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杜仲胚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栽培杜仲,4月中旬传粉,下旬受精。合子休眠35天左右。6月初形成原胚,6—8月胚分化发育,10月种子成熟。合子在休眠期,其体积增长1—1.5倍,极性渐显著。合子经两次横分裂,形成线形排列的四细胞原胚。其后基细胞衍生的细胞参与胚体的形成,胚的发育属藜型。胚柄单列细胞,靠珠孔端一个形大,具吸器作用。胚的后期发育与一般双子叶植物相同。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情况下,被子植物的胚株只产生一个胚囊,每个胚囊也只有一个卵细胞,所以受精后只能发育成一个胚,称之为合子胚。但有的植物种子往往有两个或更多个胚的存在,这一现象称为多胚现象。多胚由合子胚和附加胚组成,但多胚中的许多胚是不能发育的,其原因是:①胚乳发育不全,缺乏营养。②有的胚没有完成受精作用或完成受精后很快消失即没有合子胚的存在。一、多胚的由来 1裂生多胚起源于合子、原胚或胚柄等。①合子的第一次分裂不是横分裂而是不规则地分裂成一团胚性细胞、再演变为原胚。②合子斜分裂形成多胚。③一个单胚裂开演变成  相似文献   

3.
莴苣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钙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焦锑酸盐沉淀法对莴苣开花前后的卵细胞、合子与原胚细胞中的钙颗粒分布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开花前三天,刚形成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很少,开花前二天的卵细胞内钙颗粒开始增多,开花前一天的卵细胞形成了大液泡,建立了极性,细胞内的钙颗粒又减少。开花后、受精前的卵细胞的钙颗粒主要聚集在细胞核中。受精后合子中的钙颗粒又明显增多,在核质中分布一些较大的钙颗粒,在珠孔端大液泡中聚集了较多的絮状钙。二胞原胚中的钙颗粒又开始减少,多胞原胚细胞中的钙进一步减少,但原胚表面分布一层丰富的钙颗粒。探讨了钙在卵细胞分化成熟、受精以及原胚发育初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Flame Seedless葡萄胚珠、胚乳及胚发育与败育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Flame Seedless葡萄胚珠、胚乳及胚的发育和败育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细胞学观察,并以有核葡萄品种北醇为对照对Flame Seedless的胚珠重量及纵横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Flame Seedless内、外珠被及珠孔发育异常,20%~30%的子房未出现受精现象,受精的胚珠重量和纵横径随着胚珠的发育,先呈增加趋势,在某一时期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最终退化为痕迹。(2)大约有30%的胚乳核能够进行正常分裂,形成胚乳组织,胚乳在花后30d开始退化,其余胚乳核分裂异常。合子在盛花后第19天进行第一次分裂,经过二细胞原胚→多细胞原胚→球形胍,此后胚开始退化;也有的合子始终不发生分裂,最终退化。(3)由于胚乳分裂异常和提早退化,胚缺乏营养致使其发育中止和败育。(4)Flame Seedless 胚挽救的最佳接种时期在花后第37天。  相似文献   

5.
