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我国用磁治疗疾病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关于用磁治病的记载。随着磁在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的应用,磁在小儿疾病中的应用,也早有记载,例如在四世纪至五世纪医学家陶弘景在《名医别录》中磁石可以治疗的疾病中,就包括有“小儿惊痫抽风”。十世纪何希影在《圣惠方》中讲到“治小儿误吞针,用磁石如枣大,磨令光,钻作窍,丝穿令含,针自出。”这是将磁石作为治疗器械,用于治疗小儿误吞针的最早记述。明代著名的药学家李时珍,在总结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及治疗的名著《本草纲目》中,在总结磁石的应用中,也有关于磁…  相似文献   

2.
空气、水、阳光和磁,人类生活缺一不可。在古代,磁石被用作一种天然药石,医治疾病。西汉初传说为炎帝所著的《神农本草经》,就是根据磁的特性将磁石加入煎剂治疗疾病。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豆粒大的磁石塞于耳中,可以治疗……。在漫长的人类文明中,科学家发现地球是个很大的磁场。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科技的进步更加速了对磁的各方面研究。海内外许多专家曾花费了毕生精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发现,适量的磁对治疗人体疾病有效,是一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保健物质。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无论在地面、高空和地下都存在着地…  相似文献   

3.
应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穴位或患处的方法即磁疗法,简称磁疗。我国是发现磁现象和应用磁性材料最早的国家。磁疗法,萌芽于两千年前,古今医家积累了较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回顾整理有关典籍文献、了解磁疗法的发展历史,对于研究磁疗工作,提高磁疗对疾病的诊治疗效,显然是大有裨益的。磁疗法的产生发展,大致可分为内服磁石、局部外敷磁石和运用磁疗仪治病三个阶段。内服磁石阶段(从战国到唐时期)内服磁石治疗疾病是磁疗法的最早开端。汉·司马迁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齐王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可见,我国在两千多年前…  相似文献   

4.
前言我国是世界上发现磁现象与应用磁最早的国家。大约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发现并应用磁铁。早在公元前200年前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医祖扁鹊就开始用磁石治疗。此后公元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公元五世纪的《名医别录》、唐代的《新修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等历代的医家名著中都叙述了内服外敷磁石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总结出保健抗衰延年益寿的作用,并在民间广泛流传至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工作者研制成功人造磁体,并将人造磁体(磁场作用)与经络系统理论相结合,逐步形成了“磁穴疗法”或称“腧穴磁疗”、“…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荣成市,是我国野生山茶分布的最北界。据清乾隆七年修《登洲府志·山川》载:“苏门岛(即现属荣成市的苏山岛)在(文登)县东南一百四十里海中,……隆冬耐冬花极盛”。又据清·道光《荣成县志·山川》载:“海驴岛,城东北海中,……耐冬花繁盛,又曰冬华岛”。  相似文献   

6.
我国水稻栽培制度的演变与稻螟种群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正> 一、历史情况的分析 我国西周时已有螟害记载。《诗·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毋害我田稚。”当时我国农业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农作物以粟为主,水稻较少,所记螟害,可能是粟灰螟Chilotraeainfuscatellus(Snellen),稻螟的可能性较小。到宋朝,我国农业中心移至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吴郡图经续记》载:“吴地沃而物夥,稼则  相似文献   

7.
粥俗称稀饭,是我国人民一种独特的传统饮食方法,而选用适当的中药和适量的米粟同煮为粥,称作药粥。它即可滋补身体,又能防病治病,不仅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在民间也颇为流传,而且还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药粥的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作用在我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书》中就有“黄帝始烹谷为粥”的记载。汉代大医家张仲景在名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就有用粥疗疾的记载,如“白虎汤”、“桃花汤”、“竹叶石膏汤”等,都是米药合用的典范。唐朝药王孙思邈在临床医疗中也有用药粥治疗的习惯,在他的《千金方》中就有应用“牛乳粥…  相似文献   

