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观遗传调控,如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决定干细胞分化方向的重要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通过影响不同亚类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以及沿神经元、心肌和造血等细胞谱系的定向分化。HDACi类小分子化合物在体细胞重编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替代致癌因子c-Myc和Klf4,促进体细胞克隆。研究显示,HDACi的效应与药物剂量、细胞类型和细胞分化状态密切相关。本文主要阐述了HDACi在干细胞分化和体细胞重编程中的应用进展,并对所涉及的分子通路进行讨论,有助于揭示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关键分子机制,优化干细胞定向分化诱导策略,对干细胞诱导分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s, DSBs)对细胞生存是致命的.细胞内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重组修复(HDR)、单链退火修复(SSA)和微同源序列末端连接(MMEJ)等通路可竞争性修复DNA双链断裂损伤.在肿瘤细胞DNA中制造难以修复的基因损伤,诱导肿瘤细胞周期中止、坏死和凋亡是临床放、化疗的主要策略.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作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标,其抑制剂(histonedeacetylase inhibitors, HDACi)可显著降低肿瘤细胞DSBs修复能力,增强肿瘤细胞的放、化疗敏感性.研究显示,HDACi抑制了肿瘤细胞中具有正确修复倾向的HDR和经典NHEJ通路,具有错误修复倾向的SSA和MMEJ路径也可能牵涉其中.目前,HDACi作用于DSBs修复通路的分子机制已取得较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阐明.  相似文献   

3.
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很难治愈。目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已经作为靶向治疗研究的新热点,恩替诺特(Entinostat)等HDACi已经开始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临床试验阶段,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试验通过Pubmed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利用DAVID进行GO分析以及Cytoscape等多种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挖掘,得到HDACi肿瘤相关基因的调控网络及代谢路径。经过相关分析,得到的HDACi肿瘤关联基因的功能作用模块,这将为HDACi作用机制的预测和今后开拓HDACi肿瘤治疗的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寻找HDACi的辅助药物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 HDACi)是一类新的化疗药物,在体内外的实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癌活性. HDACi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内抗氧化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引起线粒体和DNA的氧化损伤,从而活化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核小体是真核生物染色质的基本单位,通过对组蛋白核心的N-端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遍在蛋白化的修饰作用而影响细胞的功能。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 HAT)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 HDAC)之间的动态平衡控制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当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增加,乙酰化水平相对降低,即会导致正常的细胞周期与代谢行为的改变而诱发肿瘤,及神经退行性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inhibitor HDACi)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其中,曲古霉素A(Trichostatin A TSA),是最早发现的天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 SAHA)已经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皮肤T细胞淋巴瘤。本文就HDACi分类及其功能出发综述HDACi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一类新的化疗药物,能够有效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活性,促进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的乙酰化修饰,在转录和翻译后修饰水平调控肿瘤靶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和降解,活化凋亡信号通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HDACi抑制抗氧化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因此,氧化损伤诱导的细胞凋亡也是HDACi杀伤肿瘤细胞的重要机制。HDACi诱导细胞凋亡机制的发现将进一步促进HDACi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干/祖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以骨髓、血液和其他组织中髓系起源的异常原始细胞增殖为特征。“3+7”诱导方案(蒽环类药物联合阿糖胞苷)一直是治疗AML的基石,但仍有部分AML患者无法耐受强化疗或完全缓解后复发,目前AML的总体疗效仍不乐观。因此,寻找新药物以提高AML患者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表观遗传对AML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靶向药物,可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的活性,上调组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水平,目前已应用于AML临床研究中,在联合治疗中显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与治疗效果。本综述介绍了HDAC和HDACi的分类依据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阐述了伏立诺他、贝利司他、帕比司他、戊丙酸、恩替诺特、西达本胺等6种HDACi在AML中的临床前研究结果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讨论了HDACi与其他抗癌药物联用在AML中的作用机制,并对HDACi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期望为临床治疗AML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最常见肿瘤,它的发生和转移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和生活状况.研究表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可以调节体内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平衡,它的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对HDAC的抑制作用为肿瘤的治疗带来曙光,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话题.该文通过对多...  相似文献   

