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生物地球化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世荣 《生态学杂志》1992,11(5):1-6,15
  相似文献   

2.
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对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的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群落总生物量和总净生产量分别为111.982t·ha-1和8942·80kg·ha-1·yr-1,其中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106.150、2.230和2.264t·ha-1及7465.00、223.00和1182.00kg·ha-1·yr-1,分别占总量的94.79、互.99和2.02%及83.47、2.49和13.22%,凋落层生物量0.364t·ha-1,立枯量0.974t·ha-1.经分析可得,长白松人工林急待进行抚育间伐,调整群落产量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培育优良速生丰产林.  相似文献   

3.
桥山林区油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分配与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在陕西省桥山林区3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中,对油松人工林生态系统各组分中N,P,K,Ca,Mg等5种营养元素的含量,分配格局,积累规律以及它们与密度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排序为树叶>树枝>树根>树皮>干材;在26年生油松人工林现存量中,N,P,K,Ca,Mg总量分别为214.44,22.91,158.88,167.36,29.42kg.hm^-2,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死地被物层养分贮量分别为498.98,3.32,7.31,83.40kg.hm^-2;油松人工林N,P,K,Ca,Mg的富集系数分别为3.98,42.8,5.69,1.08,4.01,每生产1t有机物质需要这5种元素约8.43-9.09kg.hm^-2.a^-1;乔木层中营养元素积累量为288.26-606.07kg.hm^-2,其中干村长褥铺张只累量约占乔木层的14.1%-16.8%。  相似文献   

4.
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特点及其经营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长白松人工林群落特点及其经营管理技术邹春静,卜军,徐文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PhytocoenologyofPinussylestriformisPlantationandItsManagementTechnique¥,Zou...  相似文献   

5.
安徽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分配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马尾松人工林营养元素的分配格局。结果表明马尾松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是叶>枝皮>干皮>枝木>干木;同化器官——针叶中营养元素含量规律为N>K>Ca>Mg>P,非同化器官为Ca>N>K>Mg>P;不同器官营养元素的贮量为干木>干皮>叶>枝木>枝皮,同化器官对不同营养元素的贮量呈N>K>Ca>Mg>P,非同化器官为Ca>N>K>Mg>P;不同立地条件下,马尾松林生产1t干物质所贮存的营养元素不同,立地条件愈好,营养元素效率愈高,贮存愈少;母岩、土层厚度和养分总量是影响马尾松林地上各器官,特别是针叶营养元素含量的重要因子,土壤N、P含量越高,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越大。  相似文献   

6.
米老排人工林碳素积累特征及其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对桂西南地区28年生米老排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素积累特征及分配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老排各器官碳含量在522.8~560.2 g·kg-1,大小排序为:树叶(560.2 g·kg-1)>树干(542.8 g·kg-1)>树根(530.9 g·kg-1)>树皮(530.8 g·kg-1)>树枝(522.8 g·kg-1);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米老排人工林乔木层碳贮量为147.90 t·hm-2,其中,树干占乔木层碳贮量的63.72%;米老排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为285.36 t·hm-2,各组分的分配顺序为乔木层>土壤层>凋落物层>灌木层>草本层;植被层碳贮量为土壤层(0~100 cm)的1.1倍.  相似文献   

7.
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营养元素积累与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三明33a生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群落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228.8thm-2和235.1thm-2,N、P、K、Ca和Mg等5种元素总积累量分别为1283kghm-2和1060kghm-2,乔木层和群落5种元素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均为:K>N>Ca>Mg>P,5种元素总积累量在乔木层各器官的分配量顺序分别为:干材>枝>根>干皮>叶>枯枝、干材>根>干皮>叶>枝>枯枝。福建柏的营养利用效率低于杉木。虽然两种人工林生态系统94%以上的营养元素储存在土壤中,但是土壤中植物容易利用的有效营养元素储量较低,其中有效P在土壤中的储量低于植物中的储量。福建柏和杉木人工林33 a生时乔木层5种营养元素总和的当年存留量分别为30.75kghm-2和16.53kghm-2。  相似文献   

