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构建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glpX基因敲除株,研究其在生理代谢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分枝杆菌噬菌体Che9c重组系统构建耻垢分枝杆菌glpX基因敲除株;比较野生株及突变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差异;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比较野生株在以葡萄糖或油酸为唯一碳源培养下,glpX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glpX突变株在以甘油或油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法生长;野生株在以油酸为唯一碳源培养下,glp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glpX基因编码了分枝杆菌糖异生途径必需的和非冗余的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FBPase)。  相似文献   

2.
对假丝酵母Candidasp.99—125发酵生产脂肪酶的过程中油脂代谢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甘油酯、油酸、棕榈酸等物质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与菌体生长和产酶之间相互影响关系,结果发现油酸的消耗能够显著地促进脂肪酶的合成(油酸质量浓度从30g/L降低到10g/L),并且细胞对油酸和棕榈酸的利用没有选择性,最终发酵脂肪酶活力可达8000U/mL。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构建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glpX基因敲除株,研究其在生理代谢中的功能。【方法】利用分枝杆菌噬菌体Che9c重组系统构建耻垢分枝杆菌glpX 基因敲除株;比较野生株及突变株在不同碳源培养条件下的生长差异;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比较野生株在以葡萄糖或油酸为唯一碳源培养下,glpX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glpX突变株在以甘油或油酸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法生长;野生株在以油酸为唯一碳源培养下,glpX基因表达上调。【结论】glpX基因编码了分枝杆菌糖异生途径必需的和非冗余的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FBPase)。  相似文献   

4.
丝状真菌被孢霉产生油脂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赵人俊  郑幼霞 《真菌学报》1995,14(2):130-135
被孢霉的三个菌株与M14生长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所得到的菌丝体内堆积含r-亚麻酸的油脂。油脂产率以M10菌株为高,而油脂中的r-亚麻酸含量却以M14菌株为高。这种油脂的脂肪酸中,所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有豆寇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以及r-亚麻酸。上述被孢霉菌株的培养物接种在含葡萄糖、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大约48小时后,菌丝体顶端细胞形成鼓  相似文献   

5.
灵芝三萜是灵芝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前期研究发现油酸可以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下的发酵合成。本研究主要对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3L发酵罐规模的验证。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油酸的添加方式、添加时间和添加浓度对灵芝三萜的影响,结合响应面实验,获得最优工艺条件并进行验证:在发酵第32h添加1.21%高温灭菌油酸,最高灵芝三萜含量为42.69mg/g;在发酵第7h添加1.35%过滤除菌油酸,最高三萜含量为43.38mg/g,分别比对照提高2.04倍和2.08倍。在1 000mL摇瓶中添加高温灭菌油酸和过滤除菌油酸,灵芝三萜含量分别为32.18和32.48mg/g,为对照的1.96倍和1.95倍;在3L发酵罐规模下灵芝三萜含量分别为28.66和25.13mg/g,为对照的1.62倍和1.42倍。本研究系统优化了油酸促进灵芝三萜液态深层发酵的工艺条件,并在与工业生产相对应的3L发酵罐上进行验证。该研究可为灵芝三萜的规模化发酵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培养基中主要营养元素氮、磷、硫初始组合浓度对类波氏真眼点藻(Eustigmatos cf.polyphem D.J.Hibberd)生长、油脂积累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分别以NaNO_3、K_2HPO_4、MgSO_4为氮、磷、硫源,设置不同的营养盐初始组合浓度对其进行培养,采用干重法、重量法、气相色谱分析法、元素分析仪等依次对生物量、总脂、脂肪酸组成和细胞内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氮、磷、硫三者的初始组合浓度变化对类波氏真眼点藻的生长和油脂积累具有明显的影响,9 mmol/L NaNO_3、0.92 mmol/L K_2HPO_4、0.3 mmol/L MgSO_4营养条件下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为9.19 g/L;低氮、低磷胁迫或二者共同胁迫均促进其油脂积累,但低硫胁迫对油脂的积累影响不大,最大油脂含量出现在3 mmol/L NaNO_3、0.029 mmol/L K_2HPO_4、0.3 mmol/L MgSO_4条件下,为68.7%(DW)。此外,类波氏真眼点藻富含棕榈油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最大值达60.88%。选择合理的氮、磷、硫初始组合浓度能够有效促进其生长或油脂及棕榈油酸的积累。  相似文献   

