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鸨东方亚种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秀华  刘铸  白素英 《动物学报》2006,52(3):569-574
为了探索东方亚种数量正在减少的原因和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措施,利用微卫星DNA对大鸨东方亚种(Otistardadybowskii)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应用3个大鸨指名亚种的微卫星位点和13个波斑鸨的微卫星位点扩增了47个个体的基因组DNA,筛选出8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其中有3个微卫星的多态性较低,其余5个微卫星的多态性较高。各位点的观察杂合度为0.0435-1.0000,平均杂合度(h)为0.6595;各位点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416-0.8520,平均为0.5497;有效等位基因数(E)为1.04-7.46,平均为3.61。4个位点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4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多方面比较发现,大鸨东方亚种遗传多样性很低,且低于指名亚种,这可能由于其种群较小、历史遗传瓶颈作用、生境破碎化、分布地域紧缩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塔城盆地大鸨迁徙前期种群分布与集群大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0月采用样线法调查了塔城地区大鸨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迁徙前期种群分布与集群特征。调查面积约2000 km2。调查期间共记录大鸨54群374只,主要分布于阿不都拉乡、恰夏乡和168团3个区域。受食物可利用度影响,迁徙前期塔城大鸨主要在冬小麦和春小麦留茬地中采食。不同分布区域和栖息地类型没有影响大鸨的平均集群大小。农田生态系统食物资源分布均匀,导致迁徙前期大鸨多集小群,偶集大群,以避免集大群而带来的资源竞争。  相似文献   

3.
大鸨(Otis tarda)两个亚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铸  田秀华  白素英 《生态学报》2007,27(6):2435-2442
大鸨(Otistarda)为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研究从代表母系遗传特征的mtDNA控制区和代表双亲遗传特征的核微卫星两方面对两个亚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分化进行了分析。指名亚种mtDNA控制区3段序列(CtrIaL/CtrIIoH、L438/H772和LCR2a/HCR8)的单倍型数、Л、δ和К都明显高于东方亚种,更显著高于松辽平原西北部繁殖区。东方亚种3个微卫星(Otmic08、Otmic16和Otmic26)的等位基因数、Ho和He明显低于指名亚种。因此东方亚种的遗传多样性都明显低于指名亚种,甚至低于Madrid种群。两个亚种存在于不同的系统分支,证实了两个亚种的系统关系,欧洲指名亚种存在更多的系统分支。  相似文献   

4.
刘铸  田秀华  白素英 《生态学报》2007,27(6):2435-2442
大鸨(Otis tarda)为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 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研究从代表母系遗传特征的mtDNA控制区和代表双亲遗传特征的核微卫星两方面对两个亚种的遗传多样性与系统分化进行了分析。指名亚种mtDNA控制区3段序列(CtrIaL/CtrIIoH、L438/H772和LCR2a/HCR8)的单倍型数、Л、δ和К都明显高于东方亚种,更显著高于松辽平原西北部繁殖区。东方亚种3个微卫星(Otmic08、Otmic16和Otmic26)的等位基因数、Ho和He明显低于指名亚种。因此东方亚种的遗传多样性都明显低于指名亚种,甚至低于Madrid种群。两个亚种存在于不同的系统分支,证实了两个亚种的系统关系,欧洲指名亚种存在更多的系统分支。  相似文献   

5.
东方田鼠的一新亚种——福建亚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 Buchner,1889)在我国有三个地理亚种:指名亚种(M.fortis fortis Buchner,1889)(分布于陕西、甘肃),华南亚种(M.fortis calamorum Thomas,1911)(分布于长江下游)和东方亚种(M.fortis pelliceus Thomas,1911)(分布于黑龙江、吉林)。作者于1957年先后在福建西北部的建阳、建瓯等地采到一批东方田鼠标本,  相似文献   

6.
钟荣祥  高正发 《四川动物》1994,13(1):170-170
1992年11月28日在眉山县三苏乡,海拔500m处采获到1只雌性大鸨,经鉴定为大鸨普通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  相似文献   

7.
四川鸟类新纪录─—大鸨钟荣祥,高正发眉山车辆工厂中学612162四川化工厂子弟中学1992年11月28日在眉山县三苏乡,海拔500m处采获到1只雌性大鸨,经鉴定为大鸨普通亚种(Otistardadybowskii)据资料记载,大鸨夏季在我国内蒙、新疆...  相似文献   