9.
二种抗有丝分裂化合物诱发小鼠联会复合体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汝敏  汪旭  曹能  段山  孙春晓 《遗传》1997,19(1):9-12
以抗有丝分裂化合物秋水仙素和对苯二酚处理雄性小鼠,分析了减数分裂前期细胞联会复合体出现的各类损伤。二种化合物在减数分裂前期都诱发各种特殊倾向性的联会复合体损伤(如联会复合体断裂、联会异常等现象)。联会复合体分析,可以作为监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所引起的染色体异常分离和染色体结构损伤的手段。 Abstract:Two anti-mitotic chemicals(colchicines and hydroquinone)were assayed for their effects on synaptonemal complex(SC)damage in male mice.The tested chemicals significantly induced SC anomalies including SC breakage,asynapsis and non-homologous.It is concluded that SC analysis could be used to pre-screen aneugenes and clastogenes in mammalian germinal cells.  相似文献   

10.
以抗有丝分裂化合物秋水仙素和对苯二酚处理雄性小鼠,分析了减数分裂前期细胞联会复合体出现的各类损伤。二种化合物在减数分裂前期都诱发各种特殊倾向性的联会复合体损伤(如联会复合体断裂、联会异常等现象)。联会复合体分析,可以作为监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源染色体联会异常所引起的染色体异常分离和染色体结构损伤的手段。 Abstract:Two anti-mitotic chemicals(colchicines and hydroquinone)were assayed for their effects on synaptonemal complex(SC)damage in male mice.The tested chemicals significantly induced SC anomalies including SC breakage,asynapsis and non-homologous.It is concluded that SC analysis could be used to pre-screen aneugenes and clastogenes in mammalian germinal cells.  相似文献   

11.
从秃杉(Taiwania flousiana Gaussen)的根皮中分离鉴定了6个三萜类化合物、1个二萜类化合物、1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和9个酚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S)-3β-methoxy-5α-lanost-9(11)-ene-7β,24,25-trio1(1)和senecrassidiol-9-O-β-D-glucopyranoside(8),化合物1命名为taiwaniatriol.通过波谱学方法确定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从酸渣树(Carapaguianensis Aubl.)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方法鉴定,它们分别是:()-epicatechin-3-O-(3",5"-di-O-methyl)gallate(1)、(-)-catechin(2)、sciadopitysin(3)、cl eomi scosin B(4)、photogedunin(5)、chi socheton compound F(6)和odoratone(7).其中,化合物1为新黄烷类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补充了化合物5的13C-NMR谱数据.活性测定显示,化合物7对大菜粉蝶(Pieris brassicae)三龄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化合物2有一定的活性,而正丁醇部分只有很弱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枸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提取和柱层析色谱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枸骨叶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羽扇豆醇(1)、3,28-乌苏酸二醇(2)、熊果酸(3)、异鼠李黄素(4)、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5)、地榆苷Ⅰ(6)、槲皮苷-3-O-β-D-葡萄糖苷(7)、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8)、冬青苷Ⅱ(9).化合物7和8为首次从冬青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同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9的13CNMR数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生物活性多样,是真菌Aspergillusniger中特征次生代谢产物。【目的】研究分离自海洋滩涂土壤的真菌Aspergillus niger XJJ-3中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结构及其抗菌和卤虫致死活性。【方法】以TLC分析为导向,综合运用多种色谱和光谱方法分离和鉴定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化合物的抗菌和卤虫致死活性。【结果】从真菌A.niger大米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6个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鉴定为RubrofusarinB(1)、Flavasperone (2)、Aurasperone A (3)、Asperpyrones C (4)、Asperpyrones B (5)和Fonsecinone A (6)。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6对致病菌S. aureus ATCC33591、29213、E. faecium ATCC35667和V.parahemolyticus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2和4对S.aureus ATCC33591表现出较强抑制活性(MIC分别为43.7μmol/L和21.9μmol/L),化合物3对E.faecium ATCC35667抑制活性较强(MIC为21.9μmol/L)。卤虫致死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1-6均表现出一定的卤虫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2和3活性显著(LD50分别为35.0μmol/L和8.8μmol/L)。【结论】菌株XJJ-3可产生结构丰富的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化合物1-6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菌和卤虫致死活性,该研究可为抗菌和细胞毒类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蓝刺头(Echinops ritro L.)全草为研究材料,通过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重结晶等技术对新疆蓝刺头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分析及1H-NMR,13C-NMR等技术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出5个化合物,分别是三萜类化合物蒲公英甾醇乙酰酯(化合物1)、蒲公英甾醇(化合物2)、黄酮苷类化合物金丝桃苷(化合物3)、胡萝卜苷(化合物4)与β-豆甾醇葡萄糖苷(化合物5).其中化合物1,2,5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叶土蜜树(Bridelia retusa)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神经炎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大叶土蜜树茎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没食子酸(1)、木栓酮(2)、阿魏酸二十七烷脂(3)、芥子醛(4)、丁香醛(5)、丁香脂素(6)、补骨脂素(7)、补骨脂酚(8)、二十五烷酸(9)、亚油酸(10)和1-Linoleoylglycerol(11)。其中化合物3~11为首次从土蜜树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抗神经炎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4、5、10和11对LPS诱导BV-2细胞NO生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12. 57、8. 41、5. 86、5. 86μM。  相似文献   

