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该文研究赤链华游蛇的染色体组型与NOR  相似文献   

2.
计翔  许雪峰  杜卫国 《动物学报》2001,47(2):231-234
研究浙江舟山产赤链华游蛇窝仔数,幼体大小和雌 大小之间的关系以及初生幼体特征,产仔雌体的最小体长(SVL)为486mm,大于最小SVL的雌体均年产单窝仔,产仔期为8月30日09月30日,窝仔数与雌体SVL呈正相关,平均值为11.7,初生幼仔重与雌体SVL和窝仔数无关,窝仔数与产后雌体的状态无关,赤链华游蛇主要通过增加窝仔仔数来增加繁殖输出,初生幼仔湿重,干重,SVL和尾长平均值分别为4.37g,1.18g,171.0mm和44.mm,幼体躯干,剩余卵黄和脂肪体的干重有显著的窝间差异,偏相关分析显示,幼体躯干干重与剩余卵黄及脂肪体干重呈负相关,剩余卵黄干重与脂肪体干重无关。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龟类的核型与银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血培养细胞为材料,研究了三种水龟的核型与NORs,结果表明,染色体数均为2n=52,核型模式9+5+12,属龟科核型中的原始类型,但眼斑水龟NF=76,而四眼斑水龟和黄喉拟水龟的NF=78。从核型结构看,眼斑水龟与四眼斑水龟相似,而黄喉拟水龟则有较大差别,作者还发现黄喉拟水龟核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其A组No.3和No.6染色体有次缢痕,N.别,作者还发现黄喉拟水龟核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A组这些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地模标本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刚  陈服官  徐宁 《遗传》1990,12(1):24-26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再染色体进化上,欧洲林蛙比较原始,中国林蛙比较进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蛙地模标本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中国林蛙地模标本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选用染色单体未分开的早中期分裂相制作C带可显示出较多带纹。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林蛙与亲缘关系较近的欧洲林蛙在染色体组型、C带和银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再染色体进化上,欧洲林蛙比较原始,中国林蛙比较进化。  相似文献   

6.
国外学者Bjorkqvist和Pogan曾分别对东方泽泻的核型进行过研究,所得结果差异很大,而国内目前对该种核型的研究也甚少。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对东方泽泻的核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兰州鲇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染色体组特征,为兰州鲇的细胞遗传学和人工育种研究提供基础参考资料。以兰州鲇培养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玻片标本,分析了兰州鲇的染色体组型。兰州鲇的染色体数2n=58,核型公式为2n=20m+18sm+16st+4t,染色体总臂数(NF)为96。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兰州鲇在鲇属鱼类中属于较为原始的类群。  相似文献   

8.
蒙古长爪沙鼠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蒙古长爪沙鼠标准G带染色体的核型 ,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的背景数据。方法 雌、雄各 3只成熟长爪沙鼠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 ,制片、镜下观察分裂中期的淋巴细胞。随机计数 10 0个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 ,确立长爪沙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 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 ,建立标准G带核型。结果 长爪沙鼠染色体数为二倍体 ,4 4条染色体 ,可划分A、B、C、D、E、F六组。中着丝点区域的 11对 ,主要分布A、C、E三组中 ;近中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B组中 ;端着丝点区域的染色体 5对 ,主要分布D、F组中 ;x为第 6号中着丝点染色体 ,y为端着丝点的区域染色体大小在 14号与 15号染色体之间。结论 长爪沙鼠染色体为 2n =4 4 =2× 11m +2× 5sm +2× 5t+(x)m +(y)t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骨髓细胞制片,分析了蓝尾石龙子的染色体组型和AgNORs,其二倍体2n=26,含6对大型的和7对小型的染色体,除3对小型的染色体呈点状外,其余均为中部着丝粒,NF=46。这个种的一对AgNORs位于No.2长臂近着丝粒区。未见有异型的性染色体。  相似文献   

