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长白山地区122种(含4变种)夏季常见的开花植物花粉形态进行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以近球形和长球形为主,分别占41.8%和33.6%,其它还有球形、扁球形、超长球形、超扁球形、花粉块。花粉粒中P/E值最大的为朝鲜当归(Angelica gigas Nakai)2.12,最小的为柳兰(Epilobium angustifolium L.)0.82;最大的花粉为北锦葵(直径118μm),最小的为落新妇(12.5×10.3μm)。花粉萌发孔以3孔沟和3沟为主,分别占41.8%和14.6%,还有少量的为散孔、3孔、6沟、4孔、单沟、3(-4)孔沟、4沟等类型。外壁纹饰有6种,主要有细网状(50%)和刺状(22.1%),其他还有颗粒状、粗网状、条纹状、条纹-穿孔。本文还对同科不同属、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地区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为长白山地区沉积花粉的准确鉴定提供鉴别指南和标准对照图谱,为第四纪地层花粉的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皖南山区杉山林场春季开花的16科25属25种5变种木本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并对花粉形状、赤道面和极面形状及轴长、P/E值、萌发孔及外壁纹饰类型等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的科学意义。供试的25种5变种植物的花粉类型以近球形和扁球形为主,分别占43.3%和33.3%,还有少量为长球形。萌发孔以3孔沟为主,占73.4%;还有3拟孔沟、3(4)孔沟、2孔、3孔和多孔等类型。外壁纹饰以细网状、颗粒状及条纹-穿孔状为主,分别占26.7%、23.3%和20.0%。安息香科(Styracaceae)与山矾科(Symplocaceae)种类的花粉在网孔直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些花粉的形态特征体现了该地区的中亚热带及北亚热带交汇的植被区系特征,并为第四纪地层孢粉研究提供现代孢粉学依据;其中,华东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var.formosana(Hayata)A.M.Lu et R.H.Chang〕、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华千金榆(Carpinus cordata var.chinensis Franch.)、小叶白辛树(Pterostyrax corymbosus Sieb.et Zucc.)、银色山矾(Symplocos subconnata Hand.-Mazz.)和水马桑〔Weigela japonica var.sinica(Rehd.)Bailey〕的花粉特征可作为相应气候环境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3.
12种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十字花科8属1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其中8种为首次报道.观察结果表明:4族8属12种十字花科植物花粉形态的一般特征为:花粉粒长球形至超长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少数四裂圆形;外壁纹饰为网状或细网状纹饰;三沟,偶四沟.12种植物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1)花粉粒长球形,网状纹饰,三沟;(2)花粉粒超长球形,网状纹饰,三沟;(3)花粉粒长球形,细网状纹饰,三沟;(4)花粉粒超长球形,细网状纹饰,三沟;(5)花粉粒长球形,三或四沟,网状纹饰.十字花科花粉形态特征在不同族间、不同属间以及同属不同种间均没有明显规律,在十字花科分类过程中,不宜单独以花粉形态特征作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中国山西太岳山区秋季开花的25科74属88种(含2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并对花粉形态进行了细致的描述。结果表明:花粉粒以近球形(56.8%)和椭球形(27.3%)为主,其它还有球形、扁球形。花粉粒中P/E值最大的为卷丹(Lilium lancifolium)和山西独活(Heracleum schansianum Fedde ex Wolff),均为1.89,最小的为高山露珠草(Circaea alpina L.)0.71;最大的花粉为卷丹117.5×62.3μm,最小的为穗花马先蒿(Pedicularis spicata Pall.)14.5×14.2μm。花粉萌发孔以3孔沟(35.2%)和3沟(26.1%)为主,还有少量的为3合沟、2合沟、散孔、3孔、6沟、单沟、3(-4)孔沟、4沟等类型。外壁纹饰以细网状(46.6%)、长刺状(17.0%)和颗粒状(13.6%)为主,其他还有粗网状、条纹-穿孔、棒状、微刺状、微刺-颗粒等。本研究还对同科不同属、同属不同种、同种不同地区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讨论,研究结果可为太岳山区化石花粉的准确鉴定提供鉴别指南和标准对照图谱。同时本文还探讨了该区植物花粉尤其是菊科3个主要花粉类型的古环境意义,为利用地层中相应化石花粉重建古气候、古环境提供现代孢粉学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应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皖南山区肖坑林场10月开花的26科41属42种2变种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44种植物包含草本植物38种、木本植物6种,其中菊科(Compositae)植物有11种.花粉类型以萌发孔为3孔沟为主,占52.3%;还包含单沟、3沟、多沟、散沟、3孔和多孔等类型.外壁纹饰以细网状和具刺(包括刺状、微刺状、条纹-微刺状、微刺-穿孔状、长刺状和刺突状)为主,分别占27.3%和47.7%;还有粗网状、颗粒状、棒状和条纹状纹饰等.对这些种类花粉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描述可为第四纪地层花粉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可作为中低山暖湿气候环境的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6.
