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植被图第三次学术工作会议于1985年3月上旬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30个省、区、市(台湾暂缺)的代表、著名的植物生态学家和地植物学家以及许多中青年科学工作者共76名出席了会议。此外,总参测绘局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可谓植物生态学、地植物学界的一次盛会。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34篇,其中植被图例系统22篇,其它12篇。此外,还有许多幅图件。会议的第一天,中国植被图主编侯学煜教授参加大会,在开幕式上作了重要讲话,并将大会委托给会议领导小组主持。会议期间,到会代表分别在大会和小组会,汇报本省、区、市植被制图经验、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今后的打算。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省、区、市已基本完成植被图的野外补充调查工作,有的省区还结合其它科研任务,收集到大量的植被资料。在此基础上,部分省区已完成1/100万的植被图或典型地区图,有的已完成草图编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植被调查与制图一直是青藏高原植被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我国多次开展青藏高原植被考察活动,在植被制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研究首先基于文献研读对青藏高原植被考察及其成果进行回顾,并对制图范围包括青藏高原的、使用比较广泛的植被图进行对比和分析;然后,基于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获取的植被调查样点数据,与多幅植被图在数据一致性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植被调查的历史久远,但系统、科学的青藏高原植被调查开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期间获取了大量植被调查数据,出版了大量的专著和图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4,000,000)》《中国草地资源图集(1:1,000,000)》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是包含整个青藏高原、应用最为广泛的3幅植被图,《青藏高原现状植被图》是基于现阶段植被调查数据制作的青藏高原植被图。但是这4幅图在植被分类体系上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图件之间的可比性。(2)对比发现, 4幅植被图之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面积较大的植被型组,如森林和草本植被,在植被图之间的一致性较高;但面积相对较小的植被型组,...  相似文献   

3.
经国家农委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委员会批准,植被方面1980年进行新藏青甘交界地区的补充考察。中国百万分之一植被图植被区划编辑委员会委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主办这一考察工作。这一工作得到新疆农委、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关怀,在考察过程中并得到所经过的州、县有关领导机关的支持。新藏青甘交界地区植被考察队由八人组成,于7-8月进行了野外考察。这次考察由乌鲁木齐出发,经库尔勒、若(?)等州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1:50万植被图和植被区划”科研成果于1985年1月15日通过鉴定。鉴定会由辽宁省科委组织、邀请了周以良等40余位专家参加。专家们听取了课题负责人的技术说明,审查了全部野外调查资料、计算数据和研究报告后,一致认为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达到了国际水平。  相似文献   

5.
利用3S技术对梅里雪山地区植被制图的精度检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应用3S技术,完成了云南西北部梅里雪山地区的1:50000的植被图.对已完成的植被图通过野外收集的GPS点进行校正,GPS样点数的多少依据统计学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计算而得,用这些校正样点数建立混淆矩阵进行植被图精度计算,最后利用计算成数方差进行检验.混淆矩阵计算得出植被图总的判对精度即整体精度OA为84.7%,利用计算成数方差检验,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为90%以上.基于3S技术完成的植被图精度取决于区域面积大小和植被分类等级,而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分的植被等级与传统的植被分类等级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100个以上地点的植被调查研究资料为基础,编绘了吉林省1:2500000植被图。这是一幅小比例尺的现生天然植被图。鉴于温带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明显,本图的图例设计,采用了优势种原则。图例以由高海拔到低海拔,由东南到西北,先森林后草原,先地带性植被后非地带性植被,先群落后个体为序作了编排和描述。共划分出18个基本图例和6个超比例尺符号,全图可能概括地示出了吉林省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华南植物研究所地植物学研究室近几年来的研究工作,主要是系統整理历年来的地区性植被調查资料,編写“广东植被”专著,参加地区性的植被区划、农业区划,以及开展丘陵草坡改造利用的实驗研究。“广东植被”是把历年来的調查研究资料进行系統整理写成,全书分总論和分論两部分。編写工作从1961年开始,計划在1964年底完成全书初稿。  相似文献   

