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分别以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3∶3∶2∶3 V/V)和氯仿-甲醇-0.2 mol/L盐酸(4∶3∶1.5 V/V)为溶剂体系,从300 mg钩吻总碱中分离纯化出一种钩吻生物碱单体30.78 mg,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其质量分数为97.76%,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确证其为钩吻素甲;通过小鼠醋酸扭体法检测,表明钩吻总碱和钩吻素甲对小鼠均具有显著的镇痛活性。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具有镇痛活性的钩吻素甲。  相似文献   

2.
孙国峰  陈封政  田冲  成英  李书华 《广西植物》2023,43(11):2106-2112
为研究大花地不容块根的生物碱成分,该研究采用酸提碱沉法从大花地不容块根中提取出总生物碱,通过硅胶柱色谱法和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大花地不容块根的总生物碱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波谱学手段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1)从总生物碱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青藤碱(1)、青风藤碱(2)、斯帝酚灵碱(3)、瑞枯灵(4)、异紫堇定(5)、紫堇单酚碱(6)、巴婆碱(7)、sukhodianine(8)、荷包牡丹碱(9)、7-氧代克班宁(10)和巴马汀(11)。(2)体外细胞毒性测试显示,大花地不容总生物碱和其主成分青藤碱对人类肺癌细胞A549的IC50值分别为7.5×10-4 g·mL-1和6.59×10-9 g·mL-1。化合物2、3、4、7、8、9和10系首次从大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大花地不容块根中含有吗啡烷、原阿朴啡、阿朴啡、苄基四氢异喹啉和原小檗碱5种类型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3.
钩吻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草药,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萜类吲哚生物碱为其主要的活性组分。为了研究钩吻不同部位最适看家基因,以钩吻4个不同部位根皮、茎段、叶片和花序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以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ΔCT和RefFinder软件对10个候选看家基因(18S、GAPDH、Actin、TUA、TUB、SAND、EF-1α、UBC、UBQ和cdc25)进行表达稳定性评估。结果显示,EF-1α在钩吻的4个部位中均稳定表达,为最适的看家基因。同时,为了研究与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基于“基因组+全长转录组+代谢组”共表达模式筛选出钩吻生物碱合成通路上18个相关基因(AS、AnPRT、PRAI、IGPS、TSA、TSB、TDC、GES、G8H、8-HGO、IS、7-DLS、7-DLGT、7-DLH、LAMT、SLS、STR和SGD),以看家基因EF-1α为参照,利用qRT-PCR技术对这18个候选基因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量与钩吻素己含量变化呈相...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亚洲钩吻(Gelsemium elegans)的化学研究结果,探讨将已知5种生物碱骨架类型扩展为9种,其中新增补并命名为Geleboline-type,Gelselegine-type,Gelsemamide-type,以及首次报道在亚洲钩吻中得到的Yohimbane-type类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准确、迅速地筛查并确定酸枣仁中微量生物碱成分,运用含氮有机物(生物碱)分析包中的色谱柱建立酸枣仁生物碱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在线分离方法,然后利用Mass Works分子识别软件和LC-ESI-MS/MS对在线分离的生物碱成分进行确认,共筛查到3种阿朴芬类生物碱:酸枣仁碱K(C_(17)H_(19)NO_3)、山矾碱(C_(17)H_(17)NO_2)和N-甲基巴婆碱(C_(18)H_(19)NO_2);2种环肽类生物碱:酸枣仁碱F(C_(31)H_(42)N_4O_5)和酸枣仁碱A(C_(31)H_(42)N_4O_4);还有一对同分异构体阿朴芬生物碱:木兰花碱和酸李碱(C_(20)H_(24)NO_4)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等色谱手段对草原毒草黄花棘豆(Oxytropis ochrocephala Bunge)生物碱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全草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生物碱成分。利用MS、1H NMR和13C 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为槐定碱(1)、槐胺(2)、异槐定碱(3)、苦参碱(4)、7,11-去氢苦参碱(5)、槐果碱(6)、羽扇豆碱(7)和苦马豆素(8)。化合物1~6为首次从棘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代分离技术和方法,从延胡索根茎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包括11个生物碱类化合物,二氢白屈菜红碱(1)、去氢紫堇碱(2)、四氢非洲防己胺(3)、异紫堇球碱(4)、紫堇碱(5)、四氢黄连碱(6)、药根碱(7)、黄连碱(8)、小檗碱(12)、巴马汀(13)和延胡索乙素(14);2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9)和大黄素甲醚(10);1个三萜类化合物,即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11)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豆甾醇(15)、β-谷甾醇(16)和胡萝卜苷(17)。其中,化合物9~11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1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藏药臭蚤草的活性成分,从其总碱中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了8个生物碱,包括6个二萜类生物碱13-O-acetylhetisine(1)、2-acetyl-13-dehydro-11-epihetisine(2)、2-acetyl-13-dehydro-11-hetisine(3)、hetisinone(4)、尼奥林(5)和foresticine(6),以及异喹啉(7)和dianthrmide(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华北绣线菊二萜生物碱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Born氏比浊法观察华北绣线菊小叶变种中分离得到的总碱和 9个hetisine型C2 0 二萜生物碱及其衍生物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花生四烯酸 (AA)和二磷酸腺苷 (ADP)三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构效关系。结果表明 ,华北绣线菊小叶变种中总碱对PAF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9个hetisine型C2 0 二萜生物碱中 ,有 8个显著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其活性与分子结构明显相关 ;此外 ,hetisine型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总碱及生物碱对AA诱导的聚集影响不明显。提示hetisine型C2 0 二萜生物碱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10.
丽江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丽江乌头根中分离、鉴定了三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碱Ⅰ、碱Ⅱ分别为已知成分阿克诺辛(aconosine)和嘟拉碱(dolaconine);碱Ⅲ为一新的C_(18)-型二萜生物碱,从MS、IR、~1H NMR、~(13)C NMR等光谱数据推定了其结构,并命名为丽日碱甲(liconosine A)。  相似文献   