8.
2000年和2001年的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结果表明,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13cm左右,最高高度不超过30cm,植被结构上具有共性;植物种类丰盛密集,盖度较大,喜食的植物和昆虫丰富.但在喜食食物选择上,火烧对大鸨有一定影响.在非火烧地,大鸨多关注动物性食物的丰盛;而在火烧地则关注植物性食物的丰盛.  相似文献   

9.
人工繁殖的东方田鼠G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东方田鼠 (Microtusfortis)分布于我国东北、西北、华中、华南 17个省区 ,在韩国及俄罗斯也见报道。国内对该鼠的 5个亚种 ,即指名亚种 (M .f.for tis) (西北 )、东北亚种 (M .f .pelliecus)、辽宁亚种 (M .f.dolichocephalus)、长江亚种 (M .f .calamorum)和福建亚种 (M .f .fujianensis) (华南 ) ,作过一般生物学描述[1] ,对于东方田鼠研究得较多的是长江亚种 ,6 0年代有人对该种动物的生态学特点进行了报道 ,近期对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种群动态、繁殖特性、迁…  相似文献   

10.
敏麻蜥Eremias arguta是麻蜥属Eremias在欧亚大陆分布最广的物种之一,主要栖息在欧洲东部和亚洲中部,从罗马尼亚到蒙古国和中国西部的干旱草原和半荒漠中。先前认为敏麻蜥有6个亚种,我国分布有2个亚种,由于种群间形态变异较大,一些亚种的分类地位尚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形态比较和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对新疆博乐和伊犁河谷的敏麻蜥4个种群28号样本进行种下分类地位探讨。联合GenBank中的敏麻蜥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采用最大简约法、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推断法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亚种界定。采用贝叶斯因子,通过比较限制性和非限制性贝叶斯树的拓扑结构检验有关敏麻蜥亚种分类的几种相互竞争的假设。结果表明,博乐种群的形态特征与伊犁河谷支系一致,雄性的背侧在繁殖季节有醒目的蓝色或绿色眼点。系统进化树也表明,来自博乐的单倍型属于伊犁河谷支系,为一个尚未描述的分类群Eremias arguta ssp.。以往有关伊犁河谷种群属于指名亚种E.a.arguta或东方亚种E.a.potanini或乌兹别克斯坦亚种E.a.uzbekistanica的观点均被显著拒绝。伊犁河谷支系最有可能与乌兹别克斯坦亚种和伊塞克湖亚种E.a.darevskii二者构成的支系形成姐妹群,但并没有强的证据拒绝备择假说,即伊犁河谷支系位于树的基础位置,与其余支系形成姐妹群。此外,重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指名亚种与东方亚种形成了交互单系,尽管自展支持率很低且后验概率不高;其备择假设,即东方亚种嵌在指名亚种支系中,也没有很强的证据拒绝。总之,博乐种群不属于东方亚种,而属于一个单独的伊犁河谷支系,同时,这也是伊犁河谷支系在准噶尔盆地有分布的新纪录;伊犁河谷支系不应该被划分为指名亚种、东方亚种或乌兹别克斯坦亚种,而是属于尚未描述的新亚种;伊犁河谷支系的系统发育位置还不明确,需要采用整合分类学的方法澄清。此外,结合形态变异,本研究还讨论了东方亚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鸨繁殖期觅食地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0年和2001年的4~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南部的草原地带,采用样方法研究了火烧地和非火烧地上繁殖期大鸨的觅食地选择.结果表明,在火烧地和非火烧地,大鸨觅食地的植株高度均为13cm左右,最高高度不超过30cm,植被结构上具有共性;植物种类丰盛密集,盖度较大,喜食的植物和昆虫丰富.但在喜食食物选择上,火烧对大鸨有一定影响.在非火烧地,大鸨多关注动物性食物的丰盛;而在火烧地则关注植物性食物的丰盛.  相似文献   

