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青藏高原东缘常见40种禾本科植物种子大小变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青藏高原东缘常见禾本科植物的种子,测量并计算种子的长、宽、高、质量等9项形态学指标,将上述指标分别与海拔高度、种子质量和种子总体方差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①种子的各表型性状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其中种子长/高的变异系数最高,而种子质量的变异系数最低,表明种子质量较稳定。②相关性分析表明种子的长与种子质量间有较强的相关性;海拔高度与禾本科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沿海拔梯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高、种子宽/种子长和种子质量逐步减小;总体方差与种子长/种子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认为可以用种子长/高替代总体方差来衡量禾本科种子的整体形态;海拔是影响禾本科种子大小及变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白菜种子和萝卜种子是探究种子萌发实验的好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都渴望种子萌发快、易观察、易激发学生兴趣且价格便宜。北方常见的种子有白菜种子、萝卜种子、大豆种子、绿豆种子、番茄种子、玉米种子、菠菜种子、辣椒种子和香菜种子。我们对这几种新收获的种子在萌发的时间上进行了探究,采取单因子变量实验。方法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3.
壳斗科三种植物种子大小对昆虫寄生及种子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内的寄生昆虫可以严重影响种子的发育、损害种子活力。种子足余策略理论认为大种子有利于抵御和适应昆虫寄生取食,但动物最优觅食理论推测,大种子更易遭受昆虫寄生。为对这两种对立观点进行验证,本实验以青冈、苦槠和麻栎各2个种群的种子为材料,对昆虫寄生与完好种子间的体积和萌发率进行比较,并对寄生种子萌发率与种子体积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在6个种群的种子中,只有松阳麻栎和青冈种群的寄生种子体积大于完好种子,其余4个种群的寄生种子体积小于完好种子,但这种差异不显著;(2)所有寄生种子的整体萌发率(18%)显著低于完好种子(45.66%)(P<0.001),在不同种群内,寄生种子的萌发率也分别显著低于完好种子。(3)比较同种植物体积差异显著的寄生种子的萌发率发现,大种子总比小种子具有更高的萌发率,但差异不显著;在不同植物的寄生种子间比较时,体积最大的麻栎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体积较小的青冈和苦槠种子。研究结果表明,象虫在种子上产卵时对大种子没有选择偏好,在昆虫寄生取食严重损害种子活力的压力下,大种子比小种子具有更强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4.
漫谈种子     
在浩瀚的植物世界中,各种植物的种子千奇百怪,令人眼花缭乱。 1.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形形色色,千姿百态。油菜、碗豆的种子为圆球形;大豆种子为椭圆形;菜豆的种子为肾形;蓖麻种子为扁椭圆形;棉花种子为卵圆形;瓜类种子为扁卵形;麦类种子为纺锤形;豆薯种子近方形;养麦种子为三棱形;黄花苜蓿种子为螺旋形;葱的种子为盾形;“春城无处不飞花”,描绘了漫天飞舞的柳树种子;而“串串银钱通人杯”,是对榆树种子的形象比喻。 2.种子的体积和重量复椰子树所结的果实,大如蓝球,重达25公斤左右,它的内果  相似文献   

5.
南亚热带森林木本植物种子萌发和储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南亚热带森林 90种木本植物的种子和果实的大小、含水量等特征及种子萌发 ,并对其中有足够萌发个体的种 (45种 )进行了萌发分析和对有足够萌发个体和足够种子的种 (41种 )进行了种子或果实储存对萌发影响的研究。肉质果实种子和肉质种子萌发率较干燥种子高 ,两者差异显著。大多数种播种 6 0d内萌发。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较干燥种子的休眠期长 ,留土萌发种子较出土萌发种子休眠期长。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之间、夏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与冬季和春季成熟的肉质果实的种子之间休眠期长短差异不显著。萌发率与新鲜种子含水量无显著的相关 ,但种子中水分含量的减少明显影响萌发率 ,尤其是在种子自然干燥的最初 3d。当种子的水分含量减至 2 0 % (约在种子自然干燥 10~ 14d)时 ,种子萌发率降至很低。萌发率随储存时间 (密封 ,(4± 1)℃ )而下降 ,但储存一个月下降不大 (- 8.3% ) ,储存 3个月后 ,显著下降。果实储存与种子储存之间、大种子种与小种子种储存之间、肉质果实的种子和肉质种子储存与干燥种子储存之间 ,萌发率差异一般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火柴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代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火柴头具有地上茎和地下生殖枝同时开花结实的特性,产生地上大、小种子和地下大、小种子4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对4种类型种子的研究表明,地下大种子、小种子,地上大种子、小种子的平均百粒重有极显著差异,分别是1.0547g、0.4400g、0.5980g和0.3145g。火柴头种子的萌发很不整齐,特别是小种子。萌发持续时间很长。地上大种子和地下大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没有显著差异,均在97%左右,但地下大种子的种子活力要明显高于地上大种子。地下小种子的萌发率要高于地上小种子,达80%左右,而且其种子活力也明显高于地上小种子。4种种子形成的幼苗第1片真叶的生物量有极显著差异,其大小顺序依次是地下大种〉地上大种〉地下小种〉地上小种。在正常情况下,火柴头的繁殖投资以地上种子特别是地上小种子为主,在面临损伤逆境条件时,依靠高繁殖代价的地下种子特别是地下大种子。来降低其物种生存的风险,保持其种群的繁衍。  相似文献   

