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950616从电激原生质体再生转基因大豆植株[英]/Dhir,S.K.…/P1ant Physi01.一1992,99(1).一81~88E译自DBA,1992,11(14),92—08040] 质粒DNA携带CaMV35S启动子调控的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Ⅱ)基因,该基阈与冠瘿碱生物合成的非选择标记相连。从上述质粒电激处理后的原生质体衍生愈伤,并再生出转基因大豆植株。从电激后培养的第15天开始,用卡那霉素(50pg/m1)选择。6周内,从1百万个电激原生质体中选出370~460个抗性集落,绝对转化频率为O.00037~O.00046。其中80%以上的集落具有NPT’Ⅱ活性,这些集落的90%产生冠瘿碱。连接的标记基…  相似文献   

2.
氨基糖苷 3′- O磷酰基转移酶Ⅱa (APH( 3′) -Ⅱa)具有磷酸化卡那霉素的功能 ,通过突变使APH( 3′) Ⅱa的催化活性丧失 ,同时保留与底物卡那霉素结合的功能 ,由此获得的突变型APH( 3′) - Ⅱa具有类似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与识别卡那霉素分子的作用。采用戊二醛交联二步法制备了卡那霉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结合物 (Kan HRP) ,把纯化后的APH( 3′) - Ⅱa蛋白包被到 96孔聚苯乙烯板上 ,通过竞争性ELISA的方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卡那霉素残留检测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检测到卡那霉素的最低残留量为 1 μg m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使用电击法成功地将带有标记基因NPTⅡ的质粒pCaMVNEO转入欧白英的原生质体,并获得了再生转化植株。通过用pDW2质粒进行的CAT基因短暂表达研究,确定了欧白英原生质体转化的电击条件为:电容30nF、电场强度l 500V/cm、时间衰变常数59.4微秒;质粒DNA浓度为20μg/2×106原生质体。在以上条件下,欧白英原生质体的相对转化率为12.4%,绝对转化率为2.4×10-4在大多数抗性愈伤组织和从抗性愈伤组织再生的植株中检测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分子杂交结果也证明了在转化植株中存在NPTⅡ基因序列,而未转化的对照植株则没有。  相似文献   

4.
有不少利用PEG法把外源基因导入到大豆原生质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的报道,目前PEG的转化效率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转化的需要,如何提高原生质体的转化效率是基因转化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本实验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以大豆幼子叶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聚鸟氨酸(PLO:Poly-L-Ornithine,MW:114900,SIGMA)对Bt基因的转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谷类植物原生质体的转化以及从谷类植物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最初报道见于2年前(Ag-ricell Report 7:17,1986)。这些成果表明在谷类植物遗传工程方面最后的主要障碍已消除。从那以后,外源基因开始被导入到水稻,小麦,玉米,大麦,黑麦,甘蔗以及高粱的细胞中(Agricell Repott 8 :10,9∶5,31,1987;10∶7,1988)。从融合的水稻—黍,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原生质体中已获得再生植株(Agrieell Report 8∶23,1987 3 10∶12,1988)。今天,Sandoz 的研究人员 C.A.Rhodes 以及他的合作者已经从经过重组 DNA 处理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曾利用Krens等(1982)的PEG法将NPT-Ⅱ丛因直接导入绿豆原生质体并获得稳定表达,但该法的转化率极低。为了建立绿豆原生质体有效的转化系统,我们将PEG法在大豆原生质体转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利用GUS基因为报告基因,对三个不同品种的绿豆叶肉原生质体进行直接转化。并对影响PEG转化的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PEG融合方法,融合甘薯(Ipomoea batatas ) B不亲和群内品种‘koganesengan’和‘bitambi’的原生质体。将融合处理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共获得45株再生植株。4株再生植株形态上表现出融合双亲的中间特性,其中2株染色体数为融合两亲之和(2n = 12x (2n + 2n) = 180),另外2株分别为41~103和35~100,因细胞不同而不同。经RAPD分析,这4株再生植株分别具有双亲特异的DNA扩增带或双亲都不具有的新扩增带。鉴定这4株再生植株为杂交不亲和的B群内品种间体细胞杂种。  相似文献   

