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系以6只不同慢性胃手术狗(巴氏小胃、胃瘘、海氏小胃)为实验对象,連续注射组织胺于皮下,在引起恆定胃液分泌的背景下,观察针刺“足三里”或非穴位点,疼痛刺激,戊巴比妥纳麻醉后针刺“足三里”等情况对胃液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 (1) 针刺“足三里”可使各种不同慢性胃手术狗的组织胺胃液分泌量和胃蛋白酶增多,胃酸(游离酸和总酸)则无明显变化。针刺非穴位对胃液分泌量、酶和酸度均无显著影响。 (2) 强烈针刺狗前腿皮肤使产生防御反射,使组织胺胃液分泌受到显著抑制,可见足三里对胃液分泌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3) 用戊巴比妥纳麻醉动物后,则上述针刺“足三里”的效应消失,而且此时由组织胺所引起的持续性胃液分泌水平较不麻醉时低。故推测针刺“足三里”的效应可能与神经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2.
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疗效总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发奎  刘萍 《蛇志》1997,9(2):40-40
我们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25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疗效观察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病例均为1989年~1996年我院收治的康复疗养干部,全部经心电图,血脂检查,临床冠心病诊断明确,均符合1970年WHO公布的诊断标准.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62岁~82岁,病程8年~20年.25例中.冠心病有典型心绞痛者12例.冠心病并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者4例,冠心病有频发室上性早搏者3例,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塞者2例,冠心病合并慢性房颤者4例.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扩冠抗凝药物.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明确蝮蛇抗栓酶皮试阴性.用蝮蛇抗栓酶0.75IU 生理盐水300ml静  相似文献   

3.
南通蛇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文龙 《蛇志》2003,15(3):52-53
南通蛇药是治疗毒蛇咬伤的良药 ,具有清解蛇毒之功效。我们按其解毒原理 ,用其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 ,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42例 ,其中男 36例 ,女6例 ,年龄在 2 0~ 62岁之间 ,平均 39岁。对照组42例 ,其中男 34例 ,女 8例 ,年龄在 1 9~ 65岁之间 ,平均 42岁。检测指标 :采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来测定。乙肝表面抗原 ( HBs Ag) ,乙肝 e抗原( HBe Ag) ,乙肝核心抗体 Ig M (抗 Hbs Ig M)测定 ,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ALT)测定以及临床症状观察。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服用南通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研究玻璃体切割术治疗严重角巩膜裂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12/2013-12住院的39例39眼角巩膜裂伤(本组病例一期伤口均≥1.0cm)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中根据视网膜情况酌情辅以视网膜光凝、惰性气体充填、硅油充填。结果:手术后随访3~12个月,随访中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底及B超检查,部分屈光间质透明度较好的患眼进行了OCT和眼底照相检查。患者中39例38眼眼球结构维持良好,视网膜复位良好。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29例29眼,其中0.1者由术前0眼增加到术后的13眼;术后视力无变化4例4眼,其中3例3眼术前术后视力无光感。结论: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严重角巩膜裂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患者的整体治疗方法,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3例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行自体皮肤反削回植、异种皮覆盖或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二期植皮、知名血管皮瓣转移、单纯清创缝合。结果:23例中,18例Ⅰ期愈合;5例局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Ⅱ期愈合2例,残余创面行植皮后Ⅱ期愈合1例;骨外露者经皮瓣转移修复后Ⅱ期愈合2例。随访3-16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对于小腿挤压伤伴撕脱伤,依具体情况采用自体皮肤反削回植、异种皮覆盖或封闭负压吸引治疗+二期植皮、知名血管皮瓣转移、单纯清创缝合等方法修复创面对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较大的作用,临床效果较好,利于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侧脑室前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侧脑室前角单侧或双侧穿刺外脑脊液引流治疗39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效果(ADL分级)。结果:39例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死亡8例,占20.51%,存活者31例,占79.49%。对存活者随访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ADL1~3级23例,占74.19%,ADL4级7例,占22.58%,ADL5级1例,占3.23%。结论:侧脑室前角穿刺脑脊液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者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颅神经损害与脑脊液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7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分为伴颅神经损害和不伴颅神经损害两组,对其临床特点及脑脊液外观、压力及细胞学、生化、免疫球蛋白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颅神经损害者占所有病人的22.5%(39/173),视神经损害占61.5%(24/39),外展神经损害占53.8%(21/39),动眼神经损害占15.4%(6/39),听神经损害占15.4%(6/39);颅神经损伤组较无颅神经损伤组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Ig G、Ig M、Alb明显升高(P0.01或0.001),且颅神经损害者头颅MRI脑膜强化较无颅神经损害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脑脊液外观、白细胞计数及比例两组间并无发现显著差异。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伴颅神经损害时,脑脊液压力、蛋白质及部分免疫球蛋白较无颅神经损害者明显升高,这将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颅神经损害的临床诊断,对于有颅神经损害的结核性脑膜膜炎患者加强并早期启动抗结核治疗,以减少蛋白质沉积,从而降低颅神经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1996~ 1 999年 8月 ,我们采用奥美拉唑、硫糖铝和吗丁啉联合治疗返流性胃炎、食管炎 62例 ,疗效满意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2例全部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返流性食管炎或胃炎 ,其中男 3 8例 ,女 2 4例 ;年龄 2 0~ 66岁 ,平均3 6.6岁 ;胃次切除术 3 0例 ,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不全 2 0例 ,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 1 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在病史、年龄、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 :奥美拉唑 2 0 mg,口服 ,每天 1次 ,硫糖铝 0 .2 5mg,口服 ,每天 3次 ,吗丁啉 1 0 mg,口服 ,每天 3次。…  相似文献   

9.
