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亚东 《遗传》1982,4(1):18-20
关于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遗传研究,在核不 育类型方面,国外发表过有8种基因型,有3 种为一对隐性基因(定名为MSJ" MSZ, MS3) 3 有两种为两对隐性双基因(mss msb及ms$ m动, 另有3种为一个显性单基因(MS4, MSS及 mS1o)。在质核互作不育的类型方面,仅有美国 报道利用野生哈克尼西棉的细胞质与陆地棉的 细胞核相结合,育成了完全雄性不育系。至于 利用棉属中其他棉种细胞质源的一些试验,至 今尚无成功实例,只是育成一些不稳定的部分 不育材料。  相似文献   

2.
通过异地多代的育性鉴定及花器形态观察来调查叶用芥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912A的不育性及结籽能力;同时分别以不育系0912A和其保持系0912B为母本,与5个典型叶用芥菜自交系配成10个同核异质的杂交种,以研究hau胞质的胞质效应并测定杂种优势.结果显示:该不育系败育彻底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有正常的结籽能力;不育系杂种一代与产最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明显,但品质性状无优势;hau胞质在单株重上的负效应较明显,在其他性状上的负效应相对较弱,但hau胞质组合F1的单株重杂种优势依然显著,且胞质效应受杂交父本核影响,通过选择合适的杂交父本配组,细胞质的负效应可以减轻或消除.  相似文献   

3.
运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研究了云南紫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花药在发育过程中Ca^2 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保持系的花粉母细胞和小孢子的胞质内部基本无Ca^2 的沉淀,后期花粉外壁出现Ca^2 的沉淀;保持系早期的绒毡层细胞形态正常,胞内有少量Ca^2 沉淀,后期绒毡层细胞开始凋亡,胞质凝集,胞内出现大量Ca^2 的颗粒。不育系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期败育,胞质液泡化,内部出现大量Ca^2 的沉淀;不育系绒毡层细胞形态正常,胞内无Ca^2 的沉淀。绒毡层与花粉母细胞、小孢子之间出现大量Ca^2 颗粒。探讨了不育系花药花粉母细胞中以及与绒毡层细胞之间Ca^2 的异常积累与雄性不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胞质雄性不育系冀2658A细胞质对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棉花(Gossypium hirsutum)雄性不育不仅可以培育优质的杂交种,还能提高棉花制种效率并降低制种成本。该研究以冀2658系及其同核异质不育系冀2658A为母本,以6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12个杂交组合。利用F1代研究棉花细胞质对棉花农艺性状、抗病性、种子中粗脂肪和粗蛋白含量、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冀2658A的细胞质主要影响棉花杂交种F1代的产量相关性状、黄萎病抗性及棉籽粗脂肪含量等,表现为衣分显著降低(比对照组低1.61%),黄萎病抗性增强(黄萎病指数比对照组低18.29%),棉籽中的粗脂肪含量降低(比对照组低2.88%)。该研究初步探讨了胞质不育型细胞质对陆地棉主要性状的影响,为陆地棉胞质雄性不育系的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棉花种质资源光子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un YL  Jia YH  He SP  Zhou ZL  Sun JL  Pang BY  Du XM 《遗传》2012,34(8):1073-1078
文章利用来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102份陆地棉材料和85份海岛棉材料分别与陆地棉遗传标准系TM-1和海岛棉毛子品种新海13号杂交,得到陆地棉和海岛棉两种F1群体,同时从陆地棉F1群体中随机选取呈隐性性状的材料"库光子"、"SA65"和"陆无絮"后代,配制3个F2分离群体,用于进一步研究陆地棉和海岛棉光子性状遗传特征。结果表明:(1)同一材料种植于不同生态区,其种子短绒多少存在变化,新疆和海南要少于安阳,说明棉花短绒多少和生态环境有关系;(2)陆地棉光子材料中26份(25.49%)呈显性遗传,8份(7.84%)呈不完全显性遗传,22(21.57%)份呈隐性遗传;海岛棉光子材料中5份(5.88%)呈显性遗传,16份(18.82%)呈部分显性遗传,9份(10.59%)呈隐性遗传。其余为隐性性状或显性性状不明显材料和毛子材料;(3)库光子的光子性状由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并且有互补效应;陆无絮的光子性状由两对隐性等位基因控制,基因间呈积加作用;SA65的光子性状由单隐性基因控制。大量光子材料的初步鉴定为深入研究棉花纤维发育和育种利用提供了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花菜雄性不育系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青花菜不育材料CMS94008为不育源,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方法选育出不育性稳定、经济性状良好的一批青花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并以CMS92100、CMS93-2、CMS9905、CMS95234等不育材料及其转育父本为代表,对不育系的主要特征及农艺性状进行系统的观察鉴定。  相似文献   