豆科(Leguminosae)植物是东南亚热带雨林中重要的乔木成分之一,其花粉形态分类对于精确重建植物群落具有重要的古生态学意义。本研究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广布于马来西亚26种豆科植物花粉(隶属21属)进行了形态观察与描述。结果表明:花粉形态包括三孔、三孔合沟、三孔沟、九孔沟和多合体(16合)花粉等类型,其中,三孔沟型最为常见,占比65%;花粉形状以近球形居多,还有长球形和扁球形;花粉最大的为Albizzia(89.8μm×98.7μm),最小的为Ormosia bancana(18.1μm×19.2μm),花粉极轴长度在25~50μm占比77%;外壁纹饰以网状为主(53.8%),另外也有瘤状和光滑类型;根据SEM观察结果和已发表的豆科花粉形态资料,通过三孔沟型花粉不同体积、纹饰、孔的形状等特征可以比较好地将豆科花粉鉴定到属一级水平;各亚科[云实亚科(Caesalpinioideae)、含羞草亚科(Mimosoide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ideae)]花粉有明显的形态差异。通过对花粉类型的母体植物生长环境的归纳,讨论了其对于不同植被群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蓼属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44种2变种蓼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除了前人报道的31种外,其中15种为首次报道。本属花粉形态多类型,有球形、近球形、近扁球形、近长球形及长球形;从萌发孔来看,有三沟型、三孔沟型、散沟型及散孔形:外壁纹饰有颗粒-穿孔、微刺-穿孔、微刺-凹穴、细网状、皱块状及粗网状。根据这些特征将花粉划分为10种类型,其中西伯利亚蓼型(Sibir-icum-type)为本文首次提出。文中对本属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不支持Steward(1930)将本属划分为8个组的意见,而认为应将本属划分为11个组。  相似文献   

8.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河北省常见的28种伴人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花粉粒呈球形(近球形)的花粉22种、长球形5种、扁球形1种;P/E值最大的花粉为紫花地丁(Viola yedoensis Makino)1.59,最小的为苦菜[Ixeris chinensis(Thunb.)Nakai]0.84;最大的花粉为田旋花(Convolvulus arvensis L.),最小的为黄鹌菜[Youngia japonica(L.)DC.Prodr.];花粉的萌发孔主要有单孔、散孔、3—4孔、3沟、3孔沟、3—4孔沟和5—7沟等7种类型;其外壁纹饰主要包括网状、瘤状、具刺和颗粒状等4种类型。该研究为地层中伴人植物花粉的鉴定提供了标准图谱和相关信息,为了解古人类的活动、研究古代伴人植物生态学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提供了现代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苦苣苔科异片苣苔属、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等3个特有属中3种代表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发现这些植物的花粉形状比较一致,均为长球形或近球形,表明花粉形状对苦苣苔科的系统与分类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观察到两种类型的花粉外壁纹饰:细网状纹饰、粗网状纹饰;异片苣苔属具粗网状纹饰,长檐苣苔属和报春苣苔属具细网状纹饰。还讨论了一些花粉外壁纹饰特征在苦苣苔科的系统研究方面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光学生物显微镜观察描述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夏季开花植物的花粉形态特征(包含20科42属45种),其中26种植物花粉形态为国内首次观察描述。45种植物花粉形态多以近球形和长球形为主,其次为球形,少量为扁球形、瓶形和纺锤形;花粉结构以3孔沟和3沟为主,少量为单孔、4孔和散孔等;外壁纹饰多为网状和颗粒状,少量为刺状、条纹状和棒状。此外,青藏高原部分植物类型的花粉粒径明显小于其他地区,可能与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关。