11.
对细叶草乌(Aconitum macrorhynchum)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方法从中分离得到了5个二萜生物碱,用有机波谱学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其结构,分别是:查斯曼宁(chas-manine,1)、塔拉萨敏(talatisamine,2)、滇乌碱( 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eonoitine,4)、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 A,5)、同时还得到β-谷甾醇(β-sitosterol,6)和β-胡萝卜苷(β-daueosterol,7).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对荷叶中的生物碱进行了分离、鉴定和调脂减肥活性研究。本研究结合传统酸提碱沉法与现代高效液相色谱制备技术,从荷叶中分离、纯化到11个生物碱,分别被鉴定为N-氧基原荷叶碱(1)、原荷叶碱(2)、莲碱(3)、降氧化北美黄连次碱(4)、荜茇宁(5)、巴婆碱(6)、O-去甲基荷叶碱(7)、N-去甲基荷叶碱(8)、荷叶碱(9)、衡州乌药碱(10)和亚美罂粟碱(11),其中,化合物1、4和5为首次从荷叶中分得。测试所得化合物对5-HT_(2A)和5-HT_(2C)受体的激动作用,结果表明11个生物碱对5-HT_(2A)受体均具有一定的激动作用,进一步揭示了荷叶调脂减肥的可能药效基础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3.
安徽小檗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小檗(Berberis anhweiensis Ahrendt)的酸水提取部分进行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出6个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分别为小檗碱(1)、巴马汀(2)、dehydroeapaurinine(3)、药根碱(4)、非洲防己碱(5)和jatrorubine(6).这6种生物碱均为首次从安徽小檗中分得.其中巴马汀的含量比大多数小檗科其他植物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紫金龙Aconitum vilmorinianum var.altifidum W.T.Wang低极性部位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依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和1个二萜生物碱类复合物,分别为:黄草乌碱丁(1)、hemsleyaconitine G(2)、hemsleyaconitine F(3)、hemsleyaconitine A(4)、14-O-veratroylneoline(5)、塔拉胺(6)、lipoyunaconitine(7)和hemsleyadine(8)。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从蝙蝠葛中提取抗心律失常新药蝙蝠葛碱的同时可获得大量其他生物碱,该副碱具有多种重要生理活性,从中分离出二种生物碱,经化学和物理方法鉴定为蝙蝠葛苏林碱(daurisoline)和黄堇碱(corypalline),其中前者为副碱的主成分,后者为一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的简单异喹啉型生物碱。  相似文献   

