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外来植物西亚大蒜芥在云南出现并定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云南省一新记录的外来植物——西亚大蒜芥(Sisymbrium orientaleL.)。该物种在澳大利亚入侵农田、草场,在我国虽已有分布记录,但未见到相关预警性研究报道,目前为止尚未引起重视。西亚大蒜芥种子细小,易随风传播,具有形成大面积扩散的潜力。本次调查发现该物种在云南昆明有扩大分布的趋势。建议对该物种在我国的分布进行全面调查,查清其分布状况和入侵途径,并进行种群动态监测,适时清除,避免不必要的入侵发生。  相似文献   

2.
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sis)胚和胚乳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壶瓶碎米荠(Cardamine Hupingshanesis.)是十字花科中以营养体繁殖的多年生植物,在自然条件下,种子不易萌芽成苗。本文以碎米荠、油菜为对照材料对壶瓶碎米荠的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壶瓶碎米荠胚发育经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胚四个时期,属柳叶菜型。胚乳发育属核型发育类型,其胚胎发育过程和成熟胚结构与节状聚积和胚乳吸器,而壶瓶碎米荠和碎米荠无此类结构。通过胚胎发育观察证明,壶瓶碎米荠种胚结构完整,其种子不易萌发成苗可能与其特殊的生理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蒜芥属一新变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表了大蒜芥属一新变种,无毛全叶大蒜芥(Sisymbrium luteum (Maxim.)O. E. Schulz var. glabrum F. Z. Li et Z. Y. Sun.)。  相似文献   

4.
大葱卵器及受精后助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湘媛  栾凤柱 《云南植物研究》2001,23(1):79-84,T003,T004,T005
章丘大葱(Allium fistulosum L.cv.Zhangqiu)的卵器由1个卵细胞及2个助细胞组成,观察到不少卵器没有卵细胞,只有2个助细胞。卵细胞的核及大部分细胞质位于细胞的合点端,1个大液泡占据了细胞其他部位。卵细胞含有很多的核糖体及多聚核糖体、嵴明显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具小泡,卵细胞似是一个活跃的细胞。细胞外被细胞壁,其合点端及侧方与助细胞共同壁不连续,助细胞有一较大的核,位于细胞膨大的部位,众多的小液泡遍布细胞中。核糖体及聚合核糖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风心圆环状粗面内质丰富,高尔基体及小泡常见,反映了其活跃的代谢作用。助细胞合点端及侧方与卵细胞、中央细胞的共同壁不连续,与卵细胞共同壁含胞间连丝,壁不连续处,有不状多层膜结构伸入卵细胞质,显示助细胞可能对卵细胞提供营养,伟粉后,一个助细胞退化,宿存助细胞至随胚胚期尚存在,它经历了一个缓慢的退化过程,出现质壁分离,细胞质变稀,液泡扩大,细胞器逐渐减少,在椭形胚期,宿存助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及核仁消失,有细胞质侵入核内,因宿存助细胞壁变厚,细胞质出现现脂滴,宿存助细胞可能仍有合成功能,宿存助细胞壁出现若干无壁部位,细胞内的营养物质可能通过无壁部位向胚乳转运,供游离核胚乳及胚乳细胞化初期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1.喀喇昆仑高原芥 新种 图1:1—10 Christolea karakorumensis Y. H. Wu et Z. X. An, sp. nov. Species nova affinis Ch. proliferae (Maxim.) Jafri, sed a qua differt laminis foliorumpectinatim 7—9-pinnatipartitis, sepalis basi connatis, petalis cyano-purpureis vel smaragdi-nis, glandulis lateralibus insidentibus, ovario glabro.  相似文献   