10.
汪健  徐宁 《四川动物》1993,12(2):19-20
贵州雷山产虎斑游蛇雌性染色体数为2 n=38+ZW。大型染色体8对,其中第1、2、3、6对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第4、7、8对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第5对为性染色体,Z染色体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W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银染表明核仁组织者区位于一对小型染色体及一条第4号染色体的端部。比较了贵州雷山、道真、山西太原、辽宁及日本产虎斑游蛇染色体组型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庞启平  叶英  莫肖敏 《四川动物》2002,21(4):242-244
对原晰虎进行了核型和核仁组织者(NORs)研究,表明原尾蜥虎的2n=46,全部由23对各级大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由大至小排列,其长度依次递减,没有大染色体和小染色体的明显界限,未发现异形性染色体对。原尾蜥虎有一对Ag-NORs位于No.2的端丝粒染色体的近端区。  相似文献   

12.
经甫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别用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作法、BSG技术和一种快速、简便的Ag-NORs显带技术,首次研究了经甫树蛙的染色体组型、C带和Ag-NORs。结果表明,经甫树蛙2n=26,有5对大型和8对小型染色体,次缢痕在No.11染色体长臂末端,为C带负染;银染表明,此次缢痕处即是经甫树蛙的“标准NORs”经甫树娃的C带结构异染色质主要是着丝点型和插入型的。文章初步讨论了树蛙属的细胞分类、经甫树蛙次缢痕、Ag-NORs和C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两种长臂猿染色体的C带和Ag-NORs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长臂猿属(Hylobates)中白眉长臂猿(H.hoolock)2n=38和白颊长臂猿(H.leucogenys)2n=52的染色体C带和Ag-NORs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长臂猿的C带核型中除多数染色体有着丝点C带外,一些染色体上还出现插入C带和着丝点C带弱化或减少现象;白眉长臂猿有全异染色质臂;白颊长臂猿有较多的端位C带。白眉长臂猿有两个Ag-NORs,而白颊长臂猿的Ag-NORs雌体有4个,雄体有5个,Y染色体上有NOR.本文对长臂猿的核型进化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福建两种棘蛙的核型和Ag-NORs观察结果如下:九龙棘蛙,2n=26(22M+4SM),NF=52,5+8模式,Ag-NORs位于6pinter,小棘蛙,2n=26(20M+6SM),NF=52,5+8模式,次缢痕和Ag-NORs在6pinter。二者均未发现与性别分化相关的异形染色体。根据已知棘蛙属内的核型资料,对该属种间和居群间的核型演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云南产颈棱蛇的核型和Ag-NORs。其Zn=46,由8对大染色体和15对小染色体组成,大染色体中No.6、8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均为端或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在No.2的末端有一明显的次缢痕,常常只在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可见。第4对大型染色体为性染色体,雌性为ZW型,其中Z染色体较大,而W染色体长度仅为Z染色体的三分之二。一对核仁组织者(NORs)位于No.2末端,其位置与次缢痕位置相对应。文中还对颈棱蛇的分类和进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黑斑蛙核型、C-带及Ag-NORs 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黑斑蛙的染色体标本,研究黑斑蛙的核型,C-带和Ag-NORs。研究结果表明:(1)黑斑蛙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6,其中有5对大染色体和8对小染色体,核型是二型性核型;(2)分别对雌雄个体的中期分裂相进行观察,在第11号染色体长臂中部有明显的次缢痕,但变异核型次缢痕在第8号染色体长臂的中部;(3)在第5号染色体长臂上有一条明显的近端粒C-带;(4)第11号染色体是一对具有银染核仁形成区的同源染色体,且雌雄个体的银染位置相同。  相似文献   

17.
黄颡鱼染色体的C-带、Ag-NORs、荧光带和复制带显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emas染色、C-带、Ag-NORs、荧光染色和复制带显带的技术对黄颡鱼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黄颡鱼只有部分的染色体呈现阳性C-带, 可分为三类, 其中NORs区是染色最深、染色面积最大的区域, 为深染居间C-带。其Ag-NORs位于m  相似文献   

18.
七种鲌亚科鱼Ag-NORs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红鳍、青稍红、蒙古红、翘嘴红、条、团头鲂和长春鳊等7种亚科鱼类的银染带。结果表明,在中期分裂相中各自的Ag-NORs数在4~8个之间。综合分析比较国内已发表的鲤科银染资料,得出多数中国鲤科鱼类的Ag-NORs数为4,位于两对sm染色体短臂端部。亚科鱼在进化过程中NORs数目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