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怒江,初闻其名,就仿佛看到江水裹挟着巨大的能量撞击江岸,发出震撼天地的咆哮声,事实也正是如此。怒江流出青藏高原后,奔腾在高黎贡山和白马雪山之间,落差高达3000米,水势汹涌,故得名怒江。此外,怒江之名还与两岸世居的怒族有关,他们把该江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指怒族人,日美指江,怒江即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河。上游错那湖:秘境高龄"水主人"错那湖是怒江的源头湖,湖面海拔45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  相似文献   

2.
云南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怒江僳傈族自治州兰坪、贡山、福贡3县4个乡怒族村寨的农业生物资源及其传统知识或经验进行了较系统地调查、收集和整理。结果表明:在调查区怒族利用的农业生物资源共有24科、49种、121份,包括粮食、蔬菜、果树、药用4类,分别占收集样品的58.68%、19.83%、15.70%和5.79%;怒族利用这些农业生物资源的传统知识主要涉及食用、药用、文化宗教等方面,其中以食用和药用为主,在用途、用法上具有独到的地方,有非常明显的民族和地方特色。这说明农业生物资源不仅为怒族的基本生存提供了食物和药品来源,也在他们的宗教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怒族的体质调查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在云南怒江州贡山县和福贡县调查了317例(男为183例,女为134例)怒族人的67项体质人类学指标,计算了31项体质指数值,统计了部分指数的分型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怒族人蒙古褶率低,上眼睑皱褶率高,鼻根高度、鼻翼高度、上唇皮肤部高度的中等型率高.与我国其他人群相比,怒族人鼻根高度较低、上唇皮肤部高度较低.怒族人耳垂多为三角形,发色、眼色、肤色颜色较深.身高均数男为160.9cm,女为150.9cm,均为亚中等身材.体重均数男为54.5kg,女为49.5kg.怒族男女均以中头型、高头型、狭头型、中鼻型、中腿型、中胸型、中骨盆型出现率最高.此外,男性以中面型、长躯干型、宽肩型出现率最高,女性以阔面型、中躯干型、中肩型出现率最高.在我国民族中,怒族人身体较为矮瘦,具有蒙古人种南亚类型人群的体质特征.  相似文献   

4.
云南怒族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选择9个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基因座,利用基因测序,采用基因扫描技术,对云南怒族聚集地区84名无关个体血样进行研究,建立了云南怒族9个STR基因座的基因频率数据库。用χ2检验,9个STR基因座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与其他民族资料一样,本课题所获得的云南怒族9个STR基因座数据是一组有价值的DNA多态性遗传标记资料。为建立我国不同民族STR基因数据库提供了资料。 Abstract:In this study,blood samples were randomly drawn from 84 unrelated Nu individuals.The polymorphism of nine STR loci and Amelogenin locus were determined by DNA GeneScan.The genetic database on the distribution of gene frequency on the nine STR loci was established,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notype distributions were in agreement with Hardy-Weinberg equation.Compared with other population,the results in our study were of great value in human DNA genetic data instant metho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sion and sensitivity.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七个少数民族的肤纹参数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海国  丁明 《遗传学报》1989,16(1):74-80
本文报告了云南省白族、布朗族、彝族、回族、傈僳族、怒族、基诺族共七个少数民族的肤纹参数。差异显著性测定及聚类分析表明这几个民族间的肤纹参数有很大差异,基诺族与他们的差异最大。各民族同名指(区)的对称组合格局有同型亲和性,左右对称呈非随机组合。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黎贡山怒族对植物传统利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民族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法,广泛调查和研究了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地区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形式。结果表明:怒族对植物的传统利用主要表现在食用、药用、观赏、宗教祟拜和文化利用等方面。讨论了怒族的传统文化在当地植物多样性利用和管理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探讨了在植物多样性管理中传统管理和现代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我国利用文化多样性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此外,面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和文化多样性逐渐消失的现实,作者建议加以拯救和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怒江大峡谷及下游地区的独龙族、怒族、僳僳族、阿昌族、景颇族、德昂族和傣族7个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为对象,利用PCR分型法筛查Y染色体特异区YAP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结果显示:怒族的YAP^ 频率为1.82%,景颇族为12.50%,傣族为10.00%,其他4个民族群体均为YAP^-。  相似文献   