8.
应用自制的纤维素酶从三个烟草品种的叶肉组织获得大量完整的有活力的原生质体,阐述了影响原生质体活力的某些因素。详细叙述了烟草原生质体的培养过程和方法,由于培养技术的改进,试验所用三个烟草品种的叶肉原生质体已经生长分裂形成愈伤组织,并分化成再生植株。此外,观察到“金星”的双倍体与单倍体叶肉原生质体在同一培养基上生长的差异。并对自制纤维素酶与日本纤维素酶(Onozuka)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烟草原生质体从体积增大到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过程中必须移贴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日本烟草产业遗传育种研究所研究员樋江井祐弘、主任研究员小鞠敏彦等使用根癌土壤杆菌进行水稻性状转化获得成功,并确立了稳定的基因导入技术。使用根癌土壤杆菌确立单子叶植物的性状转化技术在世界还是首创。 目前水稻的性状转化使用电击法等进行。但该法只适用于从原生质体可再生植株的品种,另外还有在  相似文献   

10.
从棉花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植株再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生质体培养植株再生是进行体细胞杂交与基因工程操作的重要基础工作。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一些关于棉花原生质体分离与培养的研究报告,1986年 Firoozabady 报道从陆地棉(Ghirsutum)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获得2—3个细胞的微克隆,1987年 Ka~-  相似文献   

11.
甾体化合物RSA的11β-羟基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生质体在甾体中的应用起始于Dlugonski在 1984年采用Cunninghamellaelegans转化可的松龙 ( 17α ,2 1 二羟基孕甾 4 烯 3 ,2 0 二酮 )和Hyphodermaroseum转化 6α 氟 可的松龙 16,17 醋酸酯 ( 6α Flu 17α ,2 1 二羟基孕甾 4 烯 3 ,2 0 二酮 16,17 醋酸酯 ) ,发现原生质体具有甾体转化能力[1 ,2 ] 。Sedlaczek进一步采用等重的原生质体和菌丝体进行比较 ,原生质体的羟基化能力较后者提高了 3倍 ,表现出很高的转化能力[3] ,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展开了有关原生质…  相似文献   

12.
PEG法介导转化诸葛菜下胚轴原生质体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诸葛菜无菌苗的下胚轴组织为材料,分离原生质体,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作液体浅层暗培养,植板率为5%,植株再生频率为100%。作者进而开展了遗传转化研究。为研究PEG介导转化诸葛菜原生质体的影响因素,通过瞬间表达,实验了PEG法转化子叶原生质体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将分离纯化后的原生质体与带HPT基因的质粒DNA(pBI222)混合,HPT基因作选择标记,PEG介导转化;重新收集转化后的原生质体,以5×104/ml的密度在原生质体培养基中作浅层培养;培养10—15天后用25mg/L的潮霉素(hygromycin)进行筛选,一月后出现少量细胞团,转入含潮霉素50mg/L的扩增培养基扩增愈伤组织,进而转入含50—100mg/L潮霉素的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成苗,分化率为100%,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成完整植株。抗性植株再生率为4×10(-5)。在获得再生转基因植株后,以再生植株叶片为材料,进行Southernblot分子杂交,证实外源基因已稳定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并表达,再生转基因植株频率为10(-5)。国内外首次转化诸葛菜属植物原生质体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3.
普通菸草(Nicotiana tabacum L.)的原生质体培养成植株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另外一种花菸草(Nicotiana alata Link et Otto)染色体数目较少(2n=18),植株形态与其他种有显著的差异。如果它的原生质体培养具有分裂快、分化好、能生成植株的特点,那将是研究体细胞杂交的一个好材料。目前,对它的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仅在个别报道中提到过。本文应用我们已建立的酶分离及通底离心管漂洗纯化原生质体的方法,制备了原生质体,并进行了培养试验,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转化CMV CP和TMV CP基因的转基因线辣椒纯合系植株作为研究试材 ,比较了单独或混合接种CMV和TMV后 ,转化线辣椒的抗病性表达特点 ,并测定了两种病毒在植株体内的病毒含量。结果表明 :转化线辣椒不仅能抵抗CMV和TMV的单独侵染 ,而且还能抵抗CMV和TMV的复合侵染。转化线辣椒表现为系统症状延迟出现 7 15d ,显症株率和病害严重度级别大幅度降低 ,CMV和TMV在接种叶、新生叶中的病毒含量明显减低。转基因线辣椒原生质体作为研究试材接种CMV ,测定病毒含量结果表明 :CMV病毒的增殖在转基因线辣椒原生质体内受到明显抑制。在CMV接种浓度为 4 0 μg/mL ,感染原生质体 4 8h后 ,CP(- )植株原生质体内CMV是CP( )的 4 .2倍。这一结果揭示了转基因线辣椒具有抑制病毒增殖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使用电击法成功地将带有标记基因NPTⅡ的质粒pCaMVNEO转入欧白英的原生质体,并获得了再生转化植株。通过用pDW2质粒进行的CAT基因短暂表达研究,确定了欧白英原生质体转化的电击条件为:电容30nF、电场强度1500V/cm、时间衰变常数59.4微秒;质粒DNA浓度为20μg/2×10^6原生质体。在以上条件下,欧白英原生质体的相对转化率为12.4%,绝对转化率为2.4×10-4。在大多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转化CMV-CP和TMV-CP基因的转基因线辣椒纯合系植株作为研究试材,比较了单独 或混合接种CMV和TMV后,转化线辣椒的抗病性表达特点,并测定了两种病毒在植株体内的病 毒含量.结果表明转化线辣椒不仅能抵抗CMV和TMV的单独侵染,而且还能抵抗CMV和TMV的 复合侵染.转化线辣椒表现为系统症状延迟出现7-15d,显症株率和病害严重度级别大幅度降低, CMV和TMV在接种叶、新生叶中的病毒含量明显减低.转基因线辣椒原生质体作为研究试材接 种CMV,测定病毒含量结果表明CMV病毒的增殖在转基因线辣椒原生质体内受到明显抑制. 在CMV接种浓度为40μg/mL,感染原生质体48h后,CP(-)植株原生质体内CMV是CP(+)的4.2倍 .这一结果揭示了转基因线辣椒具有抑制病毒增殖的抗病性.  相似文献   