8.
医学物理学是两个古老学科———医学和物理学交叉形成的。它把物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用于医学,是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应用学科。本文介绍磁医学———祖国医学中的瑰宝:磁场疗法、生物磁学、磁场疗法治疗胆石症和磁热治疗妇科炎症及子宫肌瘤等。磁场疗法古今谈磁场疗法是我国的经络学说、磁石治病和现代医学、现代物理学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它是针对不同疾病,将不同类型的磁场作用在患病处或一定的穴位,并针对病情及时给予调整的一种理疗方法。《史记》中记载,“齐王侍医遂病,自炼五石服之。”〔1〕五石是指青色的曾青〔…  相似文献   

9.
蚯蚓外传     
邢湘臣 《化石》1992,(3):18-19
蚯蚓,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无脊椎动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注释:“蚓之行也,引而后伸,其娄妇丘,故名蚯蚓”。其实,蚯蚓曾有多种称谓。《尔雅》称“螵蚓”、“(?)蚕”;《吴氏草本经》呼“附蚓”。如今江西九江一带叫“(?)子”;浙江宁波称“呼啰”;江苏宜兴、扬州一带叫“塞蟪”;上海人通称“地龙”、“曲蟺”。古今中外有不少人以为蚯蚓会变成其他动物。亚里斯多德曾提出:蚯蚓能“蜕变成鳗、鳝”。我国古籍中也有类似记载,如《续明道杂志》:“黄州有小蛇……乃老蚯蚓所化”。美国至今还有人相信蚯蚓能变成萤火虫。这实为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用蛇治病历史最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用蛇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蝮蛇治诸恶疮瘰疠,皮肤顽痹,半身枯死之重症的记载.在国外,1800年前后某些欧美国家才开始引蛇入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将磁应用到医学上最早的国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两千多年以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我国第一部中药专著《神农本草经》等均有关磁石的记载。传统的中医是利用天然磁石做为药物内服或外敷,近代是利用电磁场或永磁材料及软磁材料进行医疗实践。近年来随着生物磁学和磁生物学的发展,在医学上引起了医学工作者和磁学工作者的重视,称之为融合高技术磁性医疗,众多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磁疗已广泛地被用于临床治疗与保健。磁疗的作用也逐渐被肯定与公认。有文献与临床应用报道哈慈…  相似文献   

12.
安徽古代盛行炼丹,早在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就在寿春(今寿县)聚集数千名宾客研讨学问,写下了很多著作,刘安等人还从事炼丹。传世的《淮南子》和《淮南万毕术》中就提到了汞、铅、丹砂、曾青、雄黄等炼丹物质及其变化,其中关于“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即天然硫酸铜溶液与铁接触,铁能取代硫酸铜里的铜,就是现代的金属置换反应,也是我国后来“胆水炼铜法”的理论基础,据《郡国志》、《广舆记》、《江南通志》、《嘉庆合肥县志》等书记载,汉末中国炼丹  相似文献   

13.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被誉为“国宝”,自古以来一直把它视为神奇的兽类。早在西周(公元前1066-770年)《书经》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提到了大熊猫。《诗经》中有“如虎如貔”的说法,又记有“献其貔皮”。“貔”或“貔貅”正是大熊猫的占名(周建人,1956)。在秦朝(公元前221-207年)出现了我国最早的字典《尔雅》,除对“貔”进行了解释,又对“獏”进行了描述。大熊猫又出现了另一个古名——獏(高耀亭,1973)。公元前770-256年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叙述了一种动物  相似文献   

14.
本刊今年第2期21页载“温家宝、宋健给贾兰坡院士拜年”中提到:“当温家宝同志问起贾老近期研究工作情况时,贾老说他越老越忙,……还给孩子们写科普读物,最近一部书稿已交给湖南一家出版社了。”可喜的正是这部书稿已问世,即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悠长的...  相似文献   