8.
陈鹏  叶辉  母其爱 《生态学报》2007,27(6):2468-2476
2005年7月在云南怒江流域地区,以荧光粉作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方法,对怒江流域桔小实蝇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释放点潞江坝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设立桔小实蝇回收点,经过7d的回捕,从释放点沿潞江以北至六库沿线共回收到的标记桔小实蝇43头,最远在距释放点以北97km的地方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5头。沿怒江在释放点以南,仅在小于29km的范围内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17头。释放点东面和西面未能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分析释放点以北各回收点标记桔小实蝇与非标记桔小实蝇的相互关系揭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在空间动态中具有相同的行为模式,由此推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可能来自同一种群。分析怒江流域区的自然地理发现,潞江坝桔小实蝇可借助怒江两边高大山脉形成的天然河谷通道,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在北上气流的携带下,实现由南向北的远距离迁移扩散;同时,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使潞江坝桔小实蝇没能向东西两个方向作远距离扩散迁移。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特定峡谷地区桔小实蝇扩散迁移现象,为桔小实蝇迁移扩散研究提供了新鲜实例,为在当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桔小实蝇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9.
陈鹏  叶辉  母其爱 《生态学报》2007,27(6):2468-2476
2005年7月在云南怒江流域地区,以荧光粉作为标记物,采用“标记-释放-回收”方法,对怒江流域桔小实蝇迁移扩散规律进行了研究。以释放点潞江坝为中心,东南西北4个方位设立桔小实蝇回收点,经过7d的回捕,从释放点沿潞江以北至六库沿线共回收到的标记桔小实蝇43头,最远在距释放点以北97 km 的地方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5头。沿怒江在释放点以南,仅在小于29 km 的范围内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17头。释放点东面和西面未能回收到标记桔小实蝇。分析释放点以北各回收点标记桔小实蝇与非标记桔小实蝇的相互关系揭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在空间动态中具有相同的行为模式,由此推论非标记桔小实蝇与标记桔小实蝇可能来自同一种群。分析怒江流域区的自然地理发现,潞江坝桔小实蝇可借助怒江两边高大山脉形成的天然河谷通道,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在北上气流的携带下,实现由南向北的远距离迁移扩散;同时,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使潞江坝桔小实蝇没能向东西两个方向作远距离扩散迁移。研究首次揭示了在特定峡谷地区桔小实蝇扩散迁移现象,为桔小实蝇迁移扩散研究提供了新鲜实例,为在当地制定切实有效的桔小实蝇防治策略提供了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10.
记述采自云南省西部怒江峡谷庭蚱属1新种,即怒江庭蚱Hedotettix nujiangensis Zheng sp.nov.。该种染色体数目2n(♂)=13,性别决定机制为XO型,全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大小位于第4位。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保护价值和成绩 根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资料,高黎贡山北接青藏高原,南连中南半岛,东临怒江-萨尔温江,西靠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是中国和缅甸的分界山脉,也是我国南亚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中缅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洛瓦底江和怒江的垂直切割塑造了高黎贡山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造就了其独特的垂直自然景观和立体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罗氏蚤属Rowleyella Lewis,1971一新种——怒江罗氏蚤R. nujiangensis sp. nov.。在新种记述之前,列表比较了罗氏蚤属与其近缘届的鉴别特征。  相似文献   

13.
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残存原生植被中兰科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怒江河谷低海拔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以兰科植物为例,对怒江河谷贡山和福贡段海拔1,600m以下的4片残留原生植被中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和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4次野外路线法考察和相关的室内标本研究,发现这些残存的森林中兰科植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目前已记录33个属60种兰科植物,其中附生兰为42种,地生兰为18种.在己鉴定的物种中,一种毛兰属植物(Eria sp.)为中国新记录种或新种,疣花三角兰(Trias verrucosa)为怒江河谷特有,洛氏羊耳蒜(Liparis rockii)为怒江河谷和独龙江河谷所特有,杓兰属一种(Cypripedium sp.)、盆距兰(Gastrochilus calceolaris)、羽唇兰(Ornitochilus difformis)、带叶兰(TaeniophyHum glandulosum)、匙萼卷瓣兰(Bulbophyllum spathulatum),短穗竹茎兰(Tropidia curculigoides),卵叶火烧兰(Epipactisroyleana)等为本区域新记录种.这些兰科植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为生境破碎化、生境质量下降和生境丧失.我们建议尽快开展该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和濒危状况评估,并制定和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正怒江,一个听起来不是非常友好的名字,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愤怒的江河奔流而下。虽然怒江距离丽江、大理、保山只有2~4小时的车程,但是去的人很少。因为这里没有机场,甚至没有一片大的平地,所以云南"市市通飞机"的计划一直没有实现。多次想去怒江,想去这片土地,但对  相似文献   

