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南俄贤岭石灰岩山地海南大戟灌丛群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样方调查,对海南俄贤岭自然保护区海南大戟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7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77种,隶属于47科70属。群落中乔木的个体数量很少,主要由灌木和草本组成,灌木层主要优势种为海南大戟等。群落外貌常绿,生活型以小高位芽为主,占22.08%;按照Raunkiaer的频度等级定律,属于B级的种类最多,频度值为43.42。整个群落的物种丰富度Magarlef指数为8.56,Shannon-Wiener指数为1.38,Simposon为0.90,均匀度指数为0.32。群落各层次的丰富度格局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藤本植物,多样性格局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植物,均匀度格局为乔木层>藤本植物>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海南猕猴岭自然保护区海南锥+黄牛木(Castanopsis hainanensis Merr.+Cratoxylum cochinchinense(Lour.)Blume)群落的植物区系组成、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在2500 m2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39科73属85种;种子植物区系以热带性质为主。(2)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占94.12%;叶级以中型叶为主,占71.76%。(3)优势种群处于增长阶段;群落物种频度等级分布为A > C > B > E > D。(4)群落物种丰富度指数为9.85,均匀度指数为0.74,Simpson指数为0.95,Shannon-Wiener指数为3.29;优势种群的优势地位明显,但幼苗更新不足,群落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较低,应加强就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应用植被调查样地法研究了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东山片区的浙江润楠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区系地理成分,以及优势种种群的年龄结构。结果表明:(1)在16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束植物73科119属169种,群落的数量优势科为樟科、蔷薇科、山茶科、壳斗科及杜鹃花科等,种类组成的科、属地理成分中热带成分分别占74·51%和70·10%,温带成分分别占23·53%和33·64%;(2)该群落浙江润楠种群以幼、中龄树为主,其优势地位明显且稳定,乔木层的亚优势树种以罗浮栲、马尾松及荷木等为主;(3)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层,灌木层的物种最丰富,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发现,Simpson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Margalef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Pielou指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广西中部典型灌丛群落的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运用样方法调查分析了广西中部7种典型灌丛群落的物种、区系组成、生活型谱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7个群落中共有85种灌木,隶属37科68属,以大戟科(Euphorbiace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主,分别有10种和9种,占灌木种数的11.76%和10.59%;还有74种草本植物,隶属35科61属,以禾本科(Gramineae)和菊科(Asteraceae)为主,分别有13种和11种,占草本物种数的17.57%和14.87%。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i)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Simpson优势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最高,而光荚含羞草(Mimosa sepiaria)、老虎刺(Pterolobium punctatum)、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群落的相对较低。由于研究区域地处中亚热带南缘,灌丛群落的区系组成以泛热带分布最多,占43.94%,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37.50%。因此,广西中部灌丛群落的区系组成和生活型谱的热带性质强于温带性质,且接近于南亚热带植被的组成特征。  相似文献   

5.
海南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样方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海南岛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2600m2样方中,有维管束植物88科186属258种;优势科为番荔枝科、大戟科、茜草科、樟科、芸香科、桃金娘科等.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10种类型,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达94.89%.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群落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和中型叶为主的常绿阔叶林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可再划分为2~3个亚层.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D>E 按Raunkiaer将频度指数划分 ,属于A级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70.54%,大部分种类具有10个以下个体.乔木径级分布呈金字塔形,小径级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浙江古田山自然保护区木荷群落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通过对木荷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荷群落植物种类丰富,科属组成分散,区系成分复杂。从属的地理成分来看,热带分布的属多于温带分布的属。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地下芽植物次之。该群落叶的性质以小型叶、单叶、草质、非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复杂,地上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一定数量的层间植物。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大小依次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11000m2样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福建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物种多样性特点。