栽培甜菜卵细胞、合子及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丰富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资料, 并为甜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卵细胞、合子和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如下:在成熟卵细胞中多聚核糖体数量不多, 且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初期合子内, 核仁大量合成核糖体前体物质, 胞质中多聚核糖体数目众多,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 休眠期合子的核仁变小, 胞质中核糖体数量急剧减少, 仅有少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合子分裂前期和二细胞原胚期, 核仁显著, 胞质中核糖体的密度增加, 出现大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栽培甜菜从卵细胞成熟→合子初期→合子休眠期→合子分裂前期→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变化中多聚核糖体的变化最为显著, 表现为“少→多→少→多”的数量变化过程, 反映出细胞代谢状态也经历了“弱→强→弱→强”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趋势与配子体世代向孢子体世代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被子植物生殖生物学资料, 并为甜菜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研究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卵细胞、合子和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如下:在成熟卵细胞中多聚核糖体数量不多, 且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初期合子内, 核仁大量合成核糖体前体物质, 胞质中多聚核糖体数目众多,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 休眠期合子的核仁变小, 胞质中核糖体数量急剧减少, 仅有少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弱; 合子分裂前期和二细胞原胚期, 核仁显著, 胞质中核糖体的密度增加, 出现大量多聚核糖体, 细胞代谢活性较强。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 栽培甜菜从卵细胞成熟→合子初期→合子休眠期→合子分裂前期→二细胞原胚的超微结构变化中多聚核糖体的变化最为显著, 表现为“少→多→少→多”的数量变化过程, 反映出细胞代谢状态也经历了“弱→强→弱→强”的变化过程, 这种变化趋势与配子体世代向孢子体世代转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石刁柏组织培养中体细胞胚发生的组织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石刁柏(Asparagus officinalis)无菌苗的嫩茎切段为外植体,在含有1 mg/LNAA+0.5 mg/L BA的MS培养基上可100%地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在此条件下可长期继代,将继代的愈伤组织转入含有2 mg/L 2,4-D 0.5mg/L NAA的MS培养基上后,约有70%的愈伤组织块转变为胚性愈伤组织,这些胚性愈伤组织在3,4-D浓度进一步降低为0.5mg/L的条件下发育形成体细胞胚。切片观察表明:这些胚性愈伤组织是从愈伤组织的表层或近表层产生的。这些细胞核大,多核仁,细胞质浓、染色深的胚性细胞中的一些单个细胞处于与邻近细胞隔离状态,细胞壁也明显加厚。这些单细胞开始分裂,第一次分裂多为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基细胞和一个小的顶细胞,进一步分裂形成三细胞、四细胞、五细胞和具胚柄的多细胞原胚。原胚发育形成球形胚、梨形胚、香蕉形胚,由于在胚的一侧细胞分裂旺盛形成单子叶突起,最后形成子叶胚。其发育过程类似于单子叶植物合子胚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董晓玲 《植物学报》1990,7(1):53-55
本文研究了“早玫瑰”和“新玫瑰”葡萄胚珠、胚乳和胚的发育。结果表明:花后3天胚珠即开始迅速生长,共生长的最终大小依品种成熟期的不同而各异。 胚乳游离核在花后33天成为细胞状态。受精后16—21天,合子才开始第一次分裂。当胚乳充满珠心组织时,胚开始迅速发育并—直持续到果实成熟。胚的发育与果实的发育无明显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大豆(品种为“丰地黄”)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大豆胚的发育基本上属十字花型(柳叶菜型)。因为合子首先进行横分裂,结果形成由顶细胞和基细胞构成的二细胞胚。顶细胞首先进行纵裂,成为胚体细胞的基础,基细胞发育成胚柄,而不参加胚体的形成。大豆胚柄由多列细胞組成,而十字花型(柳叶菜型)的典型代表 Capsella bursa-pastoris 和 Ludwigia palustris 的胚柄由一列细胞构成,因此与它们有明显区别。在由基细胞发育成由多列细胞粗成的胚柄过程中,观察到细胞的液泡化和后来液泡消失的过程。大豆传粉后两昼夜可见合子分裂形成二细胞胚。传粉后三天发育成3—8个细胞的胚。传粉后五天形成约由30—40个细胞组成的小圆球胚。传粉后八天发育成由更多细胞组成的大圆球胚。到传粉后十二天可以看到顶端扁平的胚,以及子叶、胚根和胚轴的分化。大豆胚乳的发育属核型。由受精的极核分裂成游离胚乳核,游离核以有丝分裂方式繁殖。它的最初几次有丝分裂是同时进行的,分裂速度与胚细胞分裂速度大体上相同。在胚乳发育过程中我们未见到无丝分裂现象,但尚不能断定在大豆胚乳发育过程中没有无丝分裂过程,因为我们固定材料时间间隔较长。在较大圆球胚时胚乳开始形成细胞壁,细胞壁的形成过程自胚端开始,逐渐及于合点端。在子叶分化时胚乳细胞壁开始破坏,其过程也是自胚端(珠孔端)开始,逐渐及于合点端。在胚乳细胞退化时看到有巨大核和比正常胚乳核小的、梭形退化的胚乳核。  相似文献   

10.
