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日本红叶小蘖叶片红色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我们对日本红叶小蘖(Berberisthunbergiivar.atropurpureadlenauh)新鲜叶片中红色素的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叶片中膏状红色素含量占叶片鲜重的18.7%,并且嫩叶比老叶中红色素含量高得多,可达25%。这种红色素溶于水,用1%盐酸化乙醇容易将它从叶片中浸提出来,浸提液中的黄色和绿色等杂色素,可以用萃取或层析的方法除去。根据纯化后红色素溶液在不同条件下光谱和色谱的变化,来检验色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在pH5以下时,该色素颜色几乎不随pH改变而变化;而当pH大于5时,溶液变为黄褐色,红色素氧化变质。该红色素在pH等于3的乙醇溶液中,耐加热,耐氧化,但耐光性较差;然而该色素在pH等于3的水溶液中却耐光照。经初步试验分析表明,日本红叶小蘖叶片中的红色素是甲基花青素-3,5-双葡萄糖苷,无毒性,是一理想的天然红色素资源亟待开发利用,可望用于某些食品、化妆品和药物糖衣的着色。金属离子钠、钾、钙、镁等对该色素无不良影响,但铁离子则会引起该色素褪色,需在应用时注意。  相似文献   

3.
日本红叶小檗 (Berberis thunbergii var.atropurpurea)系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的变种,为落叶小灌木,株高50—70厘米,枝叶繁茂,叶片倒卵形,较厚,呈紫红色。初夏开花,花黄色,外面带红色。浆果鲜红色。原产日本,现我国各地栽培甚多,供观赏,并可供提制小檗碱。为了开发利用天然色素资源,寻找理想的天然食用色素,我们研究了日本红叶小檗叶片中的红色素(以下简称红色素),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紫叶小檗叶片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新疆紫叶小檗的叶子作为实验材料。从浸提剂种类,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剂pH值及不同比例的紫叶小檗叶子(g);浸提剂(ml)对紫叶小檗叶子红色素提取率的影响进行了提取方法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pH值在小于或等于2的范围内,以蒸馏水为浸提剂,在60℃时对这处花色苷类天然色素浸提60分钟,可获得最佳提取率。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考察和查阅模式标本的基础上,将紫云小檗Berberis ziyunensis P. K. Hsiao & Z. Y. Li与单花小檗B. uniflora F. N. Wei & Y. G. Wei归并。  相似文献   

6.
通过标本检查及原始文献分析,认为无量山小檗Berberis wuliangshanensis C.Y. Wu ex S.Y. Bao与藤小檗B.jingguensis G.S.Fan et X.W.Li在主要形态特征方面基本相同,不同点均在一定变异范围内,且两种植物的模式标本产地及生境条件也较相似,都生长在云南省无量山海拔2 500 m上下的常绿阔叶林中,故将藤小檗处理为无量山小檗的异名.  相似文献   

7.
8.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的培养及小檗碱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的茎、腋芽、叶、实生苗的子叶及胚轴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B5+2,4-D0.5mg/L+KT0.2mg/L培养基对诱导较好,而B5+2,4-D0.5mg/L+KT0.5mg/L对愈伤组织生长较适宜。接种量在0.4-0.8g(20ml培养基)之间较为适宜。经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是鉴定,证明愈伤组织具有合成小檗碱的能力,含量高达1.8148%。  相似文献   

9.
地菍果实红色素的分离及组成初步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福建产地菍果实红色素利用纸层析法、紫外—可见光谱法等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菍果实红色素的两个主要成分初步推测为芍药定—3—葡萄糖苷(Pn—3—glu)和芍药定—3—芸香苷(Pn—3—rut)。  相似文献   

10.
王永  何顺志 《广西植物》2015,35(4):476-486
采用制作叶脉标本和透明叶标本的方法,对贵州产28种2变种小檗属植物叶脉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贵州小檗属植物的脉序类型有5种:半达缘羽状脉、花环状半达缘羽状脉、简单弓形羽状脉、花环状弓形羽状脉和混合型。叶脉分支一般有五级:1一级脉构架均为羽状脉,粗度有很粗、粗、中等粗细和纤细四种类型,分支方式包括单轴分支和合轴分支;2粗二级脉构架中有分支达缘或分支均不达缘,与中脉夹角变化各异,内二级脉存在或缺失,细二级脉半达缘、真曲行或简单弓形,间二级脉类型复杂多变但频度种间有差异;3三级脉贯串型、结网型或分支型;4四、五级脉网状或自由分支且常混合在一起。脉间区从发育差到良好,小脉从不分支到不均等分支等各种类型均有,叶缘末级脉缺失、不完整、钉状和环状。大部分种类叶缘具齿,每1cm齿数目和齿内腺点的特性等特征在不同种类间有区别,具有鉴定价值,但齿其它特征复杂多变或种间区别较小,同时齿内脉性状也不稳定。此外,齿的有无会对脉序类型产生影响。小檗属植物叶脉类型存在种间差异,具有重要的分类学价值,叶脉类型的变化和复杂程度显示了该属植物的进化特点;叶齿的有无和齿特征具有分类学和系统学意义。基于叶脉特征的研究结果并结合重要的外部形态学特征编制了贵州小檗属植物的分种检索表。研究结果可为小檗属植物分类寻找新的依据并探讨其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小檗属二新异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新华 《广西植物》2010,30(4):440-442
通过模式标本检查以及原始文献分析,对《中国植物志》(第29卷)小檗属未收录的2种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将Berberisheteropsis Ahrendt处理为鳞叶小檗B.lepidifolia Ahrendt的异名;将B.mairei Ahrendt处理为西山小檗B.wangii Schneid.的异名。  相似文献   