16.
目前已知石蒜科植物含有约一百五十种生物碱。其中有些生物碱具植物生长调节作用。Yamagu-chi (1953)曾以石蒜碱(Lycorinc)或石蒜裂碱(Lycorenine)处理蚕豆种子,降低其细胞分裂。Ceriotti(1967)从水仙鳞茎分离出一种生物碱Narciclasine,强烈抑制小麦侧根的生长,显示似秋水仙素的作用。Toshihiko(1968)从石蒜鳞茎分离得两个植物生长抑制剂Lycoricidinol和Lycoricidine,抑制燕麦胚  相似文献   

17.
从拟螺距翠雀花的根中分离、鉴定了六个二萜生物碱成分,其中三个为已知成分,分别为methyllycaconitine(1)、ajacine(2)和delsemine(3);另三个为新二萜生物碱,分别命名为螺翠碱甲(bulleyanitine A)、螺翠碱乙(bulleyanitine B)和螺翠碱丙(bulleyanitine C),纤MS、IR、~1H NMR、~(13)C NMR及DEPT等光谱的解析证明其化学结构分别为(4)、(5)、(6)。  相似文献   

18.
丽江乌头的8-去乙酰滇乌碱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丽江乌头(Aconitum forrestii Stapf)产于云南西部,民间用其根除风湿,全草杀虫,我们曾报道从根部分得5个生物碱即塔拉胺(talatisamine),查斯马宁(chasmanine),滇乌碱(yunaconitine),6-羟基塔拉胺(6-hydroxyl-talatisamine),3-去氧-8-去乙酰滇乌碱(3-deixy-8-deacetyl-yunaconitine)。最近我们又从分离3-去氧-8-去乙酰滇乌碱的母液中分离得到一个未见报道的生物碱:8-去乙酰滇乌碱(8-edacetyl-yunaconitine)。本文报告该生物碱的结构证明。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特有药用乌头种紫草乌(Aconitum episcopale)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的细胞毒性,从紫草乌中分离出10个C19-二萜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滇乌碱(1)、粗茎乌头碱甲(2)、黄草乌碱丙(3)、黄草乌碱甲(4)、丽乌亭(5)、猎鹰乌头碱(6)、14-O-乙酰萨卡可尼亭(7)、萨卡可尼亭(8)、查斯曼宁(9)和展毛黄草乌碱A (10)。化合物5、6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和9~10对大鼠心脏细胞H9c2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为163.8~341.6μg/m L,表明紫草乌中的生物碱对H9c2细胞具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TLC、紫外光谱、NMR、MS等方法对荷包地不容(Stephania.dicentrinifera H.S.LoM.Yang)中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法进行同亚属植物中所得三种阿朴菲类(Aporphine,AP)生物碱的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并比较几种AP类生物碱的毒性与结构的关系。结果分离和鉴定了3个生物碱成分,分别为AP型的荷包牡丹酮(Dicentrinone,Dico)和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Dic),以及原小檗碱(Protoberberine,PBB)型的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Tet)。其中Dico为首次从荷包地不容中分离出来,其LD_(50)=7.266 mg/kg,Dic的LD50=26.802 mg/kg,异可利定(Isocorydine,Isoc)的LD_(50)=32.167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