17.
水稻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粳稻77-170品系及籼稻品种IR-50的细胞悬浮培养物游离的原生质体,用琼脂糖包埋于RY-2培养基中,发生了持续分裂。前者植板率达2.5%以上,二者最后都再生出植株。对游离和培养方法做了如下改进:1)采用两步法,即先用果胶酶,再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混合酶进行游离,可避免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并获得高质量的原生质体;2)悬浮细胞培养基中加入ABA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存活和分裂;3)琼脂糖包埋培养可大大提高植板率;4)用较高渗透压的培养基培养原生质体再生的细胞团及愈伤组织,可提高植株再生频率。由于这两个品种(系)的培养物都已继代一年半之久,再生植株均为白化苗。这是迄今第一个由籼稻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报道。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胞成株一直是生物技术中一个难题,国内外生命科学科工作者多年以来试图攻克这一难关,最近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科学工作者继日本(BN.17/V,85)利用 水稻原生质体再生完整植株取得成功以后终于成功地实现了中国水稻原生质体(去壁的细胞)再生葱缘茁壮的完整植株,这是在我国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的一次重要突破,有其重要意义:①通过水稻原生质体成株的事实证明,这项技术路线用于研究其他有经济价  相似文献   

19.
葡萄原生质体分离及瞬时转化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葡萄原生质体进行遗传转化的技术,该研究以葡萄品种‘黑香蕉’的叶片和愈伤组织为材料,分析纤维素酶和离析酶的浓度与配比、渗透压和酶解时间等主要因素对葡萄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探讨建立稳定、高效的葡萄原生质体分离与瞬时转化体系,为鉴定目标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结果表明:(1)葡萄叶片原生质体的分离以3.0%纤维素酶和0.75%离析酶的酶组合,在0.6mol/L甘露醇溶液中,酶解14h为宜,每克游离产量为4.09×106个原生质体,活力为83.12%。(2)葡萄愈伤组织原生质体的分离以2.0%纤维素酶和0.5%离析酶的酶组合,在0.5mol/L甘露醇溶液中,酶解14h为宜,每克游离产量为6.05×106个原生质体,活力为84.13%。(3)利用该方法得到的葡萄原生质体为受体,采用40%PEG-4000介导转化质粒载体pEZS-NL,目标基因瞬时表达产物检测表明,GFP蛋白表达稳定、清晰。该研究建立的葡萄原生质体制备和转化体系,可以用较少量的质粒DNA获得外源基因在原生质体内的表达,为葡萄功能基因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李文彬  孙勇如  李向辉 《遗传》1980,2(1):34-35
原生质体培养成再生植株是植物休细胞杂 交的关键环节。烟草是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 杂交的常用材料。烟草属的几个种已能成功地 由原生质体培养成再生植株。野生的粉兰烟草 (N. glazsca)由于具有染色体数目(2n一24)比 普通烟草(2n=48)少的优点,并已成功地被 用车体细胞杂交的亲木之一[3,4]。本文介绍粉兰 烟草从原生质体游离到植株再生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