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大量的临床以及动物实验表明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损害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其对于相似发病机理的心肌损伤国内外尚无研究。本课题探讨丁基苯酞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异丙肾上腺素组(n=12),异丙肾上腺素+Tween-80(丁苯酞溶媒)组(n=12),异丙肾上腺素+丁苯酞组(n=12)。7天后处死大鼠,测定左心室血流动力学、血清SOD活性、组织MDA含量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ISO组成功的制备了心肌损伤模型,与Control组相比,ISO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1),+dp/dtmax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增加,心肌坏死病理积分明显增加。丁基苯酞(NBP)能显著减轻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心肌损害。与ISO组相比,ISO+NBP组LVEDP明显下降,SOD活性提高,MDA含量减少,心肌坏死病理积分明显减少。结论:丁基苯酞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缺血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抗脂质过氧化有关。本研究发现一种新的具有心脏保护作用的药物,可能为心肌缺血损伤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肌梗死时钙敏感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trol);异丙肾上腺组(ISO);动脉硬化组(AS);动脉硬化+异丙肾上腺素组(AS/ISO)。采用腹腔注射VD3和高脂饮食及大剂量异丙肾上腺素(ISO 200 mg/kg)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在体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模型,应用RT-PCR测定心肌组织中Ca SR、Bax、Bcl-2和caspase-3 m RNA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光镜观察心肌形态学变化;紫外分光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电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SO组CK活性、c Tn T水平以及Ca SR、Bax和caspase-3的表达均增加,同时Bcl-2表达减少,心肌细胞损伤严重,AS/ISO的心肌损伤进一步加重。结论:Ca SR的表达增多参与了动脉硬化大鼠心肌梗死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与锌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既往研究表明,长期进食高谷类膳食可抑制肠道对锌的吸收,补锌可对抗这一过程。为进一步了解锌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探讨锌对心肌细胞膜慢通道的作用,我们观察了异内肾上腺素(ISO)对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及锌对心肌的保护作用。1 材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豚鼠50只、体重250~350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ISO组(20只)和Zn~(2 ) ISO组(20只)。ISO组动物经腹腔注射ISO,1mg/kg体重,观察注射后24h、48h动物心室乳头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大鼠模型。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连续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制备Ⅱ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Zucker diabetic fatty,ZDF)模型。通过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电图ST波及心脏组织形态评价模型。结果非DM模型组和DM-CHD组随给药次数增多CK表达逐渐升高,CK-MB表达先升高后下降,说明大鼠心肌损伤已形成。模型大鼠心电图II导联ST段的偏移表明心肌损伤已经形成。注射模型组大鼠心肌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正常,ZDF大鼠在被连续注射5 d ISO后心肌坏死面积达到心肌截面的1/2,10 d后心肌坏死面积达到心肌截面的3/4。结论 CK、CK-MB含量变化、心电图ST波变化和心肌病理切片显示造模已成功。ISO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可采用连续注射ISO进行冠心病模型的构建。本文建立了一种简便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连续注射ISO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大鼠模型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观察转染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oceptor,β1-AR)基因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损伤的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和存活的影响。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原代大鼠心肌细胞,转染含β1-AR基因的腺病毒后,用ISO孵育24h致心肌细胞损伤,采用Westernblot检测心肌细胞β1-AR蛋白的含量,通过计数培养细胞中杆状细胞的百分率来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用可视化边缘探测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收缩功能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β1-AR基因的心肌细胞β1-AR蛋白含量明显增加(P0.01);转染β1-AR基因并用ISO损伤的心肌细胞内β1-AR蛋白含量亦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β1-AR基因的心肌细胞存活率没有明显变化,ISO损伤的心肌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而转染β1-AR基因并用ISO损伤的心肌细胞存活率与ISO组比进一步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β1-AR基因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显著增大(P0.05),ISO损伤的心肌细胞收缩幅度明显下降(P0.01);而转染β1-AR基因并用ISO损伤的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与ISO组比没有明显变化。