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不同来源的桂皮、黑胡椒、白胡椒、孜然、小茴香、辣椒、八角、月桂叶、豆蔻、花椒等常用香辛料为实验材料,通过霉菌培养计数及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对常用香辛料加工流通过程中的霉菌污染情况及霉菌毒素残留情况进行了分析评价,并对样品污染霉菌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实验所采集的11种香辛料的53个样品中,51%的样品霉菌总数超过国际通行标准,不同品种的香辛料霉菌污染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孜然、小茴香、花椒的霉菌带菌量较高,桂皮、八角的霉菌带菌量较低;样品中黄曲霉素含量与霉菌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闪蒸、辐照处理能够有效减少香辛料中活菌数目,但对霉菌毒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许杨   《微生物学通报》1999,26(1):65-67
霉菌作为食品的污染源之一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中。许多食品的原材料,如各类粮食、水果和蔬菜等在加工之前都可能被霉菌污染,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危害消费者的健康l‘]。尽管有些原材料只显示轻度的霉菌污染,甚至未显示霉菌的污染,但真菌毒素仍可能存在于原材料之中l’]。由于真菌毒素对高温等的抵抗力很强,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易被破坏和去除,很可能进人到最终产品中。所以,及时发现原材料中霉菌及其所产生的毒素的污染,不仅能为食品工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材料,而且可以预防霉菌及其毒素污染而引起的疾病之流行。因此,…  相似文献   

3.
天然白桦树液中污染微生物的分离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标  程颖 《生物技术》1993,3(4):30-33
本文以天然白桦树液为材料,对其污染微生物进行了分离培养和初步鉴定,从而基本搞清了污染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发现,天然桦树原汁及其饮料中有数量不同的细菌、酵母菌、霉菌及放线菌的污染。其中,霉菌居多,酵母、细菌次之,放线菌最少。 在弄清污染微生物分布的基础上,作者研究比较了几种控制灭活微生物的方法。其中pH2.0的酸性处理未能灭活全部污染微生物,而采用90℃加热杀菌的办法以及膜板过滤技术均可达到理想的结果。 作者还根据试验结果分析探讨了微生物控制中pH值、温度、水份和环境等与微生物生长繁殖存活间的关系。从而为如何研究和解决饮料中微生物污染问题提供了有用的资料和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工厂化生产海鲜菇菌包污染霉菌的鉴定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工厂化生产中海鲜菇菌包污染霉菌进行分离,根据霉菌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及ITS序列分析,鉴定其为哈茨木霉、拟康氏木霉、脉孢霉、长枝木霉、黑曲霉、产红青霉和产黄青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常用抑菌剂对霉菌的防治效果及对海鲜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浓度100 mg/L克霉灵对哈茨木霉、黑曲霉、产红青霉、产黄青霉、拟康氏木霉有强抑制作用,质量浓度100 mg/L多菌灵对长枝木霉、产红青霉、产黄青霉、拟康氏木霉有强抑制作用,二者对海鲜菇菌丝生长的抑制都比较弱。可为海鲜菇工厂化生产中污染霉菌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灵芝栽培中绿霉菌污染的调查研究齐素芳(辽宁省锦西市植保站.121500)灵芝栽培过程中的绿霉菌污染,是一项棘手的难题,为此,作者进行调查和试验,现将结果报告于下:一绿霉菌的传播方式绿霉菌(包括木霉菌、青霉菌等)生长于土壤中或地表以上的有机物质上。其分...  相似文献   

6.
果汁饮料中耐热霉菌的分离和鉴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果汁饮料中耐热霉菌的污染情况,本实验参照美国相关检验方法,对受微生物污染的果汁饮料进行耐热霉菌检验,将可疑的霉菌菌株进行分离、纯化及鉴定,结果表明,共检出费氏新萨托菌(Neosartorya fischeri)、黄色篮状菌(Talaromyces flavus)以及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3株耐热霉菌。通过查找其相关的背景资料,探讨饮料中耐热霉菌检验方法的科学性,为有效控制耐热霉菌的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青贮饲料,青贮饲料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以及肉的口感和品质,然而青贮饲料在收获、加工、运输、贮存及饲喂过程中极易受各种霉菌毒素的影响。被污染的青贮饲料会影响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严重损害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及畜牧业的发展。如何防止霉菌毒素的产生已成为关键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霉菌毒素的概念和种类、霉菌毒素对青贮饲料的不良影响及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为防止霉菌毒素污染青贮饲料和青贮饲料生产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植物杂志》2010,(10):22-23
食品污染的健康危害1.致病性细菌和病毒可导致腹泻和食物中毒。如肉类中的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在加工过程未被杀灭,可导致寄生虫病。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可致肝脏损害、霉菌毒素中毒、致畸、致突变、肝癌。如在霉变谷物、玉米、花生中广泛存在的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毒性,  相似文献   

