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从山西省洪洞县的杨树丰产林中采集到几头自然染菌的杨尺蠖Apocheima cinerarius越冬蛹虫尸,经分离纯化得到一株病原真菌,定名为YHT01,确定该菌株的分类地位。【方法】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1.0×108 conidia/m L)感染杨尺蠖蛹进行回接杀虫实验,扫描电镜观察菌株形态学特征,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对YHT01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经YHT01菌株感染之后,杨尺蠖蛹节间处长出白色菌丝。该菌株在PDA培养基上的菌落呈椭圆形,白色,绒毛状,菌落背面呈橙黄色;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该菌株孢梗束呈扫帚状,分生孢子小,卵形至椭圆形,壁光滑,大小为(2.1-3.4)μm×(1.1-1.8)μm。该菌株的r DNA-ITS序列与Gen Bank中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Holm:Fr.)Fr.(AB233337)的序列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上。【结论】YHT01是杨尺蠖蛹的一株病原真菌,粉棒束孢Isaria farinosa。  相似文献   

2.
灰茶尺蠖和茶尺蠖作为鳞翅目两个近缘种,是茶园最重要的两种害虫。目前化学农药仍是茶园防治尺蠖的重要手段,容易导致“3R”问题,不利于茶园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五个方面就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进行了综述。强调加强茶园田间管理和尺蠖监测预警,合理布局茶树品种,强化保护利用茶园本土天敌,科学高效地协调使用核型多角体病毒、性诱、灯诱等技术,从而实现对灰茶尺蠖和茶尺蠖的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减少其对茶树的危害,为茶园优质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 Guenee)是油桐主要害虫之一,也为害油茶、乌桕、板栗、梨、李、桃、花椒、橙、杉、栎等。油桐尺蠖可在几天内把整片油桐叶吃光,造成当年果实难于成熟,使第二年结实量大大减少,甚至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油桐生产。  相似文献   

4.
茶尺蠖生物防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是茶园中的重要害虫,对它的生物防治研究国内已做了较多的工作.本文从茶尺蠖的研究基础-大量饲养和它的病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寄生性天敌及信息素等方面对茶尺蠖的生物防治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从核型多角体病毒(PV)感染致死的茶尺蠖幼虫尸体中分离到一株微小RNA病毒(oPV)透射电镜观察纯化的病毒粒子为无囊膜、无表面特征、直径约26nm的球状颗粒.16%的SDS-PAGE显示它有两个分子量为31.5 kDa和28.8 kDa的衣壳蛋白,后者的含量是前者的2.5倍.3′端克隆序列分析表明EoPV基因组3′有poly(A)尾,编码RNA聚合酶(dRp)含有微小RNA病毒RNA聚合酶的八个保守基序,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与榕透翅毒蛾微小RNA病毒(nPV)亲缘关系最近.这些特点表明该病毒为一株新的微小RNA病毒.  相似文献   

6.
从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感染致死的茶尺蠖幼虫尸体中分离到一株微小RNA病毒(EoPV)透射电镜观察纯化的病毒粒子为无囊膜、无表面特征、直径约26nm的球状颗粒。16%的SDS-PAGE显示它有两个分子量为31.5kDa和28.8kDa的衣壳蛋白,后者的含量是前者的2、5倍。3′端克隆序列分析表明EoPV基因组3′有poly(A)尾,编码RNA聚合酶(RdRp),含有微小RNA病毒RNA聚合酶的八个保守基序,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与榕透翅毒蛾微小RNA病毒(PnPV)亲缘关系最近。这些特点表明该病毒为一株新的微小RNA病毒。  相似文献   

7.
采取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灰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Ectropis grisescensnucleopolyhedrovir-us)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对2龄灰茶尺蠖幼虫的剂量对数-死亡机率值回归方程为y=-0.8774 0.9498x,LC50=1.5417×106PIB.mL-1;田间用浓度为1×107、1.5×107和2×107PIB.mL-1的EgNPV防治灰茶尺蠖,防效分别达58.81%、89.51%和94.81%。  相似文献   

