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年龄性别中国人死亡的月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死亡月分布变异系数作为月份对死亡影响程度的指标 ,对 1989年分年龄 (5岁分组 )性别中国人死亡月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年龄中国人死亡存在明显的月份集中性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高 ,其死亡月分布模式逐渐转变; 两性死亡月分布模式相似; 死亡率水平与死亡受月份影响的程度不完全一致。月份对死亡影响的程度可能与特定年龄性别人群的生理机能状况和疾病谱的季节性节律及其危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巨大的和不断增长的公共健康问题,它极大地增加了失明、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病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无人知晓糖尿病是否可以预防,直到2000年糖尿病学界仍不能确定生活方式干预是否可以延迟糖尿病的发生,也未能证实预防糖尿病能否延缓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从而减少死亡.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是第一个来回答这些问题的研究.这个研究结果表明,新诊断糖尿病23年累积死亡率为56%,比血糖正常者提前10年,其中50%是死于心血管疾病.逾90%的糖耐量受损者在随后的20年随访中会发展成为糖尿病,其中33%的人死亡,44%的人至少发生了一次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和心血管事件主要发生于随访中进展为糖尿病的人群中.小组为单位的6年的生活方式干预对糖尿病预防有长达数以十年计的后效应.生活方式干预明显减少糖尿病的严重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风险.该研究已经、正在并将继续对世界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预防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卫敬 《植物杂志》2010,(10):32-35
2010年8月11日,一个多国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这个由英国卡蒂夫大学的蒂姆·沃尔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37名英国人体内发现了被称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简称NDM-1)的“超级细菌”;  相似文献   

4.
抢救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咬伤中毒1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其斌  林可干 《蛇志》1993,5(2):25-28
本文报告1986年至1992年作者主持抢救眼镜王蛇咬伤中毒12例的临床研究结果,其中男11例,女1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1岁,农民9例.临床主要局部表现为剧痛,肿胀,部分病例有轻度坏死,所有病人均有吞咽困难、眼睑下垂、呼吸困难等神经毒表现。引起自主呼吸停止8例(67%)。心跳停止1例,经抢救死亡1例,死亡率8.33%。抢救存活11例,救活率91.67%。  相似文献   

5.
<正>冠心病诞生于20世纪初,在这短短的百年间,它就已经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和头号杀手。有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世界心脏病患者将增加2 600万人,并且发病年龄也日趋年轻化。我国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已占死亡人数的41%,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有300万,平均每分钟约死亡5人。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冠心病高发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发病率节节攀升,给我国的冠心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转换分析是一种基于贝叶斯统计的人骨年龄鉴定新方法,具有综合多种年龄标志物、不受参考样本影响、适用于老年个体等优势。本文将其用于陕西洛川月家庄墓地人骨年龄鉴定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构建出的人群死亡年龄结构、生存过程有显著差异:转换分析得到的最高寿命、平均死亡年龄明显高于传统方法,更多个体可存活至中老年。两种方法鉴定出的年龄差值受样本保存状况、年龄阶段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别。转换分析是人骨年龄鉴定方法的重大创新,使鉴定过程标准化、鉴定误差定量化。未来需使用一些年龄已知的个体开展更多验证研究,以评估该方法对我国人骨样本的适用性及不同软件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8月11日,一个多国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在英国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这个由英国卡蒂夫大学的蒂姆·沃尔什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37名英国人体内发现了被称为"新德里金属蛋白酶-1"(简称NDM-1)的"超级细菌";这种"超级细菌"具有超强的抗生素耐药性,并且自2009年  相似文献   