9.
聊城市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检测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平皿沉降法对聊城市空气微生物浓度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空气中细菌、霉菌的浓度分别为3.98×103cfu/m3、0.90×103cfu/m3,空气质量处于微污染水平;从功能区划分看,商业区、主要交通区细菌污染较重,商业区及休闲娱乐区以霉菌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0.
桑峰  边银丙 《菌物研究》2011,(3):168-171,175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在菌丝体阶段极易感染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der)等多种杂菌。本研究以木耳176个杂交子为供试菌株,采用木耳与绿色木霉菌丝体对峙培养,发酵液相互抑制菌丝体生长,以及调查木耳菌袋田间污染率,比较了杂交子抗绿色木霉的能力,初步建立了木耳抗霉菌污染能...  相似文献   

11.
对瓶装饮用纯净水霉菌菌相进行研究分析。对福建省 5 9家企业生产的 5 8个牌号的瓶装纯净水采样 91件进行调查 ,在 5 8件样品中共检出霉菌 46 1株 ,阳性率 6 3 74%。优势菌群是土壤、空气和植物性材料中的常见菌。霉菌检出与产品的菌落总数等常规卫生细菌学指标无显著相关性 ,而与产品包装方式密切相关。菌相分析表明 ,加工后期的交叉污染是终产品被霉菌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从大连湾原油污染海域生长的海绵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原油降解菌OA58,根据其生长形态、培养特征、16S rRNA序列相似性比对分析和生化指标检测,初步鉴定为脱叶链霉菌(Streptomyces exfoliatus)。同时,考察了该链霉菌对原油的降解效果,OA58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在人工海水培养基中,14 d内对原油(初始浓度为1 g/L)的平均降解率为83%,是一株具有开发潜力的原油降解放线菌。  相似文献   

13.
<正>食品污染的健康危害1.致病性细菌和病毒可导致腹泻和食物中毒。如肉类中的寄生虫或寄生虫卵在加工过程未被杀灭,可导致寄生虫病。霉菌与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可致肝脏损害、霉菌毒素中毒、致畸、致突变、肝  相似文献   

14.
一种土壤中大豆疫霉菌分离新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由于腐霉菌的干扰,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十分困难。利用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和大豆对病原菌的选择作用排除腐霉菌,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方法。该方法用不含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叶碟诱钓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将诱钓叶碟直接接种不含抗大豆疫霉菌基因的大豆植株,再对病株进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分离获得大豆疫霉菌。此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排除腐霉菌干扰和细菌的污染,直接获得纯化菌株。应用该方法我们在以前未报道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分离到大豆疫霉菌。  相似文献   

15.
由于腐霉菌的干扰,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十分困难。利用大豆疫霉菌的致病性和大豆对病原菌的选择作用排除腐霉菌,我们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土壤中大豆疫霉菌的分离方法。该方法用不含抗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的大豆叶碟诱钓大豆疫霉菌的游动孢子,将诱钓叶碟直接接种不含抗大豆疫霉菌基因的大豆植株,再对病株进行选择性或非选择性分离获得大豆疫霉菌。此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排除腐霉菌干扰和细菌的污染,直接获得纯化菌株。应用该方法我们在以前未报道有大豆疫霉根腐病发生的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分离到大豆疫霉菌。  相似文献   

16.
在食用菌生产中木霉菌不仅污染食用菌培养料,而且感染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综述了食用菌与木霉菌互作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化学基础,介绍了食用菌抗病性遗传及抗性机制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宿主与病原菌互作机制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抗生素     
<正>产生红霉素的红链霉菌3038菌株分离出质粒pPC7和pPC8已有报道,并给出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图谱。该菌株在含有甘氨酸的TSB培养基中,在振荡下于30℃培养18-24小时。在相同的培养基中培养40小时就形成原生质体。按以前的方法进行蓝链霉菌(Streptomyces coelicolor)和红链霉菌属的转化。把原生质体加进含有酵母提取物的R_2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庆丰链霉菌斜面培养物上出现的空斑,排除了由于噬菌体污染而引致的可能性:发现和证实可不经诱导而自发产生的细菌素物质,并能对该菌本身产生抑制生长;斜面上出现的空斑与这种细菌素产生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对于放线菌中确定细菌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甲真菌病病原体检测中多点平皿培养法与常规试管培养法的差异。方法选择2004年10月~12月及2005年10月~12月病甲标本,分别采用多点平皿培养法(试验组)和常规试管培养法(对照组)分离病原体并作菌种鉴定。结果多点平皿培养法和常规试管培养法之间比较,阳性率分别为68.4%和49.3%(P=0.0029),污染率分别为13.2%和4.6%(P=0.0246)。致病菌分离结果:对照组皮肤癣菌75.7%,酵母菌18.9%,非皮肤癣菌霉菌5.4%;试验组则分别为46.2%,34.6%和16.7%。两组分离菌种比较,P值均<0.05。试验组共检出2例混合感染,对照组则无。结论多点平皿培养法阳性率高,可以提高对甲真菌病的病原菌的检出率,尤其是对非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霉菌的检出率,且有助于发现甲真菌病的混合感染。但多点平皿培养法污染率亦高,应规范无菌操作。  相似文献   

20.
青霉植酸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土壤、麦麸、玉米芯及污染的食用菌下脚料等材料中分离、纯化出产植酸酶的青霉菌5株,从中筛选出一性能优越的产植酸酶菌株(Penicillium,sp)P2;液体培养4d,植酸酶达到4.06U/ml.其去除麦麸、玉米的有机磷的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