12.
部分小檗科植物的RAPD 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了部分小檗科(Berberidaceae)5 个属6 种植物:猫儿刺(Berberis julianae Schneid.), 日本绿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DC.), 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 (Fo rt.)Carr.), 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 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S.et Z.)Maxim.)和八角莲(Dysosma versipellis (Hance)M.Cheng.)。经筛选Sangon 公司的60 个引物, 其中29 个引物的谱带清晰并呈多态性。采用UPGMA 法对求出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显示:在小檗科内建立十大功劳属(Mahonia)和南天竹属(Nandina)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小檗科魁臼亚科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植物地理学资料为主,综合植物化学,细胞学,形态学及解剖学的等方面的资料,分析了小檗科鬼臼科现代地理分布格局产生的原因及其系统发育的影响,指出:(1)我国鬼臼亚科植物的多样性中心和分布中心,鬼臼亚科植物的现代地理分布格局是由于第三纪以来替代分布和长期隔离的结果;(2)在鬼臼亚科植物中,以山荷叶属最为原始,它通过两方向演化,一是保持其原来的异花授方向演化为足叶草属,另一方向是转向自花授粉,自山茶叶属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和丽江市玉龙雪山的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叶、花瓣和果实特征的变异式样.粉叶小檗幼叶背面具明显的白色粉霜,而成熟叶,尤其是秋冬季的老叶,叶片背面的白色粉霜几乎完全脱落,并呈灰绿色.虽然粉叶小檗花瓣先端存在缺裂和全缘两种变异式样,但是这些变异式样在居群内是连续的...  相似文献   

15.
小檗科魁臼亚科植物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华山荷叶与川八角莲的核型,分别为K(2n)=12=8m(4SAT)+2st+2t及K(2n)=12=4m(2SAT)+4sm+2st(2SAT)+2t,核型类型均为2A型。  相似文献   

16.
李新华 《广西植物》2017,37(10):1339-1341
Léveillé在1911年发表了小檗科滇小檗(Berberis bodinieri Lévl.)(新拟),但在原始文献中未说明其模式标本收藏处,并且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世界小檗属主要分类学文献都未收载该种。2014年,作者在英国皇家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E)找到了滇小檗模式标本。之后,通过比较滇小檗和古宗金花小檗的模式标本及其原始文献,发现在枝条具棱,叶片为匙形或倒卵状匙形,花序为总状花序或近伞形花序,果实近球形或扁球形、红色、顶端具明显宿存花柱等主要分类学特征上,滇小檗与古宗金花小檗基本一致。因此,将滇小檗归并入古宗金花小檗。  相似文献   

17.
粉叶小檗愈伤组织单细胞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粉叶小檗愈伤组织为材料 ,用B5液体培养基进行悬浮培养建立悬浮细胞系。经 3~ 4次继代培养即可得到悬浮的单细胞。悬浮细胞通过细胞平板克隆 (一般B5培养基平板克隆 ,优化培养基平板克隆和条件培养基平板克隆 ) ,经 5代连续继代培养观察和薄板层析 -分光光度法分析 ,发现用优化培养基进行平板克隆植板率最高 ,且克隆最易成功 ,并且还筛选到一株小檗碱产率高且稳定的克隆CV 5 7,其平均生长速率为 14 .4 12mg .Fw/L .d ,为原始株系的 1.91倍 ,平均小檗碱含量为 2 .17%干重 ,是原始株系的 2 .2 6倍。  相似文献   

18.
贵州野生小檗科木本植物的园林观赏特性及用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及查阅有关资料,对贵州省野生小檗科木本植物45种1变种的观赏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叙述了这些观赏植物的园林用途。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小檗属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芒康小檗新种图1:1~7BerberisreticulinervisYing,sp.nov.,Fig.1:1~7SpeciesnovaafinisB.yunnanensiFranch.,aquafolisoblanceolatisvelelipti...  相似文献   

20.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对粉叶小檗(Berberis pruinosa Franch.)的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雌蕊1枚,子房单心皮,边缘胎座,2枚胚珠倒生,具双珠被,厚珠心,珠孔由内外两层珠被共同形成,呈“Z”字形;单孢原,位于珠心表皮下;直线形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的1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成熟胚囊中,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3个反足细胞不发达,较早退化;"品"字形卵器,其中助细胞发达且具丝状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