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人工繁殖和散放赤眼蜂来防治害虫的工作,近年来在我国不少省、市、自治区已广泛推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事实证明,这一方法可作为综合防治某些害虫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据了解,有些地方还存在某些技术问题,使防治害虫的效果有时不够理想;如繁殖过程中蜂种退化,繁殖失败等等。若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一防治方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将我们历年来在这一工作方面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初步解决办法总结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一、种蜂的采集和培养 (一)采集和试养 赤眼蜂种类颇多,其外形虽然十分相似,且多为多寄主的寄生蜂,但它们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2.
应用赤眼蜂防治害虫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慧 《昆虫学报》1978,(4):457-467
解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害虫生物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赤眼蜂的应用就很突出,南自两广,北到黑龙江都有所发展。据初步统计,1976年赤眼蜂的应用面积已达1,000万亩,成绩非常显著。然而在繁蜂、放蜂及防治效果等方面,许多地区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甚至对赤眼蜂的作用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如果分析一下国外的情况,可以发现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国内外赤眼蜂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讨论以下几个重要问题,即:对应用赤眼蜂的评价,提高防治效果的技术关键和繁蜂寄主卵的来源。  相似文献   

3.
赤眼蜂防治小菜蛾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眼蜂Trichogramma(T.confusumViggiani,=T.chalonis,Nagaraja,nec.Ishu)于卵期降低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种群密度,但对其幼虫期的天敌不会随即受到影响,相对地提高了天敌的作用。本文在生命表的基础上应用于扰作用控制抬数评价这两者的相辅相成的效果。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赤眼蜂对小菜蛾种群动态的控制作用是比较明显的。小菜蛾的产卵高峰期比较长,卵的发育历期比较短,这是应用赤眼蜂的不利条件.赤眼蜂成虫散放后继续扩散,同时不可避免逐日死亡,这也不利于寄生率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赤眼蜂成虫扩散行为的观察,结合小菜蛾的上述特点,讨论提高赤眼蜂对小菜蛾防治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林业技术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实现园林绿化,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目前来说尽管一些城市比较重视园林绿化,但是实际所作的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的实际效果。而在开展园林绿化阶段,通过有效引入林业技术,能够促进园林植物良好的种植。本文着重探讨园林绿化具体开展过程中,怎样合理运用林业技术,落实好园林建设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赤眼蜂研究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早在1882年,加拿大桑德尔氏(Saunders)自美国引进微小赤眼蜂(Trichogramma minutum)作防治茶藨黄叶蜂(Nematus ribesil)的试验,1913年俄国泊斯贝洛夫开始利用黄地老虎卵繁殖赤眼蜂;1921年基阿那在西印度群岛的巴巴多斯岛首次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一定效果,而且连续作了20年的长期放蜂记录;1926年美国费兰德尔斯(Flanders)用麦蛾卵大量繁殖赤眼蜂成功后,迄今国际上仍用麦蛾卵作为工厂大量生产赤眼蜂的寄主。如今苏、美、加拿大、法、墨西哥、西班牙、西德、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荷兰、印度等国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粘虫、黄地老虎、红铃虫、菜白蝶、甘蔗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棉叶夜蛾、松毛虫、苹果蠹蛾、梨小食心虫及云杉卷叶蛾等多种农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生物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林业研究和生产中,并将对林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总结了目前在林业中应用和正在发展的生物技术,探讨了与使用这些技术有关的主要问题及争论,强调了科学地评价这些技术,以及在社会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决策的重要性。最后,本文简要指出了将来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方向,并说明了政府应该在何种程度上帮助生物技术的发展及调节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水土保持能够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林业技术对于水土保持所起到的作用,并且阐述了几种林业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实际应用手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林业生物技术在林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对生物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论述了生物技术在林业中应用具有的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物的种下类型,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用上都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分类学家通常对种下类型有亚种、变种和型等的划分。然而,具体情况并不那么简单,实际上往往不容易对种下类群作准确的鉴定。在一般生物学著作中常有宗、型、系、小种、族等多种意义相近的名称,并且又有所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IS)广泛应用于林业生产中,在林业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GIS的含义,对目前GIS的应用和发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DNA遗传标记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林木种子及苗木鉴别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高营林造林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种苗鉴别技术的局限性往往使之不能有效鉴别林木种子的品种及种源。DNA遗传标记技术则能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种及品种特异性标记,因而成为林业生产上极具潜力的品种鉴定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展我国林木种菌DNA鉴定技术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林木种子及苗木鉴别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提高营林造林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的种苗鉴别技术的局限性往往使之不能有效鉴别林木种子的品种及种源。DNA遗传标记技术则能提供稳定、准确、可靠的种及品种特异性标记,因而成为林业生产上极具潜力的品种鉴定手段。本文综述了目前国际上DNA遗传标记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展我国林木种苗DNA鉴定技术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3.
14.
经济正在不断发展,科技正在不断进步,在林业领域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林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GPS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应用。我们把先进的GPS技术引入到林业领域中,对森林资源进行监测,对森林灾害预警,使我国林业有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对玉米螟卵赤眼蜂的繁殖和应用,初步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蜂种问题 本地蜂种有适应性强、生活力旺盛、寄生率高等优点,因此采集本地玉米螟卵的赤眼蜂作蜂种比较好。一般在8月下旬晚玉米收获前15-20天采集3—4次,将卵块周围叶片剪去,装入大指形管,待羽化后作蜂种。 开始接种繁殖时寄生率往往很低,一般不寄生柞蚕卵;冷藏二、三个月的蓖麻蚕卵,寄生率仅有5%左右,新鲜卵可达20%左右;柳天蛾新鲜卵寄生率可高达40%左右。需连续繁殖二、三代后寄生率才能明显提高,如蓖麻蚕卵为61.7—85.9%,柳天蛾卵为80.6—91.0%。因此,用田间赤眼蜂作蜂种和选择适宜寄主卵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国民环境保护意识越发强烈,自然生态环境发展状态的社会关注度呈现持续增高趋势,政府也因此从政策、财力以及人力三方面加大了对生态环境恢复与建设的扶持力度。林业生态建设作为维持自然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具备积极作用与意义。生态林业建设发展过程中,林木健康状况至关重要,因此政府管理部门需根据各地区林木生长现状合理选择对应林业技术,改善、消除林木成长中所遇问题。由宋墩福和李心婳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于  相似文献   

