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的研究:存在部位和抽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是有关螟卵啮小蜂产卵行为利它素研究的第一部份,报道了该利它素在寄主三化螟、白螟中的存在部位和抽提方法。 试验表明:刺激螟卵啮小蜂搜索寄主和产卵行为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卵块的卵毛和雌蛾的尾毛之中,它能被丙酮—水(1:1)溶剂所抽提,但不能被正己烷所抽提。当把白螟卵毛的丙酮—水抽提浓缩物滴加到纸质模拟卵上后,能引起雌蜂对模拟卵的触角敲打和产卵管插入。  相似文献   

2.
关于性别问题,自古就已引起人们的注意。人们往往想到这样的问题:动物的雌雄性别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能不能为人类所控制呢?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在生物学理论上有着巨大的意义,在农业和医学实践上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它刺激着很多生物学家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寄生蜂寻找隐蔽性寄主害虫的行为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艺  杨忠岐 《生态学报》2008,28(3):1257-1269
林木蛀干类害虫具有高度的隐蔽性,是林业上的一类重要害虫,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难防治的害虫类群之一.寄生蜂在与寄主长期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搜索、发现和攻击寄主害虫的独特机制,能够有效地找到并寄生它们.总结了寄生性天敌寻找、发现并成功定位隐蔽性寄主害虫的行为学机制.寄生蜂可以利用来自嗅觉的化学信息物质(如寄主、寄主粪便、虫道共生菌的挥发性气味)、寄主成虫的化学通讯物质、来自视觉的植物表面色差信息、来自触觉的寄主保护物性状特征、来自寄主取食和运动所产生的介质振动信号以及来自寄主活动和代谢的红外辐射等多种途径有效地发现隐蔽性害虫的位置,从而完成寄生行为.有些寄生蜂还能综合利用来源不同的多种信息,从而提高寄主定位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还对寄生蜂寻找寄主的这些线索在生物防治上可能的利用途径和前景进行了讨论.这对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充分利用天敌昆虫,提高生物防治效率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抗菌素抗性基因可作为阐明环境微生物间遗传物质自然传播的一种模型。这些基因因为易于识别,并且在人、畜和农业病害的防治上具有医学意义而引人注目。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数据已揭示,这些基因在自然界中惊人地以多种形式发生交流。微生物间的遗传交换细菌可通过质粒和转座子进行部分DNA交换。质粒本身即使不能在新的寄主中存活,也能将它所编码的一个或多个基因引入该寄主。这些基因可由转座子携带,从进入的质粒跳跃到新寄主的染色体上或者该寄主本身具有的质粒上。这样,该固有质粒或者染色体就获得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寄主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慧萍  韩日畴 《昆虫知识》2007,44(5):637-642
昆虫病原线虫斯氏属Steinernema和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ds线虫是新型的生物杀虫剂。其感染期幼虫是惟一能够侵染寄主昆虫的虫态。这类线虫感染寄主的行为分为寻找寄主、识别寄主和侵染寄主。文章综述昆虫病原线虫感染寄主昆虫的行为以及在感染寄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昆虫对植物次生性物质的适应策略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植物次生性物质是植食性昆虫在取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天敌昆虫寻找寄主或猎物的主要信息来源。当今,昆虫学中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寄主植物的识别,食性的形成,植物求救信号的释放,天敌对寄主或猎物的识别和寻找机制等等,均与植物次生性物质有关。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昆虫适应了植物次生性物质的种种不利作用,改变了这类物质对植物本身的防御作用,使其能充分地利用各分类阶元的植物次生性物质作为寻找寄主植物、昆虫寄主或猎物以及取食的信号。昆虫与植物次生性物质的这种关系是当今协同演化理论得以产生的主要依据之一。关于昆…  相似文献   

7.
烟粉虱B生物型的若虫、皮蜕及其成虫的提取物作为一种利它素信息源,在室内对其在双斑蚜小蜂寻找寄主取食、寄生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生物测定。烟粉虱的若虫、皮蜕及其成虫分别用正己烷、乙醇和无菌水进行粗提。研究结果发现,双斑蚜小蜂在处理区寻找寄主停留的时间高于对照区。在处理区,双斑蚜小蜂行动活泼,对利它素源表现出高的正趋向性和选择性。对于同一利它素源、同一提取介质的两种不同浓度,双斑蚜小蜂在若虫 水提取物的高浓度区停留的时间(111.23s)最长,与在低浓度区的停留时间差异显著;而在烟粉虱皮蜕及其成虫的水、正己烷和乙醇提取物处理区,不同浓度的提取物对蚜小蜂停留的时间影响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利它素可以增加蚜小蜂寻找寄主的效率,有利于蚜小蜂寻找到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8.
