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淡黄虻是松嫩平原虻虫中的优势种.对其吸血活动的观测发现,其种群数量与温度、湿度呈显著相关;吸血高峰时间出现在14:00左右,种群的聚集度和扩散度也在此时达到最大;种群不仅呈聚集分布,而且呈聚集型扩散;种群聚集分布以疏松的小集团形式存在,其个体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2.
公园绿地可达性是衡量城市现代化发展水平、和谐人地关系的一个重要指标.了解公园绿地可达性客观影响因素及作用程度,对有效提高公园绿地可达性、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 9.3软件平台,运用网络分析法评价了沈阳市三环以内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及其服务效率,并分析了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及其服务效率随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形状、路网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公园绿地面积与其服务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其服务效率呈显著负相关;公园绿地形状与其服务面积及服务效率呈显著正相关;路网密度与公园绿地服务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其服务效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3个影响因子中,对公园绿地服务面积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公园绿地面积>路网密度>公园绿地形状,对公园绿地服务效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公园绿地面积>公园绿地形状>路网密度;公园绿地面积是其服务面积及服务效率的最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3.
以台湾哈密瓜(新世纪)为供试品种,通过温室营养液栽培试验,观测其生育特性。结果表明,全生育期为97d;出叶速度呈"S"曲线;叶面积与叶长宽呈线性正相关,单果重与果径呈线性正相关;单株留瓜数与单果重呈负相关。文中还讨论了不同生育时期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4.
犬脑11只,经生理盐水冲洗脑血管后,注入20%钡胶液,切成0.2~1.0厘米的厚片,用显微X线法研究犬脑内各级动脉的构筑,其结果:1.皮质动脉的管径平均为25.9±0.005微米,平均长度为888.0±0.241微米。其形态与发出部位有关,分别呈栅状和瓶刷状。2.髓质动脉的管径平均为49.9±0.007微米。呈直线或孤形向心走行。3.皮质下动脉的管径平均为38.7±0.009微米。呈新月形或蟹钳状分布。4.豆纹动脉和内囊动脉的平均管径为70.0±0.021微米。呈锐角、反血流方向发自母干,再呈“S”形上升。5.丘脑动脉的平均管径为63.7±0.019微米,主要从下方进丘脑,呈树枝状分支。  相似文献   

5.
以4年生‘岑软2号’油茶(Camellia oleifera ‘Cenruan 2’)的半木质化枝条为材料,采用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测定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过氧化物酶(POD)、可溶性蛋白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扦插后不同时间的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呈规律性变化,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双峰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呈“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叶绿素含量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变化趋势;与对照相比,经生长调节剂处理的插穗POD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含量的峰值显著提高,说明其促进油茶插穗生根。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07年中国西北干旱区78个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西北干旱区全年、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热量、光照和水分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北干旱区年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5 ℃·(10 a)-1;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积温总体呈升高趋势,其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7和50 ℃·d·(10 a)-1;研究区大部站点的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除新疆大部地区和宁夏平原以东的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日照时数呈降低趋势外,其余地区均呈升高趋势;研究区大部地区的全年参考作物蒸散量呈下降趋势,而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的参考作物蒸散量则表现为研究区西部下降、东部上升.与1961-1980年相比,1981-2007年研究区大部地区全年及喜凉作物和喜温作物温度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其增幅的空间变化趋势均由西北向东南递减.  相似文献   

7.
采用常规瑞氏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对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在团头鲂外周血细胞中可区分出六类细胞: 红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栓细胞。其中淋巴细胞是除红细胞外含量最多的细胞, 其次分别为血栓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成熟红细胞多为卵圆形, 表面光滑, 胞核呈椭圆形或圆形, 染色质较为致密; 淋巴细胞多呈圆形, 胞质较少, 胞核常偏位; 单核细胞多为圆形, 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胞质内可见空泡状结构; 嗜中性粒细胞近似圆形, 胞核常偏于细胞一侧, 呈分叶状、肾形或椭圆形, 核质界限清晰; 嗜酸性粒细胞一般为圆形, 胞核为肾形或椭圆形, 胞质中充满紫红色颗粒; 血栓细胞形态多样, 主要有椭圆形、纺锤形、长杆状和泪滴形, 核质比较大。淋巴细胞呈α-醋酸萘酚酯酶(ANAE)阳性, 呈过碘酸-雪夫(PAS)、氯乙酸AS-D萘酚酯酶(AS-DCE)弱阳性, 呈苏丹黑B(SBB)、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及过氧化物酶(POX)阴性; 单核细胞呈POX、ACP强阳性, PAS、SBB、AS-DCE和ANAE为阳性, 呈AKP阴性; 嗜中性粒细胞除PAS和ANAE为弱阳性外, 其他染色结果和单核细胞相同; 嗜酸性粒细胞呈POX、ANAE强阳性, SBB、ACP阳性, PAS及AS-DCE则为弱阳性, 呈AKP阴性; 血栓细胞呈PAS、AS-DCE及ANAE弱阳性, 呈SBB、ACP、AKP及POX阴性。团头鲂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与其他鱼类具有相似之处, 但亦有其明显的物种特异性。该研究结果可作为监测团头鲂健康状态的依据, 为其养殖及病理诊断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合成的多肽PGAT为底物,鉴定了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膜TPK。首次发现IATPD对该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IC50约为300μmol/L;改变其底物浓度,测定酶活性并应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法作图,结果表明,IATPD对该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与ATP呈竞争性,与PGAT呈非竞争性。  相似文献   

