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对短柄乌头及其展毛短柄乌头、铁棒锤核型进行研究,为短柄乌头的细胞地理分布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3个种其染色体基数为 X=8,短柄乌头6个居群出现5种核型公式,不同居群染色体形态变异较大.其中宁蒗和盐源2个居群核型公式相同.四川木里居群属于 Stebbins 的1A 型,丽江、宁蒗、四川盐源居群属于2B 型,会泽、东川居群属于3B 型;铁棒锤和展毛短柄乌头核型类型都是属于2B 型.短柄乌头各项染色体参数表现出较高的不对称性,核型比较不相近.核型公式变异、核型不对称系数、核型不对称指数没有显示出清晰的、对应的地理分布.6个短柄乌头居群中也没发现三倍体,短柄乌头的选育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四川乌头属的修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是我国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的重要分布区。本文对该地区的乌头属植物进行了分类修订。通过文献查阅、野外观察和标本室研究,对乌头属的形态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的变异式样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叶分裂程度、上萼片的形状和花梗毛被等性状是较为可靠的分种依据,但是在个别情况,这些性状也会在同一种的同一居群内或不同居群间发生变化。花瓣和种子的特征对于属下划分有重要意义。本文承认四川乌头属植物有46种11变种,另有2种和1变种暂存疑。29种和22变种降为异名;作出新组合2个,其中包括1个改级新组合。紫乌头A. delavayi Franch.和保山乌头A. nagarum Stapf为四川新分布记录。对康定乌头A. tatsienense Finet &; Gagnep.、川鄂乌头A. henryi Pritz.和狭裂乌头A. refractum (Finet &; Gagnep.) Hand.-Mazz.进行了后选模式的标定。初步澄清了东俄洛乌头A. tongolense Ulbr.和狭裂乌头等种类中长期存在的名实混乱。还给出了各个种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以及分亚属、分系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南地区乌头类中草药的生药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地区乌头类中草药种类很多,块根外形近似,但它们间毒性相差较大。本文对16种乌头的根进行形态组织比较,指出鉴定特征,并附组织图及成分、使用情况比较表。  相似文献   

4.
多根乌头的药用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多根乌头的生物学特性,有效成分的鉴别,分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报道,从多根乌头中首次分得12-表-欧乌碱,其中准噶尔乌头碱,新乌碱,12-表-欧乌碱含量较高,为多根乌头药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毛茛科乌头属植物57种、5变种的种子形态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1)种皮微形态特征在属内颇为稳定,种子表皮细胞多为长方形(仅露蕊乌头的种子表皮细胞为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疏密不一的瘤状纹饰;(2)种子形态在亚属水平上有较大区别,特别是其中的单型亚属——露蕊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具有较为复杂的网状凹陷,与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的种子(表面相当平滑)明显不同;(3)种子形态在牛扁亚属和乌头亚属中都有明显的分化,所观察的牛扁亚属的种子可分为两个类型,乌头亚属的种子可分为4个类型.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乌头属种子形态的分类和系统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文采 《植物研究》2015,35(4):481-483
描述了自甘肃发现的毛茛科乌头属二新种,合作乌头和莲花山乌头,并分别给出二种与其等近缘种的形态区别特征。  相似文献   

7.
展毛短柄乌头中的一个新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展毛短柄乌头(Aconitum brachypodum var.laxiflorum Fletcher et Lauener)根中分离鉴定了五个二萜生物碱,其中四个为已知成分,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3-乙酰乌头碱(3-acetylaconitine)、雪乌碱(penduline),另一个为新成分,命名为丽鲁碱(laxiconitine),其结构通过光谱分析及化学反应测定如(1)。  相似文献   

8.
常用中药川乌、附子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母根和子根.从附子的加工炮制品黑顺片中分离鉴定了5种C19乌头碱型二萜生物碱和1个C20纳哌啉型二萜生物碱.通过MS、NMR、IR等波谱分析和已知化合物数据对照,分别鉴定为次乌头碱(1)、尼奥宁(2)、塔拉地萨敏(3)、多根乌头碱(4)、异塔拉萨定(5)和去氢松果灵(6).  相似文献   

9.
乌头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极易发生根腐病,植株染病后枯萎死亡,最终影响药材产量。因发病因素和致病菌多样,乌头根腐病的防治向来困难。【目的】鉴定四川江油地区栽培乌头根腐病病原菌,为病害诊断和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按照Koch’s法则对分离的病菌进行致病性验证;通过形态学观察和真菌r 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种类。【结果】从具有根腐病症状的乌头根部分离得到47株真菌,其中菌株GF3-3、GF3-6和GF6-1是乌头根腐病的致病菌;通过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菌株GF3-3、GF3-6和GF6-1分别鉴定为Fusariumsolani、F.oxysporum和F.proliferatum。【结论】茄腐镰刀菌(F.solani)、尖孢镰刀菌(F.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 proliferatum)是乌头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其中层出镰刀菌引起乌头患根腐病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从敦化乌头(Aconitum dunhuaense S.H.Li)的根中分得6个单体二萜生物碱成份,经光谱分析及同标准品对照,鉴定它们分别为乌头碱(aconitine,1)、下乌头碱(hypaconitine,2)、尼奥灵(nepline,3)、去氧乌头碱(3-deoxyaconitine,4)、中乌头碱(mesaconitine,5)和阿康诺辛(aconosine,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