+异丙嗪25mg,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术毕接电子泵行静脉自控镇痛(PCA).分别记录手术后6、12、24、48h四个时相点两组病人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各时相点F组VAS评分均低于M组,差异显著(p<0.05),而两组间血压、心率、心率、呼吸频率及SpO2无明显差异.各时相点恶心及呕吐评分F组优于M组,两组间差别显著(p<0.05),镇静效果两组相当.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芬太尼用于全麻开胸术后病人的镇痛效果显著强于吗啡,镇静效果与吗啡相当,但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吗啡,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马君  李民  姜兴禄  张爱华 《生物磁学》2011,(15):2931-2934
目的:观察老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与麻醉时间、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全身麻醉以及术后不良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他原因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术后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患者信赖的医护人员以及亲友的安慰交流有防治效果。结论: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老年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的相关原因并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老年术后发生急性精神障碍的相关因素包括手术与麻醉时间、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急性精神障碍与多种因素相关。与全身麻醉以及术后不良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其他原因包括年龄、术前合并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术后必要的药物治疗以及术后的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的关键,患者信赖的医护人员以及亲友的安慰交流有防治效果。结论:老年病人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对围手术期病人的治疗康复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并采取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盖建华 《蛇志》2005,17(2):120-121
胸科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可诱发血压升高和心动过速,增加肺部并发症,降低患者自主咯痰和对疾病恢复的信心,对术后恢复有较大影响。传统的止痛方法通常采用间断肌注或静脉注射止痛药物进行镇痛。其缺点是效果不确切,且伴有并发症发生。自控镇痛泵是一项新技术,用其镇痛的疗效确切,用药量合理,而且注重镇痛的个体化。2003年12月~2004年11月我院对48例开胸术后患者使用镇痛泵镇痛,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曲马多、吗啡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镇痛疗效以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50 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随 机分成对A 组和B 组,A 组接受硬膜外吗啡镇痛,B 组接受硬膜外曲马多镇痛,常规监测心电图(ECG)、无创血压(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 率、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 细胞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术后1d,A、B两组 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的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且A 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B 组(P<0.05);术后2d,A 组外周 血T 淋巴细胞亚群、NK 细胞的水平虽有所升高,但仍较术前降低(P<0.05),B 组CD3+、CD4+、CD8+及NK细胞水平恢复至术前水 平;术后3d,A 组上述指标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曲马多在镇痛的同时对机体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影响较 小,减轻了麻醉对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9.
劳可娟 《蛇志》2012,24(3):324-325
剖宫产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胎盘的手术,是解决难产、处理高危妊娠的最为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剖宫产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一般的医院剖宫产率在30%~40%,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和自控镇痛联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无预处理组(C组,n=50)和预先应用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组(S组,n=50)。S组患者麻醉诱导前20 min单次静脉注射0.3 mg/kg艾司氯胺酮,0~3 min内注射完毕,手术开始后以300 ?滋g/(kg?h)的速度泵注至手术结束前15 min。C组使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其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术毕患者清醒后行相同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的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采用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镇静情况;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情绪状态、苏醒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1、3、6 h,S组镇痛泵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5)。静息状态下S组患者在术后1 h VAS评分低于C组(P<0.05);活动状态下S组患者术后1 h、3 h的VAS评分低于C组(P<0.05);S组患者在术后15 min时MOAA/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S组患者的情绪状态好于C组患者(P<0.05);S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S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超前镇痛和自控镇痛联合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在术后早期提供更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术后寒战的发生率并促进患者术后尽快排气,有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45例ASA Ⅰ-Ⅱ级择期骨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一次性微量镇痛泵镇痛,随机分为三组:氟比洛芬酯组,芬太尼组,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A组镇痛泵配方为100ml生理盐水申含氟比洛芬酯150mg,B组手术结束即应用镇痛泵100ml生理盐水加芬太尼0.8mg;C组手术结束前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镇痛泵中加入芬太尼0.4mg和氟比洛芬酯100mg.