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利用便携式光合蒸腾仪于夏季、秋季各测定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 Huse et H.S.Kiu)叶片的光合特性及生态因子,以期为了解该植物的生态适应性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夏季测定日的气温、大气相对湿度、CO_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叶片SPAD值、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等光合特性等指标均高于秋季测定日的相应值,但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则夏季低于秋季。夏季在测定日平均气温近37.37℃高温下,大气相对湿度65.66%,丹霞梧桐叶片净光合速率平均为14.35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4.28 mmol H_2O/m~2·s,气孔导度184.33 mol H_2O/m~2·s;秋季测定日气温平均33.78℃,大气相对湿度41.97%,叶片净光合速率8.70μmol CO_2/m~2·s,蒸腾速率2.75 mmol H_2O/m~2·s,气孔导度85.19 mol H_2O/m~2·s;可见,丹霞梧桐在夏季以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出对丹霞地貌高温高湿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西鄂尔多斯4种荒漠植物光合作用特征与差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对光能的高效吸收、传递和转换机理是光合作用的核心。为了厘清西鄂尔多斯地区4种荒漠植物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和生境适宜性,运用LI-68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进行光合作用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 4种荒漠植物的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_2浓度(Ci)均表现出明显的分异;(2)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4种荒漠植物的净光合速率(Pn)依次排序为四合木(4.37μmol m~(-2) s~(-1))霸王(3.58μmol m~(-2) s~(-1))沙冬青(2.63μmol m~(-2) s~(-1))和白刺(2.26μmol m~(-2) s~(-1))。说明四合木和近缘种霸王比其他二种荒漠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生理生态适应性与生境适宜性;(3)从影响光合作用的有关生理生态因子来看,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与微气象因子大气相对湿度(RH)的相关性不明显;(4)水分因子是限制4种荒漠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以期为我国西北荒漠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提供案例借鉴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唐峰  梁惠凌  王满莲 《广西植物》2016,36(5):570-573
为了解濒危植物广西八角莲对环境光强的适应性,该研究以广西八角莲同属渐危种八角莲为对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两种植物的光合光响应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进而探讨广西八角莲的濒危机制。结果表明:广西八角莲与的八角莲的光饱和点分别为440和530μmol·m~(-2)·s~(-1),光补偿点为13.25和13.10μmol·m~(-2)·s~(-1),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62和6.81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为0.065和0.042μmol·μmol~(-1),两种八角莲均具阴生草本植物的光合特性,但其光补偿点与饱和点均高于一般阴生草本,10%~30%阴蔽度的林下生境有利于两种八角莲的生长;两种植物相比较,广西八角莲的光合能力较弱,光饱和点较低,但其弱光下的量子效率较高。大部分光强下,八角莲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高于广西八角莲,但广西八角莲的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却高于八角莲,表明广西八角莲的光合策略比较保守,以较低的光合积累为代价来维持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相似文献   

4.
针对日光温室冬春季生产CO_2匮缺严重的现象,以不增施CO_2[(400±25)μmol·mol~(-1)(C0)]为对照,研究增施不同浓度CO_2[(600±25)μmol·mol~(-1)(C_1)、(800±25)μmol·mol~(-1)(C_2)、(1000±25)μmol·mol~(-1)(C_3)]对番茄‘兴海12号’结果期光合色素、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_r)、胞间CO_2浓度(C_i)以及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特性的影响,旨在明确北方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结果期适宜的CO_2浓度,为番茄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增施不同浓度CO_2后,番茄结果期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增加;P_n、C_i和WUE显著提高;G_s和T_r显著下降;且CO_2浓度为(1000±25)μmol·mol~(-1)时效果最佳。增施(1000±25)μmol·mol~(-1)CO_2能有效改善番茄结果期叶片光系统、增强其光合作用,有利于番茄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荔枝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低光强(0至0.15m mol m~(-2)s~(-1))下,荔枝叶子的光合速率随光入射量子通量的增高而增大。在光强0.7m mol m~(-2)s~(-1)时光合速率为1.76μmol m~(-2)s~(-1)。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约为0.02 m mol m~(-2)s~(-1)光量子。荔技叶子具有低的气孔对水分传导率。气孔对水分传导率和蒸腾速率在低光强时随入射量子通量增高而增大:而细胞间CO_2浓度随光强增高而下降。在光强高于0.2m mol m~(-2) s~(-1)光量子时,细胞间CO_2浓度变化较少。在低光强时,叶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光合/蒸腾)随光强增高而增大。在光强高于0.2m mol m~(-2) s~(-1)光量子时,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降低。荔枝叶子的最适光合作用叶温为22-26℃。可能表明在华南夏季中午的高温限制荔枝的田间光合作用。外界CO_2浓度增高相应增高细胞间CO_2浓度。当细胞间CO_2浓度约低于230μ1.1~(-1)时,光合速率随细胞间CO_2浓度增高而增大。在更高的细胞间CO_2浓度对,光合速率变化则较少。荔枝叶子光合速率对叶子/空气水蒸汽压陡度的变化响应不敏感。气孔对水分传导率和细胞间CO_2浓度随叶子/空气水蒸汽压陡度增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6.
