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山药、日本薯蓣和黄独3种薯蓣属植物为材料,研究珠芽育苗中其茎叶生长与珠芽内的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3种薯蓣在茎蔓生长过程中珠芽内的干物质和淀粉含量均逐渐降低.山药和黄独的珠芽可溶性糖含量在茎蔓生长初期不断增加,随着茎蔓节数继续增加又逐渐降低,而还原糖含量在叶片展开前不断增加,叶片展开后又急剧降低;日本薯蓣珠芽的可溶性糖和还原性糖含量随着茎蔓节数增加逐渐上升,但保持相对较低水平.3种薯蓣珠芽内α-淀粉酶活性均强于β-淀粉酶,其在茎蔓和叶片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薯蓣珠芽内淀粉主要在α-淀粉酶作用下转化分解为还原糖和可溶性糖,从而为茎蔓和叶片生长提供能量,且还原糖含量与叶片生长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野生何首乌茎蔓切段根芽生长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何首乌茎蔓为材料,研究生根促进剂种类及浓度、插穗茎节数、扦插时间、扦插基质等对其切段生根及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插穗茎节数处理中,以含有三个叶节的插穗成活率最高,扦插苗长势最好,含两个茎节的插穗次之,而含有一个茎节的插穗最差;不同生根促进剂种类及其浓度对扦插生根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在九种生根试验处理中,以4×10"mg/L NAA的处理插穗生根成活率最高,4×10-4mg/L的IBA处理次之,混合药液效果最差;疏松肥沃的扦插基质有利于何首乌扦插苗生根和幼苗生长.何首乌扦插生根受温度、湿度的影响较大,在春季的3~4月扦插效果较好,生根成活率达79.8%.  相似文献   

3.
绞股蓝种群次生代谢产物的动态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利用植物生理生态学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不同绞股蓝Gynostemmapentaphyllum种群中黄酮类化合物和绞股蓝皂甙的动态特征及其生态学意义。结果表明:(1)同一种群的茎,叶片和枝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绞股蓝皂甙的动态不同,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种群中这两类次生代谢物受茎和叶片的影响的动态不同。  相似文献   

4.
温度是影响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苷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10、15、20、25℃和30℃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40d,检测其形态指标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25℃条件下,绞股蓝的叶面积、叶柄长、茎长、新萌叶片数、生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推断25℃是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生长发育的适温条件。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则以30℃下最高。绞股蓝的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决定了总皂苷产量,25~30℃最有利于提高绞股蓝的总皂苷产量,30℃则是提高五柱绞股蓝总皂苷产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5.
温度是影响绞股蓝生长发育和总皂苷积累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将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幼苗置于10、15、20、25 ℃和30 ℃的光照培养箱中处理40 d,检测其形态指标和总皂苷含量.结果表明:在25 ℃条件下,绞股蓝的叶面积、叶柄长、茎长、新萌叶片数、生物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均为最高,五柱绞股蓝的生长发育也具有类似的规律,因此推断25 ℃是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生长发育的适温条件.绞股蓝和五柱绞股蓝的总皂苷含量则以30 ℃下最高.绞股蓝的生物量和总皂苷含量决定了总皂苷产量,25~30 ℃最有利于提高绞股蓝的总皂苷产量,30 ℃则是提高五柱绞股蓝总皂苷产量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6.
绞股蓝     
一、概述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Thunt))Makin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因其叶片具有甜味,所以俗称:甜茶蔓、甘茶蔓、甜茶棵。早在1525年『救荒本草』中,已有记载:“绞股蓝在饥馑的岁月里可以充腹”,是一种有营养价值的植物。将其叶或茎用开水烫煮可食味甘稍淡。后来民间用于消炎解毒,止咳祛痰以及治疗慢性气管炎等症。近年来日本的竹本教授在其著作中提出:绞股蓝的含有成分基本上和人参的成分相同,  相似文献   

7.
1999年从台湾引进仙人掌果蔓茎进行试种。蔓茎扦插17~20d发根,发根率100%,一年后长度达213cm左右,茎宽7~8cm;蔓茎嫁接成活率70%~90%,以幼芽接穗成活率更高;种子播种4d发芽,平均发芽率50.9%,最高达75%,一年后长达25cm,宽3cm。扦插苗与嫁接苗次年均可开花。引进的1号品种能自交结果,果重673g,红皮红肉,口感好。  相似文献   

8.
绞股蓝植株水分生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生境绞股蓝植株水分生理变化。表面在:叶片含水量、水势日变化相近,器官不同含水量的季节变化趋势蔓茎>叶片>根系;水分状况的束/自值为野生的高于棚栽的22.72%,但需水程度却低于棚栽的16.83%;至于Tr与Pn的日变化进程基本呈平等同步关系,为不典型的双峰曲线变化,但与Qs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广西绞股蓝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绞股蓝属植物。以其茎尖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的组织培养试验表明,茎尖为最适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1.0mg.L-1+NAA 0.02mg.L-1,在此培养基中,茎尖和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达95%,丛芽增殖系数平均达14。广西绞股蓝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NAA 0.20mg.L-1,生根率92.50%。炼苗后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达95.5%。  相似文献   