本研究为青藏高寒区地层花粉统计鉴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旌节花科及其相关类群五桠果科、猕猴桃科、水东哥科、金莲木科、省沽油科和山茶科等7科19属37种花粉进行了光镜(LM)和扫描电镜(SEM)的观察和比较。其中有些种类是第一次观察和报道。研究表明,上述各科花粉多为近球形至球形,少数近扁球形或近长球形。极面观三裂圆形或近三裂圆形。直径20-30(-35μm),但厚皮香亚科和省沽油科银鹊树属Tapiscia的花科特别小,仅12.5-20μm。3孔沟,罕有3沟或4孔沟。外萌发孔(沟)相对地较长而宽,内孔多数较发达。花粉外壁纹饰变化大,从模糊而粗糙的细突起到皱波状纹饰,细孔状纹饰,蜂巢状-穴状纹饰,穴-网状纹饰,网状纹饰和颗粒状纹饰等。从形状、大小、萌发孔类型和外壁纹饰的比较看,虽然上述各科花粉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其中以旌节花科、省沽油科和山茶科中厚皮香科的花粉具有更多的相似性,尤其表现在外壁纹饰特征上。就孢粉学而言,也许旌节花科与省沽油科和山茶科中的厚皮香亚科的关系相对地较为密切。不过,其孢粉学特征所表现出的亲缘关系似乎不如在分子生物学中所表现出的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茜草科粗叶木属Lasianthus 16种2亚种、1变种及相关的5属5种的花粉形态。粗叶木属的花粉属于广孢型, 单粒。一般中等大小, 绝大多数为圆球形, 少数为近长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形态特征, 特别是在萌发孔和外壁纹饰上表现出多样化。根据孔沟的数目或是否具有内孔, 可以将萌发孔分为(3-)4-(-5)孔沟和3孔。在所观察的这些种中, 萌发孔以3-4孔沟为主要类型, 比例为62.4%。外壁纹饰可分为细网状、粗网状和穴状。有部分种的花粉极面有穴状纹饰, 其余均为网状纹饰。网眼一般椭圆形、近圆形、三角形或者不规则形。少数外壁纹饰网脊上有颗粒状雕纹或模糊的颗粒, 网脊轮廓线呈波浪形, 一般凸出且平滑。大部分种的花粉具有沟膜, 沟膜上具有瘤状突起或小颗粒状, 沟边缘一般较平滑, 或粗糙, 有的种具有沟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蓼属叉分蓼组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中国蓼属叉分蓼组20种3变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其花粉形态大多数为近球形至近长球形,少数为扁球形或长球形;花粉大小为20.4~44.0µm×17.0~34.0µm:从萌发孔看,有3沟、3 孔沟、多沟、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刺状、粗网状、皱块状。据此,该组花粉可划分为5种类型,即叉分蓼型(Aconogonon-type)、钟花蓼型(Campanulatum-type)、大连线冰岛蓼型(Forrestii-type)、西伯利亚蓼(Sibiricum-type)及多穗蓼型(Polystachyum-type),编制了这些花粉类型检索表。叉分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14种2变种。钟花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散沟,外壁纹饰为微刺-穴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钟花蓼和绒毛钟花蓼。西伯利亚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3孔沟,外壁纹饰为皱块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西伯利亚蓼。多穗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6(~8)多沟,外壁纹饰为粗网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松林蓼及多穗蓼。大连线冰岛蓼型花粉的主要特征是具散沟,外壁纹饰为显著的长刺状,此种类型的植物有大铜钱叶蓼及铜钱叶蓼,结果表明叉分蓼组的花粉形态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将叉分蓼组上升为属的等级,也支持Knorringia的属的地位,大铜钱叶蓼和铜钱叶蓼应移入Koenigia属中,而松林蓼和多穗蓼仍保留在蓼属中。  相似文献   

14.