以上结果提示,β1-AR的表达增加对ISO损伤的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该文旨在比较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2种小鼠心脏纤维化模型在心功能、心肌纤维化及发生机制等方面的差别。采用C57野生型小鼠随机分为ISO组、AngⅡ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在背部皮下植入AngⅡ微量泵或者皮下注射ISO,28天后比较各组的心功能、静脉压、心重指数(cardiac weight index,CWI)、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和纤维化分子表达差异,以及信号通路改变情况。结果显示,ISO组和AngⅡ组在心功能受损方面无显著差异,而在静脉压、CWI方面ISO组都低于AngⅡ组,在心肌组织纤维化程度和纤维化分子表达水平方面,ISO组都高于AngⅡ组。两种模型中纤维化发生的信号通路机制也明显差异。因此,该实验结果表明,ISO模型通过不同于AngⅡ模型的信号通路机制来诱导更为显著的心肌纤维化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对肾上腺素性心肌缺血模型大鼠相关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进一步探讨客观评价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的指标。方法观察皮下注射10mg kg异丙肾上腺素(ISO)造成SD大鼠心肌缺血性损伤模型后心电图的变化、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脂肪酸(FFA)以及心肌组织的坏死面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腹腔注射ISO后30s,大鼠心电图的J点开始降低,2min后缓慢回升,但20min后仍未回复到原来的水平,而且20min内各时间点与给药前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J点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T波则在注射异丙肾上腺素30s后开始下降,10min内两组的T波一直保持显著差异(P<0.05),而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30s(P<0.01)以及5min(P<0.05)与给药前比较,T波均有显著差异;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CK、LDH、FFA以及心肌组织中MDA浓度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心肌坏死面积与这些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心肌组织中SOD浓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结论J点可以作为评价此种动物模型的主要指标,T波可以作为辅助指标,应重点观察20min内心电图的变化;可以选择CK、LDH、FFA、SOD、MDA等生化指标以及心肌坏死面积等来探讨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Yin F  Zhu Y  Li P  Han QD  Zhang YY 《生理学报》2003,55(4):449-453
为研究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心肌肥厚或心肌重塑的分子机制,本工作以成年雄性Balh/c小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腹腔注射ISO,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方法观察ISO对小鼠心肌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ted protein kinase,MAPK)、核因子—κB(NF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JAK/STAT)途径的激活效应。结果发现,ISO腹腔注射后可早期(5min)激活心肌MAPK(ERK1/2和p38);ISO对心肌NFKB的激活效应表现为双相性,激活高峰分别为5和120min;ISO腹腔注射60min后可显著促进STAT3的酪氨酸磷酸化,6h时基本恢复到基础水平。上述结果提示,ISO对多种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均具有激活效应,但表现出明显的时相差异。探明这些信号转导途径的时空整合规律,将有助于深化对心肌重塑发生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肾上腺髓质素对大鼠损伤性心肌肌浆网功能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XF  Yang Y  Gao LR  Qi YF  Li ZQ  Tang CS 《生理学报》2001,53(5):364-368
通过观察下述五个指标,评价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对大鼠损伤性心肌肌浆网功能的改善程度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肌浆网钙摄取和释放及钙泵活性.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69μmol/kg体重)制备大鼠心肌损伤坏死模型.摘取心脏后用Adm灌流,观察左心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制备并提纯心肌肌浆网(sarcoplasmicreticulum,SR)膜,测定SRCa2+摄取和释放速率、SR钙泵活性和钙通道蛋白~3H-ryanodine受体的最大结合量.结果发现,5×10-5mol/LAdm灌流能使ISO损伤的大鼠心脏左室±dp/dtmax分别增加16.9%(2?135±281vs1?980±302)和29.2%(1?375±267vs1?064±355,均P<0.05);SRCa2+摄取和释放率分别增加23.0%(15.0±1.4vs12.2±1.2)和43.5%(6.6±1.0vs4.6±0.6,均P<0.01);SRCa2+-ATPase活性和~3H-ryanodine受体最大结合量(Bmax)分别增加24.2%(P<0.01)和42.2%(P<0.05).提示Adm对ISO诱导的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dm增加SRCa2+-ATPase活性、增加~3H-ryanodine所致SRCa2+摄取和释放升高有关.外源性给予Adm对损伤心肌可能具有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心肌整体缺血及离体再灌注致生物膜的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和方法:利用整体大鼠异丙肾上腺素损伤(ISO)和离体大鼠全心停灌/再灌(I/R)两种模型,观察了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生物膜-线粒体膜及肌纤维膜损伤的影响。结果:ISO(5mg/kg,皮下注射)和I/R(20min/20min)可导致大鼠心脏生物膜产生严重损伤,表现为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产物明显增加,线粒体磷脂酶A2(PLA2)激活,从而导致线粒体膜磷脂(PL)含量减少,磷脂分解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增加,膜脂流动性(LFU)降低,线粒体Ca^2 -ATPase及肌纤维膜Na^ ,K^ -ATPase活性降低,线粒体呼吸功能降低、呼吸链氧化磷酸化解偶联,高能磷酸化合物生成减少。结论:整体ISO和离体I/R可导致大鼠心肌线粒体、肌纤维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1.