15.
松针,为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 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的针叶。 以松针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根据《圣惠方》载:“治大风恶疮”;《简便方》载:“治阴囊湿疹”;《外科正宗》载:“治风湿顽癣”;《本草药性备要》载:“杀螨、干水、止痒、治疳疮、螨疥”;《本草汇言》载:“松针,去风湿疗顽癣之要药也”。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版的《全国中草药汇编》松针项下也记载其性味功能为:苦、涩、温。祛风活血,明目,安神,解毒,止痒。现代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松针含挥发油、黄酮类、糖类、树脂、叶绿素、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  相似文献   

16.
苦瓜探源苦瓜由于味苦而得名,因其瓜皮上有小疙瘩突起,形似荔枝的皮,故又名“锦荔枝”。此外,还有癞瓜、癞葡萄之名,皆象形而来。苦瓜的原产地并非我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当时的南番,即为现在的印度半岛。近人杨荫深编著的《事物掌故丛谈》中说“此瓜(苦瓜)古未闻”,而明朝费信在《星槎胜览·苏门答腊国》中云“其有一等瓜,皮若荔枝,如瓜大。未剖之时,其臭如烂蒜;剖开如囊,味如酥油,香甜可口”,可能说的就是苦瓜。对于苦瓜的“瓤味甘”,李时珍也记载“……熟则黄自裂,内在红  相似文献   

17.
薇菜又叫桂皮紫萁,牛毛广,属于蕨类植物。薇科,紫萁属植物,碳属尘世界约产14种、我国产9种。我国一些古藉中,有关“薇”的记载甚多,最早在诗经、雅尔中即提及。经考证,皆是指豆科的巢菜(Vicia)属植物。如陆玑诗疏中称“蔓生似豌豆”,项世安谓“即野豌豆之不结实者,……囊生尤肥,茎弱不能自立,在山而附,在泽而垂……”。请代吴其浚者的《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薇菜图,画的就是巢菜(野豌豆)之一种。可见,“薇”用于蕨类植  相似文献   

18.
“应怜履齿印苍苔, 小叩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代诗人叶绍翁一首脍灸入口的千古名句,勾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用一枝出墙的红杏,把满园春色描绘得淋漓尽致。一我国是杏的故乡。早在周代,杏已与桃、李、梅、枣、榛、栗、枸、梨、瓜等十多种果品一起被列为祭祀的专用供品,距今2700年的《竹书纪年》中,有“幽王十年九月桃杏实”的记载。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已进行杏的栽培了。《山海经》中记载:“灵山之下,其木多杏”。汉代时,武帝修上林苑,搜集天下名果异树,有位名叫干吉的东郡都尉,献蓬莱杏,被奉为仙物。我国不仅对杏栽培有悠久的历史,而且还培育出许多品种。如《广志》载:“荥阳有白杏,邺中有赤杏,有黄杏,有奈杏”。《花镜》又述:“杏的栽培品种很多。梅杏果实大,果皮果肉橙黄色,五鲜食优良品种;沙杏  相似文献   

19.
山药貌不惊人,表皮簌簌落土,但是它几乎算得上菜市场中老百姓可以选购到的“最好”的蔬菜。山药原名薯蓣,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据宋代的《负暄杂录》记述,因为唐朝代宗皇帝(李豫)的名字讳豫,蓣豫谐音,改薯蓣为“薯药”;到了宋朝,又因为宋英宗(赵曙)讳曙,薯曙也是谐音,所以改薯药名为“山药”。  相似文献   

20.
文山三七     
三七自古就是名贵的中药材,如《本草纲目》记载:“此药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扑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故能治一切血病……”在我国古代,三七的主要用途为跌打损伤的外用圣药。现代研究发现,三七对心脑系统疾病有广泛的治疗作用。目前,已从三七中分离得到ZI种单体皂甙及黄酮类物质(0038%)、三七素(0.90%)、活性多糖(0.28%)等主要药用有效成分。三七中尚含有17种以上氨基酸(总氨基酸平均含量为7.73%),73种挥发油成分(0.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