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基于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对中亚热带南酸枣林13个乔木树种、14种灌木、16种草本植物的种间联结性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总体种间关系分别为不显著负关联、显著负关联和不显著正关联;χ2检验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均为负关联种对占较大优势,分别占总种对数的80.77%、80.22%和83.33%,正关联种对数次之,分别占总种对数的16.67%、18.68%和16.67%,无关联种对数为2对;Pearson相关检验乔木层有正关联种对41对、负关联种对37对、正负关联比为1.11,灌木层有正关联种对34对、负关联种对57对、正负关联比为0.60,草本层有正关联种对43对、负关联种对77对、正负关联比为0.56;Spearman秩相关检验乔木层有正关联种对40对、负关联种对37对、无关联种对1对、正负关联比为1.08,灌木层有正关联种对35对、负关联种对55对、无关联种对1对、正负关联比为0.64,草本层有正关联种对45对、负关联种对74对、无关联种对1对、正负关联比为0.61。  相似文献   

2.
5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转运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芦苇、水葱、千屈菜、扁秆藨草、长苞香蒲5种湿地植物进行盆栽实验,比较它们对土壤中的5种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特性,分析重金属在各植物体和土壤中的动态分布,以评价所测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综合富集能力,为利用植物修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1)种植湿地植物对土壤重金属的富集效果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土壤中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含量均呈下降趋势。(2)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富集效果差异显著,其中水葱根部对重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芦苇根部对重金属铬、汞、铅、锌的富集系数均最大,千屈菜、扁秆藨草和长苞香蒲根部对5种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均较小;芦苇地上部分对金属镉的富集系数最大,千屈菜地上部分对金属铬、汞、铅的富集系数均最大,水葱地上部分对金属锌的富集系数最大。(3)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镉、铬、汞、铅、锌的转移系数差异显著,其中扁秆藨草对土壤中镉、铬、铅、锌的转移系数均为最大,对铬和锌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长苞香蒲对铬的转移系数大于1,仅次于扁秆藨草。其他3种植物对5种重金属的转移系数均小于1。研究表明,5种湿地植物对重金属Cd、Cr、Hg、Pb、Zn都有富集和转移的能力,但不同植物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3.
有机酸对Pb、Cd的络合作用将其对土壤吸附Pb、Cd的影响和植株效应差异的研究表明,柠檬酸、草酸与Pb、Cd络合能力的大小与重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络合作用影响土壤对Pb、Cd的吸附量,柠檬酸降低土壤对Pb、Cd的吸附,草酸则增加土壤对Pb、Cd的吸附.水培试验表明,柠檬酸可减轻Pb对小麦、水稻幼苗的毒害.柠檬酸对Cd的植株外观毒性效应影响不显著,但能促使植株茎叶、根中Cd含量下降.Pb和Cd复合处理条件下,Cd存在促使水稻植株对Pb吸收量增加,Pb存在抑制水稻植株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4.
南京栖霞山地区树木元素富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树木元素富集系数(T/S)来研究南京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区树木—土壤系统中元素的富集特性。结果表明,树木对土壤中K、P二个元素的吸收基本与树种和开矿活动关系不大。黑松对Cr、Al,马尾松对Mn、Pb、Co、Ni、枫杨对P,刺槐对Mg、Na,Ti,栎对Zn、Ca、K、Fe、Sr、Ba、V,槐树对Cu均有最大的富集系数。黑松树龄对Co、K、Zn含量和Ca的富集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另外,Co—Ni、Sr—Ba的T/S曲线分别呈正相关,表现出这两组元素各自的地球化学共轭性。  相似文献   

5.
从患病草龟病灶分离到几株优势菌,对该菌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在普通肉汤培养基上进行观察。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克隆、测定,并对其DNA进行测序,在NCBI上进行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对该菌的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基于形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基因序列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为荧光假单胞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对复方新诺明、氧氟沙星、恩诺沙星、诺氟沙星高度敏感,对卡那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氯霉素中度敏感,对头孢噻吩、甲氧苄啶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医院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各科室送检的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对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6-2018年分别分离出病原菌1459、1647、171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分别为占57.78%、55.43%、54.24%,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占37.97%、39.34%、43.25%,真菌分别占4.25%、5.22%、2.51%。2016-2018年,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逐年降低,对厄他培南耐药率呈明显的升高趋势;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逐年降低,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上升;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明显降低,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克林霉素的耐药率明显升高,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降低,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均不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均不耐药,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不耐药,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均高度耐药。结论:造成血流感染(BSI)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对常用的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减少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黑龙江省东宁地区的4年生平欧杂交榛(Corylus heterophylla×Corylus avellana)联合施用不同浓度的硼(0.2%、0.3%、0.4%)、锌(0.3%、0.4%、0.5%)肥处理,研究两种微量元素对平欧杂交榛光合生理、结实、果仁和叶片营养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硼、锌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显著,其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影响极显著。(2)硼对出仁率影响极显著,对果仁重影响显著,对单果重和座果率影响不显著。锌对单果重和果仁重影响极显著,对出仁率影响显著,对座果率影响不显著。硼、锌交互作用对出仁率影响显著,对单果重、果仁重和座果率影响不显著。(3)硼、锌和其交互作用对果仁脂肪酸含量、果仁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硼、锌和其交互作用对4年生平欧杂交榛的生理和结实影响明显,提高了平欧杂交榛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同时对果仁重、出仁率和单果重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本地区4年生平欧杂交榛硼、锌叶面施肥的浓度分别以0.3%和0.4%为宜。  相似文献   

