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刘祎  胡江春  王楠  王书锦 《生物学杂志》2011,28(5):47-49,29
通过对分离的一株海绵共附生真菌F28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ITS1-5.8S-ITS2序列分析,最终将其确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该菌株具有生长快,易培养的特点。将该菌株进行发酵和杀虫活性物质提取分离后,通过杀卤虫(Brine Shrimp)活性测试,发现该真菌的代谢产物粗提物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甲醇∶水∶甲酸(85∶15∶0.5)溶剂提取中国野生蓝莓的活性成分,并用C18反相柱对粗提物进行分离,得到糖酸混合物、酚类物质和花青素类物质三种分离物。分别用GB/T 5009.7-2008法、Folin-Ciocalte法、p H示差法测量分离物中的总糖、总酚和花青素含量,并通过二倍稀释法研究了各分离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B91093、ATCC26001)的抑制作用及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蓝莓粗提物中的总糖、总酚与花青素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76%、7.88 mg/g、124.45 mg/100 g,通过C18反相柱所获产物的分离效果较好。其中,花青素类物质为蓝莓粗提物抑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0.21 mg/m L与0.26 mg/m L;同时,对细胞膜完整性的破坏效果与抑菌活性一致,依次为蓝莓粗提物花青素类物质酚类物质糖酸混合物。  相似文献   

3.
油菜素甾醇类(Brassinosteroids)是近年来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类具有甾醇结构的植物生长物质。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植物花粉、未成熟种子、枝、叶、花及虫瘿等处,不但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而且很可能被应用于农业生产。油菜素甾醇以江西产蜂蜡为原料制备的三十烷醇原粉里分离出,在化学组成和结构方面与合成的油菜素内酯相似。作者采用黄化水稻叶片倾斜法,对该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鉴定。本文仅报道这方面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周婧  黄丽云  李钢  徐静 《微生物学通报》2017,44(8):1958-1966
【目的】红树林内生真菌生长于特殊的生境,有些菌株能分泌出结构新颖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从红树林植物红茄苳(Rhizophora mucronata)中分离获得一株内生真菌HQD24,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综合运用形态结构及ITS r DNA序列分析,HQD24被鉴定为曲霉属(Aspergillus)的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采用抗氧化多活性模型,2-2′二苯基-1-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测定法、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自由基测定法、超氧自由基测定法、还原Fe~(3+)能力、螯合Fe~(2+)能力对HQD24麦麸发酵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和正丁醇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经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成分都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自由基和还原Fe~(3+)、螯合Fe~(2+)的能力,尤其是清除ABTS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抗氧化活性的能力都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强。当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粗提物浓度为1.5 g/L时,二氯甲烷萃取物清除ABTS自由基率为71.92%,正丁醇萃取物清除超氧自由基率为62.36%,综合评价,HQD24的发酵产物中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物质主要分布于二氯甲烷萃取粗提物和正丁醇萃取粗提物,其次分布于乙酸乙酯萃取粗提物,石油醚萃取粗提物中抗氧化活性物质含量最少。【结论】研究结果预示红树林内生烟曲霉菌是产生抗氧化活性物质的重要资源,HQD24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瑞香狼毒根的抑菌活性研究(Ⅰ)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以苹果干腐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南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为供试菌,采用生物活性跟踪法、生长速率测定法和系统溶剂提取法对瑞香狼毒根中的杀菌活性物质进行了筛选和分离。结果表明,杀菌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乙酸乙酯提取物和甲醇粗提物中。从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两种杀菌活性物质AF1-4和AF1-5,同时还发现瑞香狼毒根中还存在增菌物质。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农业大学植物生理研究室的“蜂蜡中BS(Brassinosteroids)生物活性、生理效应和增产效果研究”,于1989年11月通过由江西省教委主持的科技成果鉴定。该项研究表明,蜂蜡中BS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减小细胞膜透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生理效应,在逆境条  相似文献   

7.
一株寄生油松毛虫的白僵菌毒素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一株寄生于油松毛虫(Dent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越冬幼虫上的高毒力卵孢白僵菌(Beauveria tenella)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对油松毛虫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毒素物质.[方法]对这株白僵菌进行了液体培养,用乙酸乙酯对发酵液进行萃取,然后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其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粗提物对油松毛虫具有杀虫活性(校正死亡率42.52%)对粗提物进行了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6组物质,其中第6组物质对油松毛虫的校正致死率达80.26%.利用GC/MS对第6组物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得知其包括17个组分,其中相对含量大于10%的有:2-哌啶酮占14.02%,2.香豆满酮占47.10%,六氢化-吡咯环[1,2-a]吡嗪-1,4-二酮占21.05%.用其中的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分别作杀虫试验,油松毛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32%和91.61%.[结论]2-哌啶酮和2-香豆满酮是该白僵菌菌株的代谢毒素物质.  相似文献   