8.
岳军伟  关晋宏  邓磊  张建国  李国庆  杜盛 《生态学报》2018,38(21):7790-7800
云杉是甘肃亚高山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研究其生态系统碳、氮储量的动态变化和分配格局有利于评价云杉人工造林后的生态恢复效果。以甘南、定西地区不同林龄(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共设置16块调查样地。在野外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估算了其生态系统的碳、氮储量。结果显示:云杉林乔木不同器官的碳含量相对稳定,氮含量则与器官类型有密切关系;同一土层不同龄级的土壤碳、氮含量无明显差异。从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到草本层碳氮含量比值依次减小,土壤层碳氮含量比值最低。该地区云杉人工林生态系统总碳、氮储量分别为257. 75—430.23 t/hm~2和20.50—29.88 t/hm~2。随着林龄的增加,植被层碳、氮储量增加显著,分别从15.5 t/hm~2和0.24 t/hm~2增加到143.51 t/hm~2和1.65 t/hm~2。土壤层(0—100 cm)碳、氮储量分别为242.23—367.79 t/hm~2和20.26—29.58 t/hm~2,在整个生态系统各龄级中所占比例均超过60%和90%。生态系统和土壤层(0—100 cm)碳、氮储量在不同龄级间无显著差异。生态系统中土壤层、乔木层及灌、草、枯落物层的碳储量比例分别为85.72%、13.44%和0.84%,氮储量比例分别为97.60%、2.08%和0.32%。  相似文献   

9.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分配格局研究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在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植物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为N 0.946%-2.535%,P 0.030-0.127%,K 0.614%-1.833%,Ca 0.442%-1.995%,Mg 0.024%-0.188%。叶片各营养养元素间相关性较差,仅P与Mg及Mg与K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叶片N元素平均含量在各层中的序列为:乔木Ⅲ〉乔木Ⅱ〉乔木Ⅰ〉灌木〉藤本〉草本;其它营养元素浓度随层次分配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最大氮素储存库,在维系氮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我国人工林主产地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桉树(Eucalyptus robusta)3种主要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3种林型不同龄组、不同层次的氮储量组成与分配格局,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变化,不同林龄马尾松、杉木、桉树林氮储量大小范围在6.64-15.15、8.44-14.90、3.22-11.29 Mg/hm2之间,其中马尾松、杉木、桉树分别在幼龄林、过熟林、成熟林达到最大,除幼龄阶段马尾松氮储量最高外,其他各林龄阶段均为杉木林最大。(2)各个林龄总体来看,3种人工林生态系统氮储量生态格局基本一致,绝大部分氮储存于土壤中(0-100 cm),乔木层氮储量仅次于土壤层,灌木层氮储量最小。0-100cm土层范围内,按10 cm每层进行划分,三种人工林各个林龄均是0-10 cm表层土壤氮储量最高。马尾松、杉木除幼龄林外土壤层氮储量均随着林龄增大而逐渐升高,在过熟林分别达到了10.71和16.63 Mg/hm2,桉树则幼龄林到成熟林逐渐升高,成熟林氮储量为11.26 Mg/hm2,过熟林则下降。同一林分各层次不同器官氮储量存在着差异,3种人工林乔木层中树干氮储量均占比最高,树干是乔木层的主要氮库;灌木层中叶片中含有更多的氮储量;草本层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地上部分是氮储存的主要场所;细根氮储量0-20 cm>20-40 cm。不同造林树种生态系统氮固持能力有所差异,总体上,人工造林后期生态系统固氮能力逐渐增强,而速生桉树人工林收获期生态系统固氮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长白松自然同龄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以长白松(Pinussylvestriformis)种群为例,通过种群发展历史、种群大小结构研究,发现种群的胸径服从正态分布N(16.87,6.802),确认该种群为自然同龄种群.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呈很高的均匀性,趋于随机分布甚至均匀分布,分布格局动态表现出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土壤温度和湿度对长白松林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2003年6月17日、8月日和10月10日,研究了长白山长白松林地内土壤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并于2004年5~9月对其季节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断根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峰值一般出现在12:00~14:00,8月份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幅度小于6月份和10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6~8月份较高,5月份和9月份较低.2004年5~9月份,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12、1.94和1.18 μmolCO2·m-2·s-1,根系呼吸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为26.5%~52.6%.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呈显著的指数相关,与土壤湿度之间呈线性相关.土壤总呼吸速率、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的Q10值分别为2.44、2.55和2.27,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大于土壤总呼吸速率和根系呼吸速率.土壤总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大于根系呼吸,断根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程度最差.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与湿地松人工林生物量动态及养分循环特征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田大伦  项文化  闫文德 《生态学报》2004,24(10):2207-2210
对乡土树种马尾松和引进外来树种湿地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动态变化、养分积累与分配以及养分循环特征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 :在林分生长发育早期 ,马尾松生长慢 ,而湿地松生长快 ,生长发育后期马尾松生长速度比湿地松快。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的数量成熟年龄为 36 a,采伐利用时的最大生物量为 4 34t/ hm2 ;湿地松的为 2 6 a,采伐利用时的最大生物量为 338t/ hm2。湿地松人工林各器官和总的养分积累量均高于马尾松 ,其中养分的总积累量是马尾松的 2倍多 ,树干高达 5倍多。在采伐利用时 ,不管是全树利用还是仅利用干材 ,同马尾松相比 ,湿地松林将带走更多的养分 ,对地力的养分消耗量更大。同时 ,湿地松林养分循环速率低 ,周转时间长 ,需要的养分多 ,比马尾松林维持地力的能力差。因此 ,在湿地松人工林的经营管理过程 ,更应处理好养地与用地之间的关系 ,否则会造成林地生产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长白松种群针叶性状及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白松种群针叶性状及其变异的研究邹春静,卜军,徐文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CharactersofNeedlesandTheirVariationinPinussylvstriformisPopulation.¥ZouChunj...  相似文献   

