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10个自然居群和2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充分掌握了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分布极为局限,资源贫乏,居群间彼此孤立.详尽阐述了各居群的生境状况、居群及群落特征,初步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原因,认为长柄双花木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及种子仅靠蒴果开裂时的弹力传播,加上居群彼此孤立、缺乏相互交流,从而制约了该物种的自我繁衍及居群的扩张,这可能是其濒危的根本原因.另外,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只有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三种措施相结合,才能对长柄双花木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2.
通过广泛的野外考察,对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10个自然居群和2个迁地保护居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记录,充分掌握了长柄双花木的地理分布和资源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分布极为局限,资源贫乏,居群间彼此孤立.详尽阐述了各居群的生境状况、居群及群落特征,初步分析了该物种的濒危原因,认为长柄双花木特殊的生活史特性及种子仅靠蒴果开裂时的弹力传播,加上居群彼此孤立、缺乏相互交流,从而制约了该物种的自我繁衍及居群的扩张,这可能是其濒危的根本原因.另外,病虫害、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外部因素也不容忽视.只有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回归引种三种措施相结合,才能对长柄双花木进行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3.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年龄结构及其生态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图解生命表以及生殖价分析等途径,研究了其种群结构动态及生态对策,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种群为衰退型种群,虽然种群中也存在一定数量的幼龄个体,但个体死亡率较高。长柄双花木种群表现出r~K对策的混合生态适应策略。该种群数量在下降过程中还存在波动,仍具有一定的实现生殖和恢复的可能,但依靠有性生殖途径实现恢复的能力有限。  相似文献   

4.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cercidifoliusvar.longipes)在中国仅间断分布于江西军峰山、官山及广东、湖南交界的莽山等地,因其数量稀少而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军峰山位于江西东部的宜黄、南丰两县交界处,地处本山山脉北部,地形复杂、相对高差大,最高峰海拔1760.9米,为赣东最高峰。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光资源丰富,加之高耸孤立的地理环境,从而蕴育并保存了多样的物种资源,长柄双花木即为其中之军峰山的长柄双花木,略有别于模式标本,如:果略大且肾圆形、叶小的更小而大的更大些等,这可能是地理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30  
研究了长柄双花木开花过程中花部表型的变化。连续4a对其野生种群、1a对人工种群的开花物候进行了观察,并运用相对开花强度和同步性等开花物候指数分析了开花物候对其生殖的影响。结果如下:长柄双花木开花时间为9月上、中旬至11月中、下旬;单花花期一般为6~7d,单花依其形态和散粉特征可以分为4个时期:散粉前期、散粉初期、散粉盛期和凋谢期。个体开花持续时间49~55d,种群花期历时63~71d。种群内不同年度间开花物候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种群间则存在显著差异,野生种群开花进程为渐进式单峰曲线。人工种群则为“钟”形曲线,二者均属于“集中开花模式”。长柄双花木具有2个相对开花强度的分异趋势,这种分异趋势具有进化意义。开花物候指数与生殖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始花时间与开花数量、座果率及花期长度之间均具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开花数量与花期长度之间则呈显著正相关,但均为线性相关。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在种群间的差异和种群内年度间的相似性说明,其开花时间可能是由与其相关的复杂的微生境特征和(或)由其遗传因子决定的,同时也反映了种群间的遗传分异和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一致性。作为一种濒危物种,长柄双花木在这种环境的选择压力之下,形成了“大量、集中开放的花”的开花模式,吸引到更多的传粉者的访问,从而达到生殖成功。  相似文献   