8.
寄生隐丛赤壳菌致病毒素Cp-I的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经液体培养,石油醚萃取其发酵液获得对板栗带叶嫩枝具有致萎活性的粗提物,以氯仿:石油醚:甲醇(6:2:2)作洗脱剂,粗提物经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3组纯组份,其中第1组份(Cp-I)对板栗幼苗致萎活性较高。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Cp-I分子量为278,化学式为C16H22O4。  相似文献   

9.
徐晓  卢贻会  张应烙 《微生物学报》2017,57(12):1797-1805
【目的】黄蜻幼虫肠道分离菌QTYC38菌株的鉴定及抗菌除草活性代谢物的研究。【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及分子生物学ITS序列分析,对菌株QTYC38进行鉴定。利用生长速率法和琼脂扩散法测定菌株粗提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合培养皿生物分析法测定菌株粗提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除草活性。同时运用多种色谱方法分离发酵产物中的活性成分,并根据质谱和核磁共振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菌株QTYC38被鉴定为浅黄新萨托菌Neosartorya aureola,在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其粗提物对稗草和反枝苋的生长抑制活性较好,抑制率均大于65%;当供试浓度为30μg/滤纸片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抑菌圈直径为22.7 mm,与阳性对照药(硫酸庆大霉素23.2 mm)活性相当。从该菌固体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helvolic acid(1),aromatic lactones(2),questin(3)和erogosterol(4)。其中,化合物1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均具有较好的生长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3.1和1.5μg/mL;当供试浓度为100μg/mL时,化合物3和化合物4分别对杨树溃疡病菌(Dothiorella gregaria)和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分别为52.4%和72.3%。【结论】菌株QTYC38具有开发为微生物源除草剂和新型杀菌剂的潜能。  相似文献   

10.
韩珊  朱天辉 《菌物学报》2009,28(4):535-540
寄生隐丛赤壳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菌株经液体培养,石油醚萃取其发酵液获得对板栗带叶嫩枝具有致萎活性的粗提物,以氯仿:石油醚:甲醇(6:2:2)作洗脱剂,粗提物经硅胶色谱分离,共得到3组纯组份,其中第1组份(Cp-I)对板栗幼苗致萎活性较高.质谱、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测定表明Cp-I分子量为278,化学式为C<,16>H<,22>O<,4>.  相似文献   

11.
王昱  李峰  张虹 《微生物学通报》2023,50(3):894-908
【背景】海洋微生物代谢产物被认为是发掘新型天然活性物质的潜在来源,其中不可避免地包含新型群体感应抑制剂(quorum sensing inhibitors, QSIs)。响应面法是运用多元二次回归模型拟合各因素和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对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进行评价,可有效地从影响代谢产物发酵条件的各因素中预测出最佳条件。【目的】以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ATCC 12472T为指示菌株,研究海洋弧菌(Vibrio sp.)LA-05发酵液粗提物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对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其发酵代谢产物中活性物质的产量。【方法】使用琼脂平板扩散法进行初筛后,通过分析发酵液粗提物对紫色杆菌生长曲线及紫色素产量的影响研究其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设计原则,以紫色素抑制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菌株发酵条件,从而提高其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的产量。【结果】在基本不影响紫色杆菌正常生长的浓度范围内,粗提物可不同程度地抑制紫色素的产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平板分离法从多种昆虫肠道中分离出14株昆虫肠道菌,活性筛选表明从大黑金龟子肠道分离出的JC-03菌株粗提物对反枝苋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其活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中等极性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安全性实验表明JC-03菌株粗提物对常见作物(油菜、大豆、西红柿、辣椒)的安全性较高。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和5.8S rDNA测序分析,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赤霉菌(Gibberella intermedia)。JC-03菌株作为微生物源除草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月  王琦 《菌物研究》2006,4(3):47-51
从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叶中分离出一株内生真菌———瓶霉菌属(Phialophorasp.)。鉴定次生代谢产物中含有皂甙类、多糖类和黄酮类物质,并通过薄层层析证明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粗提物与黄芪植物水煎液的粗提物含有相同的成分。证明发酵液及菌丝体提取物对4种常见细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新型微生物农药,对分离自牛蒡茎的一株共生真菌NJ-1菌丝体和发酵液粗提物分别进行杀虫活性研究。采用组织块法从健康牛蒡植物的茎中进行菌株分离;采用卤虫作为生物模型进行杀虫活性物质的筛选。通过PCR扩增鉴定真菌NJ-1为四孢脉孢菌(Neurospora tetrasperma);该真菌菌丝体和发酵液粗提物对卤虫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是0.84 mg/mL和0.27 mg/mL;经与三种常见化学农药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氧乐果对卤虫半数致死量对比,该真菌发酵液粗提物LD50是对照组活性最好的敌敌畏LD50的2.3倍。牛蒡共生真菌NJ-1粗提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杀虫活性,可为新型微生物农药开发提供生物来源。  相似文献   