韭菜胚囊发育与胚胎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韭菜胚囊发育为葱型,胚胎发生属柳叶菜型。成熟胚囊中,三个反足细胞形态上常类似卵器,其中二个呈助细胞状,一个呈卵细胞状。卵状反足细胞可分裂成多细胞原胚,但随着胚乳的发育而退化。在未受精胚囊中,卵细胞和卵状反足细胞均可分裂,它们的发生过程与合子胚相似,但因无胚乳哺育,均不能继续发育。论证了反足细胞胚的性质,初步探讨了胚乳与反足细胞无配子生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小鼠对天花粉蛋白体内及体外免疫应答的基本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 57 BL/6 J小鼠在应用弗氏全佐剂或铝矾为佐剂结合天花粉蛋白免疫后都能引起抗原特异的IgE类抗体的反应以及其它Ig类抗体的反应;IgE的滴度和总的抗天花粉蛋白抗体的滴度的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并不完全同步。IgE类上升得较IgG等类抗体为慢,但上升的速度要快。脾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分泌抗体的动态变化也和血清并不完全一致。天花粉蛋白在一定浓度下能抑制小鼠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抗原特异的增殖反应和ConA反应。这抑制并不限于增殖过程的启动。补充外源性的IL-2也不能消除这抑制作用。天花粉蛋白加热变性后丧失了对小鼠淋巴细胞的毒性,并能引起经未变性天花粉蛋白体内致敏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在体外的明显增殖。应用微量的天花粉蛋白为抗原,以及少量的无凝集素的conA条件培液等能在体外诱发致敏的B淋巴细胞产生二次抗体应答。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型计算机控制的荧光显微镜、荧光强度检测仪和图像记录装置并结合荧光原位杂交法对果蝇细胞核内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时期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一套细胞内直接定量分析的方法。根据果蝇胚胎原代培养细胞核的DAPI染色强度确定处于S期的细胞。用杂交信号的荧光强度与细胞核荧光强度的相关关系来反映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时期。结果表明果蝇组蛋白基因的复制是在DNA合成早期进行的。这套方法至少可直接在细胞上对每套基因组100以上拷贝数的熏复DNA序列进行有效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用外源性雄激素引起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分泌抑制,对这两种细胞中的溶酶体及分泌吞噬和自体吞噬活动进行了超微结构形态观察和半定量分析。实验中应用了CMP酶细胞化学技术和免疫胶体金技术。研究结果显示,在分泌受抑制状态下,垂体促性腺激素细胞中溶酶体增多,分泌吞噬活动加强;与此同时,睾丸间质细胞也表现溶酶体增多、自体吞噬活动加强。这些结果不仅再次证明在分泌蛋白质激素细胞中溶酶体以分泌吞噬的方式参与了激素分泌调节,更重要的是初步证明在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的分泌调节中,也有溶酶体的参与,其形式是自体吞噬作用。细胞通过自体吞噬作用得以在短时间内清除一部分合成激素的细胞器和其中的激素,这可能是分泌类固醇激素的细胞及时有效地调整激素分泌量的一项重要机制,与分泌蛋白质激素细胞的分泌吞噬有着相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arg-13为精氨酸代谢途径里的一个渗露型突变。经研究发展了该突变的严格选择方法。该法省略了基本培养基的氮源而加上相似浓度的鸟氨酸与赖氨酸。此法在严紧山梨糖/葡萄糖条件下能强烈抑制arg-13突变株生长,但在斑点试验条件下允许arg-13突变株生长。由于鸟氨酸是通过线粒体合成和由细胞质至线粒体的过膜转运而积累,我们构建了arg-4,arg-13双突变株,其中arg-4阻断了线粒体鸟氨酸合成。在斑点试验条件下,arg-4,arg-13双突变株能利用鸟氨酸作为唯一氮源与精氨酸合成前体,但受赖氨酸与刀豆氨酸强烈抑制。具正常鸟氨酸转运功能的arg-4单突变株在鸟氨酸基本培养基的生长只受微弱的赖氨酸抑制。已有报道arg-13为嘧啶合成代谢途径里pyr-3(CPSACT~ )突变的部分抑制基因,序列分析表明arg-13编码一线粒体转运酶。本文数据提示arg-13在线粒体鸟氨酸过膜转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arg-13突变株仍携带一定的线粒体鸟氨酸转运功能并受碱性氨基酸赖氨酸、刀豆氨酸抑制,可能为另一线粒体碱性氨基酸转运酶介导。  相似文献   

15.