15.
西藏高原的一种特产植物——“冬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祖国的西藏高原,沿怒江上游和澜沧江流域的部分地区,为由砂页岩红色岩层风化的红壤所覆被的山坡上,生长一种西藏高原特有的植物——“冬麻”(藏名音译).冬麻属豆科,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学名为Salweenia wardii Baker,这属只有这一种植物,是怒江上游区域的特产(属名就从荫尔温——怒江得名);其他地区尚未发现过. 冬麻为多年生的常绿灌木,茎高一公尺许,也有高达2米的.性抗寒,经冬不凋,昌都附近之最低温度在-18°至-20℃间,对其生长发育仍无影响.性耐碱、耐旱、耐瘠,举凡山坡瘠地,野草生长都感困难者,它仍然生长繁茂.开花期甚长,几达半年之久,笔者1953年11月26日,即于场地附  相似文献   

16.
《生理通讯》2006,25(6):F0004-F0004
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属南京江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拥有企业标准并已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3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生理科学实验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7.
《生理通讯》2006,25(1):F0004-F0004
南京美易科技有限公司属南京江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企业拥有企业标准并已通过ISO9001:2009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3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生理科学实验仪器的研制与开发。  相似文献   

18.
扁头鮡地理种群形态变异的研究兼论大鳍鮡的物种有效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形态度量学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稚鲁藏布江、伊洛瓦底江、怒江和澜沧江4个水系标本的比较,研究了扁头鮡各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变异及大鳍鮡的物种有效性.结果表明4个水系的标本相互之间的差异还没有达到亚种水平,应是扁头鮡的地理种群;扁头鮡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如眼间距、背鳍基长、肛门位置和脂鳍起点位置等性状随海拔高度的下降,自西向东呈梯度变化;前人将腹鳍前长比体长、脂鳍基长比背鳍基长和眼间距比头长等作为大鳍鮡区别于扁头鮡的鉴别特征,并不能将标本区分为大鳍鮡和扁头鮡两个物种,因此大鳍鮡是一个无效的物种,应是扁头鮡的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19.
怒江水电开发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哲仁 《生态学报》2006,26(5):1591-1596
论述了发展水电对于减少燃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特别强调对于我国这样的燃煤大国所具有的重要环保意义.开发蕴藏丰富的怒江水电资源在全国能源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指出怒江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原始性、自然性和独特性使其成为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天然基因宝库,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环境价值和美学价值.阐述了河流的“连续性概念”(continuumconcept),指出河流的连续性,不仅包括水力学、水文学意义上的连续性,还包括营养物质输移、生物群落分布以及信息流的连续性.解决怒江水电开发问题的关键,应该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相对平衡点.需要正确面对大坝的生态胁迫问题,积极研究如何对生态系统实行补偿的技术和机制,建设与生态友好的大坝工程.在规划方面,需要合理掌握流域水电开发的程度.在工程技术方面,应研究开发降低大坝的胁迫效应以及对河流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在管理政策方面,需要开展生态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评估研究,建立生态补偿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2003年4月,于怒江二级支流镇康县境内的大叉河中采获一批墨头鱼属(Garra)鱼类标本,经鉴定为一新种,命名为怒江墨头鱼(G. nujiangensis Chen and Yang, sp. nov.)。该新种主要鉴别特征:围尾柄鳞12~14;侧线鳞48~50;在小个体中有一对微小的吻须;背鳍分支鳍条 8~9;侧线上鳞5~6,侧线下鳞3~4;体高小于头长;臀鳍起点处的小于眼后至吻端的距离;腹鳍前长为体长的50.0%~53.7%;肛门前长为体长的58.9%~63.9%;体宽为体长的 16.7%~19.6%;体高为体长的19.2%~22.6%。本研究证实,在缺须的墨头鱼属的一些物种中,如高体墨头鱼(G. alticorpora)和怒江墨头鱼(G. nujiangensis),其幼体中往往具有一对很小的吻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