植物抗病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董敏  刘进元 《生命科学》1998,10(5):227-228,209
植物在遭受不同病原菌入侵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反应,若病原菌具有逃避寄主的识别并破坏寄主防御系统的能力则表现感病;若植物能及时识别病原菌并激活自身的防御体系,将表现出抗病性,而特异性的抗病性常常伴有过敏反应的产生。那么植物对病原菌的最初识别,识别后的信号转导以及抗病性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昆虫病原微生物对其寄主行为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病原微生物是调控昆虫种群数量动态的重要因子,其作为生物防治害虫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应用。昆虫病原物往往通过调控其寄主行为来提高自身的适应性,而有些寄主行为的改变却是其应对病原物侵染的免疫反应。发烧行为被证明可抑制病原增殖并延长寄主死亡;取食行为变化影响病原物或寄主的适应性;繁殖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卵力、交配行为和性信息素等方面的变化;社会性行为改变对整个社会群体的适应性或病原物传播有影响;病原物所引起的寄主防卫和群集能力下降被认为对病原传播不利;病虫趋光和趋地行为、顶峰行为和活体寄主传病行为等被认为是病原物操纵的有利于病原微生物扩散和传播的行为。明确昆虫病原物调控其寄主行为的策略和机制对于寻找到新的害虫防治方法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寄主植物的适合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刘向东  翟保平  张孝羲  方军 《生态学报》2004,24(6):1199-1204
采用寄主转换建立生命表及触角电位 (EAG)方法比较了棉蚜两寄主专化型 (棉花型和黄瓜型 )对不同夏季作物的适合度。结果表明 ,棉花型蚜转到黄瓜上及黄瓜型蚜转接到棉花上均不能正常产仔繁殖和建立种群。两种蚜型均不能在茄子和苋菜上建立种群。黄瓜型蚜能在豇豆上建立种群 ,但棉花型蚜不能 ,表现出两种寄主型棉蚜对夏寄主利用上存在显著差异。受棉蚜为害 12~ 36 h后的黄瓜或棉花植株仍不适合于棉花型或黄瓜型蚜 ,表现出黄瓜型蚜不能在被棉花型蚜为害过的棉株上正常存活和繁殖 ,棉花型蚜也不能在被黄瓜型蚜为害过的黄瓜苗上存活和繁殖。两种寄主型蚜对不同寄主叶片丙酮提取物的触角电位表明 ,黄瓜型蚜对棉花、哈密瓜和马铃薯叶片提取物的反应显著强于棉花型蚜 ,而对黄瓜和甜瓜叶片提取物的反应上两种蚜型差异不显著。文中同时对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产生的生态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恐龙是怎样绝灭的?地质历史上的事件是怎样发生的?它又有什么规律可循?古生物属种的鉴定,怎样才算合乎科学的依据?……如此等等众多的问题,经常烦扰着地层古生物工作者的思考,摆在我们的面前,曾使我们彷徨徘徊,一筹莫展。如果能获得满意的解释,对古生物学的未来前途将会发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都在探索着,企图寻找肯定的答案。但是单靠古生物学或地质学本身的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当今边缘学科的迅速发展,启示我们利用学科“杂交”的优势,去寻求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2.
郑彩玲  刘向东  翟保平 《生态学报》2007,27(5):1879-1886
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适应性,以及两寄主型棉蚜是否可通过中间桥梁寄主实现寄主互换的问题。结果表明,两寄主型棉蚜直接互换寄主后,其存活和繁殖力显著下降,表现为棉花型和黄瓜型棉蚜的净增殖率比在原寄主上分别下降980倍和12倍,平均世代寿命缩短5~12d。两寄主型棉蚜均能利用木槿植物,并且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两寄主型棉蚜均不能在车前草和大叶黄杨上存活和繁殖后代。西葫芦作物对棉蚜在木槿、棉花和黄瓜寄主上的相互转移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寄主作用。冬寄主木槿上棉蚜可通过甜瓜或西葫芦转移到黄瓜寄主上,棉花和黄瓜上棉蚜也可通西葫芦作物分别转移到黄瓜和棉花作物上,从而形成棉蚜在不同寄主植物间的相互转移通道,造成为害和病毒病的扩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绝对寄主适应度(W)和相对寄主适应度(W_r)模型评估了瓜实蝇对39种寄主的适应性表现。结果发现瓜实蝇可以在所有供试寄主上产卵,但其幼虫不能在苹果、牛油果、佛手瓜以及百香果上完成发育,因此共得到35个有效评估值。研究也发现无论是绝对适应度(W)还是相对适应度(W_r)的评估值,都能使35种寄主显著地聚为两类,其中笋瓜、葫芦瓜、南瓜、黄瓜、香瓜为瓜实蝇嗜好寄主,其他30种为普通寄主。综上,瓜实蝇对不同寄主的适应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其寄主生态位可能存在着核心的"嗜好寄主"和周缘的"普通寄主",从而在瓜实蝇的寄主适应及寄主扩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可利用瓜实蝇对不同寄主适应度的差异来防治该虫,如可在"普通寄主"园区堆积嗜好寄主诱杀瓜实蝇。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电镜种衣剂17号泽小麦条锈菌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该种衣剂引病菌和寄主细胞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菌丝和吸器内脂肪粒和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呈不规则加厚;菌丝分枝处玩隔膜产生或隔膜畸形;有的吸器母细胞产生的畸形人侵栓,大都不能穿管寄主细胞壁,初生吸器外音质同内沉积有染色较深的物质,次生吸器可产生多个不规则分枝,但不能扩张膨大,菌丝外渗的物质可能引起寄主细胞的坏死;大多数受侵寄主  相似文献   

15.