利用低氧法(2% O_2)研究了大豆叶片光呼吸速率(R_p)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当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小于600μmol·m~(-2)·s~(-1)时,大豆叶片的R_p随光强的升高而几乎直线增加;当PAR约为1200μmol·m~(-2)·s~(-1)时,R_p达到最大值(12.69·mol CO_2·m~(-2)·s~(-1)),随后R_p随PAR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构建的光呼吸速率与光强的方程式拟合结果表明,大豆叶片最大光呼吸速率为13.42·mol CO_2·m~(-2)·s~(-1),其对应的光强为1207.74·mol·m~(-2)·s~(-1),该拟合值与实际测量值极为吻合(P0.05);当PAR一定(2000μmol·m~(-2)·s~(-1))时,随着CO_2浓度的增加(0~1200μmol·mol~(-1)),大豆叶片的R_p呈先升高后下降变化,在600μmol·mol~(-1)时达到最大值(9.97·mol CO_2·m~(-2)·s~(-1));构建的光呼吸速率与CO_2浓度的方程式拟合结果表明,大豆叶片最大光呼吸速率为10.21·mol CO_2·m~(-2)·s~(-1),其对应的外界CO_2浓度为625.74·mol·mol~(-1)。该拟合值也与实际测量值极为吻合(P"0.05)。本文所构建的方程式可较好地拟合光呼吸速率对不同光强和不同CO_2浓度的响应,这对定量研究光呼吸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植被、土壤等不同组分与大气CO_2交换特点,利用中型同化箱(40cm×40cm×2Ocm)及红外CO_2分析仪装置对北京山区典型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Koidz.)林草本层净光合作用、土壤释放CO_2及林外(高出林冠2m)与林内(低于林冠2m)大气CO_2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夏季及秋季大气CO_2浓度分别为(323±10)μmol·mol~(-1)和(330±1)μmol·mol~(-1);在一天内连续24h的测定中,大气与林内CO_2浓度的差值最大时可分别达-46和-61μmol·mol~(-1)。夏季草本层净光合强度为(2.59±1.05)μmol CO_2·m~(-2)·s~(-1),是秋季((1.31±0.39)μmol CO_2·m~(-2)·s~(-1))的2倍;夏季土壤呼吸释放CO_2的强度明显高于秋季,分别为(5.18±0.75)μmol CO_2·m~(-2)·s~(-1)和(1.96±0.57)μmol CO_2·m~(-2)·s~(-1)。土壤释放CO_2强度与地面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其关系式为Y=-0.8642 0.3101X(r=0.7164,P<0.001,n=117)。大气CO_2浓度的低值及草本层光合强度高值约出现在14:00左右;而在夜间土壤释放CO_2强度增加,表现为大气CO_2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自然条件下中熟籼稻初穗期剑叶光合作用的气孔与非气孔限制特征,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4个水稻品种(恢复系R7-35,不育系井大3S,杂交F_1代井大3S/R7-35和对照品种9311)的气体交换数据,获得了它们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对光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与最大净光合速率相对应的饱和光强(I_(sat))分别为1500、1800、1200和1200μmol·m~(-2)·s~(-1);除井大3S/R7-35外,其他3个水稻品种的气孔导度随光强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由此可知,在较高光强处限制这4个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因素是非气孔限制。与最小胞间CO_2浓度(C_i)相对应的光强分别为1600、1600、1400和1600μmol·m~(-2)·s~(-1),与最大气孔限制值(L_s)相对应的饱和光强分别为1400、1200、1400和600μmol·m~(-2)·s~(-1)。根据Ci降低和Ls升高作为判断叶片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的判据标准,品种9311则在光强小于1600μmol·m~(-2)·s~(-1)时,Ci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在光强小于600μmol·m~(-2)·s~(-1)时,Ls随光强的增加而升高,但该品种在光强小于1200μmol·m~(-2)·s~(-1)时,其光合能力随光强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这个结果与以Ci降低和Ls升高作为判断准则相互矛盾。为此,提出用植物叶片是否存在I_(sat)作为判断光合速率下降的非气孔限制因素准则,用气孔导度是否存在最大值作为植物叶片的气孔限制因素准则。  相似文献   

9.
