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海宁  黄乾生 《微生物学报》2022,62(5):1613-1628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自然界中细胞生命活动的产物,是一种包裹核酸、蛋白、脂类等分子的纳米级磷脂双分子层颗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细菌可以分泌EVs作为抗生素和噬菌体的“诱饵”,从而发挥防御功能;此外,EVs还在传递毒力因子、细胞间通讯、介导基因水平转移、营养和电子传递、促进生物膜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EVs对生物个体和群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细菌EVs形成机制、提取及鉴定方法、影响EVs分泌的因素等,重点总结了EV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在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为EVs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是一种具备较强分化及增殖能力的细胞,并有良好的血管生成作用.目前研究表明EPCs旁分泌的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可独立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在细胞间传递信息并参与血管生成的过程.EVs大致可以分成3 类...  相似文献   

3.

益生菌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的微生物, 具有广泛的促健康作用。它可以缓解和改善肠道相关炎症性疾病的症状, 降低血清胆固醇, 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对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作用。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是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释放的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一种纳米级囊泡结构。EVs通过携带生物信息分子在细菌与细菌或细菌与宿主之间的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近年来研究者们对革兰阳性和阴性病原体来源的EVs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对益生菌产生的EVs的研究却很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释放的EVs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并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希望本文能围绕益生菌EVs这一新兴领域的最新进展, 寻找基于EVs的相关疾病的诊断工具和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类由细胞分泌到胞外的能够被受体细胞摄取的膜性囊泡小体,直径在20~ 1 000 nm.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胞外囊泡在疾病诊断、预后评估以及药物递送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胞外囊泡可以直接参与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以及物质的运输,其携带的核酸(mRNA,microRNA和lncRNA)和蛋白质可以影响受体细胞的生理状态.大量研究表明,胞外囊泡是被糖基化修饰的,胞外囊泡表面覆盖了大量的聚糖以及糖结合蛋白,而已知聚糖类物质在调控细胞黏附、细胞-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免疫调节和肿瘤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细胞外囊泡表面糖缀合物修饰的前沿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聚糖在胞外囊泡的合成、释放以及运输过程及其生物学功能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精浆胞外囊泡是一种存在于精浆的膜性囊泡,按分泌器官分为附睾小体和前列腺小体。囊泡可与精子细胞膜发生融合,通过传递内容物或介导信号通路进而调节精子功能。它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其中蛋白质组分可影响精子活力以及顶体反应,并有清除损伤精子和促进细胞粘附的作用;脂质组分具有调节靶细胞质膜稳定性的作用;核酸组分主要参与免疫反应、跨代遗传及男性不育;离子则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在调节酶活性和精浆微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组分对精子功能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将对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胞外囊泡(EVs)是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一种亚细胞成分,实质上是一组纳米级颗粒。它是双层膜结合型囊泡,内含蛋白质、核酸等活性成分。EVs在细胞间通过转移携带的信号分子而获得重要的地位。目前关于EVs在体外和体内的研究中对T细胞的调控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在大多数研究中干细胞被报道能够抑制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分化,在极少数研究中也发现干细胞具有增强T细胞免疫反应的作用。事实上所有的细胞类型均能释放EVs,包括干/祖/前体细胞。EVs被认为是细胞间交流的一种新机制,具有与干/祖细胞等亲代细胞相似的免疫调控作用。本综述是概述干/祖细胞来源的EVs对T细胞调控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多组织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项分化潜能。移植后,MSCs可以迁移归巢至受损组织,通过分泌免疫调节因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胞外囊泡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炎,抗病毒,抗凋亡,抗纤维化,促进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组织器官修复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目前,国际上已有10余款MSCs产品上市,我国也有30余款间充质干细胞新药获得临床试验默许。胞外囊泡是来源于膜系统,由细胞分泌的双层脂质颗粒,携带有亲本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包含蛋白质,脂质,mRNA和细胞因子等,可以将亲本细胞信号传递给受体细胞。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胞外囊泡具有与其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生物学特性。因其体积小,免疫原性低,组织渗透性强,循环半衰期长,稳定性高,使用风险低等优点,近年来,胞外囊泡作为非细胞产品逐渐受到关注。除其本身具有组织发育与功能维持,调节免疫,抗氧化应激和促进再生等作用之外,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还可以作为生物载体递送生物活性物质,发挥抗肿瘤和促进组织修复等作用。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及其胞外囊泡的功能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韦瑜  程磊  任彪 《微生物学报》2022,62(2):434-445
念珠菌病指念珠菌属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感染,通常累及皮肤、黏膜,也可累及内脏和各个系统器官,可造成严重后果,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深部真菌病.白色念珠菌是念珠菌种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机会致病性真菌,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白色念珠菌的细胞外囊泡对其致病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参与重要蛋白、遗传物质的转运,影响白色念珠菌的耐药...  相似文献   

9.
10.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从细胞膜上脱落或者分泌的双层膜结构的囊泡状小体.真核生物、细菌、古细菌和支原体等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均能够释放EVs.细菌分泌的EVs含有DNA、RNA及蛋白质等多种成分,其在细菌毒力保持、免疫逃逸、细菌间物质运输、宿主细胞免疫调节、宿主转录基因调节、耐...  相似文献   