15.
1 引  言自 19世纪 70年代工业革命以来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大气CO2 浓度不断升高 ,已由工业革命前的 2 80 μmol·mol-1增至目前的 35 0 μmol·mol-1.据预测 ,到 2 0 5 0年将比工业革命前增加 1倍 ,到本世纪末将增加到 70 0 μmol·mol-1左右[4 ,12 ,18] .大气CO2 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对生物过程的影响 ,无疑是研究全球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基本问题 .目前 ,这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2 ,3 ,5,6,9,17]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 ,每个有机体既处于无机环境之中 ,同…  相似文献   

16.
樟子松是三北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研究樟子松人工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及其影响要素对理解我国人工林碳平衡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辽西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涡度相关系统及其配套设备于2020年对樟子松人工林NEE和环境要素进行了原位连续观测。结果表明: 在0.5 h尺度上,1—12月夜间为碳源,白天为碳汇,且受干旱影响5—8月下午碳吸收受到明显抑制。在日尺度上,受干旱影响,控制夜间NEE季节动态的主要要素为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控制白天NEE季节动态的主要要素为土壤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土壤干旱时降水可促进夜间和白天NEE,并导致光合呼吸参数升高。在月尺度上,白天NEE与表观量子利用效率和最大光合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当空气温度小于5 ℃时,10 ℃生态系统呼吸和生态系统呼吸温度敏感性随空气温度降低而呈线性增加。2020年辽西樟子松人工林NEE积累量为-145.17 g C·m-2,表现为弱碳汇。  相似文献   

17.
CO2倍增条件下长白赤松幼苗土壤CO2廓线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在土壤中的气井系统 ,监测土壤剖面的CO2 动态及其与长白赤松 (Pinussylvestris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ChengetC .D .Chu)幼苗根系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共设 4种CO2 处理 ,分别是环境CO2 浓度 ,无苗 ;CO2 为 70 0 μmol/mol,无苗 ;环境CO2 浓度 ,有苗 ;CO2 为 70 0 μmol/mol,有苗。通过对土壤剖面CO2 气体的同步采集与分析表明 :土壤CO2 廓线与幼苗根系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在土壤表面及壤土和沙土的边界层中 ,根系分布密集 ,根系的呼吸作用对那两个土层CO2 贡献大 ;随着幼苗的季节生长 ,与环境CO2 浓度比较 ,CO2 倍增将导致土壤剖面上CO2 浓度最大区域由表面向壤土和沙土边界层的转移。本文采用的气井系统提供了一种对土壤无破坏、经济、简单并且能够用于监测幼苗地下过程的廓线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