7.
种子顽拗性的形成机理及其保存技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将种子分为正常性种子、顽拗性种子和中间性种子。顽拗性种子在发育的末期不经历成熟脱水.脱落时有相对高的含水量,并且对低温和脱水干燥非常敏感。在自然界,顽拗性种子存在一个连续群,即低度、中度和高度顽拗性种子,其差异在于对脱水伤害的敏感程度。影响种子顽拗性的因素,既有种子本身的生理生化物质基础,也有种子在母株上发育过程中所经受的外界环境的影响。目前,对种子脱水耐性的分子机制及其保存技术研究得较多。本文综述了有关顽拗性种子研究的近期进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子寿命是衡量种子质量高低的关键指标之一,直接关系到种子萌发、萌发后幼苗的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高低。种子寿命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影响种子寿命的因素包括环境因素、种子自身的结构、营养成分组成及含量以及调控种子寿命相关的关键基因。研究储藏过程中种子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相应关键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掌握调控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对于减少种子内部能量消耗,进一步延长种子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调控种子寿命的生理及分子机制,重点阐述了调控种子寿命的相关关键基因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各种外部因素对种子寿命的调控机理。  相似文献   

9.
稀有植物云南金钱槭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测定,云南金钱槭迁地保护地的种子千粒重为2346.5g,与就地保护地文山老君山马鹿塘的种子千粒重3255.6g相比,其种子千粒重要轻些。四唑(TTC,0.3%)染色测种子生活力的结果表明:①在25℃水环境下60d种子就没有生活力;②野外贮藏种子180d有52%种子有生活力;③种子贮藏510d;花盆中有58%种子有生活力;室内有24%种子有生活力;4℃有96%种子有生活力;15℃有36%种子有生活力;25℃种子没有生活力。在6℃条件下去外种皮,种子5个月发芽率达98%,而恒温15℃、25℃、30℃、和变温条件下都没有一粒种子萌发。低温(6℃)是云南金钱槭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种子萌发不需光。野外播种经过一冬有17.2%种子发芽,花盆播种经过两冬一夏有58%种子发芽。种子有具有的特性是其在自然条件状态下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上有35万种植物,其中将近2/3是靠种子繁衍的。植物王国争奇斗艳,种子世界自然也是异彩纷呈。种子的形状种子的形状千奇百怪。且不说那些奇花异草,咱们常见的种子就长得各不相同:蚕豆和菜豆的种子是肾脏形的;豌豆和龙眼的种子是圆球状的;花生和大豆的种子是椭圆形的;瓜类的种子是扁圆形的……为了方便传播,许多种子还给自己加上了额外的  相似文献   

11.
种子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种子雨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空间从母株上散落的种子量。种子雨的组成和大小具有时空异质性。种子雨的空间异质性表现在种子雨的组成和大小因群落而异,种群间的种子雨因种群而异,种群内部的种子雨因个体而异;种子雨的时间异质性表现在不管是群落、种群还是种群内部的个体,其种子雨既具有季节动态,又具有年际变化。种子雨、种子库、幼苗库和地上植被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种子雨的研究对更好地了解种群和群落动态等具有重要意义。应用现代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染料法等研究种子雨的散布过程和种子命运将是未来种子雨研究的热点,种子雨和种子库的结合研究及其与动植物关系的研究尚需加强。  相似文献   

