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效地、可持续利用有毒植物的传统文化是蒙古族生态文化的一个特色.运用民族生态学、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有毒木本植物可持续利用蒙古族传统文化,探讨了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管理文化对鄂尔多斯草原生物多样性保育的积极意义.植物分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发现,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holica)、草麻黄(Ephedra sinica)、沙地柏(Juniperus sabina)、刺叶柄棘豆(Oxytropis aciphylla)和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等有毒木本植物为鄂尔多斯蒙古族重要的解毒、食用、美容和治疗皮肤病植物.鄂尔多斯蒙古族有毒植物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生态学分析证明,蒙古族多利用有毒植物地上部分的传统管理文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免受或降低沙漠化风险的符合生态学规律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民族植物学"5W+1H"提问法,结合访谈方法和野外调查进行编目,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蒙古族食用野生植物的传统知识。结果:1)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食用植物22科32属50种,其中野生粮用植物14种、野生蔬菜13种、野果植物18种、野果酒植物3种、野生调味植物5种、野生薰净植物2种、催化乳制品植物1种。2)鄂尔多斯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包括7个方面,其中用植物薰净和消毒奶食器具的传统知识、用冷蒿催化加速油脂成分从奶子中分离的传统知识是蒙古族植物饮食文化的创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简单、快捷的"果实+奶食"酿果酒文化,能够说明蒙古族祖先在生产实践中掌握了开发和利用植物资源的更高水平的技术和文化。食用芨芨草颖果、选用中间锦鸡儿韧皮部和白沙蒿的果实做面食粘合剂的传统知识是区域特色的文化。3)因生态环境条件的不同,山区、沙区、盐渍区和丘陵区蒙古族牧民的传统食用植物知识表现出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环境条件的多样性。4)鄂尔多斯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丰富了蒙古族饮食文化,对蒙古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开展搜集、研究、保护和科学分析鄂尔多斯蒙古族植物传统知识的工作,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十分积极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3.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种的植物叶片,如:蒲桃(Syzygium jambos)、蒲葵(Livistona subglobosa)及龙眼(Dimocarous longan)的果实。其食性随果实的成熟季节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大量食用各种水果,而在食物欠缺的春冬两季则主要食用棕榈科蒲葵的种子。广州地区犬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10月。  相似文献   

4.
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的传统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秋海棠属植物除了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在中国还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等被利用。本文应用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收集整理和研究,共记载了中国产26种秋海棠属植物被作为药用、食用、饮料和饲料加以利用。在所记载的26种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24种作药用,8种作食用(蔬菜)或饮料,5种作饲料。3种作饮料的种类在其自然分布地被广泛利用。9种秋海棠作为多种用途加以利用,其中8种既被作为药用、食用和饮料,也被作为饲料加以利用。本研究还表明,国产秋海棠属植物中,有些种类由于过度采集利用或其它因素已变得稀有或濒危。由此提出,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应成为今后中国秋海棠属植物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草纲目》中有关植物果实与鸟类之间的生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本草学巨著,该书除了在中医药学、药用植物学、本草考证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外,在生态学方面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资料。考察了《本草纲目》中有关鸟类对梧桐(Firmiana simplex)、楝(Melia azedarach)和乌桕(Sapium sebiferum)等9种植物果实的取食作用,以及鸟类取食果实对植物的影响等内容记载,并结合现代研究资料。分析了有关植物果实与鸟类之间的生态关系。  相似文献   

6.
菊的民族植物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民族植物学的角度考证研究了菊花的历史记载、民间传说和象征,民俗应用历史和方法,阐述了菊花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徐蔭祺 《昆虫学报》1957,(4):496-496
白蛉在我国的分布是北方较多于南方。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记载的种类共有19种,包括变种。19种中分布在江苏省的有6种:(1)中华白蛉 Phlebotomus chinensis,(2)蒙古白蛉 Phlebotomus,mongolensis,(3)江苏白蛉Phlebotomus kiangsuensis,(4)鲍氏白蛉  相似文献   

8.
《齐民要术》是公元六世纪北魏农业科学家贾思勰继承了法家的思想,记载了我国古代和当时劳动人民丰富的生产经验,上升为比较系统的科学理论著作。该书的内容“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从耕种操作超,到酿造酷、酱,凡一切与供给(农家)生活资料有关的方法,没有不完全写上的。从现代学科观点来看,它是以农业科学为主体,也包括了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多种学科。其中有关微生物学的记载有卷  相似文献   

9.
沙拐枣果实形态变异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新疆、甘肃河西、宁夏沙坡头地区采集的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红皮沙拐枣(C.rubicundum)、白皮沙拐枣(C.leucocladum)、泡果沙拐枣(C.junceum)、河西沙拐枣(C.potaninii)和蒙古沙拐枣(C.mongolicum)果实的形态性状指标,应用双因素重复方差分析法,对不同种群间果实的形态变异进行了研究,得出红皮沙拐枣、蒙古沙拐枣、白皮沙拐枣、泡果沙拐枣下不同种群间果实的形态变异差异显著,头状沙拐枣、河西沙拐枣果灾的形态变里差异不显著,用系统聚类分析,对各种群间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     
我国狝猴桃属(Actinidia)树木据记载约有五至六种,广布南北各省,而其中以狝猴桃(Actinidia chinense Planch.)一种分布最广,北自秦岭,南达两广,西至川、滇,东及沿海诸省都有生长,历来农民多于秋季霜降节前后采果食用.因为这是一种攀缘性的大藤本,攀附在他林木的枝干上,有影响他树的材质生长,而且果实必须经过后熟处理才能食用,因此,山区农民就很少有人工加以有意识的栽培,任其自生自灭于杂木林中,至为可惜.  相似文献   