11.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携带母细胞来源分子,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过程,鉴定其组成并研究其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和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组份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蛋白质、核酸、脂类和其他分子数据。为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已有不同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便利。ExoCarta、Vesiclepedia和Evpedia数据库是目前收录数据比较全面的、最具影响力的细胞外囊泡数据库。本文将介绍这3个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为研究者选择使用胞外囊泡数据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是由脂质双分子层包裹着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组成的天然纳米结构颗粒。EV作为细胞间无细胞通讯的一种方式,通过传递包括遗传信息在内的大量生物分子来影响细胞间的通讯。此外,EV还参与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如免疫调节、细胞间竞争、水平基因转移和致病性等。革兰氏阳性细菌分泌的EV携带多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细菌竞争、生存、入侵、抗生素耐药和感染方面发挥多样化作用。目前对于细菌EV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对革兰氏阳性细菌EV的研究报道较少,其中对葡萄球菌EV的报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这篇综述介绍了葡萄球菌EV的化学成分组成、功能和分泌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环境中的来源于内体和细胞膜的多样化的膜性囊泡,统称为细胞外囊泡。这些细胞外囊泡作为细胞间转运膜和可溶性蛋白、脂质、RNA的载体,代表一种重要的细胞间通讯方式。虽然很多报道证明,多种细胞释放细胞外囊泡,并且具有一定的生理意义,但是我们目前缺乏对细胞外囊泡分子机制的深入理解,在细胞外囊泡研究的方法学以及人为调控细胞外囊泡的释放等方面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使得我们对它们在体内的生理学功能和细胞外囊泡作为疾病靶标的转化医学的研究进程缓慢。在这篇综述中,该文主要从细胞外囊泡的分类、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生理及病生理功能、细胞外囊泡的研究方法几个方面回顾当前细胞外囊泡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是由细胞释放到细胞外微环境的膜性囊泡,携带母细胞来源分子,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活动过程,鉴定其组成并研究其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不同物种、不同组织和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组份的研究,获得了大量的蛋白质、核酸、脂类和其他分子数据。为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已有不同的研究机构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便利。ExoCarta、Vesiclepedia和Evpedia数据库是目前收录数据比较全面的、最具影响力的细胞外囊泡数据库。本文将介绍这3个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为研究者选择使用胞外囊泡数据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一种细胞分泌的膜性囊泡。研究表明EVs在细胞生命的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细胞间的通讯、发病机制和癌症进展[1]。然而,EVs在微生物学中的作用却研究较少,EVs在微生物中最先是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发现的[2],后续的研究表明它们在革兰氏阳性菌中也普遍存在[3],此后也有研究发现其在病毒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目前,关于EVs与真菌感染关系的研究甚少,本综述将介绍EVs在真菌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细胞外囊泡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媒介。细胞外囊泡可以传递蛋白质、脂质和核酸,影响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的生理学、病生理学功能。细胞外囊泡存在于多种体液中,当前已在血液、尿液、唾液、母乳、羊水、脑脊液、胆汁等体液中鉴定到细胞外囊泡的存在。这些体液很多是临床检测的样本,因此体液中含有的细胞外囊泡可能成为鉴定临床疾病的标志物,这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该综述重点关注了不同体液样品中细胞外囊泡的功能,并且针对临床样本和细胞外囊泡结构的特殊性,综述了样品收集、储存、检测等标准流程研究,为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在细胞外囊泡研究中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7.
细胞外囊泡是细胞释放的具有磷脂双层膜结构的天然纳米颗粒,参与体内细胞信号转导、肿瘤发生发展、免疫调节、延缓衰老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表现出巨大潜力。既往研究认为,高纯度细胞外囊泡的制备易受杂质蛋白污染,制约了细胞外囊泡在生物标志物和药物运载系统方面的研究及转化应用。近两年,部分学者将合成纳米颗粒领域的蛋白冠这一概念引入细胞外囊泡领域,认为蛋白冠是细胞外囊泡表面的固有成分,并显著影响细胞外囊泡的生物学功能,为细胞外囊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概述了当前细胞外囊泡表面蛋白冠的研究现状,围绕该蛋白冠的形成过程、化学组成、生物功能、鉴定方法等展开,以期为细胞外囊泡及其蛋白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一例心包积液患者的心包液中,分离到一株氧化代谢、氧化酶阳性,具单极毛运动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DNA的G+C mol%测定和Biolog自动系列的验证,确认为泡囊假单胞菌(Pseudomonas vesieularis)。指出该菌可使免疫力低下患者发生感染。对该菌分类地位的变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细胞分泌的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迁移体、retractosomes、R-EVs等)含有DNA、RNA、分泌性蛋白质、脂质、膜受体和其他类型的生物活性大分子。它在细胞的可塑性、细胞间交流和微环境重塑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文总结了细胞外囊泡的类型、形成、调节及其在肿瘤发生、转移、肿瘤免疫和靶向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