9.
海马和鳗鲡     
1海马 海马为硬骨鱼纲刺鱼目海龙科海马属鱼类的总称.体侧扁,腹部突出,躯干部骨环呈七棱形。尾部骨环呈四棱形,尾部卷曲;头呈马头状,弯曲与躯干部成直角:吻细长,管状;雄鱼尾部腹面有育儿囊;体浅灰色或浅黄色。海马通常个体不大,为近海暖水性鱼类。其食用价值不大,但其观赏性、药用性较大,故受到人们重视。由于人们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改变,致使海马已成为濒危物种。  相似文献   

10.
淡黄虻是松嫩平原虻虫中的优势种,对其吸血活动的观测发现,其种群数量与温度,湿度呈显著相关;吸血高峰时间出现在14:00左右,种群的聚集度和扩散度也在此时达到最大,种群不仅呈聚集分布,而且呈聚集型扩散,种群聚集分布以疏松的小集团形式存在,其个体呈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1961-2010年陇东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及气候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媛媛  张勃  尹海霞 《生态学杂志》2013,32(6):1511-1517
基于陇东地区1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偏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中的反距离权重法(IDW),对各站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进行定量化分析,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50年陇东地区年均ET0呈微弱下降趋势;夏季ET0显著减少,是造成年均ET0下降的主因,春季ET0明显增加,秋、冬季变化趋势不明显;各站点月均ET0变化趋势呈一致的单峰型;本区北部和中部年均ET0较大,西部较小;春季大部分地区ET0呈增加趋势,夏季全区ET0呈减少趋势,秋、冬季各站变化趋势不明显;ET0的变化与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呈负相关,与温度、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日照时数、风速和相对湿度为影响本区ET0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2.
光强对盾叶薯蓣生长发育及皂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生长1年的安姜3号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为研究材料,用盆栽方法对其进行不同遮阴处理,研究其生长发育、根茎产量和皂素含量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全光照下薯蓣植株生长较弱,20%自然光下生长茂盛;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株高、茎粗、叶片厚度和鲜叶质量都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自由水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呈先升后降趋势;中等遮阴条件下茎分支数最多,叶面积较小,叶宽与叶长的比值也较小;(2)中度遮阴下总叶绿素和叶绿素a含量最大,而叶绿素b随着光强的减弱大致呈先降后升的趋势.(3)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根鲜重大致呈增加的趋势,根部芽头数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根部含水量呈先降后升趋势,皂素含量则与之相反.研究发现,不同光照条件下薯蓣根茎鲜重无显著差异,但光照条件对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分配却有显著影响;安姜3号盾叶薯蓣在40%自然光强下生长发育最好且皂素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植物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权衡关系一直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叶经济谱相关性状的研究较多, 但叶片防御性状方面的研究, 尤其是幼苗阶段的研究较少。该研究以黑龙江凉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和谷地云冷杉林内共有的8种阔叶乔木和11种阔叶灌木物种的幼苗叶片为研究对象, 通过测定5个叶经济谱性状和4个叶片防御性状, 分析了叶性状在不同生活型、林型间的差异以及性状之间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 所有叶片性状在乔木和灌木幼苗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谷地云冷杉林中的幼苗的叶总酚含量和单宁含量显著高于阔叶红松林中的幼苗, 其原因为谷地云冷杉林林下光照强度弱于阔叶红松林, 且空气和土壤湿度较高, 该环境更有利于自然天敌的聚集, 可能有更强的天敌破坏效应, 而这种更强的生物相互作用反过来驱动幼苗提高其防御能力; 幼苗叶绿素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与叶氮含量、叶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幼苗叶氮含量与叶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幼苗叶防御性状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幼苗叶绿素含量与叶总酚含量、单宁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叶氮含量与叶总酚含量、单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与类黄酮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说明幼苗叶经济谱性状与防御性状之间存在权衡关系, 即对叶片碳代谢性状的更多投资意味着对叶防御性状更少的投资; 乔、灌木幼苗具有相似的资源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4.
UV-B增加对玉米花粉抗氧化能力及授粉后籽粒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散粉期,收集花粉进行UV-B辐射增强处理后进行人工授粉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V-B辐射时间的增加,玉米花粉的SOD、POD和CAT活性都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而MDA含量则呈相应上升的趋势;玉米每穗粒数与花粉抗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与MDA含量呈负相关关系,并随UV-B辐射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且辐射超过2h后下降达到显著水平;玉米百粒重随UV-B辐射时间的延长明显下降,但辐射花粉1~2h对其无显著影响;UV-B辐射花粉对籽粒的可溶性糖、淀粉、脂肪及粗蛋白含量等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龙  孔华忠 《菌物学报》2000,19(4):463-465
新种椭孢青霉Penicillium ellipsoideosporum sp. nov.分离自中国广西地区的一颗榕树籽。它在标准培养条件下生长局限;其帚状枝非常不规则,分生孢子幼时呈圆柱形,成熟后呈长椭球形、圆柱形或椭球形。  相似文献   