15.
鹦歌岭是位于海南省乐东县的原始热带雨林,从鹦歌岭土壤中分离与筛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放线菌。采用平板稀释法分离,以MRSA作为受试菌株,测试抗菌活性,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DNA序列测定。采用滤纸片法,测定菌株发酵粗提液对MRSA抑菌活性,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粗提液的活性物质。从鹦歌岭土壤中共分离到168株放线菌,其中10株具有较强的抗MRSA活性,发酵液粗提物抑菌圈直径在8 mm-25 mm之间;16S rDNA序列比对发现,10株菌均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相似性达99%以上,初步确定是链霉菌属的放线菌。通过对比10株菌发酵液HPLC指纹图谱,发现菌株7、5和9-1的发酵液次级代谢产物丰富,活性测试表明,10株放线菌对MRSA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纯化得到有抗菌活性的家蝇天然抗菌肽。方法:以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在未灭活的情况下对家蝇幼虫实施带菌针刺以诱导抗菌肽的大量表达。采用固相萃取(SPE),得到三个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组分Sp1、Sp3和Sp8。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活性最强的Sp1进行了纯化,液体生长抑制法证明其中的组分Ⅲ具有最强活性。毛细管电泳(CE)显示该组分由两种物质组成。结果和结论:家蝇血淋巴中存在大量有抗菌活性的物质。该研究利用SPE和RP-HPLC与CE联用的方法,得到了有较强抗菌活性和较宽抗菌谱的粗提物,并获得一个推测由两种阳离子型抗菌肽组成的成分,为后期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26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存在情况,明确活性物质的抑菌效果,初步探索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菌株BA-26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抗菌物质抑菌活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活性组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研究其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从菌株BA-26发酵液中获得抗菌粗提物抑菌谱广,对立枯丝核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分离纯化得到11个具有抑制真菌作用的活性组分;其中A6-19和A6-20组分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7.81μg/mL;菌株BA-26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能使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受阻、膨大变粗、细胞膜破坏并能抑制其孢子萌发。明确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菌株产抗菌物质情况,初步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为抗菌物质在防治病原真菌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工蜂蜡腺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芝兰  李宁 《昆虫学报》1991,34(3):289-291
本文描述了中华蜜蜂(Apis cerana)成体工蜂蜡腺细胞的超微结构.通过电镜观察发现蜡腺细胞具有许多质膜内陷形成的管腔,作为蜂蜡或其前体物的输送通道.细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及粗面内质网,细胞核为不规则的形状,细胞质中还含有少量溶酶体,微管和微丝等结构.  相似文献   

19.
翅茎香青中黄酮物质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翅茎香青的茎、叶和花为研究对象,测定其总黄酮含量及其黄酮粗提物对羟自由基(OH·)和超氧自由基(02-·)的清除能力.方法: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醇(95%)为溶剂提取翅茎香青各部位的黄酮物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各部位总黄酮含量以及黄酮粗提物对OH·及02-·的清除率进行测定.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翅茎香青花的总黄酮含量较高,对OH·的清除作用也较好,其叶的黄酮粗提物对O2-·的抑制作用较好.结论:翅茎香青茎、叶和花的黄酮粗提物对OH·和O2-·均具有一定的清除活性,这将为我们日后的研究工作起到铺垫及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研究了采自广东省上川岛的野生朱红栓菌的化学成分。体外抗菌试验显示其甲醇粗提物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和金黄葡萄球菌表现出有意义的抗菌活性。从该粗提物分离获得两个吩噁嗪酮类生物碱,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朱红菌素(1)和朱红栓菌素(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