8.
薛妙男  黄广  麦适秋   《广西植物》1985,(2):107-110
本文以沙田柚为材料,对其染色体组型及带型进行了观察分析。组型分析:染色体数目2n=18,根据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成大小染色体两种类型,前者包括1、2、3、4和5对,后者为6、7、8和9对,根据臂比,9对染色体能够被分成中部着丝点和近中着丝点染色体两种类型。即第5、7,9对为亚中部着丝点,其余为中部着丝点,第6对染色体上有随体;Giemsa带型:除第二对染色体只显中间带外,其余都显着丝点带,并在3、4、8对染色体短臂上和2、3、1对染色体长臂上均显端带,第2、3,6对同源染色体之间的C带显示杂合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然抗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杯碟法和微孔板法测定天然抗菌剂对5种致病菌的抑菌圈大小、最小抑菌浓度(MIC)及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结果 1%天然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和黑曲霉的抑菌圈分别是14.47 mm、10.67 mm、9.13 mm、28.13 mm、10.53 mm;天然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和黑曲霉的MIC分别是0.08%、0.16%、0.63%、0.08%、0.16%,阳性对照(Sensiva SC50)对这5种菌的MIC分别是0.16%、0.16%、0.31%、0.16%、0.13%;天然抗菌的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分别为0.08%、0.06%、0.05%、0.09%、0.06%、0.07%、0.10%、0.06%、0.09%、0.07%。结论天然抗菌剂对这5种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念珠菌的抑制效果优于阳性对照,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效果与阳性药相当,对绿脓杆菌的效果略差于阳性药,对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在食用菌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食用菌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性能及重金属对食用菌生长代谢的影响。从供试的香菇、凤尾菇、金针菇及木耳等食用菌研究表明:对Hg、Pb、As、Ni、Cd、Cu、Zn等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其中对Hg的富集是极显著的,但对Pb则不明显。从福建省食用菌生产点采样测定结果看,子实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不超标。上述重金属对食用菌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尤其以Hg和As为突出。对产量影响的顺序以香菇最大、凤尾菇次之、金针菇较弱。重金属在一定范围内对香菇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有激活作用,对纤维素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为我国特有的珍稀保护植物,5月开花受精以后,以裸露的子房(未发育的幼果)渡过漫长的冬季,次年9月果实成熟,其有性生殖过程持续17个月之久,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越冬策略;子房壁和花托表面形成类似周皮的次生保护组织,花托膨大并向下延伸包围果柄,与裸露的子房形成了一个“越冬复合体”。子房壁和膨大花托的基本组织中积累大量淀粉粒,有些细胞形成粘液腔,或发育成含簇晶或单宁的异细胞。瘿椒树特殊的越冬策略体现了它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对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半薄切片和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er)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1)瘿椒树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周缘细胞平周分裂2次成为4层细胞,其中有些细胞仍能进行一次平周分裂,最后分别发育成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为分泌型。(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产生四面体型四分体。雄花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两性花花粉败育。(3)子房为1室1胚珠,双珠被,厚珠心,基生胎座,倒生型胚珠。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产生三分体和少量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大孢子为功能大孢子。其雌配子体发育为蓼型。成熟胚囊里,反足细胞早期退化,极核融合为次生核移向合点端,附着在合点端珠心细胞分裂形成的突起上,为胚囊发育的特殊结构。结果表明,瘿椒树花为单性花,且雌雄异株,比省沽油科其它属植物较为进化。因此,支持将瘿椒树属(Tapiscia)提升为瘿椒树科(Tapisciaceae)。  相似文献   

13.
气候变化对我国7种植物潜在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国 《广西植物》2011,31(5):595-607
利用CART(分类和回归树)模型及A2和B2气候情景,模拟分析气候变化对瘿椒树、岩高兰、延龄草、星叶草、天麻、蝟实和秃杉分布范围及空间格局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变化下,就目前适宜分布范围,瘿椒树呈增加趋势,其它植物呈缩小趋势;就新适宜及总适宜分布范围,蔚实、延龄草和瘿椒树呈增加趋势,星叶草和岩高兰呈减小趋势,天麻和秃杉在...  相似文献   