6.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野外观测数据,研究了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自然种群开花物候变异以及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中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存在一定差异,在纯林中个体的平均花期最长,达75d,而个体间开花同步性最低,仅为0.717;竹林中的个体花期最短,只有47d,而同步指数最高,达0.968.生殖枝数量及花序数均随个体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年龄为30~35年时达最高,此后又呈下降趋势;在海拔为810m左右处,个体生殖枝数及着生的花序数均达最大值,且冠层间差异明显.纯林中个体着生的生殖枝数及每生殖枝上着生的花序数均最高,分别为411.39和7.857;竹林中个体每生殖枝着生的花序数显著低于其它群落.年龄小的个体,各时期生殖构件败育率均高于年龄大的个体;另外,生殖构件的败育与海拔高度间无相关性,而与构件发育时间、分布的树冠层次以及所处的群落类型相关.影响生殖构件败育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是一种仅分布于我国东南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为研究该物种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和叶片资源利用策略及其随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该文以分布于江西省不同海拔梯度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群落中不同发育阶段长柄双花木植株的叶片面积、叶片体积以及叶片含水量与叶片干重之间的异速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之间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有着显著差异。成树叶片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或等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叶片面积的增长速度低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 成树叶片体积与叶片干重呈等速增长,幼树、幼苗叶片体积的增长速度高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 成树叶片含水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两性状间保持等速增长。海拔梯度对长柄双花木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也有影响,植株叶体积和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海拔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低海拔区域,叶体积与叶干重呈等速增长,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叶片干重的增长速度。在高海拔区域,叶体积的生长速度低于叶干重的生长速度,叶含水量和叶片干重呈等速增长。这说明长柄双花木叶片资源投资策略随着发育阶段和海拔梯度的不同发生变化。成树主要将叶生物量投资于光捕获面积和同化结构,幼树和幼苗则主要投资于维管组织的建设。由于海拔升高会引起风力增大、光强增强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长柄双花木在中低海拔倾向于增大叶体积以抢占资源,在高海拔倾向于加强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的建设来抵抗外界因子干扰。  相似文献   

8.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结实的花粉和资源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Maxim.vsr.longipes H.T.Chang)只零星分布于湖南、江西和浙江等省的少数县,已处于濒危状态。通过对其野外自然种群试验,研究了花粉和资源的有效性对雌性生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花粉对长柄双花木结果率及结籽率均产生显著影响。花粉来源而不是花粉数量对长柄双花木结实存在显著影响。自然条件下,长柄双花木“花一果转化率”约为54馏,“胚珠-种子转化率”约为83.19。施肥处理有利于花芽发育,可使植株花芽败育率明显下降,开花比例升高;同时座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而果实败育率则显著降低。随剪除叶片量的增加,结果率明显降低,但果实败育率在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剪除弱小枝条及病虫枝后,个体总开花数虽有所下降,但是结果率和结籽率均显著提高。去除花后,长柄双花木平均单果重、单粒种子重均显著降低。营养水平的时空异质性使自然种群结籽率受到资源和花粉的限制;补充资源可以通过增强花对传粉者的吸引而间接影响传粉。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的坐果率极低,而且存在严重的“大小年”结果现象,不同的因子可能对其低水平坐果率产生相互作用。选择性败育、子房供应和雄性功能假说似乎是长柄双花木“花多果少”的生殖策略的最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在光强较高的纯林和阔叶林内,长柄双花木净光合速率呈“双峰曲线”,并伴随有胞间CO2的下降和气孔限制值的增大;随着日间光强的增大,叶片PQ还原程度和非光化学猝灭(NPQ)增加,ΦPSⅡ则下降,但后者午后随着光强的下降可得到完全恢复;叶片吸收光能分配于光化学反应的比例随着光强的增大而迅速减少;而天线色素热耗散部分及反应中心过剩的光能则显著增加,在午后光强减弱后两者均可恢复到早晨的初始水平。在低照度光的竹林内,净光合速率呈现“单峰曲线”,叶片PQ还原程度、NPQ以及ΦPSⅡ均无明显变化,叶片吸收光能也主要用于光化学反应,热耗散及过剩光能比例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叶功能性状对林火的响应是林火生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火后油松叶功能性状变化能够揭示油松为适应火环境形成的生长策略,为促进油松火后恢复提供参考。以山西省沁源县火烧迹地内油松为研究对象,选择当年生叶片分析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火烈度(未过火、轻度火烧、中度火烧)火烧迹地间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不同火烧迹地内叶经济谱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除氮磷比外,叶功能性状在不同火烈度的火烧迹地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叶面积的差异最为明显,是最敏感的性状。随火烧迹地内火烈度的增加,叶面积、叶厚度、叶干物质含量、叶氮含量和叶磷含量升高,比叶面积、叶有机碳含量降低。部分叶功能性状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在不同火烈度的火烧迹地间存在差异。叶经济谱沿着“未过火-轻度火烧-中度火烧”的火烧迹地环境总体向“快速投资-收益型”的资源权衡策略移动,低烈度火烧迹地内油松的生长恢复会加快。  相似文献   