张平  严明忠  吴晓华 《蛇志》2007,19(1):63-65
手指皮肤缺损伴骨质肌腱外露,修复往往较困难。近来,我们共收治26例,应用各种皮瓣成功修复了创面,形态和功能均获较好的恢复。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共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7~62岁,平均23·4岁。受伤原因:切割伤7例,碾压伤8例,绞伤6例,撕脱伤5例。受伤部位:  相似文献   

10.
李含荣  丛智敏 《蛇志》2003,15(1):30-31
胃痉挛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胃神经功能失调所致痉挛性疼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 ,应用解痉挛药后症状可缓解。根据祖国医学的原理 ,近两年我们采用足部按摩法治疗胃痉挛 1 87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7例中 ,男 1 48例 ,女 39例 ;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5 6岁 ,平均 31 .76岁 ;单纯性胃痉挛 1 2 5例 ,因疾病引起的胃痉挛 62例。多在发病后 1 5 min至 2 h内采用按摩治疗 ,仅 1例在发病 3h后施治。1 .2 治疗方法 患者仰卧床上 ,医者站 (坐 )于患者足底端 ,以双手拇指 (或按摩棒 )先左后右对患者足底之胃…  相似文献   

11.
救治91例重,危型蝮蛇咬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网保  施洪俊 《蛇志》2000,12(4):29-30
我院自 1 984~ 1 999年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重、危型蝮蛇咬伤患者 91例。现将我们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1例中男 50例 ,女 41例 ;年龄60岁以上 9例 ,59~ 40岁 2 5例 ,39~ 2 0岁 47例 ,2 0岁以下 1 0例 ,最大 72岁 ,最小 7岁。咬伤部位 :上肢 38例 ,下肢 52例 ,头部 1例 ,咬伤 2处者 1 2例。就诊时间 :1~ 6h内 2例 ,6~ 1 2 h内 2例 ,1 2~ 2 4 h内 5例 ,1~ 2天内 4例 ,2~ 3天内 1 8例 ,3~ 4天内 1 9例 ,4~ 5天内 2 5例 ,5~ 37天 1 6例。1 .2 临床分型 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90年宁波第四届全国蛇伤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在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PSCCT)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住院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PSCCT患者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一般资料及超声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PSCCT患者年龄(49-77)岁,平均年龄64岁,临床上均表现为甲状腺肿大,4例伴呼吸困难,3例伴吞咽困难,3例伴声音嘶哑。6例患者均死亡,术后生存4-13个月,平均术后生存期8.5个月。超声影像学特点:16例PSCCT病灶大小较大(最大直径3.0-5.1 cm),结节为形态不规则,且边界不清晰的实性混合性回声肿块,内部可见片状极低回声区。2例患者的肿块内部存在少许微量钙化,另外4例则无明显钙化表现;2结节突破甲状腺被膜3例,且与甲状腺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晰;34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少量,呈点线状分布,2例结节内部血流信号表现为中量;45例肿块可测得高阻力频谱(RI0.72-0.88);5 3例患者伴有颈部异常淋巴结。结论:PSCCT具有一定超声影像特点,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阎卫民 《蛇志》2005,17(2):116-117
低血糖症在临床上常见,尤以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为多,其中老年人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且易造成误诊。我院1994年5月-2004年5月共收治低血糖症43例,其中年龄≥60岁者17例,占39.5%。本文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及手术适应症。方法:自1998年4月至2009年6月采用扩髓更换髓内钉治疗11例髓内钉固定后股骨干肥大性骨不连,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2岁,骨折部位在股骨上1/3者2例;中1/3者6例;下1/3者3例,原始骨折Winquist-Hansen分型:I型2例,II型3例,III型4例,IV型2例。结果:1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1~56个月,平均27.4个月,2例患肢短缩1 cm。另4例未获得骨性愈合,3例再次采用附加钢板合并自体髂骨植骨,1例远端锁钉动力化,再次干预后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6个月,平均8.3个月。结论:扩髓更换髓内钉是治疗髓内钉固定后股骨肥大性骨不连的传统方法,基于力学稳定和临床观察,更适用于股骨中段骨不连。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称哮喘)是我国的常见病,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1998.10~2003.10,我院采用综合措施治疗50例哮喘患者,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50例患者均有反复发作的发生性呼气性呼吸困难伴两肺哮鸣音,肺功能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最大46岁,最小8岁;病史最长28年。最短3个月。发作持续时间最短20分钟,最长48小时,不足3小时者10例,超过24小时者8例。