一、用显微外科方法从兔早期胚泡分离来的ICM在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因ICM的生长状态而不同。呈带状生长的ICM从近端向远处延伸,而细胞的分化则从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它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分化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因此呈带状生长的ICM适用于进行细胞分化和细胞谱系的研究。二、呈团块状生长的ICM,没有明显的极性,细胞分化开始于团块的外表面,逐渐向中央进行。细胞分化开始稍晚一些,速度也较慢,这种生长状态的ICM适用于分离胚胎干细胞。三、兔子胚外内胚层从ICM分化来,它经历了二次分化的过程。第一次发生于培养后第三天(相当于交配后第七天),形成第一胚外内胚层-胚外体壁内胚层,它向远处迁移,远离原始外胚层。培养后四天(相当于交配后第八天),形成第二种胚外内胚层-胚外脏壁内胚层,它尾随体壁内胚层向远处迁移,其后缘的部分细胞向原始外胚层附近的滋胚层下面侵润。四、胚外体壁内胚层和脏壁内胚层的细胞是由少数决定了的和离开ICM的细胞分化和增殖而来。五、文中讨论了早期胚胎细胞分化的谱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类基因组框架图的完成,解读大量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模式生物从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基因功能及其表达调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模式生物。它的显著优势在于:个体小,便于大批量饲养;产卵量大,胚胎透明,易于观察和操作;体外发育,发育迅速,2—3天即可完成主要器官的建成;可以方便的进行大规模的诱变和突变型筛选等研究。它已成为脊椎动物胚胎发育遗传学和基因功能研究中理想的模式生物。整胚原位杂交技术是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由于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以下简称CB)引起细胞群体去核的方法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细胞核与质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实验手段。为详尽地了解CB处理细胞所获的核体和胞质体的特性,以便利用其进行核质关系方面的研究,我们利用显微与电镜放射自显影技术对CB处理所获各类核体作了RNA代谢的研究。核体(Karyoplast)是外面包被着细胞质膜并带有不同量胞质的细胞核,核体本身就是研究细胞核与质相互关系的好材料。通过对核体的研究,可从中探讨大分  相似文献   

18.
兰州北山三种蜥蜴春季食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兰州地区密点麻蜥、丽斑麻蜥和草原沙蜥的春季食物均为动物食物。无论在栖息地重叠地区还是非重叠地区,三种蜥蜴的食物种类在种间均无显著差异(F=0.861,dfT=2,dfE=36,P〉0.05)。种内不同性别和年龄食性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禾谷类叶片培养迄今还有一定难度,虽然已有再生植株的报告,但效率并不高,基因型间差异也极大。禾谷类叶肉原生质体培养迄今  相似文献   

20.
小麦幼胚和愈伤组织经理化诱变后形成的再生株M_1R_1和C_1R_1,具有比R_1株高的染色体变异频率,其染色体数目变化于35—46之间,但无倍数变异。理化诱变处理提高了再生株中含非整倍体、棒状二价体、单价体、等臂环和四价体的细胞频率,其中以1000伦琴γ射线照射未成熟胚处理的再生株染色体变异频率为最高。其次为2 mmol/L叠氮化钠处理愈伤组织的再生株。经过二倍体和单倍体选择,染色体变异大为减少,但仍保有较高频率的单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