8.
为了开展北疆荒漠生态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定位研究,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决定在英索湾设立荒漠研究站,该站已于1979年开始筹建,并初步进行少数项目的观测。配合荒漠定位研究,1979年6—7月由该所与北京大学地理系合作组织准噶尔盆地南缘植被考察队,在西至安集海,东至木垒,北至东道海子以北,东北至北塔山,南至天山北坡范围内进行了植被考察,并从奇台往北穿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东段。参加这次考察的有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北京大学地理系、新疆大学地理系、新疆八一农学院林学系的同志。1981年7—8月该所再次组织北疆沙漠考察队,有地貌、地植物,林业、农业四个专业的人员参加。地植物学组人员由新疆生物土壤沙漠所和北京大学地理系共同组成。考察路线由乌鲁木齐出发,经阜康、吉木萨尔至奇台,由奇台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翻阅有关澳大利亚的植被资料时,可以看到Mallee这样一个植被类型的名字。在“地理小辞典”一书中,Mallee scrub是被理解为:“大部由桉树组成的灌木丛林,是澳大利亚东南和西南的干燥亚热带地区的特征”,而称为桉树丛林在“英汉植物学词汇”中则把Mallee译为桉树矮林。究竟Mallee是一个什么样的植被类型?作者有机会于1981年3月在澳大利亚的南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和新南威尔士州的墨累(Murray)盆地沿墨累河(Murray River)两岸进行了一些访问和考察,在这里作一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植被图是描绘植被类型及其空间分布格局的植被生态学专业图件,既是植被调查和研究的成果,也是进一步揭示植被资源、植被分布规律的重要基础资料,还是生态学和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和农林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重要参考.本文概述了植被图编研的起源与发展,回顾了中国全国性及地方植被图的编制历史和部分成果.中国植被制图始于20世纪50年代...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历史资料和本团队30多年的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分析了海南植被的组成与结构特点,修订和完善了海南植被分类体系;通过遥感解译、样方数据和野外实地核实,完成了海南植被分布图的绘制.在水平地带性上,海南植被可区划为热带雨林区和季雨林区.在热带雨林区,垂直地带上可区划为低地雨林、山地雨林、高山云雾林和山顶灌丛;在季雨林区,...  相似文献   

12.
由著名植被生态学家侯学煜院士主编,由中国科学院有关研究所、有关部委和各省区有关部门、高等院校等53个单位250多位专家共同编制的《1∶1000000中国植被图集》,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本图集是我国植被生态学工作者50年来继1980年《中国植被》专著出版后又一项集体总结性成果,是国家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基本图件。它是根据半个世纪以来全国各地开展植被调查所积累的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现代技术所获得的材料以及有关地质学、土壤学和气候学最新的研究成果编制而成。内容包括国际分幅60…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主持、中国科学院<中国植被图>编辑委员会编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和该图说明书<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及其电子版DVD已于2007年底出版.该图件的电子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万)数据库及植被信息系统>亦同时建成发行.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化、制作植被图和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特点,以及植被的空间分布转移和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4大植被类型(自然湿地植被、人工湿地植被、人工旱地植被和自然旱地植被)大体上构成半环状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从1988年至2006年,植被结构仍然保持半环状的空间格局。但是,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形成了比较大的斑块,而不是离散、破碎的。从植被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看,几乎所有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都有明显改变。在绝对面积上,水稻(Oryzasativa)田、玉米(Zeamays)地和滨海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湿地是辽河三角洲3个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水稻田是面积增加最多的植被类型,增加977.1km2;而玉米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植被类型,减少622.2km2。在面积变化幅度上,水稻田、玉米地和滨海芦苇湿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3.2%、–16.1%、–23.2%。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草地,–77.9%;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盐化草甸,212.1%。  相似文献   

15.
植被图是表示多种植被或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生态环境的地图,它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研究、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的重要依据.目前,中国植被专题资源信息的本底数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从开始绘制至今已将近40年,中国的植被分布格局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000000)》已存在植被斑块的类别和边界与现实不符等问题,中国的植被分布本底数据亟待更新.如今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大面积区域的植被制图提供了一种实用且经济的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家尺度植被图的制图方法和卫星遥感技术在植被分类制图上的进展,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中国新一代1:50万植被图的遥感制图方法.新一代1:50万中国植被图的绘制通过众源采集结合专家鉴定的方式获取海量植被类型样本,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以植被斑块为对象,采用深度学习的方式实现遥感植被分类,并基于自主构建的植被在线平台,借助于全国各地的植被生态学家的专业知识实现对制图结果的校订和更新.  相似文献   