结果显示,群落共计有维管植物223种,隶属于80个科159属,其中单种属占总属数的80.5%;地理成分复杂,具有中国15个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中的12个,且以热带亚热带成分为主,其中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最高,其次为热带亚洲分布属,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群落不同层次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 >乔木层 >草本层;植物分布区类型与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分析表明,该群落是介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之间的过渡类型。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湖南江永石灰岩山地青檀(Pteroceltis tatarinowii Maxim)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种类成分的数量特征、生活型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2 800 m2青檀群落样方中有维管植物51种,隶属于34科48属.植物地理分布以泛热带成分最多,有13属,占总属数的29.54%;其次是旧世界热带分布类型、北温带分布类型、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类型,它们各有5属,各占总属数的11.36%.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占70.59%,一年生植物最少,仅为1.96%.群落层次中,以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数所占比例较大.物种多样性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指数均表现出Sh>H>T,反映了青檀群落乔木层优势种表现明显,该群落目前相对稳定.对青檀群落的物种构成及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欧芷阳  杨小波 《广西植物》2008,28(3):344-351
铜鼓岭位于海南省东北部,共有维管植物166科626属984种及变种。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共有维管植物196科911属2146种及变种。前者共有单型科54科,单种属431属,分别占科和属总数的27.11%,68.74%;后者共有单型科35科,单种属496属,分别占科及属总数17.77%,54.5%。说明五指山物种组成比铜鼓岭的更丰富,但两个区系属内种系分化程度都较弱。区系分析表明:(1)铜鼓岭以泛热带分布占优势,热带亚洲分布次之,分别占该区非世界分布属总数的34.5%和17.8%;五指山以热带亚洲分布占优势,泛热带分布次之,分别占非世界分布属总数的37.5%和24.1%;两个区系热带性质强烈,但前者以泛热带分布为主,后者以热带亚洲成分为主。(2)铜鼓岭共有35种海南特有种,占海南536个海南特有种(变种)的6.53%;五指山共有284个海南特有种,五指山特有种16种,占海南特有种的52.99%,说明其在海南植物区系中比铜鼓岭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设置22个20m×20m的样地,对大别山五针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区系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8800m2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71科152属209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5属6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64科144属199种。蔷薇科、樟科、菊科、杜鹃花科、豆科和禾本科等为优势科,所含物种较多。分析结果表明,大别山五针松群落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67个科中,世界分布、热带和温带分布的科分别有21、31和15个,显示出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特性。147个属中,热带成分共43属,占总属数(不包括15个世界广布属)的32.58%;温带成分共有89属,占总属数的67.42%,并以北温带为主。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Margalef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指数均以灌木层最大,其次为乔木层,草本层最低。灌木层与草本层的Pielou指数相近,且均大于乔木层。  相似文献   

11.
安徽琅琊山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安徽省琅琊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大型真菌107种,分属于25科56属,其中优势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20种,占18.69%)、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14种,占13.08%)、丝膜菌科Cortinariaceae(11种,占10.28%)、红菇科Russulaceae(10种,占9.35%),以上4科仅占琅琊山大型真菌总科数的16%,而种数占全部种数的51.4%;优势属有鹅膏属Amanita(8种,占7.48%)、栓菌属Trametes(7种,占6.54%)、乳菇属Lactarius(5种,占4.67%)、小皮伞属Marasmius(5种,占4.67%)、红菇属Russula(5种,占4.67%),共包括30种,占全部种数的28.04%.从属的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世界性分布成分(66.07%)、泛热带分布成分(19.64%)、北温带分布成分(10.71%)、东亚分布成分(1.79%).琅琊山大型真菌主要是以世界广布成分为主,其次是泛热带成分和北温带成分,这种分布状况可能与该地区的气候、地理和植被等自然条件的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从种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性分布种(70.09%)、温带分布种(14.95%)、热带-亚热带分布种(14.02%)及中国-日本共有种(0.93%)等4个分布类型,表现出一定的热带向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12.
广西隆安屏山石灰岩山地飞机草群落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隆安屏山石灰岩山地有害的入侵杂草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群落的区系组成、地理成分、生活型、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内常见的维管植物约有62种,隶属38科58属。植物地理分布以泛热带类型最多,有15属,占总属数的34.88%;其次是热带亚洲分布类型,有8属,占18.6%。按Raunkiaer生活型统计,高位芽植物占48.39%,一年生植物占17.74%,地面芽植物占12.90%,地上芽植物占11.29%。群落内植物叶的性质以草质、单叶、小型叶和全缘为主。群落垂直结构简单,分层不明显,只分为灌木层和草本层,并有少量的层间植物。灌木层种间相遇机率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较高,表明该群落目前仍相对稳定,该地区外来飞机草目前处于种群建立时期。  相似文献   

13.