7.
胞质雄性不育多样性是解决三系杂交稻品质、抗性和产量的主要措施。在以密阳46为母本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材料H236A,通过杂交和自交,确定其不育类型和不育度;通过碘染和徕卡荧光显微镜DM2500对成熟花粉粒观察,确定花粉粒育性、败育形态和时期。结果表明:H236A是胞质雄性不育,不育度达99.8%以上;花粉粒属典败型的达83.17%,圆败型占16.83%,没有染败型花粉粒,为单核期败育。花粉粒败育形态多种多样,有不规则形,梭形,圆形等。清晰观察到晚期小孢子细胞质定向移动形成细胞质桥现象。本文还讨论了成熟花粉粒败育时期和败育形态的划分。  相似文献   

8.
多胞质玉米胚乳淀粉粒性状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敬玲  贾敬鸾 《遗传学报》1999,26(3):249-253
11种多胞质系玉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表明:不同的细胞质对细胞核有不同程度的互作,3种甜质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球形,排列紧密,存在一定的共性;4种雄性不育胞质玉米的胚乳淀粉粒多呈不规则形,除(T)Mo17外,排列疏松。这11种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平均直径为9.78μm ̄14.69μm,通过玉米胚乳淀粉粒形态特征的观察,在玉米淀粉性状和玉米籽粒的商品价值关系上进行一定程度探索,为玉米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陆地棉×比克氏棉育成种质系的同工酶和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检验野生棉遗传特性向陆地棉转育的结果以及育成种质之间的遗传差异,通过等电聚焦电泳和RAPD技术,对来自科遗181陆地棉品系与野生比克氏棉杂交后代的6个遗传稳定的不同种质系及其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图谱和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1)6个种质系的基本酶谱特征均倾向于陆地棉亲本,但在其中2个种质系的过氧化物酶图谱中,观察到各具有1条等电点值(PI)为4.85的野生亲本的特征带;(2)DNA指纹图谱的分析表明,不同种质系之间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并且在OPO10和OPO112个引物的扩增图谱中观察到4个育成种质系具有野生比克氏棉亲本的特征带。  相似文献   

10.
姚鸿  王斌 《遗传学报》1998,25(1):67-73
msD2-CA8057是新育成的具有粗厚山羊草(Ae.crasa,6x)胞质的D2型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采用RFLP和RAPD方法对该不育系及其具有普通小麦(T.aestivum)胞质的保持系CA8057和恢复系保-769-22-6的线粒体DNA进行分析和比较,发现该不育系的线粒体DNA组织结构明显不同于其保持系,也不同于其恢复系。Southern结果表明,该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在atpA、atp9、cob和coxⅡ基因上或附近具有显著的组织结构差异。RAPD分析证实了这一点。相反,RFLP和RAPD结果都表明保持系与恢复系之间线粒体基因组结构非常相似。这支持了该不育系的胞质遗传特点来源于与普通小麦胞质差异较大的野生型胞质的事实。推测这种胞质差异与育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远缘杂交及多倍化是棉花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陆地棉与野生拟似棉远缘杂交并加倍获得可育的杂种后代,为利用拟似棉中的优良基因拓宽陆地棉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材料。本研究以陆地棉为母本、拟似棉为父本杂交合成F1并采用秋水仙素进行染色体加倍,获得异源六倍体植株,对其进行形态学(叶片表型)、细胞学(气孔密度、气孔长度、保卫细胞对中叶绿体数、花粉粒直径)、生理生化指标(SOD、POD、CAT、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指标)鉴定。通过流式细胞鉴定筛选出了3株六倍体植株。六倍体与三倍体及亲本性状统计结果显示,六倍体叶形指数与陆地棉无显著差异,说明六倍体叶形整体偏向陆地棉,而三倍体远缘杂种更多偏向父本拟似棉,六倍体叶面积及气孔长度增大、保卫细胞中叶绿体数显著增多;六倍体花的表型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花粉粒直径大于三倍体呈极显著差异,六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73.25%,三倍体正常花粉粒比为51.13%,说明六倍体育性在恢复;六倍体叶片中SOD、POD、CAT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大于其他世代;六倍体较其他世代最大荧光产量Fm差异显著,初始荧光Fo、叶片可变荧光Fv、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 ...  相似文献   