记录三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镇痛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之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满意度C组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C组的PCA按压次数少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等现象B组发生率明显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用于高龄骨科患者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满意度高,与芬太尼联合应用可以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不良反应少,可安全用于骨科高龄患者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留置针联合镇痛泵在外科病人术后的镇痛护理。方法采用留置针联合镇痛泵在外科病人术后给药的镇痛方法。结果留置针联合镇痛泵在外科病人术后的优点: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危险小、并发症少,大大减少经济支出,可保留7天。结论留置针联合镇痛泵在外科病人术后的镇痛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对于腹部手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随机分为芬太尼组与舒芬太尼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芬太尼和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镇痛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 h、12 h、24 h、48 h舒芬太尼组VAS评分显著低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显著早于芬太尼组(P〈0.05);舒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3%和41.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镇痛效果好,胃肠功能恢复早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治疗难治性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应用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使用皮下自控阵痛泵给药,对照组口服吗啡片剂,5 d为一疗程,共计观察3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积分改善情况;每疗程吗啡日均用量;疼痛起效时间、最佳缓解时间;镇痛维持时间及剂量稳定天数、爆发痛情况;生活质量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疗程费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数字疼痛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在治疗后均较镇痛前显著降低(P<0.05);在吗啡用量比较方面,试验组吗啡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用量;试验组在疼痛缓解时间、疼痛最佳缓解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试验组平均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体力状况分析标准(performance status,P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试验组便秘、嗜睡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每疗程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经济优势。结论:吗啡皮下自控镇痛泵给药方式控制难治性癌痛临床疗效确切,止痛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疼痛起效时间短,疗程较吗啡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且减轻了患者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吗啡与氢吗啡酮在小儿静脉自控镇痛(PCIA)应用中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取40名6~10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儿,术毕即予PCIA,随机分为两组:M组(吗啡背景剂量15μg/kg/h,PCA剂量15μg/kg)和H组(氢吗啡酮背景剂量3μg/kg/h,PCA剂量3μg/kg),每组20例。记录患儿PCIA后3、6、12、24和48h的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CA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过度镇静、呼吸抑制)。结果:两组患儿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第二天,M组PCA次数少于H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组皮肤瘙痒发生率(15%)显著高于H组(0%)(P0.05),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氢吗啡酮与吗啡用于小儿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科保护支架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在术后用软枕抬高下肢,观察组在术后采用自制的骨科保护支架抬高下肢。比较两组肿胀程度与疼痛评分、关节功能、并发症、满意度。结果:肿胀程度与疼痛程度: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Ⅰ度肿胀、轻度疼痛明显高于对照组(t/x2=6.587~16.861,P0.05);关节功能:术后2周时,观察组Lya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舒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155~15.676,P0.05);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x2=7.988,P0.05);满意度:观察组满意度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x2=6.975,P0.05)。结论:骨科保护支架能早期消除患肢肿胀,减轻疼痛程度,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比较术后持续泵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行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老年患者的镇痛效果以及对炎症反应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10月到2022年6月期间在我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通过电子镇痛泵持续泵注0.03 μg/(kg?h)舒芬太尼注射液,观察组在术后持续泵注0.03 μg/(kg?h)舒芬太尼注射液+0.06 μg/(kg?h)。记录患者术后自控给药次数、苏醒时间、谵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疼痛数字等级评分(NR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术前、术后12 h和术后24 h时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P物质(SP)、一氧化氮(NO)和内啡肽β(β-EP)水平。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测定表(MMSE)评估患者术前以及术后24 h、48 h时的认知功能。结果:(1)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术后3 h、6 h、12 h、24 h和48 h的N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时的IFN-γ和Th1/Th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术后24 h和48 h时血清SP、NO和β-E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和48 h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下肢手术患者在术后持续泵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阵痛效果良好,能够显著减少疼痛物质释放,平衡免疫功能,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