17.
牛大力根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牛大力(Millettia speciosa Champ.)根的化学成分及其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采用色谱技术从牛大力根部分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波谱、质谱以及与文献数据比较,化合物结构鉴定为millettiaosa A(1)、高丽槐素(2)、medicarpin(3)、羽扇豆醇(4)、β-谷甾醇亚油酸酯(5)、β-谷甾醇(6)、单棕榈酸甘油酯(7)、二十七烷酸甘油酯(8)、香草醛(9)、琥珀酸甲酯(10)和1-辛醇(11)。其中化合物5和10为首次从崖豆藤属中分离得到。对化合物1~11的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进行评价,发现化合物2、3、4和6具有显著的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其IC50分别为2. 23、1. 39、2. 25和1. 63μM。其中化合物2为首次报道具有抑制破骨细胞产生活性。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在治疗骨相关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成骨分化中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该研究通过分析GEO数据库中有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处理过的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 preosteoblasts)的生物芯片数据,筛选出22个在成骨分化中上调,在成脂分化中下调,且受HDACi紧密调控的基因。这22个基因中有6个基因(Cacnb3、Lpcat2、Cd248等)与Ca~(2+)调节功能相关,提示Ca~(2+)可能在MSCs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后续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亚单位β3(calc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auxiliary subunit beta 3, Cacnb3)和磷脂酰基转移酶2(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2, Lpcat2)在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和小鼠成骨前体细胞(MC3T3-E1)的成骨分化过程中上调,提示Cacnb3、Lpcat2可能参与ADSCs的体外成骨分化。此外,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检测方法,发现敲低Cacnb3后3T3-E1细胞内Ca~(2+)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成骨相关基因(ALP、Runx2)表达显著下调,表明Cacnb3可能通过影响Ca~(2+)浓度调控细胞的成骨分化,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福司曲星是一种从Streptomyces pulveraceus分离得到的磷酸酯类、聚酮类抗生素。本文从其突变株(ΔfosJ)分离得到一系列新的福司曲星结构类似物(10~14)。结合各种波谱方法,我们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由于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特殊性,初步推断这些化合物可能来自于异常的PKS组合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0.
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通过增加组蛋白的乙酰化,使染色质处于开放状态,便于基因转录与表达。多梳基因家族(Polycomb group genes,PcG)的成员Bmi-1蛋白可以对染色体组蛋白进行修饰,使一些抑癌基因如p14、P16和P21基因等表达沉默,同时Bmi-1蛋白通过Wnt信号通路激活原癌基因c-Myc,使Bmi-1、Wnt信号通路、c-Myc组成一个正反馈循环,还可以上调端粒酶的表达,导致肿瘤的发生。HDACi可以下调Bmi-1蛋白的表达,并通过上调p14、p16和p2l等的表达以及线粒体通路和Wnt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HDACi将可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一个广阔的前景,本研究将对Bmi-1在丁酸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