11.
对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发展进行了简要综述。民族植物学自1896年在美国诞生以来,经历了百年漫长的发展过程。民族植物学由早期的描述编目有用植物,已经发展到了实验性、技术性和定量性研究的新阶段;民族植物学的原理与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社区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近代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发展可归纳为3个特征:(1)研究方法的进展主要表现在由记载编目和描述到实验性、技术性的定量研究和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发展;(2)研究途径的发展表现在由调查记录、访谈式的被动研究到参与式研究和取证分析;(3)研究地区已由局部区域性研究扩大到全球范围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从对原住民和少数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研究扩展到所有不同文化背景民族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在近半个世纪以来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植物资源的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际工作中。民族植物学在中国起步较晚,但在过去20年里已从无到有,建立起了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理论框架、内容、方法和途径,将民族植物学从基础描述性研究(调查、记载、编目),推进到应用研究,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农村发展和山区扶贫等方面取得了若干进展。当前,我国民族植物学研究面临着发展的新机遇和新的挑战,必须紧跟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投入西部大开发,加强学科建设,推进研究与产业发展的结合,把民族植物学由地区性研究推进到全国性研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体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土壤藻类及其生理生态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人类对土壤藻类的认识至少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我国诗经时代。Prescott1引用Porterfield2的研究并阐述说:尽管藻类学作为一门科学是由西方文化中诞生的,但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中国的古典著作中,在诗经中人们可以发现采集和食用念珠藻(Nostoc)的文献记录……。他们还提到,古希腊的贤哲对念珠藻也有过观察。    相似文献   

13.
有关蒙古鱼类及其分布的文献很少,中文文献更少。本文依记载做了汇综简介。现知有43~44种(一种为引入外来鱼),另外尚可能有10~11种。在鱼类地理分布学内属全北区的环极亚区(西伯利亚分区)、黑龙江过渡亚区(黑龙江分区)及宁蒙高原亚区(西蒙古分区和内蒙古分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白族食用香料植物资源状况,挖掘白族特色饮食文化中食用香料植物的利用。方法:以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三月街集贸市场为研究区域,应用民族植物学调查法对该区域食用香料植物种类、利用部位、烹饪方式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食用香料植物128种,隶属于41科101属。其中唇形科(Lamiaceae)植物最多,共记录到18种;食用部位主要以果实(32.81%)和茎(28.13%)为主;食用方法以炖煮、炒食和凉拌为主;该区域饮食主要以鲜、辣、酸口味最为突出,其中酸木瓜(Pseudocydonia sinensis)、长梗梅(Prunus mume var. cernua)等味酸性植物被广泛运用于白族特色菜肴中。结论:大理白族具有丰富的食用香料植物资源,食用香料植物种类、食用部分、食用方法等具有多样性,形成了白族特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挖掘大理白族香料植物利用价值,对民族文化多样性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4年5月—2006年4月采用拾遗法、粪便内容物分析法及实地观察对广州地区常见的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进行了食性研究。对26份食物残留物和粪便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犬蝠的食物包含13科21种的植物果实,3科3种的植物叶片,如:蒲桃(Syzygium jambos)、蒲葵(Livistona subglobosa)及龙眼(Dimocarous longan)的果实。其食性随果实的成熟季节而出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秋两季大量食用各种水果,而在食物欠缺的春冬两季则主要食用棕榈科蒲葵的种子。广州地区犬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5—10月。  相似文献   

16.
正270年前,巴尔虎蒙古人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先哲来到大兴安岭,第一眼看到毛盖图山时就被这大山的气魄所震撼,认定这是圣灵之地,于是设立敖包开始祭祀蒙古人心中至高无上的神——长生天。"长生天"是蒙古民族的最高天神,因蒙古人以"苍天"(苍穹)为永恒神,故谓"长生  相似文献   

17.
胡经甫(1938)的“中国昆虫目录”中螟蛾科部分是根据Caradja(1925)的著作所编的共为587种。作者等根据能搜集到的Shibuya(1928)、Caradja(1926—1939)、Caradja & Meyrick(1933—1937)以及其他文献的记载,加入了台湾和其他省市的未列入种类,总数增至1,174种和106亚种(及变种,变型),以作  相似文献   

18.
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品质变化及其成熟阶段的划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长阳产皱皮木瓜为材料,测定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色、果实硬度以及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总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划分不同成熟阶段,为判断果实适宜采收期、实现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果实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干物质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果色由绿色、黄绿色渐变为淡黄色到黄色;果实硬度、果肉总酸和总黄酮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2)各品质指标快速变化的时间区域存在差异,果实鲜质量在花后105~150d增加较快,果色在150d后逐渐变黄,果实硬度在花后135~165d快速下降,果肉总酸、总黄酮含量则在花后105~120d快速增加至峰值。(3)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和各品质指标的变化特点,可初步将皱皮木瓜果实发育后期划分为未成熟(花后105d之前)、早期成熟(花后120~150d)和成熟(花后165~180d)3个阶段。研究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度的提高,皱皮木瓜果实鲜质量、果色、果肉干物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等指标不断升高,果实硬度逐渐下降,其食用加工品质不断提升,而在早期成熟阶段(花后120~150d)果实的药用品质则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眼子菜属(Potamogeton)建属以来诸学者在其专著中对该属植物果实的描述很不统一。如在《中国水生高等植物图说》和《内蒙古植物志》等文献中,均记载为小核果;在伊恩格莱(Engler)Pflanzanr 1968的《中国种子植物科属词典》等文献中,均记载为果实核果状;  相似文献   

20.
常见植物果实的种类很多,每种植物的果实究竟食用其果皮,还是果实中的哪一部分,这是学习植物学时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同科不同种的植物,果实种类不同,不同种果实,食用部分不同;同种果实,不同植物的食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