18.
松毛虫赤眼蜂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桃源  杨其佑 《昆虫知识》1991,28(3):160-162
在森林害虫天敌中,松毛虫赤眼蜂是应用面积最大的一种天敌昆虫。但在实际应用中常发现有局限性和一些问题,如防治对象主要是鳞翅目昆虫;效果尚有不稳定现象;幼龄林中利用适宜,中龄林高树林地的效果明显降低,甚至无效果;特别是大量中间寄主来源困难等等。正是如此,国内在研究和应用中发展不平衡,时起时伏。但从大量的实践和连续十多年的应用中,充分地证明了松毛虫赤眼蜂在松毛虫防治的应用方面是经济有效的,特别在低虫口的控  相似文献   

19.
自1882年加拿大最早进行施放试验以来,应用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防治害虫有了很大发展。世界上许多国家先后进行试验研究,并在生产上实际应用。九十多年来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三个阶段。早期由于没有掌握规律,也没有找到合适的繁蜂寄主卵,只作一些小规模的探索性试验,仅涉及少数几种害虫。本世纪三十年代,由于美国发展用麦娥(Sitotrogacerealella Oliv.)卵繁殖赤眼蜂的技术,很快促进了这一工作的推广。四、五十年代有机化学农药盛行一时,很多国家忽视生物防治,到了五、六十年代,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通报》2004,39(6):54-54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通过对人造卵浆配方、人造卵机器、人造卵取代昆虫卵繁殖赤眼蜂方法的研究,形成了人造卵赤眼蜂生产工艺流程,为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做出贡献。2001年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下设立的“人造卵赤眼蜂应用示范与推广”项目,目前进入了大面积应用阶段。适时进行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是目前直接用于生产的面积最、防治害虫对象最多、效果最好的生物防治措施之一,是省工省力、低耗高效、不污染环境、对人畜无害的“绿色”防治技术。大面积应用示范证明,人造卵赤眼峰与昆虫卵所繁殖的赤眼蜂性能相当,对我国重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