叶肉导度和叶片导水率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重要过程,叶肉导度通过影响从气孔下腔到Rubisco酶位点的二氧化碳浓度梯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而叶片导水率则通过影响水分供应或气孔行为来影响光合作用,然而对这两个生理过程之间的协同性研究较少。本研究选择9种红树林植物为研究对象,探讨盐生环境下植物叶肉导度和叶片导水率的协同性及其与叶片解剖结构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9种红树林植物叶片导水率(0.78~5.83 mmol·m~(-2)·s~(-1)·MPa-1)、叶肉导度(0.06~0.36 mol·m~(-2)·s~(-1))、最大光合速率(7.23~23.71μmol·m~(-2)·s~(-1))等特征的差别较大;叶肉导度与最大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比叶重无显著相关性,其原因是由于比叶重与叶片厚度、叶片密度不存在相关性;叶脉密度与气孔密度呈较强的相关性,说明红树林植物叶片水分运输与散失相关的叶片结构之间存在协同关系;叶片导水率不受叶脉密度影响,并且与叶肉导度、最大光合速率也不存在相关性,这很可能与红树林植物叶片的肉质化、有发达的储水组织有关,体现了红树林植物叶片结构和功能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0.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植物的影响是目前植物生态学研究中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主要关注植物地上部分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改变,而对根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变化以及根与叶变化之间潜在联系的研究较少。该文以三年生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CO_2浓度倍增(从350μmol·mol~(–1)增加到700μmol·mol~(–1))试验,研究当年生针叶和根尖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1)CO_2浓度倍增处理的红松幼苗,气孔密度显著降低,叶肉组织面积、木质部及韧皮部面积明显增加;(2)CO_2浓度倍增导致红松幼苗根尖直径增粗,皮层厚度和层数显著增加,管胞直径变小;(3)高CO_2浓度处理下,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降低,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同时根尖的导水率显著下降,但管胞的抗栓塞能力显著提高。这些结果显示,叶和根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在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具有一致的响应。未来研究中应该同时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对植物地上和地下器官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MDM2蛋白及其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MDM2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分子杂交和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肝组织(各20例),正常肝组织(5例)中MDM2蛋白及其mRNA 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MDM2蛋白免疫组织化学阳性反应颗粒的平均光密度分别为:0.404±0.105, 0.302±0.067, 0.087±0.034.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肝组织、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DM2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而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均呈阴性.结论 MDM2过度表达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H2O2与H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麦品种洛夫林10为材料,与叶锈菌生理小种165和260分别组成亲和组合和不亲和组合.以荧光探针DCFHDA标记H2O2的变化,并借助荧光显微镜原位地直观显现了叶锈菌侵染过程中小麦叶片中H2O2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亲和组合中H2O2爆发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接种后12h;不亲和组合中表现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接种后12h和20h,第二个峰比第一个高约一倍,且不亲和组合中H2O2爆发的强度远远大于亲和组合.另外,通过药理学试验,采用活体注射法对小麦叶片在接种叶锈菌小种260之前分别预注射抗氧化药物AsA、DTT以及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和咪唑.观察这些药物对不亲和组合中寄主叶片产生的H2O2和HR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氧化药物和NADPH氧化酶抑制剂均使寄主叶片中H2O2爆发的强度降低,表现在两个H2O2峰均受到抑制,其中第二个峰受抑制的程度更明显,同时寄主细胞发生HR的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13.