12.
种子生态学: 种子在群落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种子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生态学研究中,其涵义要比植物学上种子的概念宽泛有时也指果实。作为种子植物生活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种子从其发生、发育到成熟、传播、萌发以至成苗都与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着。因而种子生态学是研究种子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种子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种子发育与成熟的环境调节(生殖分配和结实格局)、种子性状、种子捕食、种子传播(包括种子雨)、种子库、种子休眠、种子萌发、幼苗建成和种群更新等,其中种子传播、土壤种子库、种子休眠与萌发是研究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3.
金钟藤种子低萌发率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钟藤种子在室内萌发率很低,为进一步探讨金钟藤种子的特性,阐明其种子萌发率低的主要原因,对金钟藤种皮的透水性、种子解剖结构、种子活力和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物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钟藤种皮透水性较差,完整种子比破皮种子吸水达到最高水平慢38h;种子空瘪粒多,占所有种子的30%;种子活力较低,平均活力仅为35%;金钟藤种子甲醇粗提液对白菜种子萌发率、根长和芽长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浸提液浓度在25mg/mL时,严重抑制白菜种子萌发和生长,即金钟藤种子内部含有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金钟藤种子萌发率低,表明其近年来突发性蔓延成灾主要不是由种子生成新个体造成的,导致其蔓延成灾的关键因素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光照和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对大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对大百合种子的萌发有明显促进作用,可提高种子萌发率。种子萌发率以24 h光照20℃恒温最佳。避光条件下温度对大百合种子萌发有影响,其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11 d开始萌动,3周左右萌发完全,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其种子萌发率下降。萌发前经不同预处理的大百合种子的萌发率不同。同一果实内中部种子萌发最好,上部种子次之,下部种子最差,上、中、下三部分种子萌发率与其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干旱胁迫下白刺花种子大小与萌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大小与种子萌发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是植物种子萌发对策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采用PEG模拟干旱法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强度(0,5%,10%,15%,20%)下,白刺花(Sophora davidii)种子萌发进程、种子大小与种子萌发及种子命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干旱胁迫下,白刺花种子具有相似的萌发进程,但中度干旱处理(10%PEG)萌发率显著高于零干旱(0%PEG)和重度干旱处理(P0.05),重度干旱处理(20%PEG)种子萌发开始时间晚于零干旱和中度干旱处理;种子大小与种子萌发开始时间的关系表现为零干旱处理下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中度干旱处理(5%PEG,10%PEG)下无相关关系,重度干旱处理(15%PEG,20%PEG)下呈负二次曲线关系;种子大小对种子命运的影响表现为零干旱处理有利于大、小种子萌发和小种子休眠,中度干旱处理(10%PEG)增加中等种子萌发、大种子休眠和小种子死亡风险,重度干旱处理(15%PEG,20%PEG)增加大种子死亡风险、中等种子和小种子休眠。综合分析表明,白刺花种子大小与萌发行为及种子命运的关系具有较强的环境依赖性,即种子萌发行为表现为顺境下种子越大萌发越快,逆境下小种子和大种子较中等种子萌发更快;种子命运表现为顺境增加种子死亡的风险,中度干扰有利于种子萌发,逆境则有利于种子休眠。  相似文献   

16.
杜宁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534-534,558
Roberts(1973)根据种子的贮藏行为把种子分为正常性种子和顽拗性种子,Ellis(1990)等认为红这两者之间还存在中间类型即中间型种子。种子的顽拗性是一个数量性状,具有连续性:分为低度顽拗性种子、中度顽拗性种子、高度顽拗性种子。具顽拗性种子的植物主要来自两类:一类为水生植物,如:茭白、菱等;另一类主要是具大粒种子的多年生木本,包括热带作物,热带水果,热带林木,如:可可,红毛丹等。  相似文献   

17.
鼠类对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扩散及存活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张知彬  王福生 《生态学报》2001,21(5):839-845
虽然有关鼠类搬运森林种子的证据已很清楚,但这些初移走种子的存活情况却知之甚少。提出了一个新的标记和跟踪种子的方法--标签法,即将种子拴一带有编码的细长金属片,研究了北京东灵山地区山杏(Prunus armeniaca)种子的扩散距离和存活率。于1998年6月19-20日,7月3日和10月23日共在24个样点释放1440粒山杏种子。几科所有释放的种子在10d内被鼠类取走,夏天释放的种子比秋天释放的种子消失的速度快。大多数种子的扩散距离在20m以内,小于鼠类的活动距离,鼠类吃掉种子的速度很快,但当种子变得稀少时,种子存活率有所提高。山杏种子6、7月份的每日存活率小于其它月份的每日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超干种子的膜功能与糖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两相法分离种子质膜,研究超干处理对种子质膜ATP酶活力及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榆树(Ulmus pumilaL)种子经超干处理后,在人工老化和自然老化条件下,与在-20℃条件下贮藏的种子比较,超干贮藏种子质膜ATP酶活力和微粘度无显著变化,过干贮藏种子的效应虽有所下降,但仍比高含水量室温贮藏的对照种子为好。此结果与超干种子具较高活力水平完全一致。说明超干贮藏种子保持了质膜的生理功能。因此提高了种子的耐藏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显示超干种子中还原糖/非还原糖的比值低于高含水量种子,积累的蔗糖,水苏糖含量与超干种子的耐干力有关。玉米(Zea maysL.)种子中不含水苏糖,这可能是玉米种子较其他种子耐干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四川大头萘6个分布地,7个地理种群种子大小变异特征、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特征。结果表明,种子大小地理变异,南方种群种子变异较大,北方种上对较小,云南文山的种子最大最重,广西阳塑最轻最小,且最重约为最轻的2~3倍,不同种群种子萌发率也存在差异。南方种子差异较大,北方种子差异较小,大种子普遍有较高萌发率。种子太小小对苗生长速率、苗高、生物量(鲜重)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种子萌发和休眠的调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种子的萌发和休眠受外界因子和种子本身的特征如种子的结构、植物激素的含量以及种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等的影响。在种子发育后期,种子成熟脱水,处于发育停滞(develop-mental arrest)。在这个阶段,种子可能是休眠(初生休眠)或者是非休眠(图1)。休眠种子不可能被完全适合的萌发条件诱导萌发。通常应用一定的温度范围能够打破干燥种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