8.
茶尺蠖人工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报道饲养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的5种人工饲料及其饲养方法.5种人工饲料均可用于大规模饲养一代幼虫.其中62号配方可用于续代饲养,在实验室内饲养5代的结果表明。效果良好.在饲料成分的加工.配制及饲养方法等方面.较前人有相当大的改进,因而叶因子用量减少,幼虫历期缩短.用人工饲料饲养的幼虫历期为13-20天。基本接近以茶叶饲养的对照(11—18天).实验结果还表明饲料含水量.饲养方法.饲养密度和添加饲料的次数不同,对茶尺蠖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初龄幼虫用平面培养基倒置饲养和高龄幼虫用片状饲料正置饲养为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及其近缘种灰茶尺蠖E.grisescens体内共生菌Wolbachia进行分子鉴定,确定两者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率及其进化地位,为进一步探讨其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olbachia的16S r RNA、fts Z和wsp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我国3个茶尺蠖地理种群(浙江杭州、余杭和江苏无锡)和3个灰茶尺蠖地理种群(浙江新昌、湖北浠水和江西南昌)中Wolbachia的感染情况,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茶尺蠖和灰茶尺蠖都感染了Wolbachia,灰茶尺蠖的Wolbachia感染率为100%,但茶尺蠖的Wolbachia感染率在22%~95%,且PCR产物电泳得到的条带微弱。wsp序列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间、种内无差异;但16S r RNA序列在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间、种内差异为0.362%~0.727%之间;茶尺蠖样本未成功扩增出fts Z序列,灰茶尺蠖样本获得2条fts Z基因序列差异为1.647%。基于Wolbachia的16S r RNA和wsp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本研究中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种群所感染的Wolbachia全部属于B组的Pip亚组。【结论】茶尺蠖和灰茶尺蠖均被B组Pip亚组的Wolbachia感染,但感染率相差很大,这为研究Wolbachia对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温条件下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尺蠖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告了高温季节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其宿主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免于病死的雌性蛹、成虫的卵巢发育进度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3龄末和4、5龄初饲毒后,化蛹率与羽化率极显著下降,交配率一股明显下降,而羽化成虫的产卵前期、寿命、产卵量、总怀卵量及卵孵化率与对照相比并无显著差异。成虫饲毒后,繁殖力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明确茶园暴食性害虫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和茶尺蠖E. obliqua抗药性现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5种茶园常用杀虫剂对5个地理种群灰茶尺蠖和2个地理种群茶尺蠖的抗药性。结果表明,不同茶园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对供试药剂的抗性水平存在差异:浙江兰溪、浙江金华、河南南阳地区的灰茶尺蠖种群和浙江杭州、浙江安吉的茶尺蠖种群对联苯菊酯产生了中高等抗性;浙江杭州的茶尺蠖种群对苦参碱的抗性达到中等水平,其余供试种群对苦参碱抗性处于敏感水平;所有供试种群对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这3种药剂的抗性均处于敏感水平。从化学防治的角度来看,目前茶园灰茶尺蠖和茶尺蠖对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敏感性高,抗性低,推荐合理科学使用,并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沃尔巴克氏菌Wolbachia对茶尺蠖两近缘种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使用2.5 mg/mL四环素浸液处理1 min后的新鲜茶树叶片连续饲喂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幼虫3代,建立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种群。通过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成虫分别与小茶尺蠖E.obliqua成虫进行杂交,探究Wolbachia对二者杂交卵孵化的影响。同时利用iTRAQ技术检测并分析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精子蛋白的差异。【结果】与自然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相比,去除Wolbachia后的灰茶尺蠖与小茶尺蠖杂交卵孵化率从3.92%显著提高到56.20%,表明Wolbachia诱导胞质不亲合。精子蛋白差异分析显示,携带和不携带Wolbachia的灰茶尺蠖的精子蛋白中,共有128个蛋白显著差异表达,其中KEGG数据库注释到45个差异蛋白富集到鞘脂类代谢、唾液分泌、溶酶体、鞘脂信号通路和鞘糖脂生物合成等106个通路中,其中鞘脂类代谢通路中与神经酰胺合成相关的神经酰胺酶和磷酸酯酶显著上调表达。【结论】共生菌Wolbac...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揭示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Ectropis grisescens和小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两近缘种的分布情况。【方法】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Ⅰ(mt COⅠ)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采自浙江省17个地点茶园的茶尺蠖533个样品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灰茶尺蛾和小茶尺蠖在浙江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在调查的17个地点中,11个地点的茶尺蠖样品全部为灰茶尺蛾,另外3个地点(安吉、余杭和龙坞)采集的样品全部为小茶尺蠖,其余的3个地点(杭州西湖、杭州临安和杭州富阳)为两近缘种的混发区。【结论】在浙江省茶区,灰茶尺蛾的分布范围较广,小茶尺蠖的分布范围较窄,同时存在两近缘种的混发区。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用有限稀释法从F9细胞克隆得到了F9-1和F9-3两个克隆亚株,实验结果表明它们在生长行为,分化发育潜能RA诱导提高AKP活力和合成AFP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F9-1细胞是以团块贴壁生长为主,F9-3细胞是以单个和少数细胞的团块悬浮生长为主。将F9-1细胞接种到129/SV-ter小鼠皮下,长出的瘤组织的切片表明,除了EC细胞组成的未分化的神经管样结构外,还含有分化的腺管组成。经RA处理后的F9-1细胞,长出的瘤块中腺管增多并具有分泌功能。不管RA处理与否。从F9-3细胞长出的瘤块中几乎全由未分化的EC细胞构成。F9-1细胞经RA处理72小时,AKP酶活力明显增加,比相应对照组细胞的酶活力提高2—3倍;而F9-3细胞经RA处理后酶活力无明显提高。F9-1细胞经RA处理72小时,AFP免疫酶染色呈现细胞质阳性反应,对照组呈阴性或弱阳性;而F9-3细胞经RA处理后,与不处理的对照组细胞一样,细胞质的AFP免疫酶染色都呈阴性反应。以上结果表明,F9-1克隆株是一株对RA反应比较敏感的EC细胞,能被RA诱导分化,提高AKP活力并诱导合成AFP。F9-3克隆株是一株对RA不敏感的EC细胞,不能诱导分化,AKP酶活力不增加,也不能合成AFP,这些特性似乎更接近于无能EC细胞。  相似文献   