于2009~2016年对江西东江源区主要山脉的森林植物开展持续调查,采集维管植物标本2402号,结合文献资料,整理出该区域维管植物名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共记录维管植物1286种,隶属于190科640属。其中,蕨类植物35科65属134种,裸子植物6科8属9种,被子植物149科567属1143种;种类最丰富的科有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蝶形花科(Papilionaceae)、蔷薇科(Rosaceae);乔木层优势科有樟科(Lauraceae)、壳斗科(Fagaceae)、杜英科(Elaeocarp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山茶科(Theaceae)等,以泛热带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最高(扣除世界分布的28.42%);属的区系成分以泛热带分布及其变型为主,占扣除世界分布的29.26%,热带亚洲分布及其相关类型的成分也较高。维管植物区系成分与东江源区所处纬度带较吻合,但热带和泛热带成分相对较高,可能与东南部暖湿气流及其东南沿海植物沿北迁徙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喀斯特地区森林群落的演替动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华山松(Pinusarmandii)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7科69属81种,其中乔木11种、灌木32种、草本38种;群落内植物的科、属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为主;生活型谱主要以高位芽植物(46.91%)和地面芽植物(27.16%)为主;乔木层华山松的重要值达58%,为群落的单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左偏正态型分布,树高分布集中在12~21 m,冠幅分布呈V型;乔木层与灌木层、草本层间的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D_M、多样性指数H和D_S均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物种均匀度指数J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因此,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华山松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坡向、坡位夹金山灌丛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 在 24 个样地中,共有维管植物 186 种,隶属于 50 科 127 属。其中,灌木层有 32 种,隶属于 14 科 22 属,阴坡下坡位物种数最多;草本层有 154 种,隶属于 43 科 109 属,阴坡物种数最少。灌木层的平均高度表现为阳坡>半阳坡>阴坡,平均密度则相反;草本层平均高度表现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平均密度无显著变化。坡位仅对阳坡草本层平均高度有显著影响,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在阴坡较高,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阳坡下坡位和阴坡中坡位较高。坡向对灌木层和草本层 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显著(除草本层 Simpson 指数),坡位对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均无显著影响,坡向和坡位的交互作用对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大于灌木层。冗余分析(RDA)表明,物种多样性不仅与坡向正弦值、坡向余弦值相关,也与群落结构特征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6.
海南鹦哥岭的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南鹦哥岭保存了我国华南地区面积最大和最原始的热带雨林。2003–2006年间, 作者通过近4个月的野外调查, 对该地区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以期阐明其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及其在中国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育中的重要性。结果如下: 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73科825属1,706种(含变种)。该地植物区系成分热带性质较强, 在属的水平上, 泛热带和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各占非世界属总数的25.28%和32.36%; 中国特有属8个, 占非世界属总数的1.01%, 其中海南特有属2个, 分别为多核果属(Pyrenocarpa)、盾叶苣苔属(Metapetrocosmea)。在种的水平上, 热带成分占非世界种总数的70.50%, 处于明显优势地位; 中国特有种474种, 占非世界种总数的28.42%, 其中海南特有种149种, 占中国特有种的31.44%。鹦哥岭的植物区系在组成上具有较强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不但具有较多的特殊类群, 而且是亚热带植物种类与典型热带植物种类、干热性植物种类与湿热性植物种类相互渗透的交汇地带, 在植物区系地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最后作者还讨论了该地区与邻近4个地区植物区系的联系, 认为鹦哥岭与吊罗山的种子植物区系相似性最大, 而与鼎湖山、西双版纳的种子植物区系相比, 鹦哥岭表现出更强的热带性。  相似文献   

17.
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松是太行山区重要的植树造林树种。本文以太行山南段为研究区域,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屯留6个地区油松的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个地区油松群落中共有种子植物34科70属81种,包含乔木4科4属5种、灌木7科12属15种、草本23科54属61种;(2)太行山南段油松群落种子植物属的区系成分类型多样,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3)武乡、黎城、襄垣、平顺、壶关5个地区油松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出较为一致的变化趋势,即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屯留的不同功能群物种多样性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4)6个地区油松群落多样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平顺黎城襄垣武乡屯留壶关;(5)油松群落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水平受群落演替进程、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诸多因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