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在农业方面的重要性早在本世纪初已为印度学者所认识。但是系统的和有计划的开展土壤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还是从60年代初期才开始。对这一学科的早期工作是在科伊姆巴拉尔(Coimbafore),浦那(Poona)和普沙(Pusa)进行的。随着土壤微生物学作为土壤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被认识之后,研究场所在IRIT,新德里(New Delhi)康波(Kan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一个有机-无机复合体,生活在其中的微生物不仅受着土壤环境的制约,而且也能动地影响着土壤,在土壤肥力、植物营养和土壤净化方面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分布、活动、变化规律和在物质及能量上的转化作用,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然而,土壤是一个具有气相、液相、固相的非均一系统,又是一个不透明体。微生物在其  相似文献   

3.
4.
英国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研究有较好的基础。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已故的Street教授在这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主持召开了1974年第三届国际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会议。由于Street教授多年的努力,并利用在莱斯特(Leicester)大学植物系他主持的组织培养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人材。近十几年来,英国的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下面就作者在英工作两年期间的所见所闻作一介绍。长期以来,Street教授的实验室一直是国际  相似文献   

5.
第87届美国微生物学年会于1987年3月1—6日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召开。美国微生物学会号称全世界最大的生物类学会。会员人数众多,涉及的分支学科及相关学科极广。本次年会有1.3万人申请参加。注册人数约1万。按分支学科分为5个大组,21个分部(Division)。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中国土壤微生物学的展望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从土壤微生物生态和资源开发利用、根际微生物、生物固氮、菌根及内生真菌、土壤生物化学、环境污染防治及生物净化微生物、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实现土壤微生物资源、陆地 海洋微生物资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开发研究及其产业化等 8个方面 ,阐述了我国土壤微生物研究成就 ,今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及推动微生物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方面的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土壤健康的指示作用   总被引:70,自引:0,他引:70  
土壤健康是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作者通过概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阐明了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健康的生物指示功能。研究表明: 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所占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肥力水平: 在土壤性质和肥水条件较好的土壤中, 细菌所占比率较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 而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的比值(Cmic : Corg)和土壤微生物代谢熵(qCO2)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有机碳的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 土壤酶活性高的土壤中,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也高。因此, 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 并可用作评价土壤健康的生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士壤微生物生态及生物固氨考查组一行3人,于1981年11月24日至12月5日对日本进行了考查。在日期间先后访问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广岛大学、大阪府立大学、东北大学、名古屋大学、爱知县农业综合试验场、农林水产省农业技术研究所和农林水产林业试验场等。通过对以上单位的参观访问,使我们了解到日本目前在土壤微生物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概况。  相似文献   