8.
人口死亡年龄是揭示一个族群健康状况和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指标。本文根据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时期九个墓地人骨遗存的发掘报告,运用定量统计的方法检验了人口死亡年龄分布特征。发现该区大汶口文化时期人口的死亡年龄分布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最后探讨了造成人口低死亡年龄的可能原因,并给出了这一概率分布的数学意义以及在史前人口学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孙氏家乘》,调查了从清朝的乾隆到光绪150多年间,丹阳孙氏家族死亡年龄,调查到899人,男子平均死亡年龄是46.62,女子平均死亡年龄是49.84,男、女平均死亡年龄差异非常显著(p<0.01).性别比1.51,每个家庭平均有儿子1.51个,女儿0.997个,每个家庭的平均子女数是2.51人,每个家庭平均儿子比女儿多,差异极其显著(p<0.001).从性染色体、性激素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女性平均死亡年龄之所以高于男性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经生物技术>1999年10月11日号第16页报道: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研究小组用水稻叶生产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人单链抗体获得成功.并于9月25日在冈山市召开的日本育种学会上发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影响其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心脏血管外科收治的279例AAA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资料,分析AAAD患者的临床特征。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按照术后院内的死亡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收集两组患者手术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79例AAAD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88:1;患者平均年龄为(52.11±8.91)岁;合并高血压者占66.67%,合并冠心病者占11.47%;患者以胸痛或胸背痛为主要症状(占69.89%);并发症中以心包积液(占43.37%)和主动脉瓣反流(占18.64%)的发生率最高;其平均收缩压、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DDi)水平均高于正常值上限;心、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23.30%和15.77%;院内死亡率为17.9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和存活组AAAD患者在年龄、是否伴有肾功能不全、是否伴有心功能不全、DDi水平、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输血量和术后是否开胸止血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伴有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270 min和术后开胸止血是AAAD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AAD患者发病年龄呈年轻化,多数合并有基础疾病,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且该病患者并发症多、术后死亡率较高。年龄65岁、伴有肾功能不全、体外循环时间≥270min和术后开胸止血均可显著增加AAAD患者术后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2.
日本科学家最近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出能抗疟疾的按蚊。 日本自治医科大学和茨城大学的联合研究小组注意到海参体液中古一种能溶解人血的蛋白质。他们把编码合成这种蛋白质的基因植入传播疟原虫的按蚊体内,这种被改造的按蚊所吸食的人血。会被蛋白质溶解,疟原虫将因此死亡。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个体最终都避免不了死亡 ,个体死亡时的年龄就是寿命。人的寿命到底有多大 ?如何确定人的寿命 ?这些都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也是生物学中的重大问题。1 期望寿命1.1 定义 在人口群体中 ,不同个体的寿命不同 ,根据特定人群生存和死亡的年龄分布 ,计算得到的各个年龄人群平均继续生存的年数 ,即为期望寿命。 0岁时的期望寿命称为平均寿命 ,平均寿命用以反映同时出生的一群人预期可能存活的岁数。由于期望寿命和平均寿命分析的是特定人群的实际寿命 ,而人的实际寿命与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因此它常被用来作为评价特定人口群体的…  相似文献   