2治疗方法:根据病情轻重分别单独或联合应用茶碱类、抗胆碱类药物、β2受体兴奋剂、钙离子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H1受体拮抗剂,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卵巢sertoli-leydig细胞瘤(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理学差异,为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哈医大二院2010年1月-2019年1月手术切除的病例,病理诊断为SLCTs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病例共4例,观察这4例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对纳入研究的4例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1).肿瘤均发生于单侧卵巢。2).患者年龄较年轻,平均年龄21.7岁。3).按照恶性肿瘤的病理分级:无高分化病例,中-低分化SLCTs 3例,低分化SLCT 1例。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α-inhibin、Calretinin、MelanA、CK、Vimentin(+),细胞质着色,EMA、CD10、CD99部分(+),细胞膜着色,ER、PR、WT-1部分(+),细胞核着色,且四例肿瘤α-inhibin均呈阳性。5). 2例患者术前,睾酮水平均升高,其中一例也伴有肿瘤标志物CA125升高,并于术后均下降至正常。6).术后对其中两例患者采用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进行联合化疗3个疗程。对这4例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有一例复发。结论:伴网状结构及异源性成分的卵巢SLCTs十分罕见,对肿瘤的及时正确病理诊断对临床治疗、术后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9年间收治11例肾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复习讨论。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年龄为26-75岁,男性7例,女性4例。合并透明细胞癌者1例,术前误诊为肾上腺肿瘤者1例。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4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1个月-7年未见肿瘤转移或复发。结论:肾嗜酸细胞瘤倾向于良性肾实质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相结合。治疗首选保肾手术,但应注意并发恶性肿瘤的可能,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安康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型别及年龄分布特征,分析其与宫颈癌的关系,为宫颈癌防治及HPV疫苗研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8月间在本院及安康市部分县级医院妇产科就诊的2736名女性的液基细胞学和组织学标本,分为8个年龄组:16-24岁119例、25-29岁230例、30-34岁343例、35-39岁472例、40-44岁574例、45-49岁512例、50-54岁206例、55-86岁280例,进行病理学分类及HPV分型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类型宫颈组织中的HPV感染率。结果:2736例女性中发生HPV感染720例(26.32%),共检出21种型别,感染率最高的基因型别是HPV16(25.05%),其他常见型别依次为HPV58、HPV52、HPV6、HPV11。单一感染占76.25%,多重感染占23.75%。HPV感染率在16-24岁、35-39岁和55-86岁三个年龄段出现高峰;而高危型HPV的感染率在35-39岁和55-86岁两个年龄段分别出现高峰。HPV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其中正常或炎症人群的HPV感染率显著低于宫颈病变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均P0.05),且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CIN1-3及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的HPV感染率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1组、CIN2-CIN3组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单一感染率逐渐增加(P0.05),且其二重、三重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康地区HPV16型别感染较广,临床需加强对HPV16型单一感染宫颈病变患者的癌症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觉醒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例与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定义相符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危险因素、预后、治疗以及性别。结果:10例觉醒型进展性卒中患者中,男6例,女4例;8例2型糖尿病,9例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偏身肢体无力,2例伴吞咽障碍,3例伴偏身麻木,2例伴失语;4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2例MRA显示颈内动脉中-重狭窄;7例患者的病情在夜间突然加重,对用药进行及时、准确的调整,6例均预后良好,1例预后较差,3例患者的病情在晨起时突然加重,虽然对用药进行了合理的调整,但是预后情况比较差。结论:对于可能为觉醒型进展性卒中的患者,尽早发现病情加重,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栾国栋  覃永安  李琼库 《蛇志》2012,24(1):24-25
目的总结39例毒蛇咬伤患者的社区医院处理经验。方法对39例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治愈20例,好转13例,无死亡病例}转送上级医院6例,转诊率15.38%,治愈率51.28%,总有效率84.62%。结论毒蛇咬伤社区医院处理对策,关键在于准确地辨别蛇种和判断病情,熟练使用相应的抗蛇毒血清和中医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