12.
在三系杂交水稻生产中,不育系的细胞质对杂种一代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效应。同一种不育细胞质对不同性状的效应是不同的;不同的不育细胞质对同一性状的效应也存在着差异;且对大多数性状表现为负向效应。可通过扩大不育细胞质源以选用优质细胞质或选用强优恢复系来减少或消除其负效应,培育同核异质的多胞质不育系来适应杂交水稻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石远321是从海岛棉×野生色伯氏棉×陆地棉三元杂种后代中选育而成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其细胞学鉴定结果、形态学基本特征以及栽培特性均为陆地棉型。但在丰产性、棉纤维品 质及抗逆性等许多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方面,该品种明显综合了多棉种多亲本的遗传特性。为了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石远321的三元杂种性质及其变异水平,用等电聚焦电泳和RAPD技术,对石远321及其不同棉种亲本进行了遗传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酯酶同工酶图谱分析表明,石远321与其野生棉亲本和海岛棉亲本同具有一条陆地棉亲本所没有的特异带;(2)用4个引物对石远321扩增共发现6个野生棉亲本和海岛棉亲本的特征片段;(3)通过比较石远321与其3个不同棉种亲本之间的RAPD差异,说明石远321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初步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石远321为上述3个棉种的种间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4.
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比克氏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隐性无腺体陆地棉作母本,比克氏棉作父本杂交,获得了三倍体杂种[(AD)1G1],该杂种完全表达了比克氏棉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的特征,F9胚无腺体,F1植株有腺体。位于G1染色体组上的腺体延缓形成基因Gl^bic对陆地棉(AD)1上的无腺体基因(gl2gl3)表现为显性,对正常腺体基因Gl2Gl3则表现为隐性。探讨了向陆地棉渐渗野生棉腺体延缓形成基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四个栽培棉种间的杂种F1细胞遗传学与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属四个栽培棉种进行种间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和(陆地棉×海岛棉)2个二元杂种F1及其[(亚洲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四元杂种F1,观察和测定4个栽培棉种及其2个二元杂种F1和四元杂种F1的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及其花粉生活力,以研究4个栽培棉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1的PMC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一个四体环,其余为二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26=11Ⅱ 1Ⅳ;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表明,(亚洲棉×草棉)F1可育型花粉为50.71%,表现为典型的配子半不育特性,说明两个二倍体棉种间发生一次染色体易位。(陆地棉×海岛棉)F1以26个二价体细胞为主,但有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以及四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52=0.78Ⅰ 22.24Ⅱ 0.94Ⅲ 0.98Ⅳ。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表明,(陆地棉×海岛棉)F1可育型花粉为54.84%,可见2个四倍体棉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之间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或倒位。而由4个栽培种合成的四元杂种F1,其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丢失现象普遍,部分染色体不能联会配对,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并出现三价体、四价体、五价体等多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52=5.45Ⅰ 14.41Ⅱ 2.44Ⅲ 1.59Ⅳ 0.63Ⅴ 0.15Ⅵ,其可育花粉为6.87%。研究结果表明了4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有4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16.
亚洲棉与比克氏棉杂交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观察分析了亚洲棉×比克氏棉杂种后代的形态表现及减数分裂行为。结果表明,野生比克氏棉的形态性状遗传传递力较强,F_1在中期Ⅰ的染色体构型为15.14Ⅰ+5.29Ⅱ,二价体的平均交叉数为1.07;F_2的染色体构型为2.55Ⅰ+24.5Ⅱ+0.15 Ⅲ,二价体交叉数为1.83。F_2的开花习性表现异常,完全自花受精将有利于后代性状的快速稳定。F_2中分离出无腺体的植株,为将“油腺延缓形成”特性转育到栽培种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对温敏核不育小麦百农不育系(Bainong sterility,BNS)的可育和不育花药结构进行对比观察。在减数分裂期、小孢子早期和小孢子晚期,可育花药与不育花药的结构相同。小孢子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后,可育花粉中随着大液泡的分解,细胞质内含物增加,其中出现一些颗粒状物质。不育花药中,小孢子也可分裂形成二胞花粉,但营养细胞的大液泡不分解,细胞质也不增加,最终花粉中的细胞质消失,花粉败育。该种温敏核不育小麦的花粉败育时间发生在二胞花粉早期,可能和其大液泡没有适时分解有关。花粉败育时间的确定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种雄性不育小麦的败育机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玉米雄性不育胞质鉴定与分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供试材料包括35个已知其不育胞质所属类群的不育系、17个待鉴定不育胞质类型的品系、200个用这些不育系和不同自交系测交的杂交种。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不育系对小斑病T小种毒素的反应、育性的表现和遗传及对环境条件的反应是不同的。在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简便准确的玉米不育细胞质综合鉴定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9.
对一些农作物的“三系”的选育成功是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现象和配制杂种种子的先决条件,而对“三系”生物学特征的了解,有助于“三系”选育工作的开展。 为了配合群众性“三系”选育科学实验工作的开展,我们对高梁雄性不育系与可育系的小孢子、小配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发育动态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从细胞学水平来看,胞质、胞核雄性不育遗传因子(或基因)所控制的花粉败育性状的发生的途径是复杂的。它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孢原细胞分裂的异常;花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反常;花母细胞初生壁  相似文献   

20.
以陆地棉标准系TM-1未经诱导的下胚轴、下胚轴经诱导40 d的愈伤组织和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利用cDNA-AFLP差异显示技术对陆地棉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cDNA差异表达进行了初步分析.经反转录获得3个不同时期的cDNA,利用180对引物组合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在总共显示的约3 000条谱带中,其中38条为胚性愈伤组织中所特有的差异谱带.对这些差异片段进行克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其中12个差异片段同已知陆地棉、雷蒙德氏棉和亚洲棉不同发育时期器官的EST序列高度同源,其相似性达到90%以上.结果说明,棉属在形态建成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其特定器官的相关基因已经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