10.
几种药用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槟榔苗株、结果树和绞股蓝各器官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相比差异明显,活性大小依序分别以根>茎>叶,茎>根>叶>青果和叶片(034-172)>蔓茎(029-097)>叶柄(018-073)>卷须(004-036)>根系(002-026)为列;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槟榔、山药、菟丝子、紫苏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出图谱、酶量、区带染色的变化差异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厚皮甜瓜品种‘中甜1号’为材料,设V1F2(主蔓顶部留1条顶蔓+单株留2果,下略)、V2F2、V3F2、V1F3、V2F3、V3F3共6个处理,以不留顶蔓、每株只留1果为对照,以研究源库关系中主蔓顶部留蔓数和单株留果数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叶片抗氧化特性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生育期的延长,增加单株留果数使厚皮甜瓜植株茎粗、节间长、最大功能叶长明显受到抑制,而顶蔓数量对上述3项生长指标无显著影响。(2)留2个果时,叶片O2.-产生速率略低于CK,MDA含量高于CK;留3个果时,叶片中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最高;在所有处理中,以留果2个的POD活性最低,以留果3个的SOD活性最低。(3)每株留2果时,增加顶蔓数能提高果实品质,而每株留3果同时增加顶蔓数时,果实品质下降,尤以第3果品质最差。研究表明:留果数量对厚皮甜瓜植株生长和叶片抗氧化性影响大于留顶蔓数量,每株留2蔓2果有利于植株生长,可增强叶片抗氧化能力,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单株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生境的五柱绞股蓝为材料,对4个不同来源的五柱绞股蓝的叶片性状、裂叶数进行了统计,并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对4个居群五柱绞股蓝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五柱绞股蓝的叶型变异较大,其复叶具有3-9裂叶型类型,以7裂叶型和5裂叶型为主。相关性统计显示,野生型五柱绞股蓝黄酮含量高,与7裂叶型极显著相关,家种型五柱绞股蓝黄酮含量低,与叶型无关,环境因子可能是影响其黄酮含量的主要因子。在引种时,7裂叶型的五柱绞股蓝可作为优选资源引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塑料大棚弥雾进行泰山白首乌蔓茎扦插育苗,加快了白首乌的繁殖速度。实验证明:6月中旬选用IBA 1000mg/kg处理扦插生根率为72%,8月20日进行大田移栽,移植成活率达95%。  相似文献   

14.
小叶榕(Ficus concinna)是常绿乔木,枝条柔软、韧性好,适宜制作微型盆景。3—4月,以老枝和新枝单芽带叶扦插。扦插时将枝的叶片下边的茎截断削平,保护好叶片和叶腋的芽,以珍珠岩或泥炭作基质。用细孔壶喷水。在温度  相似文献   

15.
绞股蓝人参皂甙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其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光镜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人参皂甙在绞股蓝营养器官中的积累分布状态以及不同生长期、不同器官、不同性别之间的绞股蓝总皂甙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绞股蓝人参皂甙主要分布在营养器官的同化组织及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厚角组织、表皮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中无皂甙分布;叶中皂甙积累最多,茎次之,根最少。绞股蓝在营养生长期→花果期→枯萎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地上部分的皂甙含量呈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的含量高于茎,雄株的含量高于雌株。从而认为在9-10月的花果期采收绞股蓝的地上部分而保留地下茎和根,有利于药材品质和产量的提高,又有利于药用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经调查恩施自治州有绞股蓝属植物 2亚属 2组 1 1种 ,主要生长于海拔 80 0~ 1 2 0 0m的林缘或疏林下或灌丛内的荫湿环境中。绞股蓝种内以叶片味道和复叶的小叶数为主要依据可划分为 6个性状相对稳定的类型 ,其中七叶甜味绞股蓝和五叶甜味绞股蓝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价值更高 ,口感更好 ,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植物名称:香子兰[Vanilla fragrans(Salisb) Ames]材料类别:茎蔓的节部和顶芽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BM)为MS培养基的无机盐和H培养基的有机成分,每升补加CH 500毫克。培养温度为25~30℃;光强1500勒克司;每天照光14小时。生长与分化情况:1.茎蔓节部的无菌微型扦插繁殖取幼嫩茎蔓带一个节的茎段,经表面灭菌后切成0.4~0.6厘米长的外植体,插于BM+NAA0.2mg/l+BA 2.0mg/l的培养基上。培养20天左  相似文献   

18.
以自毒性较强的菊花品种 '高压太子' 插穗为材料,调查了菊花枯落物、叶、茎、根系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处理对其扦插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探讨菊花自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菊花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对其扦插生根的根长、鲜重及根数均有抑制作用,并以叶和枯落物水浸液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随水浸液浓度的升高,其对扦插苗根长、鲜重及根数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水浸液处理导致扦插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下降,显著抑制根系脱氢酶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可见,菊花地上部和根际土水浸液可能通过抑制其扦插苗根系脱氢酶与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降低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在营养水平上抑制不定根的形成而产生明显的自毒效应,且该自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浓度梯度效应和部位差异.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组织化学定位技术及植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绞股蓝茎叶的结构与其中人参皂甙分布积累和总皂甙含量的关系。绞股蓝内的人参皂甙通过特定的显色剂能显示从紫红到浅红的颜色反应,颜色深浅与人参皂甙含量呈正相关。结果表明,叶内的皂甙主要分布在叶肉组织内,未分化的叶肉组织比成熟组织含量高,衰老的叶片不含皂甙。茎内的皂甙主要分布于维管束的外生韧皮部薄壁细胞中,表皮、同化组织、厚角组织及周皮的栓内层也有少量分布,木质部和髓薄壁组织无皂甙积累;幼茎所含总皂甙高于发育成熟的茎和老茎,含量最高的则是具有贮藏功能的根状茎。在绞股蓝全草中,叶的总皂甙含量高于相应发育阶段的茎,而以当年生根状茎的含量最高。提出了皂甙在叶内积累、茎内运输和地下茎内贮藏的观点及科学采收绞股蓝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瓜疫病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瓜疫病近年在杭州市郊区危害严重。我们从1975年开始,对此病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部分结果介绍如下: 一、黄瓜疫病的症状 黄瓜疫病能侵害茎、叶片及果实,以蔓茎基部及嫩茎节部发病较多。近地面茎基发病,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