中国紫金牛属圆齿组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巧玲  王少平  胡启明  郝刚   《广西植物》2007,27(3):385-39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紫金牛属圆齿组20种1变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并比较分析了腋序组2种及锯齿组1种的花粉。经观察花粉为近球形或近扁球形,具3孔沟,除锯齿组的月月红外,其余种均形成合沟。外壁纹饰可分为四类:穴网状、细网状、皱波状及细颗粒状(带刺突)。结果显示,花粉形态特征可作为属下分组及组下分类处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扫描电镜下研究了茄科天仙子族7属及颠茄属、茄参属和枸杞属3属共10属2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天仙子族的花粉粒形状为球形、近球形、扁球形和长球形;萌发孔类型有无萌发孔、不规则的拟孔、3沟、4沟、3~4沟、散沟和3孔沟;外壁纹饰为小刺状、瘤状、各式条纹状、条纹-穴状、条纹-网状、皱波状、细网状和网状。沟膜近光滑、具小颗粒、具小刺状突起或具瘤状突起。各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萌发孔的有无、萌发孔的类型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可以作为探讨属间分类和系统关系的重要依据。天仙子族植物花粉萌发孔的演化趋势为:无萌发孔→3、4沟→3孔沟。无萌发孔的山莨菪属是原始类群,三孔沟的马尿泡和天仙子等属是进化类群。还讨论了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同之处和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林  张良英  程贵兰  何丹  张力飞  孟凡丽 《广西植物》2022,42(10):1675-1683
采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和比较了西藏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的花粉形态特征,同时进行聚类分析,以期为该属植物分类提供孢粉学证据,并进一步为西藏报春花属植物杂交育种及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供试10种报春花属植物的花粉形状为扁球形、近球形,其中,工布报春(Primula kongboensis)的花粉粒最小,暗紫脆蒴报春(P.calderiana)的花粉粒最大,西藏报春(P.tibetica)为多沟型花粉,其余报春花的花粉一般具3孔沟,大部分孔沟在极区汇合形成复合沟。(2)花粉外壁纹饰大多为穴状或网状,其中,中甸灯台报春(P.chungensis)和西藏报春为网状纹饰中的粗网状类型。(3)虽然基于花粉形态的聚类分析与植物学分类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但粉报春组的西藏报春和工布报春则由于在孢粉学特征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保持了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该研究初步认为,色季拉山10种报春花粉形态存在种间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植物分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然而,在进行分类时,仍然需要结合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分布于我国的椴树科(Tiliaceae)9属44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光学显微镜 的系统观察,并对其中10种花粉的外壁细微结构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本科花粉为长球形、 扁球形和球形,萌发孔为长3孔沟、短3孔沟和3(一4)孔三种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个 别属为刺状纹饰。根据花粉资料,本文还探讨了该科植物分类中的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山西霍山罂粟科植物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瑞林  魏学智  毕润成 《广西植物》2003,23(3):231-232,I003,I004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山西霍山罂粟科白屈菜属白屈菜、紫堇属延胡索、角茴香属角茴香、秃疮花属秃疮花 4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研究 ,以上 4种花粉差异大。角茴香花粉粒近球形 ,具合沟 ;延胡索花粉粒长球形 ,表面纹饰较光滑 ;白屈菜花粉粒长球形或近球形 ;秃疮花花粉粒近球形。角茴香花粉表面纹饰为刺状纹和细网状纹的复合纹 ,白屈菜花粉表面纹饰为细网状纹和颗粒状纹的复合纹 ,秃疮花花粉表面纹饰为细颗粒状纹。延胡索、白屈菜、秃疮花花粉粒的萌发沟均为三沟 ,但沟的形态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观察了北极巴罗(Barrow)地区2种灌木植物,全缘叶仙女木(Dryas integrifolia M.Vahl)和圆叶柳(Salix rotundifolia Trautv.)的形态、生境以及它们的花粉形态.这2种植物形态矮小或匍匐蔓生;全缘叶仙女木叶短小似披针状或扁平,全缘;圆叶柳叶圆形,叶脉显著,根、茎、叶均含丰富Vc.它们的花粉形态为球形、近球形或长球形,其萌发孔均为三孔沟或拟三孔沟,花粉均为辐射对称.全缘叶仙女木花粉外壁纹饰在光学显微镜下(LM)为细网状纹饰,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为条纹状纹饰;圆叶柳在LM和SEM下均为细网状纹饰.通过与中国产和日本产相似种的比较研究,显示它们应是温带亚洲高山起源及部分起源于北极本部.  相似文献   

20.
中国鸢尾属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产鸢尾属Iris L.3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 了观察。该属植物的花粉为舟形或近球形。萌发孔可分为远极单沟、远极单沟-拟沟、二合 沟及无萌发孔等类型。外壁主要为网状纹饰,少数具瘤状或鼓槌状纹饰。本文依据花粉形态 和其它器官特征,对本属花粉外壁及萌发孔的演化趋势及某些种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