15.
人工饲料饲养茶尺蠖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men为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分布在浙江、安徽和江苏省,近年已蔓延到湖南、福建等省。为了开展用病毒防治茶尺蠖的应用研究,用人工饲料在  相似文献   

16.
茶尺蠖幼虫期的寄生天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hypulina Wehrli是我国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本文系1973—75年对其幼虫期寄生天敌(寄生蜂、寄蝇及线虫)的研究结果。 从田间采集的各龄茶尺蠖幼虫中共养出五种原寄生天敌,即:二种绒茧蜂(茶尺蠖绒茧蜂和单白绵绒茧蜂Apanteles spp.),一种悬茧姬蜂(尺蠖悬茧姬蜂Charops sp.),一种寄蝇(平庸赘寄蝇Drino inconspicua Meigen)以及一种线虫(索虫),均单寄生、内寄生。1973—74年在浙江余杭寄生蜂占天敌总数的99.06%,而茶尺蠖绒茧蜂又占寄生蜂总数的95.93%。2—3龄茶尺蠖幼虫的平均总寄生率显著高于4—5龄幼虫:4—6月间通常显著高于8—9月。在4—6月间,2—3龄幼虫的最高总寄生率可超过96%,平均也达66.52%。 茶尺蠖绒茧蜂一年发生11—12代,主要以预蛹在茶树上的茧内越冬。在平均24.1—26.0℃的室温下,接蜂至于蜂开始羽化平均需要13.5—14.9天。性比一般为53—67%。成虫寿命通常1—3天。每头雌蜂平均寄生茶几蠖幼虫11.53头。喂以蜂蜜水,雌蜂寿命增长4.65—6.93倍,雄蜂增长3.72—5.17倍;寄生能力平均可以提高一倍以上。能行孤雌生殖,其后代均为雄性。一般寄生于1—3龄的茶尺蠖幼虫体内,老熟幼虫啮出时,奇主即告死亡。 由于茶尺蠖绒茧蜂是优势种,自然寄生率高,基本上消灭茶尺蠖幼虫于三龄,最有应用前途。本文对其优缺点,以及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幼虫脑的解剖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Prout 5龄幼虫脑解剖结构,并分析和构建幼虫脑以及脑内部各神经髓结构的三维结构模型。【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利用突触蛋白抗体,染色标记脑内神经突触,定位突触联系密集分布的区域,获得脑内部神经髓的结构。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脑扫描图像,然后利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AMIRA进行图像分析,构建脑的三维结构模型,并计算脑以及脑内各神经髓结构的体积。【结果】突触蛋白抗体染色显示,茶尺蠖5龄幼虫脑内具有很多神经突触联系密集分布的区域,这些不同区域即为脑的不同神经髓结构。茶尺蠖幼虫脑主要包括前脑、中脑和后脑3个组成部分。其中前脑最大,包括成对的视叶、蕈形体、前脑桥和侧副叶以及不成对的中央体。视叶位于前脑的两侧后端。蕈形体位于脑半球正中间位置。侧副叶在中央体的下前方两侧。中央体在脑的正中心。前脑桥在中央体的上方后侧。除这些形态结构明显的神经髓区域外,前脑还包括大量内部边界不明显的神经髓区域,位于前脑左右两侧以及背侧和腹侧,这些区域被总称为中间脑,占整个脑神经髓的66%。触角叶为中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脑的下部最前端,为一对球状结构。后脑在脑的腹侧和触角叶下方,即围咽神经索进入脑的入口处。【结论】构建了茶尺蠖5龄幼虫脑以及各神经髓结构三维模型,分析了脑内各个神经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明确了各神经髓的体积。茶尺蠖幼虫脑体积小而且结构简单的特征与其幼期视觉、嗅觉等感觉器官不发达、活动能力弱、行为简单的生物学习性相对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幼虫、蛹和成虫的主要营养成分,评价其营养价值,为金银花尺蠖的食用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测定金银花尺蠖幼虫、蛹和成虫的水分、蛋白质、脂肪、总糖、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含量,分析金银花尺蠖幼虫、蛹和成虫的氨基酸分、必需氨基酸指数、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值,并与常见食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金银花尺蠖幼虫、蛹和成虫的水分含量分别为72.93%、64.92%和56.16%;蛋白质含量分别为50.64%、60.12%和48.38%;脂肪含量分别为21.98%、23.84%和20.60%;总糖含量分别为3.32%、5.35%和2.79%;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94.31、413.54和356.09 