肺癌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Cox-2和凋亡相关蛋白Bcl-2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16例肺癌患者组织中Cox-2和Bcl-2蛋白表达水平;并用Cd34标记血管来计数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结果116例肺癌中,Cox-2蛋白阳性78例(67.2%);Bcl-2蛋白阳性60例(51.73%)。Cox-2蛋白阳性表达在I期57.6%(34/59),Ⅱ期61.9%(13/21),Ⅲ期86.1%(31/36),与肿瘤TNM分期(P=0.014)关系密切,同时与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9)关系密切,无淋巴结转移Cox-2蛋白阳性58.2%(46/79),有淋巴结转移85.3%(29/34),且阳性表达的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39.76±6.041)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32.84±7.171)(P=0.000),有统计学意义。Cox-2和Bcl-2蛋白共同表达阴性25例,共同表达阳性47例,有明显相关性(P=0.008)。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的转移(P=0.004)和Cox-2蛋白的阳性表达(P=0.000)是本组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Cox-2能增加Bcl-2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4.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直观地显示出辛德毕斯病毒的nsP2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以及它在核内的分布.将含有nsP2蛋白的一段SbV的cDNA转染细胞,结果表明,单独表达的nsP2仍可进入细胞核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实验通过对16-28周人胚胎呼吸系统NDRG2表达的研究,旨在阐明NDRG2在16-28周人胚胎呼吸系统中的表达规律,为进一步明确新的发育相关基因ndrg2的功能提供依据。方法搜集16-28周胎儿呼吸系统的肺和气管组织,制成石蜡切片,用抗NDRG2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ABC法),从蛋白质水平观察NDRG2表达情况。统计阳性细胞数,利用统计学方法,判断不同胎龄的肺和气管间NDRG2表达有无差别。结果免疫组化染色表明,NDRG2在16-28周胚胎呼吸系统中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位于上皮细胞的胞浆中,但是不同胎龄之间NDRG2的表达未见显著差别。结论NDRG2在16-28周胚胎呼吸系统中有广泛的表达,提示NDRG2在早期胚胎的呼吸系统上皮细胞的生长与发育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而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上皮细胞的胞浆中,说明NDRG2可能是一种胞浆蛋白。  相似文献   

16.
烟草叶片发育过程中光合功能衰退与H2O2积累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cv NC89)为材料,研究了叶片发育过程中H2O2积累与叶绿体光合功能衰退、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关联。结果表明,光合功能衰退过程中,各光合参数均表现为先缓慢后快速的下降趋势,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PCase)活性下降较电子传递活性下降迅速,H2O2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RuBPCase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负相关。H2O2的定位染色也证实光合功能衰退与H2O2积累密切相关。APX和GR在光合功能可逆衰退阶段维持较高水平,不可逆衰退阶段下降稍快。烟草叶片光合功能衰退快于AsA—GSH循环运转的下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高压液相法测定ATP的代谢,探讨其对中性粒细胞H2O2产生双重作用的机制。结果显示,ATP本身不能激活中性粒细胞产生H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检测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的表达和ER、PR及c-erbB-2蛋白表达特点,探讨BRCA2的表达与ER、PR及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了42例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中ER、PR、c-erbB-2和BRCA2蛋白表达,根据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分组进行BRCA2表达阳性率统计学分析。结果BRCA2蛋白表达阳性15例(35.7%);BRCA2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于或等于60岁与小于60岁两年龄组间、男女组间、鳞状细胞癌组与腺癌组间及其分化程度以及c-erbB-2表达阳性组与阴性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间BRCA2蛋白表达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R、PR在所有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中均为阴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可见BRCA2和c-erbB-2的表达,其两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提示BRCA2和c-erbB-2可作为反映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特征的一个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ox-2和Suvrivin蛋白在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和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病理科1999-2006年手术切除及活检的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标本共40例,另取癌周围组织5例作对照。眼睑基底细胞癌发病年龄20-68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细胞内Cox-2和Suvr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Cox-2和Suvrivin蛋白在以上各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COX-2蛋白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COX-2蛋白呈低表达。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中Suvrivin蛋白呈高表达;癌旁组织中Suvrivin蛋白呈低表达。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眼睑基底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COX-2和Suvrivin蛋白的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OX-2、Survivin在眼睑BCC中的异常表达,对眼睑BCC的发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细胞的动态表达,探讨其在脑缺血神经损伤与修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MCAO),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结合共聚焦显微镜成像观察sham组及脑缺血后3d,7d,30d不同时间点缺血边缘区的海马CA1区和皮层区NG2的动态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边缘区海马和皮层NG2胶质细胞表达增加,缺血后7d最明显。结论脑缺血后缺血边缘区存在NG2细胞的增生和形态变化可能与脑缺血后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