14.
银鹊树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鹊树星散分布于我国亚热带中低山一中高山地带及热带少数地区,常见于各种阔叶林的乔木层中。它适于气候凉爽、水分充沛、空气湿润的生境,具有幼树耐荫,大树耐荫性中等的习性,自然更新能力差。对土壤酸度的要求不严,可在pH4.5—8.5的各类土壤上正常生长,在富含有机质、全氮,疏松透水的土壤上生长较好。银鹊树枝叶中含有大量的矿质元素,避免枯落物的流失,对于保持森林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研究了鄂西南后河一个典型的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1400m^2的样地中自然分布有15种稀有濒危植物;群落优势种为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金钱戚(Dipteronia sinensis);主要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除银鹊树为随机分布外,都为集群分布的格局;水青树银鹊树(Tapiscia sinsis)和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种群结构呈衰老型,金钱椒、天师栗(Aesculus wilsonii)和光叶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var.vilkmorniana)种群表现为旺盛增长型结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则表现为成熟的种群结构;群落垂直分层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结构稳定,稀有濒危植物在群落中无论是在乔木层还是在其他层次中均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如果人为大量采挖稀有濒危植物小苗,群落将会演替成以水青冈等稀有濒危植物为主的群落。  相似文献   

16.
粤北和粤东北若干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的种群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0~2007年间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用核实法或样方法研究了粤北和粤东北部分山区15个县市的珍稀濒危保护野生植物,计31科40属48种.重点介绍了有新分布区或呈群落状分布的7种植物的种群大小、植株高度、年龄结构等主要特征.其中在平远新发现10株仙湖苏铁野生植株;伯乐树在连州的种群数量达160株,以幼苗为主;在仁化篦子三尖杉达300株;平远半枫荷有100株;任豆新见于清新和始兴,数量1000株以上;和平、河源和蕉岭发现苏铁蕨种群,合计数百株;始兴新发现57株银鹊树.最后分析了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的濒危等级和致危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karyomorphology of three species in Dipentodon (Dipentodontaceae), Perrottetia (Celastraceae), and Tapiscia (Tapisciaceae), namely Dipentodon sinicus, Perrottetia racemosa, and Tapiscia sinensis,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Recent molecular research has discovered clos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se three genera, which has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order Huerteales with Perrottetia being placed in Dipentodontaceae. Herein we report the chromosome numbers of D. sinicus and P. racemos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resent their karyotype formulas as 2n = 34 = 22 sm + 12 st (D. sinicus), 2n = 20 = 11 m + 9 sm (P. racemosa), and 2n = 30 = 22 m(2SAT) + 8sm (T. sinensis). Asymmetry of their karyotypes is categorized to be Type 3B in D. sinicus, Type 2A in P. racemosa, and Type 2A in T. sinensis. Each of the species shows special cytological features. Compared with Perrottetia, Dipentodon has a different basic chromosome number, a higher karyotype asymmetry, and different karyomorphology of its interphase nuclei, mitotic prophase, and metaphase. Thus,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we have reservations regarding the suggestion of placing Dipentodon and Perrottetia together in the family Dipentodontaceae.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提出了建造群落舁地保护三峡库区稀有濒危植物的方法。从地点选择、面积确定、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探讨了异地保护群落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对三峡库区及其附近的残存稀有濒危植物群落的调查,选择九宫山自然保护区的一个独特生境,设计了一个面积约3000m^2,优势种为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线槭(Dipteronia sinensis)、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r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银鹊树体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酯酶(E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淀粉酶(AMY)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球形胚时期的EST、POD、SOD、AMY同工酶活性最强;在体细胞胚胎形态建成过程中,SOD同工酶有新酶的合成,而POD同工酶则表现为活性表达增加并有新酶合...  相似文献   

20.
吕文  刘文哲 《植物学通报》2010,45(6):713-722
从开花动态、传粉昆虫、花的形态结构、繁育系统、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特有珍稀植物瘿椒树(Tapiscia sinensis Oliv.)的传粉生物学特性。瘿椒树是典型的雄全异株植物,两性花中含有功能性花粉,且自交亲和,但雄花花粉活力和萌发力是两性花的10倍以上。雄株和两性植株具有相同开花物候期,花期均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单花期为4-5天,雄花和两性花的5枚花药开裂的不同步性明显延长了散粉时间。两性花雌蕊先熟,柱头可授性较长。具有适应风媒和虫媒传粉的花部特征。传粉昆虫主要为蜜蜂科(Apidae)和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访花高峰期为8:30-10:30。维持瘿椒树雄全异株的可能机制是:雄株总体上增加了异交花粉的数量和质量;两性花的雄蕊为该物种提供了繁殖保障,同时为传粉者提供了报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