9.
太行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微生物学特征变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为评价太行山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微生物学特征,比较分析了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针叶纯林、落叶阔叶纯林、灌丛和裸露地6种不同植被群落中的土壤微生物区系、微生物生物量和呼吸强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6种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的微生物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灌丛地在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两项指标中均为最高,其余植被群落在这两项指标中的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落叶阔叶纯林>针阔混交林>针叶纯林>针叶混交林>裸地,土壤呼吸强度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进行退化山地的植被恢复时,应充分重视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亚热带5个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学性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亚热带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对疏草荒地(Barren grassland)、纯杉木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 forest)、纯樟树林(Cinnamomum camphora forest)、杉木樟树混交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innamomum camphora mixed forest)和自然恢复地(Nature recovery)等5种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学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0~20、20~40和40~60 cm土层,纯樟树林、杉木樟树混交林和自然恢复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基础呼吸显著高于疏草荒地和纯杉木林(P0.05),而他们的代谢熵低于疏草荒地和纯杉木林(P0.05);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基础呼吸显著减小(P0.05),代谢熵显著增大(P0.05)。土壤容重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基础呼吸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代谢熵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基础呼吸均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代谢熵与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和有效磷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自然恢复地、纯樟树林和杉木樟树混交林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有明显促进作用,而疏草荒地和纯杉木林对土壤改良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微生物学学科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概况,分析了各分支学科和各类别项目申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科研人员今后的项目申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二届分析微生物学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0至24日在重庆北碚举行,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人民解放军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卫生防疫、商检机构、医院和工厂的15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是在中国微生物学会普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的关怀指导下,委托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会同四川仪表九厂和重庆光学仪器厂具体筹备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谢少文教授,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名誉所长高尚荫教授和军事医学科学院陈宁庆教授都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并对今后我国分析微生物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方向性意见,指出技术和方法学在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学科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概况,分析了各分支学科和各类别项目申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评审会前网络投票试点的做法,以期为科研人员今后的项目申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凋落物化学组成对土壤微生物学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4  
胡亚林  汪思龙  黄宇  于小军 《生态学报》2005,25(10):2662-2668
通过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单一施加杉木(Cunn inghan ia lancceola ta(L am b)Hook.)叶凋落物,杉木(C.lancceola ta)和桤木(A lnus crem astogyne Burk ill)混合凋落物,杉木(C.lancceola ta)和枫香(L iqu id am ba f orm osana H ance)混合凋落物,杉木(C.lancceola ta)、桤木(A.crem astogyne)、枫香(L.f orm osana)混合凋落物对土壤化学性状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代谢熵(qCO2)、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学性状比土壤化学性状对不同凋落物处理的效应反应更敏感;与单一杉木叶凋落物比较,混合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明显增加,土壤脲酶、蔗糖酶、脱氢酶活性升高;土壤代谢熵(qCO2)和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有下降趋势;另外,研究结果也表明,不同树种的叶凋落物混合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有桤木叶的混合凋落物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效果似乎更明显。  相似文献   

15.
摘要:本文介绍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微生物学学科项目申请、受理和资助概况,分析了各分支学科和各项目类别申请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微生物学学科资助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够为本学科科研人员今后的项目申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温带草原退化对土壤剖面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草地退化已成为我国草原当前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揭示退化程度对温带草原土壤剖面微生物学特征的影响规律。【方法】以内蒙古温带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成熟自然草地以及中、重度退化草地和极度退化草地4种典型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按不同土壤深度分层采样并进行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在不同退化样地中呈现出一致的趋势:成熟自然样地中度退化样地重度退化样地极度退化样地;10-2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学特征与表层的差异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少,甚至在极度退化样地中10-20 cm层土壤微生物指标高于表层。【结论】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酶活性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同时,退化程度越严重,表层与10–20 cm土层之间土壤微生物学特征的差异越小。这一结果为评价草地退化程度提供了新思路,为温带草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长期施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_2SO_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29年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长期施肥均能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各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均随水稻生育期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于齐穗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达到最低值;其中,以60%有机肥和30%有机肥处理双季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大小顺序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秸秆还田化肥无肥。长期有机无机配施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提高土壤肥力效果最好。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熵可以反映土壤质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学     
正主编:邓子新陈峰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8月ISBN:978-7-04-046769-7定价:48.00元内容简介本书由上海交通大学邓子新院士牵头,由国内9所高校从事微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的老师共同编写而成,紧扣微生物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从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入手,再论及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和基因重组技术,并对微生物生态学、宏基因组学与微生物演化进行阐述,反映了现代微生物学和微生物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学     
<正> 从聚丙烯酞胺凝胶中有效地电泳转移DNA片段到硝酸纤维素纸上的方法得到发展。此法已用于带有小牛胸腺载体DNA的未经处理的Xl74-RF-DNA和用NaOH处理过的变性DNA。制备好末端标记的限制性片段,进行样品的聚丙烯酸胺凝胶电泳。  相似文献   

20.
宋桂经   《微生物学通报》1994,21(6):376-378
日本的微生物学研究动态宋桂经(山东大学微生物研究所,济南250100)根据我校发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需要,受国家教委和山东大学的委派,于1993年去日本,先后访问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五所大学,理化学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所,协和发酵,日本新药等五个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