美丽青背姬小蜂Chrysonotomyia formosa(Westwood)是美洲斑潜蝇的优势天敌,在美洲斑潜蝇的自然控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寄生和繁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青背姬小蜂主要将卵产于寄主幼虫的腹部,1头寄主幼虫体内可产1~5粒卵,但只有1粒卵能完成发育成为成蜂;不同温度下,雌蜂的繁殖能力不同,其中雌蜂在23℃时有最大的产卵量和最高的致死寄主个体数;提供10%的蜂蜜水可以显著提高雌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产卵量、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美丽青背姬小蜂也能进行产雄孤雌生殖;营孤雌生殖的雌蜂与有性生殖的雌蜂在寿命、寄生寄主数、产卵数、刺死寄主数和总致死寄主数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标记信息素和雌蜂经历对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产卵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螟赤眼蜂的寄主标记信息素是在其产卵过程中的收场阶段由产卵器产生的,并且标记在寄主卵表的化学物质;玉米螟赤眼蜂对标记信息素的识别不具有先天性,其必须先用产卵器插入寄生卵来检测是否被寄生,然后其触角不停地敲击,通过学习获得对标记信息素的识别能力,从而放弃了对寄生卵的选择,学习对初始放弃时间有着重要影响,改善了其对寄主搜索效率,这种学习行为是与寄主联系在一起学习的,它能根据寄主被寄生与否而对标记信息素作出反应与不反应。该研究丰富了生态学理论,为其在生防中更好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闭弯尾姬蜂与菜蛾盘绒茧蜂寄生菜蛾幼虫时的种间竞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25℃下,以菜蛾3龄初幼虫作寄主,研究了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和半闭弯尾姬蜂Diadegma semiclausum的种间竞争。当寄主供2种蜂同时产卵寄生时,2种蜂各自的寄生率与其单独寄生时无显著差异,合计寄生率比一种蜂单独存在时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2种蜂均能产卵寄生已被另一种蜂寄生了的寄主幼虫。当寄主被2种蜂寄生的间隔时间很短(少于10 h)时,所育出的蜂绝大部分(80%以上)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绒茧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弯尾姬蜂寄生时,所育出的全为绒茧蜂;当寄主先被弯尾姬蜂寄生,并饲养2天以上再供绒茧蜂寄生时,寄主幼虫绝大部分不能存活,只有少部分能育出寄生蜂,且多为弯尾姬蜂。当2种蜂的幼虫存在于同一寄主体内时,2种蜂的发育均受到另一种蜂的抑制;绒茧蜂1龄幼虫具有物理攻击能力,能将弯尾姬蜂卵或幼虫致死。这些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与半闭弯尾姬蜂在同一寄主中发育时,前者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电镜技术研究了种衣剂17号对小麦条锈菌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该种衣剂引起病菌和寄主细胞内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病菌菌丝和吸器内脂肪粒和液泡明显增加;菌丝壁和吸器壁呈不规则加厚;菌丝分枝处无隔膜产生或隔膜畸形;有的吸器母细胞产生的畸形入侵栓,大都不能穿透寄主细胞壁,初生吸器外间质内沉积有染色较深的物质,次生吸器可产生多个不规则分枝,但不能扩张膨大;菌丝外渗的物质可能引起寄主细胞的坏死;大多数受侵寄主细胞可分泌形成较大的胼胝质,有时寄主细胞分泌的物质可将吸器体完全包围起来。上述结果表明,种衣剂17号不仅可直接作用于条锈菌,而且也可通过影响寄主而间接地影响病菌。  相似文献   

19.
对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多分DNA病毒的特性及其对寄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菜蛾盘绒茧蜂雌蜂输卵管萼中含有大量的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 PDV);一个PDV内含多个核衣壳,最多可达16个;核衣壳长40~168 nm,直径39~40 nm;PDV仅在输卵管萼细胞内复制;雌蜂产卵时,随蜂卵将PDV注入寄主血腔,并扩散到寄主的许多组织中;PDV可能先通过脱膜再侵染寄主组织。雌蜂经Co60辐射处理后再寄生(即假寄生)小菜蛾2龄、3龄和4龄初期的幼虫,被寄生后的寄主幼虫几乎全部不能化蛹,但末龄(即4龄)幼虫期显著延长,并在寄生后期,幼虫胸部有褐色的短翅芽出现;即将化蛹的4龄末小菜蛾幼虫被假寄生后,即使每头寄主被过寄生9次,依然能正常化蛹,但不能羽化。假寄生与正常寄生后寄主的脂肪体数量和形态结构有明显的不同,推测在正常寄生的情况下蜂卵孵化时释放的畸形细胞及随后的幼蜂可能对脂肪体的结构产生了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厉寄蝇的人工饲养和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螟厉寄蝇Lydella grtsescens Robineau Desvoidy是寄生玉米螟的优势种,但在自然条件下,它的发生期较寄主早,以致不能充分发挥其消灭害虫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利用天敌资源,自1983年以来,我们开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