乔振奎  付培德  张锐  李延龙  徐进志  徐万海 《生物磁学》2014,(6):1040-1042,109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犬自体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 只体重匹配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依达拉奉组(ED组)、生理盐水组(PS 组),每组各6只。S 组仅进行肾手术切除;ED组在阻断前在供体静脉内注入依达拉奉10 mg/kg,然后使用200 mL加入依达拉奉10 mg/kg 的UW液灌洗供体肾并在同样的保存液中保存供体肾8 小时,且再灌注开始时立即在受体静脉内给予依达拉奉10 mg/kg;PS 组同法使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再灌注4 h 后检测MDA、MPO、SOD、iNOS、eNOS等活性;术后24 h 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PS 组MDA显著高于S 组及ED组(P〈0.05),PS组MPO 含量亦低于S 组及ED组(P〈0.05)。PS组SOD、eNOS 含量显著低于于S组及ED组(P〈0.05),PS 组iNOS含量高于S 组及ED 组(P〈0.05),ED组的肾损伤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能减轻肾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肾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肩周炎(FS)是一种常见疾病,分为急性期、慢性期和恢复期3个阶段,其特点是肩部疼痛和各个方向的运动受限。由于长期肩关节活动受限,一些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关于肩周炎活动受限的分子生物学的文献很少,并且对关节周围炎引起的肩关节运动受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肩周炎患者较正常人滑膜组织内某些炎症介质和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有所改变,这些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引起肩关节结构变化导致肩关节运动受限,从而参与肩周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第三位,死亡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目前对卵巢癌的标准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卡铂和紫杉醇的联合化疗。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的细胞增殖、侵袭、细胞周期进展、血管生成及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卵巢癌中最常发生改变的细胞内途径。本文对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及其在卵巢癌增殖和进展中的影响、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卵巢癌中的治疗应用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缺氧缺糖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模型中Notch信号对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自噬相关的基因Beclin1,LC3Ⅰ,LC3Ⅱ的影响。方法:利用低氧培养箱与低糖DMEM培养基建立缺氧缺糖细胞(OGD)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糖组(OGD group),缺氧缺糖+NC siRNA组(OGD+NC siRNA group),缺氧缺糖+Notch1 siRNA组(OGD+Notch1 siRNA group),缺氧缺糖+HIF-1αsiRNA组(OGD+HIF-1αsiRNA group),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siRNA与HIF-1αsiRNA的干预效果;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siRNA对模型细胞中HIF-1α表达的影响;利用CCK-8实验检测Notch1 siRNA与HIF-1αsiRNA对心肌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Notch1 siRNA与HIF-1αsiRNA对自噬相关的基因Beclin1,LC3Ⅰ,LC3Ⅱ的影响。结果:HIF-1αsiRNA可有效敲低模型心肌细胞HIF-1α的表达,而Notch1 siRNA可有效敲低模型心肌细胞中Notch1与HIF-1α的表达;Notch1 siRNA与HIF-1αsiRNA可降低缺氧缺糖细胞模型中心肌细胞的活性,且二者的作用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otch1 siRNA与HIF-1αsiRNA可降低模型细胞中自噬相关的基因Beclin1,LC3Ⅰ,LC3Ⅱ的表达,降低LC3Ⅱ/LC3Ⅰ的比率。结论:Notch1通过正向调节模型细胞HIF-1α的表达,进而提高缺氧缺糖诱导的自噬,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积极探索新的服务体系,充分整合和利用黑龙江省康复资源和医疗卫生资源,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康复机构功能定位、双向转诊制度、康复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康复医疗服务网络化管理模式初具雏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 EGCG)对高脂饮食大鼠胰腺组织炎症状态的作用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the normal diet group as the control,NC组,n=10)和高脂饮食组(high-fat diet group,HFD组,n=20)。喂养16周,当两组大鼠体重出现显著差异后,将HFD组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单纯高脂组(high-fat diet group,HFD组,n=10)和EGCG干预组(HFD+0.32% EGCG,EGCG组,n=10);干预16周。