mg/g;必需氨基酸总含量分别为158.80、166.83、132.67 mg/g;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分别为40.27%、40.34%和37.2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分别为67.43%、67.62%和59.3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为1.02、1.07和0.87;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68.45%、69.09%和66.29%,其P/S值分别为2.17、2.24和1.95;必需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4.35%、34.77%和32.71%;微量元素Zen的含量分别为11.29、98.42、66.98 mg/100 g,Fe的含量分别为32.31、19.84、13.04 mg/100 g,幼虫中Cu的含量为18.54 mg/100 g,蛹和成虫中均不含Cu;维生素以B6的含量最高,分别为7.93、25.82、26.21 mg/100 g。【结论】金银花尺蠖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9.
《环境昆虫学报》2014,(4):538-542
将金银花尺蠖Heterolocha jinyinhuaphaga Chu的卵、蛹分别在5℃和8℃下处理1 d、3 d、5 d、7 d后,放在25℃下培养,研究低温处理对金银花尺蠖卵和蛹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金银花尺蠖卵的发育历期和孵化率、蛹的发育历期和羽化率均有显著的影响。低温处理后,卵、蛹的发育历期比对照显著缩短,并且随着低温处理天数的增加,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差异达显著水平;卵的孵化率和蛹的羽化率比对照也显著下降。经过5℃低温处理1 d、3 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286 d、473 d;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234%和4967%;处理5 d、7 d的卵均不能孵化。经过8℃低温处理1 d、3 d卵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125 d、300 d;卵的孵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035%和4500%,处理5 d、7 d的卵也均不能孵化。经过5℃低温处理1 d、3 d、5 d的金银花尺蠖蛹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249 d、454 d和701 d;羽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777%、6784%和7810%;处理7 d的蛹均不能羽化。经过8℃低温处理1 d、3 d、5 d的金银花尺蠖蛹的发育历期分别比对照缩短了133 d、354 d和549 d;羽化率分别比对照下降了3945%、5873%和7441%;处理7 d的蛹均不能羽化。  相似文献   

20.
在尺蠖蛾科(Ceometridae)中,截至1977年报道,在不同种类的幼虫体内已发现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36种。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在三种尺蠖蛾中分离到了这种病毒。1977年九月中、下旬,在皖南的宣城、郎溪、广德及屯溪等茶区,在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 Warren)中连续发生了一种能自行蔓延的流行病,流行期内可以造成茶园内的第五代幼虫大量死亡。幼虫感病初期病症不明显,稍后幼虫的生长和发育受到阻抑,取食呆滞,续而停止进食,对外界刺激也失去反应,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