16.
干旱荒漠区银白杨树干液流动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于2012年7月1日至7月25日,在克拉玛依地区农业开发区对银白杨(Populus alba L.×P.talassica)人工林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测定,并对气象、土壤水分等指标进行了同步测定。结果表明:7月份的晴天银白杨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阴天呈多峰型,在测量时期液流速率日平均值为0.6059 L/h;银白杨树干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与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绝对值顺序为太阳总辐射>大气温度>水汽压差>相对湿度>风速;银白杨边材面积与胸径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34,单位边材面积的液流速率随树干胸径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气体交换和荧光特性是植物环境适应的重要表征,会随植物生长而变化,但其变化规律尚不明确。以多年生豆科牧草陇东苜蓿为材料,测定了其3茬不同生育时期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叶绿素组分含量、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等参数,从时间变异性角度探讨紫花苜蓿环境适应的光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随陇东苜蓿的生长,其地上部分和叶干重在各茬内都呈增加趋势,而平均日増干重在前两茬内呈增加趋势,在第3茬内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符合“S”型生长规律。(2)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羧化效率在各茬内呈降低的趋势,而叶片胞间CO2浓度则相反,水分利用效率和气孔限制值在第一茬内呈下降的趋势而在第二茬和第三茬内则呈增加的趋势。(3)叶片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均不随陇东苜蓿生长而发生明显变化,蔗糖含量则呈增加的趋势。(4)同一茬内,叶片叶绿素含量随陇东苜蓿的生长而呈增加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只在第一茬初期有较明显的变化,后两茬内变化不明显。研究发现,为适应不同生育时期的环境条件,紫花苜蓿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表现出时间变异性,且二者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狐尾藻与黑藻断枝的不定根和新芽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狐尾藻和黑藻2种沉水植物不同节位和不同长度断枝的不定根和新芽形成时间的结果表明,随着断枝节位的下降或断枝长度的增加,狐尾藻不定根的形成时间分别呈延长和缩短的趋势,其新芽均呈缩短趋势;而黑藻不定根的形成时间均呈缩短趋势,其新芽受节位与长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钻形紫菀开花期种群构件的生物量分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野外用样方法,选取60株钻形紫菀(Aster subulatus Michx.)开花植株,进行根、茎、叶及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及其物质分配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钻形紫菀开花期构件生物量为茎>花>根>叶,其变异系数分别为57.15%、64.66%、57.65%和55.2%,具有较大表型可塑性;在各构件物质分配变异系数中,花生物量分配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大,说明其调节生殖分配的能力较强;植株高度与各构件生物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各构件生物量的增加均呈幂函数形式增加;花生物量分配与总生物量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其余构件生物量分配均与总生物量及花生物量分配呈负相关性,物质分配由营养构件、支持构件、光合构件向生殖构件转移.反映出钻形紫菀具有自我调节生长力的分配策略,对异质环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国内8个省21个居群的车前(Plantago asiatica)种子,测量其在15℃,15%平衡相对湿度下的重量;通过25/10℃下的萌发实验,统计了种子的萌发率及腐烂率,并通过未萌发新鲜种子的比例对种子可能的休眠程度做出估计.收集采集地的地理及气象信息,对车前种子重量、萌发率、腐烂率及休眠率与地理及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做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车前50粒种子的重量在0.0047 ~0.0408g之间,平均值为0.0156 g;种子重量与分布区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同时温度与种子重量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温度升高与降水增多,种子重量呈增大的趋势.腐烂率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与经度、年均温及降水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休眠率与年均温及降水量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随着海拔升高、经度减少,温度及降水量下降,车前种子的腐烂率呈下降趋势,休眠程度也逐渐降低;因此西部高海拔地区分布的车前种子具有较浅的休眠及较高的库存活力,因而萌发率较高.车前种子在重量、休眠及萌发习性方面的多样性是其对不同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