6.
小柱芥属(Microstigma Trautv.)为十字花科(Brassicaceae)一寡种属,目前由于缺乏系统研究,存在属内物种划分不明确,地理分布不确定等问题。该文通过在甘肃、内蒙古的标本采集,以及GBIF的标本记载和相关文献的查阅,对小柱芥属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详细描述,确定了小柱芥属内的物种数目并编制了属内物种检索表,绘制了地理分布图。结果表明:支持尤那托夫小柱芥(Microstigma junatovii)为一个独立的种,同时该种为中国新分布记录种;确定小柱芥属为蒙古高原近特有属,含4个种。该研究不仅丰富了中国小柱芥属的物种多样性,为小柱芥属的植物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蒙古高原植物区系、植被等相关研究积累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埃塞俄比亚芥与诸葛菜属间杂种的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幼胚培养方法重新获得的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 A.Braun,2n=34)与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L.)O.E.Schulz,2n=24)的属间杂种仍为混倍体(2n=14~34),2n=34细胞的频率最高;绝大多数花粉母细胞(PMCs)表现正常的17个二价体配对和17:17的分离。基因组原位杂交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体细胞和PMCs中不含有整条的诸葛菜染色体,2n=34的体细胞和PMCs中包含了来自黑芥(B.nigra (L.)Koch,2n=16)的16条染色体。这些具有完全或部分埃塞俄比亚芥染色体组成的细胞,可能来源于以前提出的杂种细胞在有丝分裂中完全或部分亲本染色体组分开和染色体复制,并伴随诸葛菜染色体的消除。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导了葱鳞葡萄孢菌(Botrytis squamosa)的异核现象。采用荧光染色法证实了该菌的分生孢子和菌丝细胞均是多核的。以该菌的自然形态和生长特征为遗传标记,在193个单孢子培养物中获得了三种菌型:菌核型(S)、菌丝型(M)、界于菌核和菌丝之间的菌核菌丝型(SM)。SM型在形态上与原始菌株相同。S型和M型在连续的传代过程中其特征保持稳定,因而被认为是同核型。SM型在连续传代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且一再分离出S型和M型,因此被认为是异核型。用传代稳定的S型和M型重新合成的异核体在特征上相同于原始菌株和SM型。用这个合成的异核体再次进行单孢子分离,三种菌型重新被获得。三种菌型在致病力方面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葱卵细胞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大葱(Allium fistulosum)胚珠置于酶液中30分钟可将其外珠被去掉。可清楚地看到由内珠被包裹的胚珠中胚囊的轮廓。将胚珠转移至不含酶的相同溶液中, 用解剖针从胚珠中部切割, 然后挤压胚珠的珠孔部位, 卵器细胞从胚珠的切口处逸出。再用显微操作仪将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分开, 达到葱卵细胞分离的目的。酶对分离卵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 经0.2%果胶酶Y23、0.8%果胶酶、0.8%纤维素酶和0.5%半纤维素酶的处理, 可在2小时内从30 个胚珠中分离出18个卵细胞。随着胚囊的发育, 2个助细胞的体积出现明显差异。生活的葱卵细胞的成功分离, 为建立葱离体受精体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将大葱(Allium fistulosum)胚珠置于酶液中30分钟可将其外珠被去掉。可清楚地看到由内珠被包裹的胚珠中胚囊的轮廓。将胚珠转移至不含酶的相同溶液中,用解剖针从胚珠中部切割,然后挤压胚珠的珠孔部位,卵器细胞从胚珠的切口处逸出。再用显微操作仪将卵细胞和2个助细胞分开,达到葱卵细胞分离的目的。酶对分离卵细胞具有重要的作用,经0.2%果胶酶Y23、0.8%果胶酶、0.8%纤维素酶和0.5%半纤维素酶的处理,可在2小时内从30个胚珠中分离出18个卵细胞。随着胚囊的发育,2个助细胞的体积出现明显差异。生活的葱卵细胞的成功分离,为建立葱离体受精体系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张渝华 《植物研究》1998,18(2):156-157
康定南芥Arabis kangdingensis新种发表时花未见。本文作了花序和花的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2.
李妍 《生物学通报》2007,42(2):22-23
对盐芥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以拟南芥作为对比阐述了其适于作为耐盐研究模式植物的形态及分子生物学特征,简述了盐芥目前在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方面所进行的实验和取得的成果,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细胞质埃塞俄比亚芥的获得及其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埃塞俄比亚芥(Brassica carinata)为轮回亲本,分别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连续回交7代,获得了具有核基因组基本相同而细胞质不同的新材料:N/BBCC和J/BBCC。两个新材料及其轮回亲本C/BBCC在生长发育时期、植株外部形态特征、POD酶活性等方面表现基本一致,但在雄性育性、脯氨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N/BBCC雄蕊发育不完善、花药瘦小、药内花粉量很少且多为无生活力的畸形花粉,表现严重败育;J/BBCC和N/BBCC的脯胺酸含量及相对电导率明显低于其轮回亲本C/BBCC。  相似文献   

14.
15.
埃塞俄比亚芥的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埃塞俄比亚芥“84A165”为材料,从3—5日龄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或温室生长的三叶期苗的第一真叶游离原生质体,悬浮于 P-B 液体培养基中,用0.15—0.3%低融点琼脂糖固化,薄层漂浮,暗培养。原生质体密度为5×10~3—1×10~4/ml。下胚轴原生质体在培养后48小时出现一次分裂,3天后分裂频率达21%,6天后达34%。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起始分裂稍晚(第5天),分裂频率也较低。培养1周后,加入稀释培养基 DPDK_3,并转至光下,以后每隔一周加液一次。一个月后获得肉眼可见的小愈伤组织。植板率为2—3%。小愈伤组织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长大。子叶和真叶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转至补加 NAA0.1、BA3mg/1的分化培养基上后获得芽分化,把这些芽切离,转至 IAA0.2mg/l 的生根培养基上,再生出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十字花科大蒜芥属9种1变种植物的叶表皮形态。结果表明:中国大蒜芥属植物叶上表皮细胞通常为多边形,垂周壁平直或弓形,少有稍浅波状,叶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或深波状;气孔器类型均以不等细胞型为主,少有无规则型,偶有平列型。依据叶表皮特征,可将中国大蒜芥属划分为三种类型:(1)叶上表皮无气孔分布或偶见;(2)叶上表皮气孔常明显几个聚成一簇或排成短列,气孔密度小于叶下表皮;(3)叶上表皮气孔比较均匀分布,气孔密度与叶下表皮近相似。  相似文献   

17.
18.
郭荣华  卿贵华 《昆虫知识》2001,38(4):300-301
葱蚜Neotoxopteraformosana(Takahashi)分布于日本和我国台湾、北京、四川等地 ,是危害葱属植物的害虫[1] 。作者在 80年代曾见葱蚜在西昌的大蒜田上造成局部危害。由于施药防治 ,近几年在大面积的葱蒜上已很难见。现仅在西昌房屋住宅周围零星的葱蒜上偶见发生危害。国内有关葱蚜的发生及其温度影响的研究尚未见过报道 ,本文将此蚜在西昌的初步研究作简要报道。图 1 葱蚜Neotoxopteraformosana(Takahashi)有翅孤雌蚜a 触角 b 前翅1 材料与方法在室内和露地种植的葱、蒜上…  相似文献   

19.
葱鳞葡萄孢菌的异核现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狄 《真菌学报》1989,8(4):309-315
  相似文献   

20.
杨昌友  黄俊华 《植物研究》2001,21(2):186-186
发表新疆葱属———一新变种 :哈马河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