16.
德化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是1985年5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的。它是我省目前已建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中最大的一个。为摸清保护区资源情况,笔者参加了泉州市林业局组织的综合调查小队,于1985年8月对该区进行了植被考察。  相似文献   

17.
生态制图是借助于图形对植被及生态因子的格局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生态制图使得植被生态分析不仅由定性走向定量,而且由定量向图形和图象化发展。本项研究利用EPPL7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了鄂尔多斯沙化草地实验站生态制图系统并用该系统编制了潜在沙化强度分级图、植被生态规划图、综合生态图及沙化监测图。  相似文献   

18.
植被图通常采用不同的颜色并结合符号来区分不同的植被类型, 以期更加直观、清晰地将植被类型信息传达给读者。如何通过色彩和符号的合理搭配来区分不同的植被类型是植被制图中的关键步骤, 尤其是对于植被类型较丰富的区域, 植被图的色彩和符号设计更为复杂。植被图图例系统建立在植被分类系统之上, 近10余年来我国的植被分类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因此, 非常有必要在最新的植被分类系统基础上, 提出一套植被制图色彩和符号设计方案, 用以指导当前的植被制图工作。该研究整理了地图学、植被图以及其他专题地图色彩和符号设计的要求, 提出了植被制图的色彩和符号设计原则。在最新的植被分类系统基础上, 采用颜色三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及符号的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尺寸、方向、色彩、密度、亮度)的变化及其组合, 依据色彩和符号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象征性等原则, 对中国植被分类系统高级分类单位中的植被亚型, 进行了标准化配色和符号设计, 旨在为植被制图工作者及新一代1:50万植被图编研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提升植被制图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1988-2006年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人类干扰和气候波动的影响下,辽河三角洲的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该文研究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变化,对于保护该地区生态系统、促使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域包括了整个辽河三角洲.资料来源主要是1988年和2006年的TM(Landsat Thematic Mapper)遥感图像.采用数字化、制作植被图和叠加分析等方法研究探讨了辽河三角洲植被结构的特点.以及植被的空间分布转移和面积变化.结果显示,以双台子河口为中心,4大植被类型(自然湿地植被、人工湿地植被、人工旱地植被和自然旱地植被)大体上构成半环状分布格局.从整体上看,从1988年至2006年,植被结构仍然保持半环状的空间格局.但是,主要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趋于集中,形成了比较大的斑块,而不是离散、破碎的.从植被类型间相互转化的情况看,几乎所有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和面积都有明显改变.在绝对面积上,水稻(Oryza saliva)田、玉米(Zea mays)地和滨海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是辽河三角洲3个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水稻田是面积增加最多的植被类型,增加977.1 km~2;而玉米地是面积减少最多的植被类型,减少622.2 km~2.在面积变化幅度上,水稻田、玉米地和滨海芦苇湿地的变化幅度分别为33.2%、-16.1%、-23.2%.面积减少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草地,-77.9%;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植被类型是翅碱蓬(Suaedaheteroptera)盐化草甸,212.1%.  相似文献   

20.
本图集是大型国家基础图集 ,由著名植被生态学家侯学煜主编 ,全国 2 5 0多位专家共同编撰 ,包括 1∶ 10 0万国际分幅植被图 6 0余幅和全国性地图 4幅 ,全面系统反映了 5 0年来我国植被生态学的调查研究成果 ,以地图形象表达了我国 11个植被类型组 ,5 4个植被类型的 796个群系和亚群系的地理分布及其小平地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空间分异规律 ,同时反映了我国 2 0 0 0多个植物优势种及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状况及其与土壤和地面基质的关系。图集以野外实地考察资料为主 ,辅以遥感资料 ,采用全自动数字化制图印刷工艺。科学出版社 2 0 0 1年 4月出版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