14.
岳春雷  江洪  魏伟 《生态学报》2001,21(7):1204-1207
研究了分布于开阔地和辽东栎林下短柄五加无性系种群拆散方式、无性系的形态可塑性和分株的死亡年龄,研究结果表明,开阔地上无性系分株的扩散方式为稀疏线型,根茎长度、无性系分株数目,林下和开阔地差异显著,根茎分枝角度、无性系根茎总长无显著性差异。林下分株的死亡年龄显著小于开阔地上无性系分株的死亡年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生儿及成人指皮组织CD11c阳性细胞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情况。方法:取7例尸检新生儿及5例成人无名指指皮组织样本,CD11c标记,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观察阳性细胞的表达、分布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指皮组织中,CD11c阳性细胞和阳性突起呈棕褐色,胞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突起长短粗细不等,可相互连接。阳性细胞呈散在或灶带状分布,灶带状分布常见于表皮乳头周围、血管神经分叉周围,血管外膜、环层小体被囊结缔组织内可见散在的CD11c阳性细胞。新生儿组CD11c阳性细胞的表达率为(31.0±9.4)%,高于成人组(6.0±2.7)%(P0.01)。结论:CD11c分子可能也是人指皮组织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阶段性标志物,其表达量的降低与年龄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的迁地保护工作已开展了近70年,基本实现了圈养种群的自我维持。根据2019年大熊猫谱系,现存圈养大熊猫种群(n=612)的总性比为1.22∶1 (♀336/♂276),与1∶1的性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5),目前尚未开展性比失衡现象产生机制的探究工作。本研究以全国最大的圈养大熊猫种群为研究对象,梳理了该种群36年的出生性比、11年的分年龄雌雄个体数量和分年龄死亡雌雄个体数量,计算了出生性比和预期寿命等数据,旨在探究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结果显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出生性比为1.01∶1,与1∶1的性比无显著性差异(P=0.926);雄性大熊猫在幼年阶段死亡的比例高于雌性(♀38.24%/♂48.72%);圈养大熊猫的出生预期寿命中位数为21.4岁,其中雌性为23.5岁,雄性为19.8岁,雌性预期寿命比雄性长3.7岁。研究表明,圈养大熊猫种群性比失衡的内在原因是雄性大熊猫幼年阶段的死亡比例高于雌性,且雌性大熊猫预期寿命更长。本研究聚焦圈养大熊猫种群的性比失衡问题,首次计算了圈养大熊猫的预期寿命,可为圈养大熊猫种群的饲养管理和野外大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DCM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随访16月后,根据二维超声心动图(UCG)中LVEF值,分为LVEF恢复组、未恢复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之间各相关检测指标的差异。结果:大选194例患者男性113例。恢复组45例(23.20%),末恢复组65例(33.51%),死亡组84例(43.29%)。恢复组发病年龄≤2岁者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P均0.05)。初诊时,恢复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明显小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AVEF明显高于未恢复组与死亡组(P均0.05)。恢复组二尖瓣轻度反流的患者明显多于未恢复组及死亡组(P均0.05)。恢复组室性心律失常者比例明显少于未恢复组及死亡组(P0.05)。恢复组患者无心肌延迟强化现象,末恢复组延迟强化占5.41%,死亡组占21.74%。恢复组LVEF恢复正常的中位时间8.0月,同时有LVDD恢复正常者11例。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2.0岁(OR=17.064,95%C13.494-83.171,P=0.000)、心功能Ⅲ-Ⅳ级(OR=17.711,95%CI2.229-140.704,P=0.007)、MR中重度反流(OR=3.762,95%CI1.209-11.706,P=0.022)是LVEF不能恢复正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2.0岁、心功能Ⅲ-Ⅳ级、二尖瓣中重度反流是不利于儿童不明原因扩张型心肌病患儿LVEF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2015年5月11日至12月23日在韩国由一名从中东返回的旅行者引发了中东呼吸综合征暴发。186人发病,38人死亡。年龄偏大和存在基础性疾患是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这是中东以外地区最大一次中东呼吸综合征暴发,具有以下流行病学特征:(1)医院感染是最重要的暴发原因,但大量受攻击的是非护理人员(154/184);(2)家庭感染少见,无社区感染,传播呈多中心性;(3)呈现多代型继发感染病例,第1代感染者26例,第2代120例,第3代22例,第4代5例;(4)传播方式主要是微滴传播,直接接触传播仅约10%,大多数感染发生于和病人相处同一护理环境,最大可能是污染物传播。此外,中国发现由韩国输入的一例中东呼吸综合征病例。韩国暴发期间的MERS-COV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和突变率。  相似文献   

19.
《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1~12期共发表论文438篇(含英文11篇)。从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看,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和在读硕士)的共380人,占86.8%;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在读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的共343人,占78.3%;从论文研究单位看,主要来源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其中大学365篇,占83.3%,中国科学院系统44篇,占10.05%;从年龄方面看,第一作者中40岁以下的占78.8%。由此可以看出,《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度刊发的论文作者具有厚实的学术研究底蕴,研究单位也具有可靠的条件支持,为保证研究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以及创新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个法国人和美国人组成的研究小组鉴定和克隆了“漂浮基因”(flotation gene),他们认为这种基因能够给予一般情况下在液体培养基中下沉的微生物或细胞浮力。研究小组相信,将这种基因插入工业上有用的微生物或细胞,通过增加通气、减少搅拌和改善微生物的存活就可以提高产品产量。发现和克隆漂浮基因的小组包括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副教授Donald bryant 博士和巴黎巴斯德研究所的三位分子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