12.
<正>东方草鸮(Tyto longimembris)隶属于鸮形目草鸮科,共有6个亚种的分化,我国分布的2个亚种为T.l.chinensis和T.l.pithecops。东方草鸮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和华南(chinensis)以及台湾(pithecops),国外分布于印度次大陆、东南亚、菲律宾、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del Hoyo et al.1999,郑光美2011)。在《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中,东方草鸮的分布区并不包括四川省。实际上,早在2000年时就曾有报道称在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发现草鸮的分布(胡锦矗2000),一直未能引起关注。有关东方草鸮繁殖生物学的资料,大多来自国外的  相似文献   

13.
张琛  王勇  张美文 《动物学杂志》2018,53(5):673-681
为了解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筑巢行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进化。在实验室内采用48 h等级法和连续144 h巢材获取重量法,比较了东方田鼠长江亚种(M. f. calamorumt)和指名亚种(M. f. fortis)筑巢行为。结果表明,东方田鼠指名亚种和长江亚种皆能主动获取巢材并建筑质量良好的巢,具有稳定的筑巢行为;东方田鼠两个亚种的筑巢行为在利用巢材能力(P < 0.01)和获取巢材能力(P < 0.05)上皆具有显著性差异;指名亚种雌雄个体在利用巢材(P < 0.05)和获取巢材的能力(P < 0.05)上皆具有显著差异,而长江亚种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图牧吉冬季大鸨调查初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大鸨(Otis tarda)属大型草原鸟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黑龙江省西部及内蒙古的东部,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图牧吉自然保护区是大鸨的主要栖息地,繁殖数量约200多只。1998年开始记录到越冬大鸨个体,2003年冬季,本区越冬数量达到165只(其中保护区内记录到85只)。本文对图牧吉自然保护区大鸨的越冬数量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大鸨越冬行为及食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对大鸨越冬地管理及越冬鸟类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大鸨东方亚种越冬分布与救助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文  吴逸群  许秀 《四川动物》2013,32(2):306-307
本文通过9年来陕西省11次共12只大鸨Otistarda dybowskii救助事件分析及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介绍了陕西省越冬大鸨的分布,分析了被救助大鸨的发现地点、伤病原因。对当地大鸨的后续研究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大鸨的现状和研究动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孔有琴  李枫 《动物学杂志》2005,40(3):111-115
大鸨(Otistarda)是栖息于广阔草原的重要濒危鸟类,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本文根据近年国内外对该物种的研究结果,对其亚种分布、种群数量、生态生物学、种群遗传结构及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方面作了综述。通过对其生存现状、受胁原因、研究动态的论述,为该物种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 ~ 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 ~ 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8.
Zhao ZX  Yan DH  Weng BS  Zhang B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7):1907-1913
基于大鸨越冬期生境选择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和近年来白洋淀流域大鸨的分布点记录,选择3项一级指标和13项二级指标,用以表征影响大鸨越冬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并通过构建适宜性评价模型,对白洋淀流域大鸨越冬生境的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5年,白洋淀流域内大鸨越冬适宜栖息地面积11907.25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4.1%;其中,最适宜生境面积4596.25 km2,仅占流域总面积的13.2%.研究区最适宜生境的空间分布相对集中,主要位于流域东部的白洋淀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I区)和流域西南部的行唐、曲阳2县(II区).I区和II区中最适宜生境面积之和达2803.55 km2,占流域内最适宜生境面积的61.0%.为保护流域内大鸨的越冬生境,须重点针对上述2个区域的特点,分别采取适当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9.
赵铁桥 《动物学研究》1984,5(4):341-346
研究了一些条鳅属鱼类的大量标本,对其分类问题澄清如下:巩乃斯条鳅在鳔、肠、脊椎骨等方面远不同于黑背条鳅,不该并入后一种。它可再分成指名亚种和东方亚种,elongatus为东方亚种异名,重繐唇条鳅以一系列性状充分区别于黑斑条鳅,因此恢复其单型种地位。武威条鳅鉴别性状发现不够充分有效与近似种硬鳍条鳅区分,作了修正。根据形态差异和在河西疏勒河弱水两水系同域分布,将尖体条鳅和短尾条鳅从高原条鳅的亚种提升为分立种。  相似文献   

20.
报道并探讨了河北省在大鸨迁徙途径中的重要性,河北省大鸨的地理分布与居留期变化,大鸨的保护工作及其保护与研究展望,指出河北省是大鸨重要的越冬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