留取血清及胰腺组织,检测每组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岛中CD68^+巨噬细胞数目及TNF-α表达;应用Real-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CD68及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等炎症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HFD组大鼠体重、FFAs和FINS水平与HOMA-IR指数均明显升高,胰岛中巨噬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胰腺CD68水平及TLR4、TRAF6、TNF-α和IL-6等炎性因子表达明显上升;EGCG干预的HFD大鼠体重、FFAs和FINS水平、HOMA-IR指数、胰岛巨噬细胞浸润、胰腺CD68水平、胰腺TNF-α和IL-6表达的升高不如HFD大鼠明显,与NC大鼠接近;三组大鼠FBG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EGCG干预的HFD大鼠TLR4表达水平较HFD组未见明显下降。结论 EGCG可减少高脂饮食大鼠胰岛中巨噬细胞浸润,抑制炎症因子TNF-a及IL-6表达的上调,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该作用并非通过TLR4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沉默Wnt4基因对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为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阴性对照组和Wnt4基因沉默组,每组32只。构建Wnt4 siRNA慢病毒载体体内转染沉默组的大鼠,于转染后第3、7、10、14天分为四个亚组,每组8只大鼠。通过H&E染色病理检查、RT-PCR技术检测肾间质改变及β-连环蛋白、Wnt4、α-SMA表达情况。结果 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四个时间点未见肾间质改变;UUO组、阴性沉默组及沉默组造模后3 d出现肾间质水肿、少量肾间质纤维化,10、14 d肾间质弥漫性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呈加重趋势;阴性沉默组基因与UUO组相同;沉默组四个时间点均出现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14 d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低于阴性沉默组及UUO组(P<0.05);Wnt4基因沉默后UUO组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Wnt4与β-catenin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886,P<0.001)。Wnt4与α-SMA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930,P<0.001)。Wnt4基因沉默后沉默组mRNA表达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Wnt4与β-catenin mRNA表达量无显著相关性(r=0.204,P=0.263)。Wnt4与α-SMA mRNA表达量具有显著相关性(r=0.753,P<0.001)。结论沉默Wnt4基因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中可明显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可能对其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CM7与RACK1在各类型肺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肺腺癌150例、鳞癌150例、大细胞癌20例和小细胞癌50例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类型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MCM7与RACK1的表达,并分析二者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MCM7与RACK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χ~2检验结果显示肺癌中MCM7与RACK1的表达均与肺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类和临床TNM分期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肺癌中MCM7与RACK1的表达呈正相关;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MCM7与RACK1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缩短。结论肺癌中MCM7与RACK1的表达呈正相关,二者表达在肺癌中起促进作用,可作为检测肺癌细胞的增殖状态、新的判断预后的重要因子,以其为靶向进行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转型医院涉及到医师队伍的人事变动,如何重组变动的医师团队是关系到医院是否成功转型的关键。文章以原哈尔滨铁路中心医院向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转型为例,通过比较企业医院向高等医学院校转制型后医师队伍的结构的变化,医院转型前后医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启示,为行业内转型医院优秀医师团队培养与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刺激下布比卡因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量,探讨建立理想的布比卡因中毒的大鼠心肌细胞模型。方法采用Langendroff装置新鲜分离雄性SD大鼠心肌细胞,细胞计数后将其转移至doff管中随机分为四组:DMEM静置组、DMEM电刺激组、布比卡因静置组、布比卡因电刺激组。实验重复五次。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形态,并使用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测量ROS生成量。结果 DMEM电刺激组线粒体肿胀程度及ROS生成量与DMEM静置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而布比卡因电刺激组线粒体肿胀程度明显高于布比卡因静置组(P=0.000),且ROS生成量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电刺激下心肌细胞呈节律性收缩,能更好地模拟临床布比卡因中毒时心肌线粒体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