11.
Nin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isolated and characterized from an AC-enriched genomic library of 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Microsatellite polymorphism was investigated using 24 individuals from one natural population. The 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 per locus ranged from two to four. Observed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ies ranged from 0.17 to 0.92 and from 0.16 to 0.72, respectively. These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provide useful tools for the ongoing population genetic studies of D. cercidifolius var. longipes.  相似文献   

12.
曾建军  肖宜安  孙敏   《广西植物》2006,26(6):628-630,601
以长柄双花木当年生嫩梢上的叶柄、嫩茎、嫩叶为外植体,对影响长柄双花木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分化主要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基MS+NAA0.5mg/L+2,4-D2.0mg/L上,三种外植体均可诱导出愈伤组织,其中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该培养基还可作为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但继代培养周期不超过2周。愈伤组织接种在MS+BA2mg/L上分化不定芽,根的诱导在1/2MS+IBA0.5mg/L培养基上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不同浓度NAA对长柄双花木扦插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var.longipesH.T.Chang)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Maxim.)植物,是该属中国-日本植物区系的替代种[1],主要分布于中国浙江、江西及湖南的部分地区,分布区局限在较小范围内,植株稀少[2],为国家二级珍稀濒危植物[3]。长柄双花木的小枝屈曲,叶片宽度大于长度,叶色艳丽,入秋后常呈红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目前,有关长柄双花木的花部特征与繁育系统[4]、开花物候与生殖特性[5]、种群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6]、幼苗光合指标变化[7]、自然种群数量动态[8]、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9]及群…  相似文献   

14.
应用正交设计法优化长柄双花木不定芽生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L9(34)研究了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6-BA、NAA、GA对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cercidifolavar.longipesH.T.Chang)不定芽生长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水平组合为6-BA 0.5 m.gL-1 GA 1.0 m.gL-1。BA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该因素不同水平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长柄双花木(D isanthus cercidifolius subsp. longipes)优势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为多优势种并存的中亚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群落,乔木层的次优势种不明显。长柄双花木是该群落的关键种之一。在植物区系特征上,该群落优势种既具有温带性质又具中亚热带性质,在整体上表现出温带性质和亚热带性质交汇的特点。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频度指数为:SP=0.92、SW=4.20、E=0.94、E′=0.79。三清山长柄双花木优势群落与江西官山和湖南千家洞长柄双花木群落相比,三地群落存在一定差异,但三清山长柄双花木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均高于另两地。三清山和千家洞的长柄双花木群落结构更相似;官山的长柄双花木群落为山地灌丛,群落结构单一,样地中长柄双花木占绝对优势。通过分析三地气象资料和群落特点,表明不同地区长柄双花木群落的差异与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日照时数相关,而与年平均气温无直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的数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多种数量分析方法研究了长柄双花木种群形态分化状况,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5个种群的53个个体的20项形态特征中,只有7项性状的变异达显著水平,其中2个性状达极显著水平,方差分析及多种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总体形态分化在个体和种群水平上均未达到显著,形态分化与环境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引用的环境因子中,无一可起绝对主导作用,不同的环境因子对同一性状所起的作用不同,且同一环境因子对不同性状的影响效应也有差异,影响其生长的潜在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土壤pH值和乔木层透光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