7.
宇花91是青岛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以普通油酸含量品种鲁花11号为母本,F435型高油酸花生品种开农171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CR产物测序法筛选获得F_1代真杂种,对F_2代单株提取叶片基因组DNA,利用PCR产物测序法筛选基因型纯合的单株个体。对当代收获的单株籽粒利用近红外法多粒模型测定油酸、亚油酸含量,筛选油酸含量在80%以上且油酸亚油酸比值在10.0以上的单株种植成株行,随后利用系谱法进行选择育种。宇花91荚果为普通型小果,网纹较细、较明显,百果重148.06 g,百仁重63.31 g,果皮薄,出米率75.15%。籽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裂纹,内种皮白色。籽仁蛋白质含量26.57%,脂肪含量52.72%,油酸含量80.40%,亚油酸含量2.50%,棕榈酸含量5.57%,油酸亚油酸比值32.16。苗期生长旺盛,封垄早,结果集中,中抗叶斑病和青枯病。2017年参加山东省夏播多点试验,平均荚果产量215.79 kg/667 m~2,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5.27%;平均籽仁产量157.33kg/667m~2,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21.64%。2018年通过国家花生品种登记,登记号:GPD花生(2018) 370210,适于在山东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渗透促进剂对紫草素透过大鼠腹部皮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浓度的丙二醇、氮酮和油酸对紫草素透过大鼠腹部皮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丙二醇对紫草素经皮渗透均有促进渗透作用,丙二醇浓度为10%时促渗效果最佳,油酸也具有促进紫草素的经皮渗透作用,但是在本实验中氮酮抑制紫草素的经皮渗透。  相似文献   

9.
被孢霉的三个菌株Mortierella sp.M10,M13与M14生长在以葡萄糖为碳源、尿素为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所得到的菌丝体内堆积含γ-亚麻酸的油脂。油脂产率以M10菌株为高,而油脂中的γ-亚麻酸含量却以M14菌株为高。这种油脂的脂肪酸中,所含饱和脂肪酸主要有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以及γ-亚麻酸(C18:3,n-6)。上述被孢霉菌株的培养物接种在含葡萄糖、尿素的培养基中生长大约48小时后,菌丝体顶端细胞形成鼓胀球状,此后仍继续胀大。菌体细胞形态的这种特异变化,可能与胞内油脂的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ICIMY008 6)菌体在油酸-水两 相体系中转化L-苯丙氨酸生成2-苯乙醇,以期解除产物抑制的同时降低萃取相油酸对转化的 不利影响,提高2-苯乙醇产量.方法:对2-苯乙醇的生成与菌体生长的关系进行考察,以确 定菌体转化法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获得转化培养基最佳配方;对菌体 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向装液量为25mL/250mL转化培养基中加入0.6g 酵母湿菌体,30℃ 、100r/min条件下转化,9h加入等体积油酸,催化27h,产物浓度达4.55g/L.结 论:2-苯乙醇的制备可以使用菌体转化法,该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两相转化体系中油酸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油菜(Brassica napus)油酸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油酸油菜品系04-863(油酸含量80.5%)与低油酸油菜品系湘油15号自交系04-1020(油酸含量62.7%)为材料,通过杂交获f1、F2代和回交一代,研究了油菜油酸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1)油菜油酸性状属数量性状.呈连续变异.很难明确分组;2)杂种一代表现为两亲本的中间类型,但受母本的影响较大,当以高油酸品系04-863为母本时,F1代的油酸含量(X=73.41)分布倾向高油酸亲本,相反,若以低油酸湘油15号自交系04-1020为母本,F1代油酸含量(X=67.75)分布则倾向低油酸亲本;3)对环境条件变化比较敏感,亲代(P1、P2)或F1代都存在着由于环境条件差异而引起的表型差异.F2代广泛分离既有基因型分离的差异,又有环境引起的表型差异.度量这种差异分别以方差和标准差来表示离开平均数的变异程度,在各世代中以F2的方差和标准差最大,分别为V=52.81,S=7.28;4)各代变异的次数分布大体上符合正态分布,即极端类型个体少,中间类型多;5)支配油菜油酸性状的基因数为一对主基因符合孟德尔的3:1分离规律,其回交比例为1:1,油酸性状的遗传力为69%~71%,是由于遗传差异引起的,另31%~29%则是由于环境差异引起的.说明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分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2.
油酸(C18∶1)是双低菜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之一,合理的高油酸菜籽油脂肪酸组分更有利于人体健康,因此提高油酸含量是双低油菜品质育种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我国高油酸油菜品种选育相关研究进展缓慢,高油酸菜籽油产业化进程急需提速。围绕高油酸油菜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论述:国内外利用理化方法成功创建的油菜高油酸种质资源及其高油酸性状遗传模式;油菜高油酸性状的控制基因及其突变位点;世界上高油酸品种的培育以及我国高油酸品种的发展趋势;当前高油酸品种的不足及今后高油酸油菜品种的改良途径。为油菜育种工作者较全面地展示了国际上高油酸油菜在遗传育种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我国高油酸油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产脂肪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假丝酵母Candidarugosa产脂肪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比较实验证明,碳源是影响酶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糖类使细胞生长良好,但酶产量较低,而脂类是较为适合的碳源.本实验首次发现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酯,三油酸甘油酯是最好的碳源.氮源的影响较小.而添加物的使用是有效提高脂肪酶产量的另一种方法.PVA可促进碳源的乳化,从而提高脂肪酶产量.吐温虽没有促进细胞生长,但却大幅度提高了酶的产量.将以上优化的结果应用于发酵罐中,分批流加操作时,脂肪酶产量高达每毫升128.2单位,为目前报道的最高值.  相似文献   

14.
以甘油、油酸为原料,优化在无溶剂体系中以固定化脂肪酶Novo435催化合成甘油二酯(diglyceride,DAG)的工艺。系统考察底物摩尔比(油酸/甘油)、反应温度、时间和加酶量等因素对油酸转化率和甘油二酯含量影响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各主效因子,并经回归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所得最优条件:油酸与甘油底物摩尔比2.27、反应温度48.14℃、反应时间6.3h、加酶量1.68%。在此条件下,实验测得油酸转化率为45.42%,甘油二酯质量分数为70.01%,与响应面模型预测值吻合。  相似文献   

15.
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光  李嘉瑞   《广西植物》1991,(2):189-192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野生三叶木通果实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三叶木通座果率低。落果高峰在5月下旬,以短缩枝结果为主;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曲线,食用部分是发达胎座;果实类型有紫红皮和黄褐皮,或随圆形和卵圆形。成熟果实富含矿物质,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种子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果实可食率低。  相似文献   

16.
三叶木通果实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金光  李嘉瑞   《广西植物》1991,11(2):189-192
本文报道了陕西省野生三叶木通果实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三叶木通座果率低。落果高峰在5月下旬,以短缩枝结果为主;果实纵横径生长呈双S曲线,食用部分是发达胎座;果实类型有紫红皮和黄褐皮,或随圆形和卵圆形。成熟果实富含矿物质,可溶性糖主要是果糖,有机酸主要是乳酸,蛋白质氨基酸主要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赖氨酸和亮氨酸。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种子脂肪酸主要是油酸。果实可食率低。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马油为检材,进行甲酯化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中的游离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马油中含有多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为最丰,油酸和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之和超过50%.本文还利用微弱发光检测技术对马油中主成分油酸在体外淬灭单线态氧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油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较明显的抗氧化功能,马油中油酸的含量高达47.5 mg/g,由此可见,马油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也会具有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高油酸花生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子仁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达到80%左右,其中油酸是影响花生油理化稳定性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品质指标。十五以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国花生国际竞争力和满足国内人们对高品质花生油的消费需求,培育高油酸花生品种成为我国重要的花生品质育种目标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高油酸花生突变体、高油酸含量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分子机理、育成发放的高油酸花生品种的研究进展,对高油酸花生品种系谱、育成方式进行分析。分析高油酸花生育种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信息库     
《工业微生物》2004,34(2):45-50
1 酿酒酵母对乙醇的耐性依靠细胞的油酸含量乙醇是一种微生物生长的抑制剂。有些酿酒酵母对乙醇有耐性,在含乙醇条件下,细胞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增加。本研究探讨了酿酒酵母中不饱和脂肪酸对乙醇的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酿酒酵母中的不饱和脂肪酸(UFA)成分比较简单,大概只有单UFAs棕榈油酸(Δ9Z C1 6 :1 )和油酸(Δ9Z C1 8:1 ) ,并以前者为主。酿酒酵母中这两种UFAs是由氧和依赖NADH的不饱和棕榈酸(C1 6 :1 )或硬脂酸(C1 8:1 ) ,分别由去饱和酶催化形成的。单整合膜去饱和酶是OLE1基因编码的。本研究在统一的遗传背景下,(i)通过去饱和…  相似文献   

20.
在Pichia pastoris组成型表达外源蛋白中碳源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分别以葡萄糖、甘油、甲醇和油酸为碳源研究它们对摇瓶发酵GS115(pGAP9K-AS)表达hAS的影响。结果如下:油酸(163mg/L),甘油(83mg/L),葡萄糖(76mg/L),甲醇(57mg/L)。根据以上结果,以甘油为碳源在30L生物反应器中进行GS115(pGAP9K-AS)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48h后测得hAS的产量为169mg/L。产物hAS具有免疫活性并能抑制bFGF诱导的CAM血管生成和实验小鼠黑色素瘤的生长。治疗12d后,抑瘤率达到90%,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hAS治疗组和PBS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